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将是一个终生命题 | 3.7辩论赛回顾

北京同志中心 北同文化 2020-08-18



自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到现在国内的局势已经基本控制住,我们经历了将近两个月。这两个月期间,每天都有悲剧上演。而我们也看到了,同时有很多人,主动成为志愿者,为疫情的控制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然而,更多的是,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我们是善良的,我们心系全国以及全世界被疫情所困扰的人们。我们又是弱小的,我们无法亲身参与到抗击疫情的一线,能做的只有勤洗手戴口罩。我们每天刷着新闻,为每一个治愈者欣喜,也为每一个去世者心痛。我发现,我整个人,被新冠疫情,占据了。 当然,这段时间,引起广泛讨论的内容,不止疫情。每一件事,都牵动着我们的心。我变得不由自主,无法抽身。 
 于是,3月7日,我们在线上,讨论了“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我要不要密切关注”这个议题。以辩论赛的形式,正方观点为“要密切关注”,反观观点为“不要密切关注”,双方对于该问题进行了一些引人思考的讨论。


正方一辩首先告诉我们:“传播学的理论中指出,当个体对事件的相关信息了解得越多,他才有可能知道事件的全貌,并且做出正确的选择。谣言之所以能够成为谣言,不是因为大家接触的信息太多了,恰恰是因为大家知道的太少了,但信息不足以支撑大家去还原事情的真相,谣言就开始流传。”
的确,身处在巨大的信息流当中,真相和谣言混杂,只有总量足够多的时候,真相的量理论上才能足够多。
随后,正方一辩从性少数群体争取平权的角度,进一步说明需要密切关注:“对性少数群体争取婚姻的权利,我们也不是知道有人在努力就够了,而是要随时关注我们的进程究竟到了哪一步。对于受害者、对于少数群体,只有当我们的呼声大到所有人没有办法忽视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表达出我们正常的诉求,我们追求的平等权利才会得以实现。”


之后,反方一辩讲述出了不密切关注事件的合理性:“公共事件本身的性质会决定受众获取信息的过程当中存在心理焦虑”、“没有参与的公民也应当得到尊重”。

有的人探寻真相,而有的人在默默耕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我们有掌握自己生活节奏的权利。 
 


到了二辩,正方先将问题的立场又抬高了一些:“个体的叙事淹没于宏大的话语之中,如果我们只是通过这些主流媒体的官方的宏大叙述,没有密切的到漩涡的中心去,你就不会听到每一个鲜活生命的诉求。”作为一个个个体,“这样的投入,不仅对你自己是值得的,而且对社会也是有贡献的!”


然而,反方二辩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中最现实也最无奈的一点:“我们密切的关注,对于事件本身的作用,到底是如何体现的呢?”我们一直在说要关注,可是作为一个普通的个体,密切关注是否能解决问题呢?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为什么要事无巨细的去了解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正方三辩给出了一种可能的答案:“你觉得什么就是什么。”“每一个公共事件的发生,都是事件背后长期积累下的社会文化因素的一个爆发,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和文化中虽然渺小但是必不可少的一份子。我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赋予这个社会意义。”


反方三辩也给出了这个答案的局限性,提出了“替代性创伤”这个概念。也就是当我们过分地关注自己和社会的关系时,那种强大的无力感可能会吞没我本身。在关注社会的同时,也要试着关注我自己。 
 比赛就此告一段落。正方三辩用自己慷慨激昂又发人深省的发言获得了最佳辩手,而反方也在非常规的立场上赢得了更多人的认可获得了胜利。 不过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没有就此结束。只要我们还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一定会有一件又一件的公共事件闯入我们的视野,那么如何处理自己与社会、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会成为一个伴随我们一生的话题。 比赛之后,我们请到了一位心理咨询师,为大家介绍了什么是“替代性创伤”,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向上滑动阅览



1.替代性创伤有哪些表现?


情绪:焦虑 担心 恐慌、抑郁 哀伤 无助感、

           愦怒 负罪感 失控感

身体:睡眠困难、易疲劳

精神:精力难以集中、陷入思维陷阱、易责备他人、

          对身体状况过度警觉

行为:社交退缩、疑心重、过度使用物质

 

2.面对思维陷阱/负性思维


-PERSPECTIVE

-“我有一个想法,这个想法是.....”

互动例子:关注没有用面对负面新闻和消息会觉得对世界有失望感;发烧之后所有人都远离你,感觉好像被所有人抛弃

-MINDFUL

-留意自己对他人的预设

 

3.失控感与控制感


-我不能 VS 但我能

我不能控制我看到的新闻,但我能控制我看到新闻的时间

我不能保证我自己一定成功,但是我能在现在不断努力

 

4.自我照顾【selfcare】

-个人层面:生理、营养、情绪、财务、幽默、精神、社会....

-人际层面

-寻求专业帮助

 

练习:

五件预约清单项目

三个你可以安心与之联结的对象

冥想:

哀伤冥想



伴随着咨询师温柔的讲解,本次活动告一段落。也许这个问题永远不会有答案,但是我们可以决定,我想把我当下的生活过成什么样子。 

 文案整理:月小二编辑:小周配图源自网络


 扫描下图二维码 

 变身北同月捐人 

 助力北同工作继续开展 


【文章精选】

招募 | 北京同志中心心理部门主管

招募 | 志愿者管理实习生

北同这一代!北京同志中心系列微纪录片开启!

筹款丨携手抗疫,武汉同志中心需要你的支持

February Newsletter:What Beijing LGBT Center did in February?

我是同志,我奋战在疫情一线

从穿女装的直男M与性别酷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