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词汇 | 崔山佳:方言中有“脑”作后缀的用法
方言中,如吴语等有“数量+头”的用法,特别是用于指钱币时,如“一分头”“三角头”“五元头”等,这些“头”都是后缀。据曹志耘主编的《汉语方言地图集》(语法卷,2008:49),江西的抚州(属赣语)有“数量+脑”,这比较特殊。“头”与“脑”相关,汉语中有许多“A头A脑”“A头B脑”的四字格词语,“头”和“脑”的关系非同一般。“数量+脑”的说法更具有语言类型学价值。
吴平的《临川区志》(2009:690)说,江西抚州临川方言中的“佬”尾是一个颇有乡土气息的词缀。其中也有与数量词结合表示较大的数额的用法,如:五块佬(五块钱一张的)、十块佬(十块钱一张的)。我们怀疑这里的“佬”与上面的“脑”应该是同一个后缀。只是不知临川方言分不分“n”与“l”?我们查付欣晴的《抚州方言语法研究》(2006:15),只有“l”与“au”的音节搭配,没有“n”与“au”的音节搭配,因为没有“n”这个声母。“l”与“au”搭配的例字有:“捞、牢、脑、闹”。付欣晴(2006:113)对“膝脑牯”和“脚趾脑”中“脑”的注音是“lau35”。这就印证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其他汉语方言中也有“脑”作后缀的用法。
湖南耒阳方言(属客家话)中有后缀“脑”,例如:木脑、棍脑、砖脑、土脑、藠脑。不过,耒阳方言也有后缀“头”,如:“石头、日头、骨头、高头、金矍头。”(王箕裘、钟隆林《耒阳方言研究》,2008:326)
孙叶林的《邵东方言语法研究》(2009:35-36)说湖南邵东方言(属湘语)也有“脑”作后缀用法,一般用在“手指”和“脚趾”后面,显得口语意味比较浓。例如:脚趾脑(脚趾)、手指脑(手指)、大手指脑(大手指)、二手指脑(二手指)、三手指脑(三手指)、四手指脑(四手指)、满手指脑(小拇指)、大脚趾脑(大脚趾)、二脚趾脑(二脚趾)、三脚趾脑(三脚趾)、四脚趾脑(四脚趾)、满脚趾脑(小脚趾)。不过,邵东方言也有后缀“头”,而且搭配面更广。鲍厚星的《湖南江永桃川土话研究》(2016:142)说湖南江永桃川土话也有“脑”作后缀的用法,例如:大手指脑(大拇指)、二手指脑(食指)、三手指脑(中指,也说“中手指脑”)、四手指脑(无名指)、细手指脑(小拇指)。也有“脚头脑”的说法,是“脚趾头”。“脑”基本用于手指,搭配对象很狭窄。
广西富川秀水九都话(平话)的“脑”也有后缀,很复杂,具体又可分为5类:
(1)指植物。如:葱脑(葱头)、木脑(树根)、薯脑(做种用发了芽的芋、红薯)、萝卜脑、荞脑(藠头)、簕[lou42]□[pou42]母脑(荆棘丛)、麦稿脑(麦茬儿)、稿脑(稻草根)。
(2)指身体器官和器物。如:手子脑(手指(总称))、大手脑(大拇指)、细手脑(食指)、中手脑(中指)、没名脑(无名指)、尾手脑(小拇指)、脚子脑(脚趾总称)、床头脑(枕头)、篱桩脑。
(3)指自然界事物。如:岗脑(小山头)、山脑(山头)、岭脑(山岭)、赘脑(小山包)、石脑(石头)、犁步脑(犁出来的大泥块)、石灰脑(生石灰块)。
(4)指汉字部首和动物。如:草字脑(草字头)、宝盖脑(宝盖儿)、癞脑盖(秃宝盖)、竹字脑(竹字头)、螺脑(螺蛳)。
(5)指某类人。如:木人脑(又笨又傻的人)、癞子脑(长癞痢头的人)。
以上的“脑”,不少词大多是用“头”的,说明的确有方言“头”与“脑”是差不多的。富川秀水九都话未见后缀“头”的描述。(参看邓玉荣《桂北平话与推广普通话研究——富川秀水九都话研究》,2005:236-237)据目前所掌握的材料看,富川秀水九都话后缀“脑“的搭配能力最强。
“脑”作后缀用法,应该是“头”作后缀用法的“类同引申”。(参见江蓝生《相关语词的类同引申》,载《近代汉语探源》,2000)普通话与不少方言表示尝试用“看”,如:吃吃看、穿穿看、听听看、说说看等。有的方言“瞧”也有表示尝试用法,如吃吃瞧、穿穿瞧、听听瞧、说说瞧等。还有的方言用“相”“睇”“望”等表示尝试。“瞧”“相”“睇”“望”等与“看”是同义关系,是同义关系的“类同引申”,而“脑”与“头”是相关关系的“类同引申”。
-全文完-
原文见第1782号《语言文字周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