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聊聊零盟十年行动网络成效和遗憾 | 对话实验室跨组织合作专题

对话实验室 善导公益发展
2024-08-23


背景回顾

对话实验室旨在创造一个让对话发生的场域,让关心同一件事的相关方得以进行自发性的共同思考,从而透过有效对话达成更深入的相互理解、形成整体的感知,促进互助与合作。


2022年,我们开展了社群运营系列专题空中对话:“社群工作者对对碰:连接的道与术”。2023年,我们将开启一个新的专题:跨组织合作系列。我们将陆续邀请国内跨组织合作的践行者、推动者以及协作者对谈,揭开合作这个“黑盒子”。


4月4日,作为本专题首期,我们邀请到专注于国内垃圾管理的行动网络——零废弃公益联盟协调人田倩,分享上百个公益组织是如何凝聚在一起共同推动中国垃圾管理状况改善的。参与对话的还有千禾公益基金会的项目官员梁海荣、捡拾中国的负责人王子人、以及善导的联合创始人洪图(Heaven)、陈志君(大头)。

本文为活动精彩内容一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扫码识别海报获取全程直播回放




为什么选择跨组织合作?


零盟的缘起是在 2006 年到 2011 年,期间有很多公众反对焚烧的事件,催生了很多的公益组织去关注垃圾问题。随着对垃圾问题认知的深入,大家会发现需要有一个更系统和全面的视角去看待垃圾管理的问题,于是就萌生了合作的想法。加之垃圾管理的链条很长,有前端的政策,有垃圾分类,有末端的处置,大家需要彼此的分工合作,合力推动,去助力我国的垃圾减量与分类,这些都是零盟成立的很重要的社会背景。

十年过去,零盟作为一个合作性的网络组织越发庞大且复杂,有三个重要底层逻辑支撑了这个过程:

垃圾管理优先次序原则是零盟战略制定、议题选择、行动判断的底层逻辑、行动准则和理念指引。

零盟相信多元参与一定是实现垃圾可持续管理的重要策略,这里面包括政府,包括企业,包括公众媒体、公益组织、专家学者,各司其责。垃圾的问题解决,不仅仅靠末端的处理技术,更重要的是多方参与、多方协商的过程,而零盟也在致力地去推动这样的过程和局面的产生。

零盟同时相信伙伴的力量,相信伙伴能够去创造出在地的解决方案,并持续地联合伙伴共同开展行动,能够针对垃圾管理的问题分为不同的子议题,然后有分工、有重点、有策略地合作。



典型案例分享



1.零废弃论坛


零废弃论坛从 2013 年开始一直每年都在举办。论坛旨在为政府、企业、专家学者、社会组织、媒体公众搭建一个共商垃圾治理的对话平台。合作模式一直都是在地伙伴跟零盟的运营团队共同举办,共同筹资,然后共同发挥彼此的优势来开展的活动。

在此之前活动并没有资金,都是各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进行筹办,这是零盟非常典型的一个合作案例,就是伙伴们会基于需要,因为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所以共同地去推动这个论坛,推动关于零废弃话题的讨论和发声。

图片说明:当天直播间分享详情图


2.零盟北京工作组


2022 年,零盟北京工作组成立。由12家机构加入工作组并认捐,每家机构认领一个份额,最终招募一位全职伙伴,看似一个独立的组织。工作组很重要的定位之一就是和北京相关管理垃圾分类的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推动政社合作。这种众筹大家捐的方式和组织形式,在零盟的整个合作案例里面是一个很创新的方式。

图片说明:当天直播间分享详情图

3.零废弃日


零废弃日是零盟少有的直接面向公众倡导的,比较具有影响力的合作。每一年零废弃日都会带动整个社会,至少吸引到100 多个公益组织,还有不同的企业的参与,让更多方参与到零废弃日的倡导中去。

图片说明:当天直播间分享详情图

4.塑料议题的分与合


网络需要在不同阶段有策略性地选择“分与合”,其初衷都是为了议题有更好地推动。

2017 年,零盟正式发起“摆脱塑缚”项目。实践了一年多以后,团队发现:解决塑料议题需要具备行业视角和企业倡导能力,而当时的运营团队以及整个零盟网络的伙伴主要以垃圾分类为主、以社区居民动员和政策倡导为主,在企业方向上没有很多经验。为了议题更好地发展,零盟从2018 年开始把“摆脱塑缚”推动为一个独立运行的机构,而零盟的塑料项目也更名为“无塑山河”,和摆脱塑缚共同制定和共享行动战略。

而在2022 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塑料议题机构的出现,零盟开始筹划“塑料跨机构协作”会议。很多国际机构、国内的一些大型机构在关注塑料议题,应对塑料污染的国际公约也开始谈判,零盟认为很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和大家一起去谈论如何共同协作

刚刚过去的2023年3月,在善导和洪图( heaven) 的协助下,零盟完成了“塑料议题跨机构协作之共识同频”工作坊。



零盟十年成效、遗憾都有哪些


零盟伙伴十年来影响和带动民间社会组织关注垃圾,支持和赋能了500余家伙伴,创造了很多不同场域的成功的垃圾分类的解决方案,还有对垃圾焚烧议题的推动,以及推动塑料微颗粒列入产品禁止名录等等,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但同时也有很多遗憾。

例如在垃圾分类政策的高峰期和利好期,我们并没有形成很好的应对策略;在跟政府打交道上还没有明显的突破,工作手法也比较单一;另外,对伙伴的赋能和支持依旧不够,部分伙伴还是缺乏有效沟通和联系,伙伴间更深度和有效的合作未能及时推动和跟进等等。



现场伙伴分享


洪图(Heaven):田倩说“要小心秘书处团队变得越来越大,这样可能会导致秘书处的异化”,我觉得这个需要蛮强大的自觉或自知的能力,让自己看到在哪里,以及看到伙伴在哪里。还有就是把分分合合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不需要特别强调“我们需要一直合在一起”。


梁海荣:我听完以后觉得零盟好厉害呀,整个组织都很有活力很有格局!在这里想提两个问题。一个是在达成共同愿景/价值观方面,零盟有没有一些经验可以分享?怎么达成那么多伙伴的共识?

