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同心理漫谈第一期: 你如何看待性多元群体中的角色划分?

尊重多元合作 北同文化 2020-08-18
北同心理漫谈是由北京同志中心心理健康部门运营,面向心理咨询师及资深心理学爱好者的小型线上深度交流会,每次活动限8人,需全程开启视频

第二期活动将在6月7日周日晚8点举行,话题为:疫情对亲密关系的影响。报名方式见文末,期待一起迸发出精彩的思想火花,涌动冷暖的人间真情!




正如阳光穿透水滴会绽放出七色的彩虹,人类性别、性取向的种类也呈现出斑斓的色彩。在性别认同方面,参考脸书网站(Facebook)提供给用户的选择,人类性别的种类有56种之多,包括顺性别、跨性别、泛性别、流性别等等。在性取向方面,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人类的性取向有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无性恋等等不一而足。而性多元群体内部的角色划分则更是多元:男同性恋群体通常有1/0的划分,女同性恋群体通常有T/P的划分,也有人不认同这些标准,而将自己归类为0.5或H。


所以,我们北同心理漫谈的第一期,就很荣幸地邀请到了北同泛心理专栏的各位作者,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你如何看待性多元群体中的角色划分?

 


雨薇 说:


“自我”并非固定不变或完全独立,而是从我们出生那一天起,就被很多隐形的力量(如大脑、身体、关系、文化、环境)所建构和影响。具体到本话题而言,异性恋的行为模式(男女性别的划分、插入式的性行为等),正在深远地影响着性多元群体的性别划分。例如,拉拉经常被问:如何发生性行为?哪一方才是男生?finger fuck算不算?如果你的女朋友出轨了“一个次次能给高潮的拉拉”和“一个不举的暖男”,哪个更不能原谅?


但是,我们的身份认同不应由既定的“主流价值观”建构,每个人自身也可以通过意识、互动、反思,来主动地改变自我。这正是酷儿理论(Queer Theory)的精髓。它反对男女性别二分结构,也反对异性恋和同性恋的二分结构(异性恋是一种强迫性的性表达,扼杀掉一切其他选择的可能性);它认为性别身份是被社会文化建构的、表演性的、可变的,而非静态的。酷儿并不需要被主流接受,TA们不希望在主流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是向传统主流性制度本身提出挑战,向建构性身份的知识提出挑战。正如杰弗瑞·艾斯柯弗(Jeffrey Escoffier )所说,“酷儿政治提供了一种冲破种族和性别界限的方式。它拒绝了容忍少数族群及代表少数族群利益说话这一逻辑,而用一种包容扩张的逻辑取而代之。酷儿政治表达了一种包容的扩张冲动,它竭力追求的是对规范统治的抵制”。


在“酷儿理论”的引领之下,我们应当思考:文化给了我这些选项,但有可能我不接受任何其中一个,是否可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如何超越条条框框,实现自我?如何平衡自由和安全感之间的关系?我们真的可以做到不被任何东西所定义么?如果人们拒绝思考,拥抱“没有选择的被动”,被同化成为“正常”的主流人群中的一员,就失去了发展出真正智识、成为一个自由意志人的机会。


 

龍馨兒 说:


在父权社会之中,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异性恋为主的框架被建构起来。而异性恋的框架又进一步建构了人对于亲密关系的理解与想象。在这种框架中,同志族群的角色划分被推生了出来。


但这些观点,只是早期同志族群角色划分原因的猜想,并不能用于解释为何当代同志角色划分还存在。同志角色划分在未来几十年或甚至十几年内还不还会存在,我也保持怀疑的态度。


而想要维持两人为单位的亲密关系长久发展,重点可能不在于不同角色的搭配,而在于亲密关系的双方需要拥有在不同角色中流动的能力。

 


家希 说:


首先,何为“角色”?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角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社会学家格奥尔·齐美尔《论表演哲学》一文,当时他就提到"角色扮演"的问题。此后,社会学家米德和人类学家林顿将"角色"和“社会角色理论”(Social-role)正式引入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社会心理学家李长贵则把社会角色定义为"个人行动的会犯、自我意识、认知世界、责任和义务等的社会行为"。与“戏剧角色”通过脚本规定了演员的行为类似,“社会角色理论”指出,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即“人的社会角色”)规定了人的社会行为。也就是说,社会角色需要符合社会期望(包括社会规范、责任、义务等)。因此可以说,性多元群体的角色划分,正是社会角色的直接体现或模仿。


