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1小 3高”
美丽城市 幸福宜居——深圳城市设计实施举例
本文为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副总规划师陈一新在中规协女规划师委员会第三届第七次年会上做的演讲报告,现将报告做一概略性整理,以飨读者。感谢作者授权发布。感谢会议主办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女规划师委员会等提供的资源支持!
非常荣幸与大家分享深圳30多年来城市规划方面所做的有意义的工作,看通过大家的努力是如何使这座城市更加美丽和宜居的。说到深圳的过去要非常感谢我们的老前辈和我们中规院(中规院1982年在深圳成立分院,1984年开始编制第一版深圳总规)、深规院以及更多的规划师,实际上都为深圳30多年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我们用“1小 3高 ”来概括深圳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城市面积小,深圳是中国地域最小的“特大城市”,市域面积1997平方公里,从2004年起深圳人口城镇化率100%;
•人口密度高,全国第一,2016常住人口1190万(其中户籍人口405万);
•经济产值高,2016年创造GDP1.94万亿的经济总量,人均GDP2.52万美元,地均GDP达9.7亿元,全国第一;
•创新水平高,2016年国内专利申请量突破14万件,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19648件,占全国46%。
深圳36年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在1980年至2016年的发展过程中,常住人口从33万人增长到1190万人;经济总量GDP从2.7亿元增加至1.94万亿元;建成区面积从3平方公里增大到910平方公里(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全部已经开发,还有50%留作生态控制区。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910平方公里,占陆域面积45.6%。
1979年深圳卫星影像图:人口规模31万人,(特区)城市建成区3平方公里
1999年深圳卫星影像图
2009年深圳卫星影像图
案例1 华侨城——城市设计实践起步较早,塑造特色鲜明的品质小区
华侨城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做城市设计,是深圳城市设计的典范。
案例2 深圳湾公园——一个环境友好物种共处的天堂,摘得深圳市民最喜爱的公园桂冠
深圳湾滨海公园从规划到实际建成由中规院深圳分院负责规划设计、统筹实施,历时十年,长度达12公里,是深圳城市设计的典范,也是最受市民欢迎的城市公共空间。
深圳湾的资源环境——鸟类的迁徙
从十年前开始我们就非常重视这里的环境保护,如何让鸟类能够迁徙、安居,每年冬天能够迁徙到这里歇脚。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由红树植物、其它陆地植被、鸟类、两栖爬行动物、昆虫、底栖动物、浮游生物等生物以及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大气、海水等环境要素共同组成,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发挥生态功能。
深圳湾的资源环境——城市滨海生活
构思与设计——基于水动力模型的填海边界优化
用地面积为108公顷,岸线长约15公里。
案例3 后海中心区
深港共有的深圳湾及其北侧和西侧的后海中心区、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华侨城构成了独一无二的滨海地区。
后海中心区位于深圳湾和西部通道重要节点,与超级总部基地、西部通道口岸等节点紧密联系。
前海风貌的精细化管控
前海城市风貌的四大控制要素为建筑特色、街道空间、开放空间、天际线。对建筑表皮控制,实行“虚实比”管理。引入“建筑风貌检查表”,进行项目审查,优化项目审批流程。
《前海城市风貌和特色建筑规划》深圳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SOM
《前海城市风貌和特色建筑规划》是一份详细的城市设计和实施手册,从城市的公共空间到慢行系统、界面控制、街道分类都做成了一个可控制、可实施、可操作的城市设计版本。
前海城市设计在哪些方面实现了跨越?
