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儿童美育网络:合作是如何发生与促成的? | 对话实验室跨组织合作专题
背景回顾
对话实验室旨在创造一个让对话发生的场域,让关心同一件事的相关方得以进行自发性的共同思考,从而透过有效对话达成更深入的相互理解、形成整体的感知,促进互助与合作。
2022年,我们开展了社群运营系列专题空中对话:“社群工作者对对碰:连接的道与术”。2023年,我们将开启一个新的专题:跨组织合作系列。我们将陆续邀请国内跨组织合作的践行者、推动者以及协作者对谈,揭开合作这个“黑盒子”。
为什么选择跨组织合作?
关于乡村儿童美育网络的发起缘自2019年6月的一次研讨会。当时,致朴正在实施乡村儿童美育项目,经过独自探索近三年,致朴了解到领域内的从事这项工作的机构并不多,希望寻找到更多伙伴。于是借着在浙江衢州举办项目课程展的机会,邀请了从事类似工作的同行参观,并一同研讨,最终通过各种搜索和朋友推荐找到了14家在做美育的机构前来参加。
在后续跟这些机构的持续交流中,致朴发现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谈清楚,而伙伴们也有意愿继续交流。于是在10月份又举办了一次美育课程研讨会,但这一次不希望只由致朴一家发起,而是希望更多机构参与。因此,致朴联合了4家机构共同策划,邀请了20多个机构、40位伙伴参与第二次研讨会。
研讨会结束后,致朴又主动去寻找在会上特别积极、特别愿意参与的伙伴一同讨论,看看是否有可能通过跨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乡村儿童美育工作的发展。所以一开始,致朴并没有计划去发起一个网络或推动跨组织合作,只是本着分享和交流的初衷,希望能够聚集更多的人一起探讨乡村儿童美育的发展。
2019年12月,经历半年多的讨论,最后大家在杭州的会议上确定了共同发起乡村儿童美育网络。发起机构除了第二次研讨会的5家共创机构以外,又另外邀约了4家机构来到杭州,共同商讨乡村儿童美育网络的成立。
在考虑发起机构的数量时,只有5家机构会显得力量比较单薄,所以又邀请了几家美育理念相近但优势互补的伙伴,但数量控制不超过10家,以免出现协商困难。最终在杭州会议上确定了9家机构作为共同发起机构,并就网络的名称,美育的理念、网络的特质、底线原则以及相互关系等问题达成了最基本的共识,并制定了最简单的决策机制,即2/3以上同意即通过,同时明确了发起机构的权力和责任。
一开始,美育网络按照一个组织的运作方式和角色职责,给9家发起机构的参会代表每个人都分配了1个岗位角色,还起了一些好玩可爱的名字,例如总协调人叫小叮当,学习官叫一休哥,负责传播的小伙伴就叫可达鸭……这是一个很早期的自组织状态,但很快发现这样分工很难实施。于是在2020年5月的千岛湖会议上开始实行执委会的工作机制,并在2021年3月的武汉会议上,把岗位职责的工作机制修改为项目制。组织形态从最开始的紧密结合,过渡到松散轻便地进行项目合作。
在项目制中成员们各自分工,一段时间后,大家认为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联合的影响力,因而在2021年10月广州帽峰山会议上集体决定合力举办美育论坛。
到了22年6月的时候,美育网络有了第一个全职岗位。关于是否要设立全职工作团队,成员们请教了全国自然教育网络,还有零盟的经验,发现他们都是在网络发展了几年以后才设立的全职团队。随着美育网络的发展,成员们也发现仅仅依靠发起机构以自愿方式投入长期工作会比较困难,加之一些资助方因为美育网络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希望寻求合作,提供了一部分人员经费,于是美育网络在22年6月招聘了第一位全职,统筹美育论坛的准备工作。
关于美育网络的愿景及目标,其实一开始是从发起机构自己的需求出发的。在网络的发起阶段,大家一起讨论每家机构和个人参与动力和需求。这是成立网络的一个很大的初衷,就是发起机构都认为自己非常需要学习,同时希望聚在一起更好地互相学习,去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能力。
