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大学周建新教授的客家文化研究成果

客家圈 2018-09-28

深圳大学周建新教授的客家文化研究成果

(节选)

若从1815年徐旭曾的《丰湖杂记》算起,关于客家文化的研究至今已逾200年。

回顾二百多年的客家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归纳为4个时期:

1.客家文化研究的兴起期(19世纪初期-20世纪初):因华南地区的土客矛盾引发的对客家问题的关注及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初步研究,其代表性研究成果就是徐旭曾《丰湖杂记》

2.客家文化研究的兴盛期(20世纪初-50年代):以罗香林为代表奠定了现代学术意义上的客家研究。早在20世纪初期,陈寅恪、顾颉刚、罗常培和钟敬文等国学大师们就曾关注过客家文化。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曾经说过:“予家血统,则自祖父以前,为纯客家系也。”客家研究的奠基人罗香林先生就是在陈寅恪先生指导下从族谱资料研究客家的渊源与迁徙发展。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则比较早开始了客家山歌的收集和整理,他于1927年出版的《客家情歌集》收集了客家山歌140多首。此期,以罗香林先生的《客家研究导论》和《客家源流考》两部著作的问世为标志,奠定了客家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开启了现代学术意义上的客家文化研究新局面。


3.客家文化研究的沉寂期和发展期(20世纪50-80年代):客家文化研究的沉寂,与之形成鲜明相比的是,客家文化研究在海外的持续发展期。20世纪50年代以后,尽管由于政治、社会的原因,客家文化研究在大陆受到了冷落,几乎形成空白,陷入停滞状态,但在香港、台湾和海外地区,客家文化研究依旧持续发展

4.客家文化研究的复兴和高涨期(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客家文化研究成为一门显学,蓬勃发展。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在学术研究与新客家运动的双重推动下,客家文化研究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发展势头更加迅猛,高潮不断,呈现出一派方兴未艾、蔚然大兴的局面,已从罗香林时代的“新兴专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蓬勃的显学”,并逐渐形成一种由“客家学潮”与“客家情潮”、“客家商潮”交织而成的“客家热潮”客家学院、客家研究会、客家联谊会等各种机构、社团相继建立,关于客家文化的内容在期刊杂志、新闻报纸大幅刊载,以客家为主题的文章论著、学术研讨会也推陈出新,对客家源流、迁徙与分布、客家方言、客家习俗、客家民间信仰的探讨成为客家文化研究关注的重点,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其中不乏颇具创造性的反思研究。


客家研究具有在地性和国际性两大特征。所谓国际性,我认为至少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指客家研究具有国际学术价值,二是指客家研究自肇始之初起就具有国际性特点,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而不单单是限于客家人或者中国人的研究。一批近代来华的基督教传教士就对客家文化和客家源流进行了专门的研究。饭岛典子博士通过检讨英语文献发现,1860年代以来巴色传教会及其有关传教士慢慢开始使用“客家(Hakka)”这个他称。

1933年,罗香林以“民系”一词成功地建构起客家,明确指出客家人是汉族的一个民系,是汉族这一族属之下的分支。他在《客家研究导论》、《客家源流考》两书中,对于客家历史形成的论述成为客家人和客家文化的权威范式。他所提出的“客家人历史上经过五次南迁”、“根在中原”、“衣冠士族”、“形成发展于粤闽赣三省边区”等观点,不仅为客家人自我所认同,而且亦为其他族群所接受,成为权威论断。

此外,此外,在客家文化方面,学界开始围绕客家祠堂与宗族、客家建筑、客家民俗、客家教育、客家方言、客家妇女及客家音乐等进行方面对其特质进行研究。客家人也渐渐形成了“勤劳节俭、刻苦耐劳、开拓进取、爱国爱乡、崇正尚义、崇文重教”的文化印象。山歌、采茶戏、土楼、围龙屋、擂茶等文化符码尽力展现客家人“根在中原”的本质。娘酒、酿豆腐、擂茶等代表性的客家饮食,具有开放精神和山地情结的客家山歌艺文,端午节挂葛藤等客家风俗,它们所具有的时空意义和文化特性,被贴上了特定的标签,被指认为客家人“根在中原”意识在具体文化事象上的展演。就连客家妇女那双天生的大脚板,也被学者认为是千年迁徙、长途跋涉的结果。

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客家文化研究进入了“后罗香林时代”。这一时期,随着大陆的改革开放和祖国的统一大业的需要,客家文化研究再次兴起并繁荣至今,并朝着多学科参与的多元化方向不断发展,“赣闽粤边地域社会论”和“族群—认同论”两种研究范式齐头并进。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赣闽粤边地域社会论”并没有发展成为一整套完全自足的、能够圆满地解释客家这一地域性的语言与文化群体之产生与发展的理论体系。

作者简介:周建新,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赣南师范大学客家研究中心原主任、特聘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客家文化研究”(编号:12&ZD132)阶段成果。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第81-85页,《新华文摘》网刊2017年第6期转载。


图文视频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客家话流行音乐,印尼客家美女演唱

为何梅州的梅县话,能成为8000万客家人的标准音?

【客家圈】黄华华的情怀

人在深圳为客家

梅州“神医”在深圳,神!奇!

 谁出卖了万庆良?

深圳、惠州、东莞、汕尾、河源五市本来是一家!

最新| 广东籍领导现况:为何高官中广东人那么少?

广东政坛 正厅级女官员(梅州籍、客家人)


爆笑,各地客家话“货”不同

客家内参| “潜伏”在广州、深圳政坛的梅州籍官员

朱明国庭审视频 嚎啕大哭


深圳地名为何那么多“坑”?梅州带“狗”字的客家地方名

他为深圳客家围屋发声:深圳客家围屋为何不申遗?


深圳客家土著特色美食

南方日报| 梅州黄氏【 梅州籍黄氏近现代名人】

焦点| 深圳的客家小镇,如何吸引全球目光?

广东|谁是苍蝇 谁是老虎?

参访广东省女子监狱侧记

梅州大老虎的末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