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租金增长4倍多!丹灶西岸村蹚出“致富路”

南海丹灶 2024-04-01

率先运用“绿券”政策

将建设用地指标返还村里

引入养殖公司承包

推动鱼塘租金增长4倍多

丹灶西岸村蹚出一条“致富路”


“听村里的老人说,这片鱼塘原来是一条环村涌,是西岸以水立村的证明。”站在蜿蜒的河堤上,丹灶镇西岸村党总支部书记何镜炬指着不远处的鱼塘说。


在他身后,宽阔的东平水道静静流淌,承载着一艘艘货船南来北往。河对岸,南庄码头巨大的龙门架快速吊起一个个货柜,垒成一座座小山。


与这片繁华景象形成对比,一河之隔的西岸却显得格外安静。位于金沙岛东南部的西岸,受制于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一直排名靠后。


如今,随着“水上南海”战略的发布,让水域面积占比将近一半的西岸看到了发展的希望,由密集水网交织出来的发展蓝图徐徐展开,这条江边小村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拆除!一次历史性的修复西岸村最近在谋划有史以来的第一场徒步活动,组织村民沿着村心湖、河堤和东平河边的滩涂一路行走,让村民更近距离地领略家乡的美景,自觉成为守护环境的责任人。
沿着河堤自南向北走,右边是繁忙的东平水道,一艘艘货船川流不息,左边是被连片鱼塘环绕的西岸,同时享有壮美的江河景观和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貌,让西岸成为丹灶最原生态、环境最好、自然风貌保存最完整的村居之一。
右边是繁忙的东平水道,左边是被连片鱼塘环绕的西岸。
这样的环境来之不易,两年前的一场整治行动,一度让西岸面临保护环境与保障集体收益的抉择。2021年12月,以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丹灶率先打响了生态环境治理攻坚战,位于西岸村河堤边上的13亩旧厂房成为了整治重点。
这片建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厂房位于二级水源保护区,以砖瓦和简单的木结构为主。虽然面积不大,但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的西岸来说,依然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多年来始终难以拆除。
为了啃下硬骨头,区、镇、村三级联动,率先使用“绿券”政策,拆迁厂房按同等面积的建设用地指标返还给村里,大大提高了村里的改造动力。
“这些旧厂房由村民租地建成,还有几年才到期,对于他们来说拆了厂房就断了收入来源,当时做了大量村民工作。”西岸村一队经济社社长何佰友回忆,为此村里专门召集社长、社委、代表开了几次会,把政策利好算得明明白白,率先做通了代表们的工作。
经过努力,最终仅用了7天时间,就顺利完成了丹灶首个运用“绿券”推进的生态修复项目搬迁协议签订和腾退清空工作,历史性地推动了河堤两岸绿地的修复。
和产业空间再造不同,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投入大、见效慢、经济效益不明显的工作,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慢”功夫。西岸村对环境的自觉维护刻在骨子里,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了发展的独特优势。
四年前,农业投资人霍淑仪从一河之隔的南庄来到西岸,从事生态草龟养殖工作。有着20多年养殖经验的她在佛山建立了自己的养殖基地和加工厂,选择落户西岸正是看中这里优越的生态环境,“草龟生态养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龟板需要4年时间才能上市,这个过程对环境的要求很苛刻,需要找到一个能够静下来的地方,西岸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环境。”
有“水”,就有希望

西岸独特的生态环境,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面积只有2平方公里的西岸位于丹灶金沙岛边上,户籍人口仅2000余人,是不折不扣的“袖珍村”。


但正是这样一条小村,却拥有7.6公里的大小河涌,一个60亩的村心湖,水体面积就将近230亩,加上1300亩的鱼塘和东平水道的水域面积,从地图上看,水体面积就占了西岸村一半,是名副其实的岭南水乡。

西岸水资源丰富,拥有典型的岭南水乡风貌。


在水运时代,西岸一直是周边村居的贸易中转站,农户种植的瓜菜和养殖的鱼从这里出发,通过草艇近到石湾、远至东莞等地销售;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岸村拥有一家自己的竹器厂,也是依靠水运对外输送,成为村集体收入的重要来源。
时至今日,鱼塘养殖仍然是西岸村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如何发挥“水”的优势,向自然环境要发展,成为何镜炬一直思考的问题。
时间回到2011年,自担任西岸村委会主任后,何镜炬第一件事就是做起鱼塘的文章,推动投包期从3年延长到5年。意识到鱼塘小散乱的现状不利于集体收益提升和环境保护,2014年他又推动了不同经济社之间的联合开发,促进400亩鱼塘方格化改造,改变了鱼塘散乱不标准,道路、吸排水不方便等问题,推动塘租提升了2倍。





“西岸太小了,做什么都要集约、整合才能做成。”何镜炬回忆,2022年,把握南海高标鱼塘改造升级机遇,西岸再次统筹四个经济社近300亩鱼塘的连片出租,并再次把投包期延长到10-15年,引入有实力的养殖公司进行整体承包,推动鱼塘租金增长了4倍多,并通过尾水治理兼顾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靠水吃水,鱼塘改造让西岸集体经济实现了跃升,但与其他村居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西岸的未来在哪里?西岸村党总支部再次把目光投向丰富的水资源。


西岸村鱼塘规整,村民忙碌。


“水环境是西岸最重要的生态基底,这么多年我们努力改造河涌,治理鱼塘尾水,清淤护岸,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够更好地发挥水优势。”何镜炬说。


