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同志中心带社工小组是一种什么体验?
这是典型的知乎问法。
我很早就想在知乎上提问【在一家同志机构工作是一种什么体验】,然后邀请我的同事和志愿者来回答。鉴于我不是知乎大V,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知乎账号,所以这一直是我的一个遗憾,希望在这里补全吧。
2011年我开始学习社会工作;2012年我成为中心的一名志愿者;2014年,我听了太多太多来自社群的故事,有人千里寻爱,有人异地十年,有人爱而不得,有人互相伤害,有人相思成疾,有人抑郁成灾,有人与同事形同陌路,有人与家人隔着沧海桑田。我们常说性少数的标签只是每个人生命的一部分,它可以不那么重要,但其实对于每一个性少数来说,这个标签都是藏在心里的一个巨大秘密,与TA共生共存。网易云音乐说【捂住嘴巴会从眼睛跑出来】,蔡康永说【这是我们每时每刻的生活】。无法隐藏,也无处可逃。
2015年,我从社会工作专业毕业,拿到了人生第一个正式的证书,初级社工师证。从那时候开始,我知道,我学到的东西,能够在这个社群里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我从社会工作中学到了尊重、包容和关爱弱势,我想这份尊重和包容的对象,一定或者必须要包括性少数群体,我希望能在我的工作中去实践它们。
2017年,我和北师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实习生准备了好几个月,在中心分别开展了【人际沟通与交往】和【自我认识与成长】为主题的社工小组。那种感觉很妙,你能感受到,在这个空间里产生的奇妙的生命共振:大家在第一节小组活动里,才一见面就能敞开心扉,吐露情绪,很快地就建立起组员间的信任感来。我想了很久,大约是因为,对于社群里的伙伴们来说,这是难得的安全空间,那些无处可谈,无从吐露的心酸、难过、感动和甜蜜,只有在这里才能找到一个出口,能够说出来,并可能被理解。这是中心的魅力,也是小组的魅力。我之所以选择一直在中心工作,也是因为在我曾经迷惘无措,脱离曾经脚踩的【实地】时,是中心温柔的接住了我,让我有机会站在另一块儿土地上,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世界的风景。
我见证了一位熟悉的来访,和男朋友分手后觉得无处可去,跑来中心,见到我的第一个举动是把头埋在我的肩膀,痛哭着跟我说【除了中心,我不知道还能去哪里,更不知道还能跟谁说起我的伤心事】。我还记得有一位朋友,第一次带着眼镜和口罩来到中心,拒绝跟任何人谈话,甚至拒绝别人善意的微笑,后来TA在这个团体感受到了包容和爱,摘下了口罩和眼镜,成了我们的志愿者,甚至敢于和我们一起在媒体上为社群发声。这些都是陪伴和团体带来的改变,改变的是一位性少数者的生命经验。
我们常以为改变太难,变革太远。但是,在中心,改变有时候看起来很简单,一个拥抱,一次谈话,一场小组活动。我们每个人在社会里,在家庭中都有自己的角色,我希望能用自己的能力帮助社群,而你可以做的,是帮助我们让更多的社群朋友受益。
我们在项目中做什么?
项目包含内容是什么?
项目资金如何使用?
如何关注项目进展?
我们将通过微信公众号,定期展示成长互助小组项目的工作进展。
关于这个项目的筹款总目标,在去年的99公益众筹中我们共筹集47103元,但还有近78000的筹款数额没有完成,恳请大家扫描下面的二维码继续支持我们的这个公益项目,希望得到你的支持!
扫描二维码
支持我们的公益项目
希望得到你支持!
图文撰稿:发展部门
编辑:李乐
【文章精选】
【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