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在京Citywalk路线图
鼓 / 楼 / 西 / 戏 / 剧
1923年
21岁
8月下旬,与朋友满叔远同行,经过19天的旅程后 ,沈从文从湘西到达了北京。从此“便开始进到一个使他永远无从毕业的学校,来学那课永远学不尽的人生了”。
到北京后,沈从文在西河沿一家小客栈住下,随后又去探望当时正住在北京的姐姐沈岳鑫和姐夫田真逸(熟人中又常写作田真一)。因为身边只有7元6角钱,三天后,由表弟黄村生(时为北京农业大学学生)帮忙找关系,搬进不需要付房租的位于前门外杨梅竹斜街的酉西会馆。
今日的杨梅竹斜街
沈从文到北京来,原是听信宣传,以为能“半工半读”求学。但到京后,听说清华“未公开招考,一切全靠熟人”,报考北大等其他国立大学时又相继失败,投考中法大学虽被录取,又因交不起28元膳宿费而未入学。此后他就不再作升学的打算,而是每天到京师图书馆分馆去看书自学,许多新旧杂书都是在这个阶段读到的。另外, 从酉西会馆往西走,可到开有几十家古董店的琉璃厂; 往东走,又可到前门大街, 那里有许多出售明清旧服饰、器物的店铺。当时,沈从文经常在这几条街道上流连观望,“很快学懂了不少他想学习的东西”,“可以说是在社会大学文物历史系预备班毕了业”,这也为他后来从事古文物研究打下了基础。
今日的前门大街
1924年
22岁
春,在表弟黄村生的帮助下,沈从文从酉西会馆搬到西城的庆华公寓,这所公寓位于北京大学附近。当时北大附近的一些公寓住了许多旁听自学的青年人,黄村生叫沈从文搬去那里,就是为了便于他去北大旁听,并接近一些在那里求学上进的同龄人 。在那里 , 沈从文陆续认识了刘梦苇 、冯至 、左恭 、杨晦 、黎锦明、王三辛、陈炜谟、赵其文、蹇先艾和陈翔鹤等一些文学青年。在与这些青年朋友的交往中,沈从文培养起了对新文学的极大兴趣。
今日的北大红楼
沈从文离开湘西时,陈渠珍曾允诺在他考入大学后继续给予资助,但这时因陈渠珍在湘西的地位发生了动摇,便中止了对沈从文的经济资助,沈从文在北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期间,沈从文曾向同乡熊希龄请助,但并未得到任何帮助,生活上只能饥一顿饱一顿地维持着,住的是公寓里由贮煤间改成的一间小房子,他给这个仅可容膝的安身处,取一个既符合实际又带穷秀才酸味的名称,“窄而霉小斋” (《忆翔鹤》) 。这个斋名以后随沈从文迁徙,一直被沿用到“文革”后他迁进北京前门东大街三号社科院的宿舍楼为止。
1925年
23岁
约在5月底或6月初, 沈从文由庆华公寓搬到北河沿附近的汉园公寓 ,这里靠近沙滩红楼,去北大文学院旁听更方便,也更容易吸收北大所散发的新文化气息。
8月,由林宰平向梁启超提及, 经梁启超向熊希龄推荐,沈从文到熊希龄创办的香山慈幼院任图书管理员。上香山后, 沈从文仍在继续写作,并经常进城参加文学活动。沈从文在此工作至1926年8月底。
11月,沈从文受熊希龄派遣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在职进修,师从袁同礼学习图书编目等方面的业务知识,住在北大附近的公寓中,直到翌年二三月间才返回香山慈幼院。
熊希龄与香山慈幼院师生合影
1926年
24岁
2月 , 沈从文完成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进修学习,重新回到香山慈幼院图书馆工作。
8月底,沈从文再次辞去香山慈幼院的职务,回到北京城,继续靠写作卖文为生。大约这时,胡也频和丁玲也先后从湖南回来了,他们三人一同住在北大附近的汉园公寓里。在这里,他们一起从事文学活动,一起酝酿自办刊物,直到一年后相继转往上海。
1927年
25岁
12月下旬 ,鉴于“中国的南方革命已进展到南京,出版物的盈虚消息已显然由北而南”,“在上海,则正是一些新书业发轫的时节”, 沈从文为了寻求自身事业的发展,并为了远离北方军阀的迫害(他曾因与武汉革命党人有私人书信交往而遭北京警方传讯与搜查),于是由北京经海路去了上海。
1933年
31岁
7月,暑假中,沈从文辞去青岛大学的教职,应杨振声之邀到北平参加中小学教科书编纂工作。
8月12日,程朱溪代沈从文付北平西城府右街达子营28号新居的定金7元。当时为筹备与张兆和的婚礼,沈从文决定买下此处房子作自己的新居。
1937年
35岁
约7月18日左右, 沈从文把家搬到北京后门外国祥胡同十二号的那王府后院。那王府原为乾隆为怀柔蒙王仿苏式庭苑而建。
8月12日 , 早上7点 , 沈从文和一批北大、清华的教授乔装改扮后, 结伴离开北平,“搭第一次平津通车过天津”。张兆和因刚产后不久, 故与两个孩子留在北平。
1946年
44岁
8月27日 ,沈从文只身从上海飞往北平 ,就任北京大学教授 。年底, 搬入沙滩中老胡同32号的北京大学宿舍居住。这是一座很大的院落,大院里还住着北大十几家教授。此外, 沈从文还在辅仁大学兼课。
辅仁大学旧影
1948年
46岁
7月29日,沈从文一家应杨振声之邀,正在颐和园中的霁清轩度暑假,张兆和因要照料生病的弟媳而返回城中。
沈从文一家在颐和园霁清轩的老照片
1949年
47岁