回到乡村儿童美育公益行动要聚焦解决的问题上,大家一直在做事的过程中不断感知美育网络的目标与定位,并动态调整。总的来说,美育网络过去三年的工作主要围绕着:专业的发展,联合的发声,资源的整合,行业的研究与交流。期间召集领域中的机构和同伴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不断了解其他的伙伴们在做什么,找到有意愿和有能力一起合作的人。
跨组织合作的挣扎及成功经验分享
美育网络之所以能够顺利运行,第一,也就是最基本的就是成员们对美育的使命愿景和理念是有共识的,在本质上,成员们是一个价值共同体。可能平时会因为做事方式的不同或情绪产生冲突,但因为有底层的共识,事情依然可以继续完成。
第二,成员们以项目组形式开展行动,不需要所有人的同意和共识,相对轻便,只要有一两家机构有意愿去做这个事情、觉得有价值,就可以先做起来。
第三,在必要的时候选择集中力量办大事,发出更大的声音,从而影响相关方和获得关注。
第四,加入专职岗位,统筹集体的力量,形成合力。
第五,在美育网络会议上,协作者的加入非常重要。因为它带来的是去中心化的讨论方式,会议不会由某一个机构主导,所有成员共享权力,共同创造场域。
第六,坚持每年线下会议,对工作方式进行内部的反思和迭代,同时建立成员之间的信任关系。通常会议会选择在一些让人放松的场地,例如有次在千岛湖开会,还在会议间隙安排大家一起玩了皮划艇。在安排会议的同时为大家提供更多的空间,让成员之间有更多的互动和交流,有助于建立关系。
第七,保持开放性。网络是一个开放的而非封闭的状态,不仅仅是发起机构,任何人都有机会参与。
需要强调一点,“协作”和“对话”对于跨组织合作来说有很大的价值。合作的本质是一种共创,这个共创有两个方面:一是创造新事物。在这三年里,成员们一起做了很多不一定在自己机构业务范围内的事情,但因为感觉到有需求便一起去做;二是共同创造了一种关系、一种文化或结构,一种机制。
而在共创的过程中,需要对话。无论机构的大小、资金多少、人员数量或影响力如何,成员们是平等的,在现场的每一个人都很重要,需要看见每一个机构和每一个人,看见不同人的不同之处,看见多元,看见各自不同的诉求等等。
而当每个人的需求和想法被看见后,有时就会产生一些冲突和张力。这时,我们需要少数服从多数吗?需要牺牲一部分人去照顾更多人的利益吗?还是说,我们可以找到能够整合多方利益和诉求的第三条路。“协作”和“对话”的引入恰好可以帮助找到可能的第三种方法,帮助成员们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和文化,一同创造出多赢的局面。
现场伙伴部分精彩分享
(1)Q:美育网络的其他成员对于参与其中的感受和思考是怎么样的?
龚瑜(新艺动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理事长、美育网络第一&二届执委代表):2019年6月的研讨会我是在国琼的邀请下参加的。第一次见面时,我所在的机构在公益领域里还是一个小白菜,只是在美育领域有一些思考。但当我们交流和探讨专业问题时,似乎大家都是第一次进行那样的碰撞和探讨,好像有讲不完的事情。对于我来说,去参与网络推动这件事情,其实没有太多的概念,因为我对这些名词如网络、跨组织合作等都不熟悉,但我能肯定的是,美育这件事情无法一个机构完成,需要与大家共同想象我们在一起可以做什么来支持儿童成长,并改变乡村教育。
美育网络的发展过程跟传统艺术创作不同,它不是想好再动手,而是一个随形而塑的过程。因为我没有边界感和固定的概念,所以我可以凭借自己的感知和想象力,去尝试和探索新的事物。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2020年疫情时候,我开始在家里做直播和在线沙龙,直到2021年为止一共做了18期,通过这种方式连接了很多网络伙伴。我觉得这种方式非常重要,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美育网络中来。现在,我们的微信社群有300多位伙伴,有很多都是早期通过沙龙进来的。
到了2021年,我在广州会议上被大家安排做美育论坛。虽然我没干过这个事情,但我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去尝试和探索。最让我感到有成就感的是,每一位伙伴都参与到了组织和策划中来,共同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图景。这不是一个负责人干出来的事情,而是搭建了一个场域之后,每一个人在里面共同创造出来的结果。这样的一个画面和图景,让我对网络开始有点兴趣了,觉得有点意思了,能够看到每个人在里面所带来的一种惊喜。