西岸一直有一个“水乡梦”。2019年以乡村振兴为契机,西岸投入20万元做了有史以来第一个详细控制性规划,在这个名为《东平西岸岭南水乡特色乡村建设规划》中,西岸对未来进行了畅想。


未来,西岸将打造9个功能分区,其中滨江生态区将结合东平水道河流文化和历史底蕴,挖掘西岸村水乡文化内涵;水乡风情区以水魂为肌理,塑造空间,利用明珠岛上现有的生态资源,打造生态湿地景观。最终西岸将打造出连点成线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要完成规划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光靠自身力量很难完成。”何镜炬表示,虽然规划的落地仍不确定,但有了规划就有了发展的希望。而为了布局未来,西岸对规划中的重要节点和景观进行了土地控规,为了保护未来,村里也禁止了禽畜养殖。


这条东平水道边上的乡村静静等待着,等待一个绽放光芒的机会。


“这说的不就是西岸吗?”

最近一个多月何镜炬一直密切关注着“水上南海”的每个消息,这个与“水”息息相关的城市发展战略,让他看到了梦想实现的希望。


4月28日,南海区发布了“水上南海”战略,提出以水为脉,实现“城产人文”高质量发展。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全新发展思路下,141项重点建设项目将逐步铺开。
发布会现场,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表示,希望各村广泛发动群众关注、支持、参与,找准‘水上南海’建设与村(社区)发展的结合点。特别是一些发展相对薄弱的村,往往开发强度不高,自然禀赋也比较好,更有基础和条件在“水上南海”建设中获得发展机会。

虽然没在现场,但这段话却让何镜炬产生了强烈共鸣,这说的不就是西岸吗?“‘水上南海’战略为西岸打开了一扇窗,这也是我们村的战略!”何镜炬说,金沙户外休闲运动岛核心区是“水上南海”的重点项目之一,西岸正是其中的重要节点。


而作为水上交通规划主题游线之一,“东平金沙之旅”游线将串联起金沙岛、官山老街、佛山植物园等西部主要自然人文景点,“我们争取成为其中一个站点。”何镜炬表示,依托“水上南海”战略,希望加快导入外部资源,引入游船、营地等文旅项目,全面激活西岸的生态优势。而季华路西延线的推进,让他的梦想更进了一步。


夏日午后,西岸河堤上的游人。


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的西出口,季华路西延线工程东至季华路陶兴大道,西至三水白坭,通过富龙特大桥成为串联起禅城、南海、三水、高明四个区。其中的顺德水道隧道全长2655米,从西岸开始下穿至东岸的南庄码头,是广佛地区首条开工建设的超大直径盾构隧道。


“项目建成后,从西岸到佛山中心城区只要10分钟车程,通过导入中心城区客流和资源,西岸的生态优势将进一步激活。”西岸村挂钩领导、丹灶镇副镇长刘小祺表示,结合西岸优质的水资源和五人龙等传统民俗,西岸拓展农文旅新业态大有可为。


在落户西岸4年后,霍淑仪敏锐地察觉到新的机遇,结合西岸的水文化,她创立了“慢姑娘”生态养殖品牌,在传统养殖业务的基础上,打造成为体验式农场项目,面向学校、开展科普、研学等合作。


“通过结合西岸的历史文化和水乡特色,我们希望宣扬一种区别于城市的慢生活,倡导一种新的生活主张,也让更多人认识西岸,了解西岸。” 对于这个村的未来,霍淑仪充满遐想。


顺德水道隧道从西岸开始下穿至东岸的南庄码头。


调研手记


问水要发展,向绿谋未来。走进西岸,北江和南沙涌环绕的金沙岛宛如一颗明珠,滩涂绵延、碧道蜿蜒、满眼翠绿,每到周末,在西岸对出的一片滩涂绿地,都会吸引一批自驾爱好者前来露营。

在调研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不是这里的环境之美,而是何镜炬等村干部对坚守美好生态的坚持。他们坚信,良好的生态基底是西岸最大的资本,他的任务首先是要保护好环境,传承好西岸的历史风貌,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基于这样的理念,过去十几年,经济薄弱的西岸对于生态保护一直不遗余力:2018年配合西岸站涌的扩宽整治;撬动上级资源对辖区内祠前涌进行整治提升,成功推动了村内河涌“换新颜”、村前公路改造提升、高标准农村公厕建设以及机耕路实现硬底化等工作。近年,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西岸村再次率先运用“绿券”打响生态攻坚战。


丹灶镇西岸村鱼塘。


随着“水上南海”战略的发布,西岸多年的努力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机遇,而西岸村也有了一系列计划,打通围绕西岸的连片鱼塘,重新恢复被隔断多年的环村涌,成为当地的“头号项目”。


问水要发展,向绿谋未来。环村涌是西岸几百年历史的见证,也将引领西岸未来的发展。在何镜炬心中,和河涌一同打通的还有西岸的“致富路”。





关注南海丹灶视频号,掌握丹灶最新资讯↓


【蝶变丹灶】回顾

传统“潮”起来!丹灶罗行非遗文化,火了!

2023-06-14

农村阿婆成“网红”,丹灶银河社区自治添新招!

2023-06-12

集体收入近千万元!丹灶这个社区“改”出新天地

2023-06-07

一次征地超千亩,丹灶石联“最年轻团队”怎么干成的?

2023-06-06


来源:南方+记者孙景锋、游伟玉、吴致洲、戴嘉信

编辑:佛山新闻网 陆嘉贤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