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词汇 | 盛益民:“捉漏”补说
图:毛浩 摄
江南地区,传统社会的民居多为砖木结构的青瓦房,由于这一带向来雨水密集,加之青瓦薄而易碎,因此在江南的民间社会,修补屋顶漏水就成了一项重要事务,很多地方还专门发展出了这门行当手艺。
关于修补屋顶漏水这项事务的名称,吴语研究类著作中的写法纷繁复杂,本字问题莫衷一是。不少写作“捉漏”,如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汉语方言大词典》释“捉漏”为“修理漏水屋面”,许宝华、陶寰《上海方言词典》和盛益民、李旭平《富阳方言研究》也写作“捉漏”;而朱彰年等编著《宁波方言词典》收入了“
宋闻兵先生的《“捉漏”考略》(《语言研究》2007年第1期,以下简称“宋文”)利用方言比较的方法,通过对语音沿革、构词语素的研究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溯源与考察,认为本字当是“捉漏”而非“
第一,音韵证据。根据《广韵》,“捉”为觉韵字,而“筑”和“
上海 | 松江 | 天台 | 宁海 | |
补漏的说法 | [ʦɔʔ⁵lɤ¹³] | [ʦɒʔ⁵] | [ʨyɔʔ⁵] | [ʨyɔʔ³³liu¹³] |
捉觉韵 | [ʦɔʔ⁵] | [ʦɒʔ⁵] | [ʨyɔʔ⁵] | [ʨyɔʔ⁵] |
筑屋韵 | [ʦoʔ⁵] | [ʦoʔ⁵] | [ʨyuʔ⁵] | [ʨyoʔ⁵] |
第二,构词理据及平行构词现象。“
第三,文献情况。早期文献多写作“捉漏”,宋文引了南宋署名西湖老人的《西湖老人繁胜录》和元代杂剧《白兔记》中“捉漏”的例证。吴地民间的《越谚》《沪谚》《鄞县通志》等,也都写作“捉漏”。而不少学者写作“筑”,则大概与凌濛初所编《初刻拍案惊奇》的一段文字有关:“却见原只是这些旧屋,不过补得几块地板,筑得一两处漏点,修得三四根折栏杆,多是有数,看得见的,何曾添个甚么?”《初刻拍案惊奇》为明末的作品,凌濛初是今湖州人,大概那个时候湖州一带觉韵与屋韵已经合流,“捉”“筑”已经同音,所以才会有“筑”的写法;又也许《拍案惊奇》中的“筑”就是建筑的“筑”,而根本与“捉漏”没有什么关系也未可知呢。
本文在宋闻兵先生《“捉漏”考略》一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吴地表示修补屋顶漏水处一词的本字为“捉漏”。“捉”在吴地的意思颇为复杂,其间的语义关联和语义演变问题,则是另一个颇有意思的话题了。
本期作者:盛益民,复旦大学
本期微信:原文见第1774号《语言文字周报》
-end-
相关阅读:
方言词汇 | 盛益民:上海地区祖父称“大大 / 阿大”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