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霍佰义:用商业方法培育青少年组织 | 来都来了

2016-07-14 霍佰义 乐助乐仁
2016/7/14 来都来了 第5期用商业方法培育青少年组织
「来都来了」为平凡公益人立传出品 | 乐助乐仁来者 | 霍佰义应者 | 孙志伟整理 | 刘宪琪编辑 | 小乐来者何人霍佰义
  • 2013年,第三届江苏省创意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

  • 2014年,共青团中央全国KAB创业推广办公室青年创业先锋50强

  • 2014年,创办南京江宁青年公益组织培育中心并任理事长

  • 2015年,江苏省青年公益项目大赛一等奖

来看精华版采访

来都来了,说说吧

你们现在在做哪些项目


霍佰义:主要是三个项目,第一个青年社会组织的培育孵化,第二个是青少年事务社工跟志愿者培训,第三个是社区工作站的青少年服务,都是成立之初就决定好的,这几年一直在做,也没有新加项目。 因为我们的目的呢,第一条线先从社会组织培育开始,发展之后第二条线就是人员培训。人员是指非社工专业背景的,需要考社工证的,进行专业技能提升;另一个就是在专业人员匮乏情况下,帮忙对接志愿者,这些志愿者都在我们志愿者学院星级课程培训过,这样,就可以把他们的志愿服务转换成一种资源。 在草根组织在解决人这方面的问题后,再解决项目的问题。我们将社区的工作站先对接给对方,对方来做服务或是把对方的服务压缩至我们的服务框架内,再通过资源对接,与社区商量所要提供的服务,或是让其他的出资方来购买。 所以,我们培育孵化的手段是一系列的,而且只做南京市江宁区,而且只针对青少年社会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专注在这一地区这一领域中做这方面的工作。 
那机构的未来呢,3-5年继续深耕,还是有所调整
霍佰义:暂时的话,因为刚成立才三年,在3-5年计划中,沿着这个领域继续深耕,做自己这三大块的项目。如果有调整,后期得根据本地政策以及大环境来做调整。 我们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在共青团主导下来做,江宁区没有培育孵化中心,那在政府的倡导下,我们共同来做。这是官办民营应运而生的产物,目的就是搭建一个促进支持的枢纽平台,做青年力量的凝聚。 抛开政府层面,我们本身是这样计划的,培育出一批为本地青少年服务的组织,因为青少年的发展性、预防性、矫正性社会工作在社会大框架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小朋友来说,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青少年工作做得好的话,对他们以后的成人成才发展方向都很有帮助,所以我们主要定在青少年领域。 
你在全国各地跑了很多地方觉得南京的公益特点是什么 
霍佰义:个人的话,不谈公益,就谈社会组织,发展可能还是小而美,意思是说在不同领域能找到各自有代表性的组织,很活跃,南京做的很不错。 

大而全呢,如果将南京市单拿出来说,整个综合发展比较弱,在实力上还是有所欠缺,这个感受比较深些。既缺少龙头产业,又缺少整个行业的蓬勃发展。

那你在这个行业中曾遇到最大困难是啥
霍佰义:困难时期一直会伴随我们机构左右,其实我认为,能让购买商持续地购买服务,有一个稳定性的投资就是个风险,这个购买商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基金会等等。 目前,提供的项目或是服务还达不到稳定购买的标准,政府当然也没有太多的资金去购买。而组织自身提供的服务链条也不能保障持续性的购买,所以还是为项目经费而愁。 比较困难的时期应该是在发展过程中。刚开始大家都在实践,都在创新,遇到困难,都会想办法克服,努力解决。到了发展一年之后,需要团队沉淀的过程。做专业的社会组织,对团队的专业化,持续化要求都比较高。在这过程中,人员的招聘,团队的磨练,困难都比较大。 

不过,对于团队、人员的问题,我们可以结合机构的发展方向、规章制度等等进行遴选。后期常效化的管理,具体怎么做,我们也会请相关的专家,给我们培训,比如小团队的人事工作坊等。

公益机构从业者地位、收入等都还不算理想是什么让你坚持做下去呢 
霍佰义:这个回到我们的初衷上,做这个事情是为解决社会问题。就像是青少年,为解决他们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机构来探索解决,填补江宁区这部分空白的领域。 相对来说,做这个机构,实际上的社会意义要比到手的盈利更大一些。与社会发展相向而行,解决社会问题是我们做社会组织的初衷。 