1、规划理念上注入生态环保内容
2009年前海概念规划国际咨询的优选方案,“水城” ,将水生态环境、海绵城市与深圳需要的滨海城市形态有机结合。
2、公共空间的规模大。
3、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质量高、精细化。
4、公共空间定量设计导则更加细致、更为明确。
5、前海城市设计经历了“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从水城方案到综合规划、单元规划,划分了20个单元,逐个单元编制详细城市设计,最后再编制前海整体风貌和建筑特色规划)。
风貌的精细化管控
针对前海规划体系和管理需求的过程中“规划修补”,探索具有开创性和推广价值的城市设计精细化管理技术方法,体现了从全面精细化管控到靶向要点管控。
深圳为什么会有今天这样一个美丽、宜居的城市形象?深圳三版总规实际上每一版都是对上一版的超越,第一版总体规划的定位是外向型工业为主的综合经济特区,实际上是做出口加工区;到第二版总规定位是区域经济中心城市这样一个城市梦想;第三版总规是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第四版总规现在正在编制。城市规划给这个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所做的最突出贡献是组团规划,创造了一个弹性的空间构架,使深圳原来规划的100万人口发展到现在1500万,而且没有出现严重的城市病,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城市规划。交通规划也做得非常超前,基本生态控制线在2003年就开始提出来,2005年正式实施。
以下具体展开说明。
一、总规构建深圳多中心组团弹性结构
1 城市总体规划
深圳市先后编制了1986、1996、2010年三版城市总体规划,成为指导城市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城市健康发展和质量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确立了“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的新的城市性质和定位,提出了深港合作共建国际都会、打造世界级都市区的发展目标,并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制订了引导城市转型的发展目标指标体系和路径。
•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1986-2000)
总规中确定的城市性质是以工业为重点的综合性经济特区,确立了富有弹性的带状组团空间结构,提出超前布置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
组团结构示意图
利用自然山水地貌,形成组团式结构,防止城市无序蔓延。各组团功能相对完善、配套设施齐全、职住相对平衡。 组团之间通过高快速交通和轨道交通相联系,通过自然生态绿地相隔离。
2010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新总规,明确深圳定位: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2016年最新修编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方案,由32条线路共1142公里的轨道线组成网络。至2016年深圳已建成8条地铁线,投入运营的轨道线长286公里。预计2020年深圳将会有11条地铁线,不仅连接深圳各区,还延伸到周边城市。深圳将成为一座“地铁之城”。
2005年市政府公布《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
二、城市设计30年历程使深圳变成美丽城市
深圳多中心组团城市结构——从东到西的演变
福田中心区80’年代城市设计
1987年,深圳城市规划局、英国陆爱林戴维斯规划公司编制的《深圳城市规划研究报告》,这是深圳第一份城市设计研究报告。报告中针对福田中心区城市设计提出了如下五项原则,30年后都已实现:
1、中轴线立体公共空间(集商业文化、步行休闲、公交轨道于一体)
原文:福田区中心应有引人入胜的景观,包括开阔的南北向带状绿地….
2、公共景观(莲花山顶景观等)
原文:风景建设将在福田区中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市民广场
原文:福田区中心将建一步行中央广场,它不仅是福田区的中心,且是整个深圳城市的中心。
4、骑楼
原文:设有柱廊的商业街将是福田区中心的一大特色。
5、标志性建筑(平安金融中心600米高)
原文:在中央广场旁边拟建两幢高层办公大楼,这是深圳最高最好的高层建筑,是城市在全国的重要性及其取得成就的标志,其所在位置,可主宰城市天际线。
福田中心区90’年代城市设计
中规院于1992年编制了《福田中心区详细规划》,上述五项城市设计原则在福田中心区1992年、1994年、1996年、1998年、1999年城市设计方案中分别得到延续,并逐步落地实施。
中轴线规划30年,现已实施(2012年实景)
中轴线实施的三种途径包括政府实施、企业实施和政企合作(PPP模式)。在中轴线实施城市设计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一是把握了最好的城市设计时机,完成城市设计后再出让土地;二是城市设计成果质量高,具备可操作性;三是轨道交通线路和站点在CBD的加密,提高了中轴线的可达性, 规划不断与时俱进地调整。
同时我们也总结了两条教训,一是土地出让过早(门槛不高),开发商的实力经验不足;二是2003年尚未具备PPP模式的实施条件。
福田中心区CBD规划建设的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超前规划,准确定位 (30年前的规划,30年后实现);预留土地,为实施规划、形成金融主中心做好充分准备;中轴线一脉相承、自始至终,公共空间景观系统连续;市政设施留足容量,规划决策具有远见;交通规划超前,轨道公交步行优先;重视城市设计,用城市仿真手段实现优美的天际轮廓线。
→ 超前规划:在农田上规划福田中心区
→ 预留土地:为实施规划做好充分准备
福田中心区经历了三次储备土地过程,1986年收回福田新市区30平方公里土地合作协议;1993-1994年大规模拆除福田中心区各类违法建筑110万平方米;1997-1999年中心区法定图则尽量多预留发展用地,储备商务用地。
→ 市政工程留足容量,地面控制建设规模
1992年福田中心区详细规划图,中规院深圳分院.