森冈清美把角色分为两种:"群体性角色"(讨论个体与整体时使用)与"关系性角色”(讨论个体之间的关系时使用),而这两种角色,也同样适用于性多元群体的讨论。从这个角度看,性多元群体的角色划分有多种作用。首先,角色划分有利于性多元群体的成员找到并融入自己所属的小团体,有利于给亲密关系双方增加安全感和归属感。其次,角色划分有助于性多元群体成员找到合适的方式来处理冲突(尤其体现在亲密关系中),增强关系的的稳定性。第三,性多元群体的角色划分,有助于群体规则架构的建立。

 


小赵 说:


我认为,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首先,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在性激素等生理因素的作用下,不同的人可能对于不同的性交体位有更多的偏好,进而产生了角色的划分。


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比如原生家庭的家庭关系、接受的教育都有很大差异,导致个体对于情感的需要也有很大差异,进而影响在亲密关系、依恋关系中的表现,形成了不同的角色。


第三,从社会学的角度,占据较广阔视野的异性恋文化,以及其中产生的对于男性、女性这两种性别的刻板印象,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性少数群体看待自身性角色的角度。

 


奶茶 说:


我曾在一个讨论群里看到一位拉拉伙伴的发言:“区分T/P/H的,都是直男癌。” 我想,相较于“任何一个拉拉都属于T/P/H中的一种”的极端观点,上述论断又走入了另一种极端 。


一方面,由于性别角色是多元和不断流动的,所以,一部分伙伴倾向于不必区分,不必给自己贴上标签。对于这类观点,我认为是很合理的。另一方面,有些性少数伙伴,由于处于自我认同的探索阶段,对于这样的区分却很认同。TA们认为,自己终于可以对应上T或P这件事,让TA们有了归属感。对于这类观点,我们也同样要抱有尊重和理解,而无须横加指责。


所以,T/P的划分,其实并不重要。分也好,不分也好,重要的是自己认同和舒服就好。对于分或者不分的观点,我们都需要尊重和理解:因为,价值观不同,并不是一种错。希望每个人都怀着一颗多元、尊重、包容的心!


 

罗行健 说:


在男同志群体中,除了常见的1与0的划分之外,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名词叫“床1”。它指的是一部分男同性恋者,他们只在性生活中扮演主动和强势的“1”的角色、但在社会生活中并不一定主动或强势。可见,我们可以用一种更多元的视角,来理解角色划分、以及亲密关系的模式。


一方面,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并非当然绑定。在生理性别只有男女二分的情况下,我们的社会性别(社会角色扮演、自我表达)不应该同样是二元、固定的。我们应当尽量弱化生理性别的二元划分在社会角色扮演、自我表达过程中的影响力,鼓励个体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有别于其生理特质的自我表达。 


另一方面,与角色划分有关的插入式性行为,并非产生性愉悦的唯一途径。爱抚、亲吻等原本被定义为“前戏”或者“挑逗”的行为,也有可能带来类似的快感。因此,如果我们跳出传统性行为的局限,那么,基于传统性行为而产生的主动方角色划分也显得不那么必要了。


性少数群体角色划分的局限性,其背后是整个社会不断进步的性逻辑,即,对于建构性身份的挑战、对于规范统治的抵制。这也是酷儿理论、酷儿政治的核心。

 


嘉鹏 说:


理论上,性多元群体角色划分的方式,除了传统的二元性别之外,还可以包括如下几种:给予——接受、生理——心理、互补——相似、保护——服从等。


然而实际上,性多元群体的性别角色却往往呈现固化的现实。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教育中,异性恋的恋爱模式被视为一种标本和常态。因此,对标传统的婚姻关系,性多元人群亲密关系中的角色划分也呈现出机械和刻板的特点。


虽然这种刻板印象不一定是“错”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它限制更多的可能性。

因为,爱情本身就是脱离原生家庭的熟悉感与局限,去建立新的联结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本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只要是以两个人都觉得舒适的方式相处,像兄弟、像姐妹、像同学、像舍友一样,又何妨?勿忘心安,才能在平凡的人生之路上越走越澄澈通达。


////////////


北同心理漫谈第二期期待你的加入!限8人,先到先得,报名二维码见下方,有任何问题都可咨询北同心理小助手1号(mashangrich)






排版:Nebulae





  近期活动
当我遇到你,感谢你一直在身边
517不再恐同恐双恐跨日,中国同志如何“出圈”?|彩虹会客厅
作为拉拉,你身边有双/泛/无性恋的小伙伴吗?|「拉拉扯扯」

  推荐阅读
作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我不想再沉默了 | 生命故事分享
请别歧视,我们和你一样爱着自己所爱的人丨517,听听他们的声音
517电台|酷儿对话视障者——从差异之中找共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