查看原文
其他

构建知识体系的三种方法|高瓴 Recommend

高瓴时间
2024-08-2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艾菲的理想 Author 艾菲的理想



导读:如果把知识体系比喻成一张网,那么知识点就是一个个小的构成点,点成线,线成网。获得知识是构建知识体系的第一步,当头脑中的知识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时,如何将碎片化的知识体系化并触类旁通就变得非常重要。今天分享的文章提出了三种构建知识体系的方式,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启发。

我们都知道,钉东西时,要用锤子;拧螺丝时,要用螺丝刀。但是,如果让我们做书柜时,我们就束手无策了。

因为我们日常中把做书柜的每一部分当做孤立零散的部分来处理,头脑里没有建立做书柜的一整套完整体系,所以就很难把书柜做出来。

学习知识也是如此。 

在学习中,我们看了很多书,对每本书都能理解,但是要去实际运用时,却发现用不起来,因为在学习的时候我们没有体系,各个知识点就成了彼此孤立的碎片。

所以,学习也要有体系。

01.
图书馆式知识体系
有三种知识体系,一种是图书馆式的知识体系,一种是书店式的知识体系,还有一种是书柜式的知识体系。
什么是图书馆式的知识体系?
图书馆式的知识体系,说的是把所有知识都收集到一起并分门别类的整理储存起来,就像是一座图书馆,藏有世界上所有知识。
在建立图书馆式的知识体系时,没有特定目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进行广泛的阅读,广博的读书。
一般人,不会想要这样的知识体系,因为难度太大、耗时太久。但是,对于那些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的人而言,这种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却很令人向往。
那么,具体来说,我们该如何构建图书馆式的知识体系呢?
方法一:由分到总
一边学,一边把学过的内容分门别类,这个分类的过程就是逐渐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
如果对量子物理很感兴趣,就一直读这方面的书籍,在阅读过程中,又不知不觉扩展到了数学、天文学、化学等领域。
这样一边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一边对读过的书籍进行分门别类,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方法二:由总到分
按照不同学科的框架,进行系统性学习,而这个系统性学习的过程也是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
比如:从大的分类上,我们可以把所学知识分为心理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物流学、数学等。
对于大的分类,还可以进一步的细分,比如,心理学还可以分为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等。
那么,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先从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或领域入手,然后对这个学科或领域进行系统化的学习,等学完了再转移到下一个。
图书馆式的知识体系是最宏观的一种知识体系,严格来说它并不是个人的知识体系,而是整个人类的知识体系。
02.
书店式知识体系
第二种知识体系是书店式的知识体系。
这种知识体系,是从图书馆式知识体系下延伸出来的另一种知识体系。
书店式知识体系不如图书馆式那样广博,主要是做到对一个或几个学科的知识拥有比较完整的体系。
我们该如何构建书店式的知识体系呢?
为大家介绍两种方法。
方法一:从该学科专业导论课使用的教科书开始
在我们选定了某个想要精进的学科或领域后,就可以从它的专业导论课所使用的教科书开始了。
什么是专业导论课?
专业导论课,说的是用来介绍本专业的发展、专业形成,主要学科知识和课程体系等的。
为什么提倡从专业导论课所使用的教科书开始学呢?
有以下3点原因。
第一,从一开始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专业导论课所使用的教科书基本上都是该领域的专家、学者综合学科内容所写,面向该领域的初学者的入门书籍,含金量、干货程度以及易懂性都是极高的。
第二,能让我们快速掌握一门学科的宏观框架。
专业导论课所使用的教科书中通常都会涉及到该学科的发展历史、核心概念、主要问题、主要领域、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等。
这些内容能让我们迅速对这个学科形成一定的宏观认识,从宏观维度掌握框架。
这样的宏观认识有两个好处,一方面可以指引我们接下来学习的方向,另一方面是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会知道去哪里寻找答案。
这种学习方式,比我们在刚学哲学时就拿着康德、黑格尔、老子、王阳明原著阅读要容易得多。
第三,从专业导论课所使用的教科书开始学,能为后续更深入的阅读打下基础。
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其相应的术语,这是被领域内的人所共同认可和使用的。如果能从专业导论课使用的教科书开始学习,我们就能够快速掌握这些术语。
比如:在心理学中,如果你没能理解“人格”一词的定义,那么对于后面所有谈及人格的书籍和文献,你都会有一种非常模糊的感觉。
所以,如果不掌握这个学科的重要术语,我们就很难阅读与之相关的书籍和文献。这就像一个不会说英文的中国人和一个不会说中文的英国人,彼此是很难交流的,因为谁也听不懂对方究竟在说什么。
那么,读完专业导论课所使用的教科书后,接下来我们要读什么?
如果把学一个学科比作建房子,学完专业导论课所使用的教科书就相当于,我们已经打好了地基,建好了主体结构。
接下来,我们就要在主体结构上填充各种各样的内容。比如,砌墙,封顶,室内装潢等。
具体来说,就是两个方向,升维和降维。
升维会让我们更专业,降维能让我们更接地气。
