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给你一点粉红色的小建议

2016-09-07 Atchoo 北京同志中心

距离约定的下午四点还有十多分钟,Dominic已经大步走进了中心,笑嘻嘻地说着:“Hey!Grandpa is coming!”


你很难看出来,眼前这个打扮略显直男的老爷爷,会是采访对象信息中描绘出的那个全英国最权威的性少数心理咨询师和全球最大性少数咨询师培训机构Pink Therapy(粉红咨询)的创建者和运营者。尽管如此,在后续的采访过程中,Dominic所展示出的睿智和对社群建设的关怀却是逐渐征服,也启迪了我们。
 
粉红咨询,粉红的思考方式
对本身就是同性恋者,而且少年时代生活在舆论环境仍然较为保守的英国的Dominic而言,最初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的目的其实非常简单——希望为自己的少数派同伴们提供他们迫切需要的,适合他们的心理咨询服务。不幸的是,在当时的心理学界,人们仍然相信CBT(认知行为疗法)等手段可以“治愈”同性恋者的性倾向,而真正为少数者们所需求的来自心理医生的支持性帮助却长期被忽视。在这样尴尬甚至是压抑的背景下,Domini创建了Pink Therapy,希望通过这一组织,培训更多的性少数友好咨询师,改变不容乐观的现状。

在Pink Therapy的运行初期,Dominic和他的伙伴遭遇的最大挑战在于“绝大部分咨询师不认为他们需要接受这样的培训”。身为性多数者的咨询师们认为:“我已经接受过很多的关于如何对待来访者的培训了,没必要再特意为性少数人群去上个课。”而本身就是性少数者的培训师们则认为:“我自己就是gay,gay的什么事儿我不清楚?为什么还要专门去上课?”


然而事实是,性少数者遭受着不同于其他人群的社会压力和内在压力,而这种压力在不同的性少数者之间也存在差异。我们永远无法理解他人的痛苦,这样的规律放在性少数者群体中,也依然适用。每一个性少数者都生活在自己的生活圈里,即使对这个圈子再了解,一旦跨出,也依然会暴露在对他人痛苦的无知之中,更遑论并未进入这样的圈子里的那些性多数咨询师。


道理很简单,但说服主流咨询师接受“针对性少数者的心理咨询需要进行特别的培训”的观念,却花费了Pink Therapy和Dominic的十数年精力。


在这个过程中,Dominic也不断完善着自己的理念。如今的Pink Therapy,不单单是希望帮助咨询师们能够学会用性少数者的思维去理解去支持他们,更不只是希望让性少数者更科学地了解自己,也致力于让性少数者之外的直人,认识到要用更加多元更加宽容的方式去理解性少数群体的种种。这样的目标当然是难以实现的,但无论是身为Pink Therapy创始人的Dominic,还是致力于为中国LGBT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北京同志中心,我们都在为之努力着。 
见人心,才能爱久

除了帮助性少数者应对各种各样的家庭、职场压力,Dominic和他的伙伴们也希望能够切实地帮助自己的来访者们更好地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这其中,“建立和维持与同伴稳定、健康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主流舆论对性少数者有着各种各样的误解,“同性恋都滥交”的刻板印象绝对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几种之一。身为性少数者的我们,有时也不免有着这样的疑惑:“为什么直人看起来更容易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而对于我却很难?”


在多年的心理咨询经验中,Dominic遭遇过不少这样的疑问。在他看来,将难于维持稳定关系的责任推卸给少数派的性取向并不公平——维持一段健康的关系需要彼此的信任、理解、支持,无论这段关系发生在同性还是异性之间。但对于性少数者而言,他们首要的精力却必须花费在“隐瞒”这段关系上。恋爱的甜蜜不能和好友分享,争执的辛酸不能向室友吐槽,失恋的苦楚也只能自己独自咽下。在躲藏和欺骗中生存的爱情,从最一开始就建立在随时可能崩坏的信任钢索上,摇摇晃晃,又如何能捱过诸多的风雨呢?


