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想不到你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背叛革命了 |原典故乡1.05

2016-11-05 鹿鸣君 呦呦鹿鸣

第1.05篇

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
读对原典,便是回到故乡

本篇继续《论语》第1章1.3段


汉语语境中,往往认为女人才会以色相动人,其实,男人同样有深谙此道者,甚至,男人更倾向于巧言令色。上一篇,我们解读了《论语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善于辞令;令色:以容貌悦人,鲜矣仁:没有什么仁义、不是人。鲜仁之人,难以共事。)


有一个问题还留着:

巧言令色,会得到什么?


答案是:当时的皇帝会龙颜大悦,谄媚作品会被认为开一代风气,一直到1500年之后,还会得到新皇帝不断的挂念,总之,名利双收。这就是无敌马屁精殷仲文的故事,跨度一千五百年,我们分5段讲:

1

老大的龙床塌了,怎么办?

公元403年,桓玄进宫,坐上了皇位,突然,龙床(龙椅)塌陷了,众人失色,新归附的殷仲文向前:“陛下您圣德深厚,大地也不能承受了。”(《晋书.殷仲文传》:初,玄篡位入宫,其床忽陷,群下失色,仲文曰 :“将由圣德深厚,地不能载 。”玄大悦。)


这是史书上唯一的龙床塌陷事件,而殷仲文也凭借这一句话,当选呦呦鹿鸣巧言令色第一人。


桓玄的皇帝,只当了80天。殷仲文这个首席大臣呢?逃跑途中,殷仲文和桓玄在一条指挥船上,他说:皇上,请派我到前线收集流散的军士,为你积攒力量继续打。桓玄:忠心可嘉!速去速去,等你!


然后呢,然后殷仲文就偷偷带着前朝的两个皇后,叛变投降了。桓玄还把姐姐嫁给了殷仲文,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朱时茂啊!朱时茂!我原以为只有我这长相的会背叛革命,想不到你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背叛革命了”!


后来的桓玄似乎有点明白过来了,责问手下的人:“之前,你们为什么不谏”。 剩下的大臣回答说:“你们这些大佬都自认为现在是盛世中华,我们哪里敢说什么。”(《晋书》:“辇上诸君子皆以为尧舜之世,臣何敢言 !”)

2

第二次叛变,投靠新主该怎么解释?

殷仲文有文采、长得帅(《晋书》:“少有才藻,美容貌”),这位巧言令色界的大拿,从来没有浪费自己的天赋,他给新掌权的刘裕是这么说的:当时局面,桓玄势力大,我这么沙粒般微小的人物,不那样无法自保……

“臣闻洪波振壑,川无恬鳞;惊飚拂野,林无静柯。何者?势弱则受制于巨力,质微则无以自保。于理虽可得而言,于臣实非所敢譬。昔桓玄之代,诚复驱逼者众。至如微臣,罪实深矣,进不能见危授命,亡身殉国;退不能辞粟首阳,拂衣高谢……”


(一千多年后文化大革命期间各位大佬的表现,大家可以对照一下。)


结果,新朝廷不许殷仲文“退休申请”,让他继续干,职位在尚书级别以上。 

3

马屁诗“开一代风气”

那个时代的社会,对殷仲文评价很高。

文学大师谢灵运说:“若殷仲文读书半袁豹,则文才不减班固。”

《世说新语》评价:“殷仲文天才宏赡,而读书不甚广博。”

翻译过来就是:现在殷仲文已经不得了了,如果多读点书,那就了不得!


最牛评价来自刘勰《文心雕龙》:“殷仲文之孤兴,谢叔源之闲情,并解散辞体,缥渺浮音,虽滔滔风流,而大浇文意。”“孤兴”,指殷仲文扭转了两晋时期玄而又玄的局面,开一代风气。这两个字评价,来自这个作品:

南州桓公九井作诗  

四运虽鳞次。 理化各有准。

独有清秋日。 能使高兴尽。

景气多明远。 风物自凄紧。

爽籁惊幽律。 哀壑叩虚牝。

岁寒无早秀。 浮荣甘夙陨。

何以标贞脆。 薄言寄松菌。

哲匠感萧晨。 肃比尘外轸。

广筵散泛爱。 逸爵纡胜引。

伊余乐好仁。 惑祛吝亦泯。

猥首阿衡朝。 将贻匈奴哂。


孤立地看,这首诗用语质朴平淡,趣味一般。但迥异于当时的玄言诗(以佛、道哲理为主要内容的东晋诗歌)风气,著名的大V钟嵘在《诗品》中说:殷仲文的诗,“为华绮之冠”。沈约则说:“仲文始革孙(绰)、许(询)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气。”(《宋书•谢灵运传论》)更突出了他的先驱地位。


