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竺人物】马骥:来乘骐骥以驰骋兮,御长风破万里浪


个人简介/ individual resume


马骥,竺可桢学院19级混合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曾获浙江大学优秀毕业生、竺可桢学院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曾获浙江大学一等奖学金、竺可桢学院卓越奖学金。


马骥科研经历丰富,在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ZJUIDG巫英才老师团队参与科研实践,研究方向聚焦于竞技体育可视分析,尤其是在乒乓球领域的应用。参与完成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乒乓球预判行为可视分析“。大三时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可视化领域顶级会议IEEE VIS(CCF-A)论文,并被全文收录到SCI期刊TVCG。曾参与中国乒乓球队大数据平台的若干项目。


马骥热心于志愿活动,他所在的暑期支教团队在2020年度社会实践中获校级优秀团队,同时他还是科协英才计划优秀志愿者、四星级志愿者。他爱好长跑,是浙大夸父长跑联盟骨干管理者,负责组织各校区的例跑活动。半马最佳成绩1:46:29。





汗水滴下

铺成梦想的红毯

目光坚定

照亮前行的黑暗

 

让我们走进

马骥学长的马拉松之旅

和他在竺院四年的成长之路


怀青云之志

履践行致远


初见马骥,他一身运动装扮,面带笑容,为人谦逊,用阳光大男孩来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


左马骥,右双胞胎哥哥马骐,清华马拉松协会领队


在得知他是浙大夸父长跑联盟的骨干管理者和领队,并担任2022全国高校百英里接力赛上海分站赛浙大总裁判兼乙组队长,半马成绩1:46:29时,记者们不禁好奇学长与长跑之间的故事。马骥表示,其实他的跑步生涯也是大学时期才开启的。追溯他对跑步萌生兴趣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到家人的影响,马骥的双胞胎哥哥在清华马拉松协会,比他早一年接触长跑;另一方面是大三时学业压力较大,他经常去操场放松缓解压力,逐渐结识了其他跑者。至此,他与跑步的缘分就开始了


后来,马骥在长跑爱好者的影响下加入了夸父跑团,并逐渐成为骨干管理者。他介绍到,“夸父长跑联盟”是去年元旦的时候才成立的,虽然成立得晚,但发展迅速,至今已经有1000多人加入,覆盖了各个年级各个专业。“跑盟平时有固定的例跑活动,有热心专业的领队,我们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个跑步的平台,让大家想跑步的时候可以找到组织。”


马骥参加马拉松


在被问及为什么会喜欢长跑这样一项他人眼中煎熬、无聊的“孤独的修行”而不是选择对抗性更强的运动时,马骥笑着说:“我觉得就像有的人喜欢苦咖啡一样,所追求的事物它所蕴含的乐趣与余味,要沉淀下来才能体会的到。”他认为,长跑给他带来的最宝贵的东西在于精神思想层面。“我觉得跑步是能带给人哲思的,在长跑的过程中,我能想通很多事情,很多科研的灵感,很多对人与事的认识,就是在跑步的时候受到了启发。”


马骥作为领队,外出带队时要负责记路线,其中不乏曲折难记的道路。他回忆起,第一次跑龙井线时心里还有点恐惧,但真正跑下来后他发现那些曲折沟壑其实没那么可怕,“当你上了路,你发现眼前的路其实就只有一条。我觉得不只是跑步,我们的求学、我们的人生过程中,都可能会对未来的选择产生一种由未知引起的恐惧和迷茫,但当你真正上了路可能就会发现走到路口时选择已经相对清晰了,你大概知道该往哪里走。或者有的时候看似是一个路口,其实你只有一个选择。”


马骥长跑数据


马骥还举了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例子:一次户外徒步的难度很大,不仅爬升很大,路面也陡峭,但在他看来这些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他真正担心的问题是找不到路,岔路之间细微的区别,可能一念之间就会选择失误。他认为现在自己是博士生“零年级”,正处于选择科研课题,决定未来做哪个细分方向的岔路口,而那次爬坡的经历正和自己现在的困境相似。他认为自己作为入门者在科研方向上的把握权衡很浅薄也很迷茫,一个方向它是值得你去探索,还是已经做的很完善了?你是决定甘坐十年“冷板凳”把这个方向继续挖掘下去,还是已经对这个方向失去了信心?我想长跑能带给我一些启悟,在这种慢节奏的运动当中能慢慢想通一些事情,这是短跑或者是球类运动中我不曾感受到的。”马骥这样解释长跑运动对于自己独特的吸引力。


马骥参加户外活动


除此之外,他认为,长跑还能让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更能够锻炼自我约束和时间管理的能力,平衡好学习、工作、生活和运动的关系,磨炼自己的意志。言语之间,我们感受到的,是马骥对运动的执着,是风雨无阻的坚持,是启迪心智的灵感。从坚持跑步到需要跑步再到感悟跑步,马骥这种境界的转变更让我们由衷佩服。从忍受跑步的痛苦,到享受跑步的快乐,再到感悟跑步的宁静,马骥的转变让我们不禁点赞。