杨建(壹基金儿童服务部主任、美育网络第二届执委代表):首先,从我所在的机构来看,壹基金是一个平台性机构,我们最早是从2012年甚至更早就开始在推动跨组织网络建设,这个也是壹基金本身的战略选择和重要方向。我们利用网络平台推动各种议题,比如联合救灾和企业救灾等,同时也有儿童领域。我觉得儿童项目与美育网络比较共性的一个点,就是美育重点在于“育”,“美”只是一个手段。比如说壹基金的壹乐园项目,我们也有让音体(音乐和体育)成为我们的工具、手法去帮助或者是支持儿童更加全面快乐地成长,我觉得所有的点都是回归在我们的“育”,“育”里面可能有引导:让儿童成为儿童,但如何让儿童能够成为自己?现有一些主流学科,其实是很难让儿童更好地去成长的。
其次,我认为美育是一种非常治愈的事情。我们经常说的“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觉得这就是一种美育,因为其实每个人心里面都会有那么柔软的一部分,而这一定是跟“美”相关的。“美”的东西很多时候会滋养我们,甚至治愈我们,给予我们内在一些力量。当然它可能有时候是一种形态,比如说一束花,当我们看到这个花会感到很欣慰很开心很平和,后续给予自己在工作生活中应对困难挑战的力量,也可能是我们与“美”的接触所积累的能量,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并且认同和愿意投入的事情。
壹基金今年有幸加入美育网络,虽然我们已经在跨组织网络方面有了一些联合公益的方法论,但是在美育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听到龚瑜提到过去三年美育网络举办了很多丰富的线上和线下活动,尤其疫情期间线上沙龙和线下论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传统的公益活动可能比较正式或者规矩,但是在论坛中,有一种被打开的感觉,可以释放出内在的能量。我觉得这很有意思,而且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做好这样的事情,让自己做想做的事情,或者在规则或者范围内呈现出自己认为好的、善的东西。
(2)Q:美育网络都有哪些特别之处呢?
田倩(零废弃公益联盟秘书长):我其实没有想到执委会其实是直接亲自执行的,因为我会认为执委会很忙,精力分配不过来。对比零盟的执委会其实是更多类似像一个顾问或者决策的角色职责,早期我们有一个秘书处单位,主要负责协调工作和组织论坛,还有一些政策建议。到了2016年,我们想要进行专职化转变,于是建立了执委会和专职的秘书处团队。执委会的定位非常明确,主要是支持秘书处的工作并制定方向。
璐瑶(巴别梦想家创始人):听完下来我会觉得有些非常妙的地方。例如整个网络是由一些有共性的伙伴们自然生长而成的,他们本身因自身需求和好奇心而聚集在一起,然后通过一起开个会聊一聊,一次会议两次的会议,一步步地识别出共同的需求和目标。比如说我们就是想一起学习,提升一些专业技能,再到明确要做的事情,从最简单的一年开两次会议开始,再到策划一个展览,这些非常非常扎实的共同行动从一开始就触发了网络的生长。而这个自然生长的根基非常好,即使有一些脏活累活,大家还是愿意继续干下去,并且不断吸引更多的伙伴加入,同时承担更多的角色和身份。
我听到刚刚国琼谈到美育网络中有很多类似共同体的元素。大家会基于一个共同的领域和目标,共同创造规则、愿景和机制,为成员之间的归属感奠定了基础,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会一直愿意去做这件事。而如何激发或发展成员的认同和归属感?因为每个个体的关系和参与方式都不同,共同体的发展也始于个体。龚瑜则帮我解答了这个问题,她在接到邀请后感受到被接纳和认同,这是一个身份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外因和内因不断地推动着一个人想做更多的事情,网络也在给予成员新的机会,让成员不断深化自己的身份,从而增强凝聚力,这些都特别启发我。
(3)Q:如何看待过去三年来美育网络所带来的成效?
