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活动侧记 | 我们不是妖怪

2016-08-30 北京同志中心


按下26楼的电梯按钮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捏了一手的汗,今夏北京格外炎热的天气和北同格外难找的地理位置当然是这一手白汗的部分原因,但第一次来参加北同的活动的紧张情绪或许才是罪魁祸首。


福柯在《疯癫与文明》里说过这么一句话:“定义疯癫是一种权力。” 完全跳脱出标签化的现代社会的运行规律的哲学家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或许想的只是事实究竟如何。


而作为曾经被定义为甚至至今仍然被定义为疯癫(精神疾病)的同性恋群体的一员,这句话却提醒着我 ──


“他们”曾经如何以一本精神疾病判断标准手册,

在“他们”所代表的主流价值和“我们”之间划出一条鸿沟;

提醒着我,几十几百年前,

我的同类如何面临着割耳、断头、电击的威胁。


同性恋是不是一种心理疾病?

性取向是不是可改变的呢?

我们认为扭转治疗无效到底是出于道德因素还是出于科学因素呢?


我坚定地认为同性恋不是一种疾病,但我仍然希望从这场座谈会里获得尽可能多的证据,去说服我听到的那些细碎的声音。也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知识解答我其他的问题。



很感谢主讲Lee的分享,无论是美国学术界经历的去病理化的过程,对于“扭转治疗是否有效”的解答,还是对性少数群体的性特质不明现象的分析,都让我感到受益良多。作为活动侧记,在这儿不便有过多赘述,但确实非常诚恳地向大家推荐北同的类似活动能够和对LGBT知识了然于胸的学者深入地探讨自己的疑惑,确实是一种很不一样的体验。



比较记忆深刻的是,在谈及扭转治疗到底有没有效果的时候,Lee告诉我们美国社会曾经很长时间地存在关于扭转治疗是否有效的争议。


事实是,尽管确实有很多人在咨询过程中出现了情绪等多方面的好转,但他们受益的部分绝不是性取向发生了改变。


对于一部分本身也处在疑惑中的性少数者而言,咨询中正向支持的部分可以使他们与自我的不和谐得到了缓解。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去提供更有意义的心理治疗,用正确的方式给予他们支持,而不是寄希望于弊大于利的扭转治疗。



我一度听到怀疑“去病理化”这样的动作是否有意义的声音,毕竟只要我们自己明白自己不是病,似乎它同我们的生活也还有距离。


相信透过这次活动和北同一直以来做出的种种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明白:


多数者把不能顺应社会原有规则的少数派定义为疯癫,这种排除异己的行为站在宏观角度看,其实无可厚非。但抛开多数者和少数者的标签划分,你才会发现“同性恋”不是一个简单的“少数派”可以概括的。


LGBTQIA,这些字母背后,是活生生的人。


只有当我们站在人的角度去思考去病理化的议题的时候,我们才会明白为什么它的意义格外重要。


“同性恋不是一种病”,

这不单单是符合科学的事实,

也是经历诸多不公平的一个少数族群,

为了争取平等的生活权利,

试图冲破原有不合理权力体系的尝试

和被压抑几个世纪后


发出的一声呐喊。






【活动推荐】


9月4日 | 电影私享会:活着Viva


【文章精选】


拉拉自述 | 你是男人我也爱

活动侧记 | 生死、出柜和爱

LGBT新生入学顺利通关,是种怎样的体验?

生而同志,我很抱歉

我家gay儿子上中学的第一天





中心理念

尊重 多元 合作

中心愿景

中国公民不论性别、性倾向与性别表达,在各方面均享有平等的权益。

中心使命

通过营造包容、多元的社会环境,使得中国同志(LGBT)社群享受平等权益并获得健康、自主 、有尊严的生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