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拉拉自述 | 你是男人我也爱

2016-08-29 北京同志中心

One


我曾经痛恨“lesbian”这个词。


18年前刚出柜的时候,每次听到有人用这个词形容我,我都会局促不安。


我是“同性恋”——这个词就不会令我感到羞耻。这个词也让我更有安全感,不那么刺耳也不那么尖锐。


不过那么多年过去了,我开始喜欢起“lesbian”这个词了。我欣然接受了它,接受了它在我生命中的位置,也能毫无畏惧地说出来。


“所以…你还算是个LESBIAN吗?

我意思是说,因为你现在

算是跟一个…男人…结婚了。”


最近好多人这么问我,面露戒备,语气不善。


每次被问及,“lesbian”这个词又再次让我感到陌生、不友好和挑衅,就像当初那样。


有时候我觉得他们是在暗示这个词已经不适合我了,我也失去了被称为“lesbian”的资格。又或者说,他们是在想尽办法去除我为之奋斗许久、终于实现的自我认同。


但我想,为什么我非得给出答案呢?凭什么我必须有个标签呢?


Two


我想如果一定要回答的话,首先我要解释下自己理解的“lesbian”到底是什么。然后,如果我对“lesbian”的定义和提问者的定义不同又怎样呢?那就能说明虽然我声称自己是lesbian而事实上却根本不是吗?


*此处应有严肃而深沉的音乐插入*


更重要的是,为什么给人贴标签成为了一种必然呢?为什么性取向和自我认同非要有个明确的定义和选择呢?


无论如何,为了不再回避这个问题,现在我就给出答案。虽然不确定这样做究竟有没有意义。


Three


19岁时我有了第一次悸动。


一个女孩儿走进化学课教室,看到她的瞬间,一种本能的反应席卷全身。如果说一见钟情则有点夸张,不过我也没过多久就明确了自己的心意。我确实对这个女孩儿有感觉。


我看过她走在巨大的礼堂过道上,也观察过她肌肉匀称的大腿、她白皙无暇的肌肤、她乌黑的头发。


一个月后,我鼓起勇气出柜了。


幸运的是我有着最令人羡慕的朋友,他们不仅轻松地接纳了我,还陪我一起去当地的gay吧。


那时候起,我开始认同自己是个拉拉


Four

我一直以来不管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喜欢女性,直到今天。


我和一个男人结婚了。


当我和他结婚的时候,他还是个女人。我和当时还是女性身份的他相爱了。


11个月前,他做了手术,由女人转变为了男人。


因为即便如此我对他的爱还是一如既往,这是否就意味着我不再是个拉拉了?对我来说,“lesbian”这个标签说明不了所有的问题。


拉拉群体中的很多人都认为我现在是性别酷儿,我不再有资格以拉拉自居。


可无论如何,出柜是我做过的最艰难的事情之一。意识到自己是拉拉的最初,我曾经想过自杀。也曾设想过“演”一辈子,干脆假装自己是喜欢男人的,然后找个男人度过余生算了。那段时间激烈的自我斗争让我很难看清自己将要走怎样的路。


这就是我和“lesbian”这个词最初两看相厌的故事。我们并非一直相处融洽,直到最近,我感到自己与它渐渐被剥离开来。


但于我而言,它是我的故事最好的见证者——我的自我斗争、我的最终胜利,它适合我,再适合不过了。


所以我要说的是:

“没错,我是拉拉。

并且,我和一个男人结了婚。”


不是“但是”,没有转折。是“并且”。


我不放弃这二者中的任何一个。


如果另一些人坚持要用特定的词语和标签才能理解我是谁,那也ok。


我不想被冒犯,我会主动告诉那些人:“一个自由派的左撇子拉拉跟一个男人结婚了,有三个儿子,还养了一只性别为男的狗狗。因此,我现在的生活就是每天被阴茎和睾丸酮围绕,它们的数量多到一个屋子都要承受不住了,更别说一个拉拉。”


如果这都不能满足那些人的好奇心,我就不确定还有别的什么能满足了。


但最重要的是 ──


仍然和这个最棒、最美、

最幽默、最聪明善良且可爱的人在一起。

作为他的老婆我更是由衷感到骄傲。


来源丨Huffingtonpost.com

翻译丨一岚




【活动推荐】


8月29日 | 我要和一个碉堡了的心理学家喝下午茶

9月4日 | 电影私享会:活着Viva


【文章精选】


我家gay儿子上中学的第一天

生而同志,我很抱歉

我背叛了我喜欢的她

别急,洋娃娃不会把你的孩子变成Gay





中心理念

尊重 多元 合作

中心愿景

中国公民不论性别、性倾向与性别表达,在各方面均享有平等的权益。

中心使命

通过营造包容、多元的社会环境,使得中国同志(LGBT)社群享受平等权益并获得健康、自主 、有尊严的生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