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以一个又一个的交友软件的形式,貌似打破了含蓄的传统中华文化对建立一段同性恋情的桎梏,让恋爱变得越来越简单。但这些以“180 62 18 1”、“178 58 12 0.5”的数据为开端所谓恋情,从一开始就带着太多的自我防卫,我们害怕交心,不肯妥协,总想着“大不了再找”。一段关系,甚至有时还尚未触及外界的压力,就已经因为互信的被破坏而告终。


面对上述种种,我们需要提醒自己,经营一段健康、长久的关系的能力与性取向无关,它只与信任和理解有关。性少数伴侣面临的社会压力更甚于直人伴侣,但我们要做的,不是因此而失望或陷入自我放弃式的走马观花。遇到对的人,放下防备,好好沟通,一同面对来自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的考验,见人心,也让自己的心被人见,才是“爱久”的真谛。 
“多元”的边界在哪里?

道德不断被解构,网络上各类冲击人们传统观念的社会事件不断发生,掀起的舆论攻击往往直接指向着当事人。但与此同时,在舆论的大潮中,对“多元”的质疑却不断出现,“人要有点底线,有些事情就是不能干”。信奉“打破规则,拥抱多元”的我们也不免陷入种种疑惑,到底什么是多元的边界?同样是为社会所不容,我们如何切分“合理”与“不合理”的边界?


在同Dominic的讨论中,这一疑惑的答案最终指向了三条重要的原则——知情、自愿和不伤害他者。任何关系,或是性行为,只要建立在双方充分的知情和自愿的基础上,不伤害参与者之外的人,就都应当被允许和接纳。同性恋者谈自己的恋爱,发生着双方互相认可的性行为;BDSM爱好者使用着自愿的小皮鞭,享受着双方共同渴求的性快感,这些关系不曾伤害任何人,他们当然都值得被尊重和被允许。


但同时,Dominic也反复提醒着我们——切不可让“多元”成为绑架自己的绳索。每个人,因为性格的不同而适合不同的关系,喜好不同的姿势或道具。对当代人而言,不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喜好很容易,但不强迫自己接受不适合自己的关系有时却变得困难起来。我们害怕不接受“脱离爱的性”的自己是不开放的,害怕不悦纳“开放关系”的自己是不明智的。事实是,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再宏大的数据库也解释不了微小个体之间的巨大差异。有人适合开放关系,同样就有人更容易在一对一关系中找到幸福。理解自己,探索未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接受不同于自己的,这才是多元的真意。


毕竟,多数和少数都切实地构成着我们所生活的多彩的社会。 
性少数,性少数。

在采访的最后,我们几乎是礼节性地请Dominic送给中国的性少数者们几句话,本以为无非是些“要勇敢”、“要顶住压力”的老生常谈。但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没有任何人应该被放弃,要始终提醒自己,支持和关爱每一个人。”


“少数”二字,说尽了一群人无限的辛酸。我们似乎始终生活在主流之外,好像总是距离“被接受”还有一段路程。但“少数”二字又实在无法概括社群中的种种多样,当月入十万的高级白领纠结着出国代孕的费用时,仍有无数生活在底层的性少数者,甚至完全不了解自己到底是谁,在“我为什么和‘他们’不一样”的痛苦中惶惶度日。所以,无论已经达成怎样的成就,拥有怎样光明的前途,我们始终希望,社群中永远有人记得,我们也许收入不同,也许文化程度不同,但我们顶着相同的污名,分享着相同的社会压力,并愿意在此基础上,去为这个社群中还痛苦挣扎的人们做些什么,也为自己的未来做些什么。

结束采访的两天后,Dominic就返回了伦敦继续为Pink Therapy的培训推广东奔西走,中心也随即召开了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性与性别认同分论坛,和与中外专家及WHO、UNDP代表召开的LGBT去病理化研讨会。但无论我们已经竭尽全力做了多少工作,或者还会做多少工作,请你务必记得,彩虹色的未来还缺少一份你的力量。


作者:Atchoo

编辑:柳橙






【活动推荐】


9月24日 | gay版轰趴,等你来pa

活动 | 10位心理学大咖陪你聊电影

【同志心灵聚会】过一个走心的中秋节9.15-9.17

百家宴 | 中秋节,北京同志中心喊你回家吃饭

招募 | 记录“英雄”


【文章精选】


15个对性少数群体最友善的大学

活动侧记 | 我们不是妖怪

拉拉自述 | 你是男人我也爱

我家gay儿子上中学的第一天

生而同志,我很抱歉



中心理念

尊重 多元 合作

中心愿景

中国公民不论性别、性倾向与性别表达,在各方面均享有平等的权益。

中心使命

通过营造包容、多元的社会环境,使得中国同志(LGBT)社群享受平等权益并获得健康、自主 、有尊严的生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