对于年轻人而言,我们是以青年创业为角度,我们愿意在专业背景的依托下或是爱拼的干劲来共同完成事情。

之前商业创业与目前公益创业你觉得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霍佰义:我认为商业与公益最大的区别主要在于服务对象不同,服务的问题也不相同。 商业创业,是通过产品或是附带值服务,主要是为了进行价值交换。但是做社会组织,为青少年提供服务,它的购买主体不一样,服务的内容也以教育为主。 商业与公益另一个大的区别是运营模式的不一样,因为运营目标也不相同。 企业要考虑每年的盈利、员工的分红等,那社会组织则以服务对象为运营目标,如我们培育孵化多少组织,或是服务对象满意度的高低。 

因为之前做过商业创业,现在做公益创业可以更好地将二者相结合,将企业快速高效的执行力运用到我们的团队中。比如说每周的周计划、人员的管理也是几乎完全按照企业模式来运营。

你是希望员工一直留在机构还是鼓励他们出去创业或者说希望他们获得什么呢 
霍佰义:从最开始的新成员招募上来说,我希望团队能随机构的发展不断壮大,在员工个人需求上,个人的成长上或是其他社会发展上,机构能给予最大的资源,我希望团队中的人都能在这个团队中发展。 

至于想要离开机构或是干几年出去的员工,我不太希望有,更希望的是能踏踏实实的,根据自己的特征及团队中不同的角色定位,大家按照各自的定位不断发展。

那现在团队稳定吗有人员流失吗 
霍佰义:之前在刚成立一年半左右,是有人员流失,我们制定了相应的解决办法,现在来说团队比较稳定。 之前流失主要是员工刚毕业,大家虽是学社工的,但多限于薪酬水平。因为当时机构才成立,薪酬体系还不是很到位。我认为这个可能是最需要控制的问题,是能不能留住应届毕业生的关键问题,因为他们面临的社会压力比较大。 那之后呢,机构营业额也增长了,我们招人时也根据机构需求,招有一定经验的人。所以这个问题呢,一是薪资待遇的提高,二是有工作经验的人也不浮躁,在双向选择过程中,他认可机构,机构也认可他,这样他也能在机构中继续发展。 

保持机构的稳定,最好的方法还是招合适的人,双方都需要相互认可。

那你觉得接下来孵化领域或青少年领域政府这个层面来说最不该参与的事是什么 
霍佰义:其实也没什么不该参与的事,但政府在与社会组织合作的过程中,需要摒弃他们的工作作风。政府是服务型的,社会组织也是做服务,需要拿出你做服务的态度出来。 另一方面,在行政管理上不要与社会组织有太多的联系,包括汇报组织材料上,每次做汇报需要给政府再报一份,那根本不是社会组织范围内的职责。 

政府有时还是没有转变好自己的态度,没有真正做到服务。有些态度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还是需要摒弃的。

那你觉得就江宁区社会组织而言社会组织应该做哪些事情呢 
霍佰义:现在还是联系不够紧密。可以成立协会组织起来,或是加些业务合作,毕竟现在组织间的服务能力还有所欠缺,需要大家联合起来共同发展。相当于创业初期,大家也需要抱团取暖。 抱团取暖比单干要好得多。我们也可以借鉴商业中业务合伙人的模式,其实公益组织在实操上没多少问题,因为业务合伙人是完全成熟的模式,可能问题在理念上、行业形态上还有所欠缺。毕竟业务合伙后,要需求方打包购买整体业务。 

这个打包也需要做的很透明,不然做的还是像有些协会一样,资源依然局限于某一部分人。如果要抱团取暖,机制要透明,获得资源的渠道也要透明,不然还是有效资源富裕了一部分人,这是没意义。

最后一个问题如果重新让你选择还会选择进公益行业吗 
霍佰义:会。因为从现在这个情况切入可能会做得更好。毕竟做公益,还是要不忘初心。为解决社会问题,还是需要不断持续下去。当然如果说是大环境导致没法坚持下去,那另当别论。 假设扶持力度一弱,大家的发展也会弱下去。比如说如果以创投的方式来支持,我们还是需要通过竞标的方式发展。如果接下来三五年,一直按照这个情况发展下去,机构也不会得到更多的标。 

因为今年没有得到标,明年还是没有一定的经验来面临更大的竞争。一步慢,步步慢,失去的是公益创投发现创新项目的初衷,这个资源配置还是不够合理。所以说,大环境需要改革,如果没有,只能靠自己发展,发展不起来只有自我淘汰。




点击下方标题

查看「来都来了」往期


王永兵:这条路我想我会走一辈子

沈艳:公益是件高调、华丽、时尚的事

谈路明:从事公益是自己和老天之间的事

刘海林:为什么我要和服务对象说“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