龚瑜(新艺动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理事长、美育网络第一&二届执委代表):最初,我们只是一个由三个人组成的小机构,那时候只知道自己干自己的事情,不知道别人在干什么,所以我们定位的目标就是让伙伴们彼此看见。现在,通过连接的方式,我们实现了这个目标,大家知道了彼此在整个中国的行动版图中的位置。
其实我们最早在聊美育的时候,是不限于视觉艺术的。像壹基金,是做教育的,甚至有的伙伴在做戏剧,我们是在大范围内做美的教育的事情,包括还有一些做自然教育的,例如情意自然教育,他们通过自然在做人的情感建设。我们在慢慢扩大对议题的认知,不只是围绕一个概念,而是在具体的公益行动当中,让别人看见、相信这样去做是可以带来人的变化的。因为美育最终指向的是人的教育,美育的价值在于如何让感性出现,然后协调感性和理性的平衡,让人实现一个完整的状态。
随着更多伙伴的加入,议题的内容也不再是封闭的,我们可以面向乡村儿童不同的情境,有效利用当地的人力、物力和环境资源去实现改变。而这个多样性需要更多的伙伴一起耕耘和进行案例呈现,所以连接变得非常重要。像今年我们在做的美育案例行动集,不是为了看多少个成功案例,而是为了看到不同的情境下大家所遇到的困惑,进行真实问题的交流和探讨。
杨国琼(乡村儿童美育网络总协调人、浙江致朴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最近,我发现有机构开始做美育,他们研究并参考了美育网络公众号上的所有案例经验,并把它们整理了出来。我们做了很多这样的知识整理工作,包括把沙龙、研讨会的成果变成案例放在公众号里面,所以当别的机构想要去做美育的时候,会先去看这个部分,学习其中的经验,我觉得这就是美育网络带来的一个改变。
另外一个就是在我们前段时间进行的历史扫描中,我们分析了整个美育领域的发展,会发现美育网络出现之后,激活了这个领域里面的交流互动,吸引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当然我们没有很具体的数据,但是可以感觉到因为美育网络的存在,人们开始关注到这个领域,也让这个领域有更多的学习和交流。包括有发起机构的伙伴也觉得这三年是在跟着美育网络共同成长,美育网络的发展也让它所服务的儿童从中受益。我虽然没有办法评估具体带来了多大的影响,但是美育网络肯定有带来了这些价值。
杨建(壹基金儿童服务部主任、美育网络第二届执委代表):我认为网络首先是我们作为行动者的一个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我们本身就是一个价值共同体。在价值共同体的核心里,我们肯定会影响那些有意向或想要参与、关注的人群,吸引更多的利益相关方加入进来。这就好比我们已经在行业或整个社会中把种子种下了。之前可能没有美育网络的概念或形式,但现在已经存在。未来,我们肯定会有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未来可期。
璐瑶(巴别梦想家创始人):我的理解是“美育”原本是大家心目中一个比较偏门的事情。但是有了网络之后,一些草根组织或个人开始尝试做“美育”,他们会感到找到了组织。虽然大家的方式和理念不尽相同,但是我们可以把自己归为“乡村儿童美育网络”这个名称下。这个名称的意义很重要,因为它让我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了更强的认同和信心。
之前,我偶然参加了一个致朴的小型沙龙(长沙教育公益组织双年会),促使我对美育有了新的认识。以前以为美育只是一门艺术课程,但是通过听取致朴的一些分享和报告,我才发现美育是在为孩子们提供一种美的体验,帮助他们发展自信和独特性,成为更好的人。美育本身具有很高的教育理念价值,通过集合更多的视角、实践和案例,它会变得更有说服力。
龚瑜(新艺动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理事长、美育网络第一&二届执委代表):从我的个人角度来看,美育网络强调的是生态式的发展。很多机构都谈到在生态领域中寻找自己的特质和可发展的空间,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新的改变。
还有美育这个议题是放在乡村教育的角度去看的。我在长沙教育公益组织双年会上发现,原本我们把它放在艺术教育角度去看的话,会是一个稀缺资源,但随着我们不断澄清美育的本质和我们所做的事情,大家开始从创造性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可能给教育创新带来了一种新的声音,所以璐瑶在教育公益组织双年会上才有了那些感受。
结语
陈志君(大头):非常感谢美育网络的代表和对谈嘉宾,她们很细腻地向我们展示了网络的产生、酝酿和第一个生长期的过程,以及目前让大家愿意继续做得更好的动力因素。
“跨组织合作”行动可以采用小步走的方式,从小事情开始慢慢地推进,在实践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一些前进的理由和动力。我认为,人生中很多时候都是要找到对的人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这样才会让我们觉得值得。希望美育网络能够有进一步的发展,希望下次再见时可以呈现出一些关于合作的新灵感和思考。再此感谢大家~
本场直播文字稿整理实习生:铭谣
——支持我们——
善导十多年来培训了超过2000名各地区/议题的协作者,期待未来联结更多伙伴,共同践行参与、公正、平等、多元、赋权等公益行动者理念。如果您认同我们,诚邀您参与每月小额捐赠计划,您的支持将帮助我们未来更好地发展和陪伴协作者社群伙伴、催生本土知识和前沿实践、支持资源稀缺的协作者学习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