洪图(Heaven):对,我自己也会感觉到这种共识的厚度,零盟至少有十几家组织十年来不离不弃,有着非常扎实的愿景。这种共同的愿景它究竟是怎么发展出来的?

田倩(零盟秘书长):零盟发起创立的时候,大家的共识就已经很强。这对于一个议题性的网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定得具备议题的专业性和想象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不断借鉴和学习国际经验,以及我们自身怎么去认识问题的学习。

当网络伙伴越来越多,我不能说所有人都有一致的理念。因此,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是对于专业知识的分享和深入的讨论。一开始是一小撮人,十几个人,哪怕只有几个人,只要愿意探讨,我们都会把探讨后的结论在网络里面进行分享,可能是线上会议,论坛或者年会,又或者是调查研究的成果转化。每一次的分享都能够让伙伴对于议题的认知逐步加深,很多这样潜移默化的探讨在零盟里面发生。

我印象很深刻有一次在零盟的群聊,我们共创了“零废弃是什么”的概念,只要参与过那场的人都会记忆犹新。这些讨论在一次又一次地夯实我们对于问题的理解,同时分享到网络里面在更大的范围转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王子人:今晚有几个感受,一个感受是觉得零盟十年来的历程是一个非典型的状态。因为它是由同行业内顶尖的最早关注垃圾议题的伙伴一起发起的行动网络,这就注定了它的基因本身就带有不同组织之间的协同,而且大家一直不离不弃,直到如今还在深度地参与,这也就是零盟最厉害的一个地方,所以我觉得这样的一个先天条件,使得零盟走得相当稳健,发展地相当好。我觉得在 2010 年以后,公益组织的发展很少是这样的发展形式,这是零盟区别于很多组织不太一样的地方。

第二就是零盟从一开始就确定了自己的愿景,大家都有比较清醒的认知,这个大的方向和愿景也是一直保持不变的,这是它在行业中产生影响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第三我觉得零盟的团队很优秀,在探索组织发展的过程中孜孜不倦,非常开放,乐于接受很多挑战,也很勇敢进行自我的探索,非常棒!


田倩(零盟秘书长):今天所分享的内容是非常局限的,不仅是时间和精力的有限,更多时候我是带着运营团队和秘书处的视角去看待的。其实有很多伙伴有很多精彩的在地实践案例和成果还没有很好地展示出来,我觉得这个是需要去补充的。

另外,我觉得很重要的是了解初衷:这个网络发起是为了什么?假设有一天网络不在了,可能是阶段性的使命达成了,我会觉得很好,这也是一种变化。

我们现在也在做一些小的尝试,带着一种试验的心态成立一些子议题的网络。我确实也会比较佛系,因为我觉得这种联合的壮大其实把控性并不是那么强,只能在此过程中尽可能地去推动发声,推动伙伴们尽可能地去参与,然后就可以一起创造一些东西。




写在最后



陈志君(大头):有很多人疑问,善导作为专注“协作”和“对话”的机构,为什么会选择去做一些关于跨组织合作的行动经验的分享?

善导选择关注跨组织合作,原因至少有三:第一、如今社会问题越来越复杂,而且每一个问题都有多元的利益相关方在里面交融、在博弈,我们比起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通过合作去促进美好社会。

第二、过去我们在公益领域看到的很多合作,不是靠领袖魅力鼓与呼,就是依靠一方资源拉动。现在合作的范式也在更新:越来越多人希望基于平等、靠共同的目标和愿景、以及共同认可的秩序和分工来合作。

第三、事情其实是永远做不完的,但人和组织之间可以通过彼此合作和连接让我们变得更有力量、更有依靠,更有持续性。

所以这个合作范式到底该如何转变?公益行动者如何去掌握这种合作的能力?这些是当下我们觉得挺重要的命题。我们也将持续通过自己的实践、研究以及营造对话等方式来更进一步探索这个话题。

今晚的对话实验室空中对话以及接下来五月份在北京举办的跨组织合作共创会,我们希望邀请真正在推动合作的先行者们去分享自己的行动经验。

我们最终希望让更多的公益行动者感受到:哇!原来合作还有这样的可能性!原来合作可以没那么难。




对话实验室专栏

✺持续更新中


🔗 对话实验室启动!2022年,我们想要创造100种对话的可能|附启动趴无限精彩回顾
🔗 公众对话回顾|自我照顾作为有意识的实践🔗 招募 | 寻找50位对话召集人,创造100种对话的可能性
🔗 对话实验室 | 重新认识圈子的价值,让每个人的声音流动起来【方法篇③】
🔗 社群价值观需要一直生长,更需持续的投入|社群工作者线上对对碰③
🔗 对话大头:从“协作”到“对话”,直面社会问题,寻找我们共同的善|对话实验室起源






——支持我们——
善导十多年来培训了超过1700名各地区/议题的协作者,期待未来联结更多伙伴,共同践行参与、公正、平等、多元、赋权等公益行动者理念。如果您认同我们,诚邀您参与每月小额捐赠计划,您的支持将帮助我们未来更好地发展和陪伴协作者社群伙伴、催生本土知识和前沿实践、支持资源稀缺的协作者学习与行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善导公益发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