可悲的是,这首“开一代风气”的诗,就是给桓玄的马屁诗:将桓玄比作“哲匠”,将桓玄移师姑孰的举动,美化为不与世俗争权夺利的清高,而自己则对桓玄充满倾慕、敬重,和桓玄在一起,什么疑惑都能祛除,见到了他,一切鄙吝之情都泯灭不复存了。 


更可悲的是,那个时代的所有评论家,都忽略了陶渊明——陶渊明早就写出了一批田园诗佳作,当时却无人赏识。



陶渊明


殷仲文水平远低于陶渊明,更缺乏陶渊明的精神内核,但因为殷仲文地位高,也就容易得到世人追捧。拒绝阿谀奉承、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渊明,在那个时代埋没,困顿终身,直到几百年后才被发现,终于滋养了李白、杜甫等大师。

4

毛泽东最伤心时刻,两背殷仲文

一直到1500年后,殷仲文还得到怀念。


在2012年的《人民政协报》,鹿鸣君读到一个故事,来自毛泽东身边的图书管理员徐中远:


1976年,周恩来、朱德先后去世,毛泽东自己也刚刚被抢救过一次,在这种氛围下,毛泽东让机要秘书张玉凤给他读《枯树赋》。


张玉凤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我读得很慢,主席微闭着眼睛,似乎在体味赋中描述的情景,回顾他一生走过的路。”张玉凤慢慢念了两遍,毛主席突然说:“你拿着书,看我能不能把它背出来。”张玉凤说:“他老人家几乎一字不漏地全部背诵出来。他已不能像过去那样声音洪亮地吟诗,只能微弱而费力地发音,一字一句,富有感情地背着。‘此树婆娑,生意尽矣!……’”背诵一遍后,主席意犹未尽,又让张玉凤看着书,很吃力地背第二遍。张玉凤写道:“他的声音,他背诵时的表情,我至今历历在目,终生难忘。”

 

这并非毛泽东第一次读《枯树赋》。


1951年,彭德怀从朝鲜战场回北京,向毛泽东汇报。将要告辞时,彭德怀突然想起应该向主席说说毛岸英牺牲的事:“主席,我要向你负荆请罪,我没有照顾好岸英,他……”“岸英怎么了?!”毛泽东一惊。彭德怀顿时愣住了,心想:岸英牺牲后,自己很快给主席拍了电报,怎么他还不知道?看来是别人怕主席伤心……(这些隐瞒不报的人,是另一种巧言令色)


“莫讲罗!”毛泽东打断彭德怀的话,起身踱步到窗前,两眼看着窗外,身子背对着彭德怀。彭德怀接着说:“主席把岸英交给我,我没有照顾好,对不起主席……”彭德怀感到非常痛心。……


彭德怀离去之后,毛泽东依然站在窗前,久久凝视庭院里那一棵棵挺拔参天的松柏。过了好一会儿,毛泽东长叹一声,轻轻地吟诵起《枯树赋》:“此树婆娑,生意尽矣!……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毛泽东这两次背诵《枯树赋》,一次是失去儿子,一次是失去周恩来和朱德自己也被抢救,都是在极度悲痛忧伤的时候。在他书房里至少有四种不同版本的《枯树赋》,上海专门印制的大字线装本《枯树赋》,一直放在他的身边,他伸手就可以翻看。


这是一直陪伴着毛泽东走完人生旅程的书籍之一。《枯树赋》第一句,就来自殷仲文。当时,殷仲文叛变归附新朝廷后,与众人来到大司马府,看到一棵老槐树,良久,感慨说:“此树婆娑,无复生意!”后来,南北朝的诗人庾信以此立意,写出了《枯树赋》。



结语

这么长的殷仲文故事,只是说明:自古以来,逆淘汰就是敝国社会的底层逻辑,巧言令色才能如鱼得水、名利双收。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从殷仲文的命运来看,鹿鸣君更加深刻地理解到,《论语》将“巧言令色,鲜矣仁”放在开篇第三段、“子曰”第二句的位置,用意深刻。


孔子通过这句话,反向界定了什么是“仁”,界定了君子之间相处之道的规则。这个规则就是:外在的容色、语言,都应该服从与内在心灵的塑造。过分的外在雕琢和装饰不但无益,而且有害于这种塑造,更不用说是虚伪、欺骗了。


这种对内心塑造的强调,从来都是不合潮流的,因为它意味着不能走捷径,意味着在竞争中要付出更多,意味着与人性的弱点相抗争。但是,“虽千万人,吾往矣。”


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读对原典,就是找到故乡。呦呦鹿鸣原创“原典故乡”,点击阅读:

这里有一剂谄媚的解毒药 |《论语》 1.04

当教主的诱惑 |《论语》1.03

因为长相 | 《论语》1.02

六个段位 | 《论语》1.01



呦呦鹿鸣:

独立、荐书、

原创、可靠

分享是最大的鼓励

长按识别二维码订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