1月28日 , 应老友梁思成等人的邀请 ,沈从文随罗念生一起来到清华园梁思成家,在梁家休息调养了一个多星期。
1950年
48岁
约2月21日左右, 组织决定让沈从文去华北大学学习改造,拟入华大四部。
3月2日, 沈从文进入拈花寺华北大学学习, 分在四部五班三组。
4月 , 沈从文随建制从华北大学转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为政治研究院第二期学员,至本年12月毕业。
今日位于鼓楼西剧场旁的拈花寺
1952年
50岁
1月,寒假中,家人已由沙滩中老胡同32号北京大学宿舍迁出, 搬到了交道口大头条胡同11号租用的房子。
1953年
51岁
3月,搬入东堂子胡同51号历史博物馆宿舍。
画家罗雪村笔下的沈从文东堂子故居院门
1958年
56岁
6月底,被安排到北京市郊八大处休养。
1960年
58岁
春,中宣部与文化部成立高等艺术院校统一教材编写组,沈从文担任顾问,负责指导工艺美术史、陶瓷史、织染纹样简史等书的编写工作 。当时撰稿人吃住都在香山饭店 ,但沈从文不肯去住 , 而是在东堂子胡同家中。
1966年
64岁
6月至7月,与博物馆几位领导被集中在北京西郊社会主义学院学习,入文化部系统集训班。
1972年
70岁
8月24日,张兆和由丹江回到北京。此前张兆和一直希望能调回原单位工作,但是未能办成 , 最后只好办理了退休手续,并作为照顾沈从文工作需要,这才得以返京。此后的一段时间,张兆和住小羊宜宾胡同 , 沈从文住东堂子胡同 ,老夫妇分居两处,相隔2里,沈从文只好以“东家食而西家宿”的方式两头奔走。
1977年
75岁
夏, 因健康水平下降,为防止他发病时无人发现, 家人让沈从文住到小羊宜宾胡同宿舍。在那儿,虽然生活受到亲人照料,但因资料多在东堂子,工作受到限制,他已不能再多抓新的研究题目,只在已进行的几个专题上作补充修改,希望一部分能收尾。此后,因找他学习或咨询的人在窄小住处出入 , 对家人生活干扰过大,年底, 沈从文又回到东堂子胡同宿舍,恢复一人独住而每天往返吃饭的生活方式。
1979年
77岁
12月10日,与张兆和去看社科院分给他们的新住房。当时社科院优先分配给了沈从文一套35平方米的新宿舍,以改善其居住条件。新房位于新侨饭店后,“总拢来只比小羊宜宾大些些,共不及四十(平)米”。
1980年
78岁
2月28日,致信巴金。此前,巴金在春节时来到北京,在出席人民大会堂春节茶话会时曾与沈从文见面 。在茶话会上 ,巴金特地向周扬提出沈从文的住房问题,希望他能帮助给予解决。周扬当时曾答应可以帮忙,但直到沈从文写此信时,他的住房问题还未解决。信中,沈从文对巴金此前的帮助表示感谢,提出“是不是还可以从人大方面, 属于国务院系统管理房屋处熟人方面想想法”,“因住处只一张桌子,目前为我赶校那拟印两份选集,上午她(指张兆和)三点即起床, 六点出门上街取牛奶,把桌子让我工作。下午我睡睡,桌子再让她使用到下午六点,她做饭,再让我使用书桌。这样子下去, 那能支持多久?”信中沈从文还请巴金帮助找寻自己以前出版的旧作。同日,致信梅益。信中主要谈了两点:一是希望梅益就王序协助自己工作一事,与考古所进行协调; 二是表示在一时无法解决工作室问题的情况下,自己决定还是先搬到社会科学院分配的在新侨饭店后的宿舍。
5月2日,搬到前门东大街三号、新侨饭店后的社会科学院宿舍大楼507室,房子为一小三居室套间,结束了夫妻“分居”生活的不方便。但房子面对北京市的交通要道,日夜有上万车辆经过,在这种高噪声环境中,沈从文常感精神疲惫,难以正常工作。此后三年间,曾有多篇文稿在这里动笔,大部分都没有完成。
资料整理:树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书目:
《沈从文年谱:1902—1988》
吴世勇 编
天津人民出版社
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演艺空间培育项目
“大戏看北京”2023展演季展演剧目
展演季主办单位: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第七届老舍戏剧节
延伸阅读:
邀请您加入联合出品人!鼓楼西首部环境式音乐话剧——《边城》启航
鼓楼西戏剧|演出日历
北京
|
|
|
10月11日-10月15日 北京鼓楼西剧场 |
|
|
|
杭州
9月24日 浙话艺术剧院 |
10月13日—10月15日 西溪天堂艺术中心 |
|
10月27日—10月29日 西溪天堂艺术中心 |
阿那亚
|
盐城
|
特别提醒
因剧情需要,迟到观众演出开始15分钟后方可入场;演出票当日有效,逾期不作退换;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鼓楼西剧场无法提供车位,请大家绿色出行;为了不影响胡同交通,营造更好的观演环境,请骑共享单车的观众朋友,妥当停置单车(小八道湾胡同与鼓楼西大街交叉口指定停放处),非常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购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