升维,说的是,接下来我们可以阅读该学科的经典原著。比如,管理学可以去看泰勒、亨利·法约尔的原著,或者尝试阅读该学科的研究论文。
降维,说的是阅读该学科的普及性质的畅销书。比如,管理学可以看类似《可复制的领导力》的书籍。
升维的学习,能让我们对该学科有更为专业的认识,从而高屋建瓴。
降维的学习,能让我们获得该学科的更多具体内容,从而实际可行。
构建书店式知识体系的方法二:点线面体构建法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西方艺术感兴趣,但很多人看了不少画家的作品,却始终没有一个西方艺术领域的知识体系。
这时,我们就可以用由点及线,再到面和体的方法来构建在西方艺术领域的知识体系。
1. 先学“点”
“点”说的是:先从欣赏一件艺术品开始。
这件艺术品可能是一幅画,也可能是一座雕像。
我们都知道一些如雷贯耳的艺术作品,比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梵高的《向日葵》、毕加索的《格日尼卡》、莫奈的《睡莲》......
从“点”开始,就意味着,我们要先去欣赏这幅艺术品,当然最好是原作。然后,要去了解这幅作品的艺术特点,并去体会它。
2. 再看“线”
“线”说的是,除了这件艺术品外,我们还得去看做出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以及Ta的其它作品。
比如,欣赏完《向日葵》后,我们就要去看梵高的其它画作了,比如他的《星月夜》、《鸢尾花》等,同时我们还要翻翻资料,深入了解一下梵高这位画家。
3. 再看“面”
“面”说的是,不仅要看这件艺术品以及这名艺术家的详细介绍,我们还要看这位艺术家所处的艺术流派。
因为,每一个艺术家本身,连同Ta所产生的全部作品,都不是孤立的。
有一个包括艺术家在内的总体,比艺术家更广大,这就是Ta所隶属的同时同地的艺术流派。
所以,我们不能只看梵高和他的画作,还得去看他所处的艺术流派 - 后印象派,以及与他处于同一时期的艺术家,比如高更、塞尚的画作,然后去看他们之间都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这时,我们对梵高这位艺术家,以及“后印象派”的理解就会更深一层,而我们的有关西方艺术的知识体系也就相应扩大了。
4. 最后看“体”
“体”说的是:除了以上这些,我们还得看这位艺术家所处的时代精神与风俗习惯。因为,每一位艺术家都不是孤零零的从天而降的,Ta肯定存在于一个更广大的总体之内。
所以,要想了解艺术家的趣味和才能,要想了解Ta为什么在绘画或戏剧中选择某个类型,为什么特别喜爱某种典型的色彩,表现某种激情,就需要到群众的思想感情和风俗习惯中去探求。
可以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就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
这就是如何从一幅画作开始,构建整个西方艺术史知识体系的思考方法。
用“点线面体”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能让我们把散落在各处的知识串连成“线”,网络成“面”,并最终形成“体”。
当形成“体”的时候,我们在这个领域的七经八脉就算被全部打通了,这时,我们自己的知识网络也就真正建立了。
03.
书柜式知识体系
第三种知识体系是书柜式的知识体系。书柜式的知识体系,不像图书馆式的那样要存储所有的知识,而只需掌握那些自己最关心、最需要的知识,就像每个人家里的书柜一样,书柜上放的是自己喜欢、以及关注的书。
如果说,前面两种知识体系是理论导向的,那么这种知识体系就是问题导向的。
所以,书柜式的知识体系是围绕一系列困扰到你或是吸引到你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答案规划并建立的。
可以说,书柜式的知识体系是由一个问题,以及寻找答案的好奇心作为开端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的。比如,究竟是什么使得人的情绪发生波动的?
从这个问题开始,可以寻找所有与人情绪相关的书籍,然后进行阅读和思考。
在对所找到的相关资料进行阅读后,就可以罗列出所有可能使人情绪波动的因素。比如:环境的变化、需求、价值观、信念、身体状态、意外事件、创伤经历、疾病等。
接下来,再对所有因素进行分类,比如按照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可控与不可控进行分类。
在分类完之后,可能就开始好奇:既然知道了这些原因,那么接下来,可以做些什么来让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变得更加稳定呢?
在这个问题的推动下,可以去做针对性的探索。比如:由需求引起的情绪该怎么处理?有什么方法?由环境变化引起的情绪该怎么处理?有什么方法?
在搜集完相应方法后,下一步就是对这些方法进行再一次的分类。其中,哪些方法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修练?哪些方法是立竿见影、可以救急的?
就这样,到目前为止我们知道了引起情绪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在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新的问题总会不断冒出,由新的问题又会不断引发新的思考,以及相应的新答案。
所以,我们在最开始时那个好奇的提问,或是那个想要解决现实问题的提问,就像是颗种子,种子在提问、解答、探索的不断循环中,慢慢的生长,最终长成了参天大树。
同样,我们的书柜式知识体系,也是由我们最初感兴趣的那个提问开始,不断积累,并最终长成了一个像树一样的知识体系。
如果只学习,却不构建知识体系。我们就会一直停留在零散的碎片中。最后,就成为了一个只会钉钉子,却不会做书柜的人。
本文转载自艾菲的理想文章不代表高瓴官方观点。


推荐阅读

探索复杂系统的24本书 | 高瓴Bookshelf

2-23‍‍‍‍‍

高瓴深度价值创造实践报告:制造业投后服务探索| 高瓴DVC

2-16‍‍‍‍‍‍‍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高瓴时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