乘科研长风

破万里滔浪


马骥和我们分享他对“规划”的看法——人对于自己未来的规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直觉依赖型”,一种是“目标掌控型”。他觉得自己是以“目标掌控”来规划自己的未来。他很早就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读博。进入大学之初,马骥便明确了强烈而坚定的攻读博士的意愿,并朝着这个目标一步一步地迈进。


谈及自身在科研方面的经验,马骥学长为学弟学妹提出了“主动”和“坚持”两个建议。主动,即主动获取信息,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用好大学这个平台提供给你的资源。大学之道,需要的是不待扬鞭自奋蹄,自律,才是真正的自由坚持,他说自己属于那种比较楞的,就像跑步一样,有时放弃比坚持更难。每一项研究的发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背后,蕴含着无数个不眠的夜晚、持续的挫败、反复探索的失落。而坚持,是蹚过湍流的不二法门,亦是学长在科研道路上始终秉持的品质


马骥所在实验室合影


对于自己的科研成果和一些荣誉,马骥谦虚而满怀感激地说自己比较幸运。非常幸运进入了一支科研氛围一级棒的团队。“我属于‘笨鸟先飞’的那种,在巫老师的本科生中并不拔尖,只是比较积极勤勉,写周报写得勤,各阶段有序推进科研任务,在几次投稿过后,一点点清楚和坚定了自己的科研兴趣。”可视化是一个对本科生科研实践非常友好的子领域,入门门槛较低,它在大数据面前所展示的魅力,能够在马骥初涉科研、懵懂摇摆之时给予他积极反馈。起初只是被数据可视化的美震撼和吸引,而越学越深,则深感其博大厚重,数据、模式和洞见给他以更大的启迪和享受


科研之路,也就像是一条马拉松跑道。期间会遇到不同的天气和地形,需要持之以恒的品格和思考的能力。但是每一次在路上,总能够寻觅到欢乐与价值。马骥在本科期间最骄傲的一件事就是他参与的一些科研项目在中国乒乓球国家队内得到应用,为国乒技术支持和平台维护做出了贡献。


人之抉择,难以处处顺滑,但求不做浮萍。而每一个你我,绝不“躺平”,绝不由天,努力在时代与命运的罗盘上刻下印记,以千万个一粟聚成洪流,汇于沧海。“我们可能处理了一千万个数据,只要有一条能够挖掘到有意义的内容,能够产生有效的助力,我就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作为计算机学科可视化方向的研究人员,需要处理许多杂乱的数据。谈及此,马骥对师兄的一句话印象颇深:“做研究,就是要 ‘make your hands dirty’,只有接触真实的数据才能够有真正的对于数据的洞见。”人机交互难以和工程落地分离开来,这也正是他和许多研究人员研究的价值所在。


马骥正在进行科研活动


“意义来自选择后的建构。我开始感到自己的研究是有价值的,不需要谁认可或是发表,而是它自身具备内在价值。它滋养了我的生命,拓展了我认知的边界。”在科研的漫长跑道上孤独而坚毅地向前时,马骥学长对于这一句话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当内心真正与自己从事的科学研究同频共振之时,一沙一世界,极微即无穷。  


四年弹指过

竺院伴成长



四年的本科时间,似乎只是转瞬之间。但是在这四年期间,马骥学长对竺院这个平台以及学院里负责温柔的老师们怀有深深的谢意。


马骥接受采访


他在大一的时候,封校期间有段时间情绪不稳定,课程吃力,身体状况下滑。时至今日他仍然无比感激辅导员王乔老师,在那时温柔耐心地安慰鼓励他。


除了王乔老师之外,当时在教学科的林威老师对导师制科研训练计划的解读、对课程培养方案制定的细心处理,都让马骥印象深刻且受益匪浅。他说这些对辅导员老师来讲,可能是早已忘掉的平常事务,但在成长的道路上,他始终对每一份善良与负责满怀感激并小心珍藏,也希望传承这一份担当和认真,无憾前行


竺可桢学院这个平台就像长风,无色无臭,无声无息,但一届届的同学们都乘长风,观沧海,破万里浪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这是马骥姓名中蕴含的密码,也是他始终秉持的人生箴言。乘骐骥以驰骋兮,驾长风破万里浪。衷心祝愿马骥学长日后的学习生活顺遂美好!作为学弟学妹的我们,亦宜努力奋发,抉择向前,落子无悔





往期精选

1.迎新 | 听,这是23届竺院人给23级新生的寄语
2.迎新 | 竺院生活贴士
3.【竺涯共语 | No.75回顾】导学见面会:聆听天体心跳,发掘星系起源
4.看,试验田里的新风光——竺可桢学院加快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新路径
5.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二研究所揭牌
6.“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论坛”即将开幕!

文案 | 吴禹璇 韩 越 孙若愚

部分图片来自受访者本人

排版 | 余秋阳

责任编辑 | 徐夏颖

审核 | 林一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