→ 交通规划超前:轨道公交步行优先
在90年代修建轨道地铁时,主管的领导们非常有前瞻性,他们提出建地铁就是建城市,我们这个城市有了第二次缝合重生的机会,把轨道交通跟地面上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很好地连接,福田中心区建成了交通枢纽中心。高铁站可以通到北京,一年内可以通到香港,规划了七条线路,六条已实现通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缝连接。
福田中心区采用城市仿真技术规划控制公共空间界面(陈一新摄于2017年).
福田中心区00’年代城市设计
2003年深圳市中心区中心广场及南中轴景观环境工程方案设计招标。
日本设计公司中标方案
坚持以城市设计引领高质量的城市规划建设。
内涵:生态信息轴;景观和功能集聚轴相结合;实现城市发展目标的示范空间
空间:深圳轴带的核心空间;深圳生态-信息中心;集中体现深圳现代城市气质
福田中心区10’年代城市设计(已实施)
福田中心区长2公里、宽250米的中轴线,不仅是CBD公共空间的“脊梁”,还包括了八大城市功能:城市公共广场、景观休闲空间、轨道交通、大型公交枢纽、商业服务、文化中心、旅游观光、大型停车库。
深圳率先建立了较完整的城市设计管理制度,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 成立管理机构
1994年成立城市设计处,成为中国首个管理城市设计的机构,负责城市设计管理与组织等重要工作。
机构职责涵盖:制度拟订:拟订城市设计相关政策与标准并组织实施;项目编制:组织编制重点(节点)地区城市设计、详细蓝图和公共空间、公共景观规划;行政许可:负责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管理工作。
• 出台系列标准与规定
颁布《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 确定法定地位
1998年,深圳在《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设立了城市设计章节。
• 专设机构
设立福田中心办,开展了一系列相关规划设计。
• 坚持国际化视野,开放性的城市设计工作
城市设计的国际合作日益常态化和规范化,国际竞赛保障了深圳城市设计的国际水平和开放视野。
三、城市双修”将使深圳更加幸福宜居
• 幸福宜居:更可体验的山海城市
深圳已经实现了城市与自然环境的良好高度融合,组团隔离绿廊演变为城市全域生态骨架,形成城区规模化森林和公共海岸。未来将以新的价值观和新的资源观,用山海资源提升新城市价值。营造亲近山海的绿色健康生活方式。
深圳山海资源分布及生态控制线
• 幸福宜居:更可持续的紧凑城市
守护深圳生态底限,坚持大疏大密、疏密有致的空间格局;在紧约束的土地上创新高质、高效、精明的增容方式;建设更紧凑集约的可持续发展样板。
• 幸福宜居:更丰富人文的公共空间
深圳这座城市年轻、朝气蓬勃,我们致力于打造缤纷多彩的公共活力,营造亲切、人性化的工作、生活、休闲体验。
明年就是改革开放40年,在深圳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可以说城市规划起了非常大的引领作用,特别是深圳总体规划给城市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弹性构架基础,也给产业升级赢得了非常宝贵的空间,又做好了环境保护工作,使经济环境得以更好地发展。
这里引用《易经》的十二字精髓“抓住不易,随时变易,回归简易”,我们觉得用在规划里面特别恰当,“抓住不易”,城市规划就是要抓住不易,这个“易”就是变,要抓住不变的东西,这个不变的东西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就是生态环境,做好了可以说是百年不变、千年不变。规划里可变的东西非常多,比如说土地功能、容积率都是可变的,特别是随着未来科技城市发展,很快无人驾驶就要来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了,那我们规划空间还会有很多可变的东西在其中,这个就要“随时变易”,随着市场需求和实际生活需要随时变易。最后“回归简易”,我们要关注到老人、小孩、残疾人的需求,他们在城市里都能幸福地生活,这个城市就能适合所有人,这个城市也就变得非常文明健康。
The End.
相关链接:
•城市共生与创新发展——记中规协女规划师委员会2017年深圳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