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家开了140余年的面馆,即将搬离“最开始的地方”

上海黄浦 2023-09-25

北京东路上,一些老房已经人去楼空,正酝酿新一轮城市更新。



沿北京东路行至福建中路口,有家门面不大的“小店”仍在经营。推开店门步入其中,七八张桌子有序摆放,不时有衣着光鲜的老克勒进店,坐下来点上一碗面条。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家店,已经在这里经营了140余年,它的名字叫做——德兴馆。



“小毛,我点一碗焖蹄二鲜面,老规矩。”5月10日早上,今年72岁的张老伯从杨浦家中赶到这里,只为回味一碗记忆中的味道。他表示,以前家住在附近,在这里吃了几十年,这块焖蹄的滋味绝了。前两年动迁了,但还是会经常回来吃面。




张老伯口中的“小毛”,是这家店的店长毛安福,在这里已扎根了十余个年头,更多人亲切地叫他毛师傅。“重青,过桥,硬点。”毛师傅朝内厨喊了一声。他向记者解释说,重青指的是葱多点,过桥是浇头和汤面分开,“硬”说的是面条本身。


来到这里的客人,许多都是常客。无论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寒风凛冽的严冬,四季时光不停转换,美味始终如一。



最让毛师傅得意的,当数这里的焖蹄面。“将一块酥软脱骨的焖蹄焐入面中,其与精心熬制的高汤和口感颇具韧劲的面条融为一体,咸中带甜,甜中蕴鲜,个中美妙只有吃过才能体会。”



在他看来,这碗曾被誉为“上海第一面”的焖蹄面之所以“冠绝沪上”,原因有三:首先是原料,只精选2.5—3斤的前蹄,由专做蹄髈的老师傅亲手挑出,不合格的直接退货;其次是流程,严格执行各道工序,配料更是祖传秘方;最后放在特制的竹编蒸笼里,炖足4个小时才能出锅。



经过千锤百炼、炉火纯青的烹饪后,摆上桌的这块焖蹄,绝对可以用“肉质鲜嫩、肥而不腻、酥而不烂、入口即化、口味地道”来形容。



在这里经营至今,让毛师傅印象最深的,是一位“长脚爷叔”。“你猜猜他一年会来吃几天?”他自问自答道:“十多年,他每天过来吃三餐,几乎365天都会来。吃完就走,从不和我们交流,但这里的员工几乎都认识他。前两年这里动迁后,他还时常会回来。”


毛师傅坦言,来到这里的顾客,不少都是吃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饕,味道差了,他们会端着碗“不留情面”地数落,这也让这里的师傅们将品质时刻记在心头。他笑着说:“德兴馆的金字招牌从这里起源,我不能让它砸在我们这代人手里。”



说起德兴馆的历史,毛师傅如数家珍。德兴馆的创始人叫沈遐兴,于光绪年间一八七八年在老闸桥南堍(现福建中路桥)附近,也就是福建中路529号创立了该品牌,以经营苏帮面馆为特色,其焖蹄、焖肉、爆鱼、爆鳝等更是声名远扬的浇头。历经百年变迁,德兴馆也越开越多,并研制出如虾籽大乌参、糟钵头和青鱼秃肺等本帮名菜。但这家店,却一直坚持经营面类。



随着城市更新步伐的加快,该区域即将开启新生。“周边的居民基本都已搬走了,现在生意不及前几年的一半。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关店,更不知道未来会搬到哪里,但只要开门迎客,我们就会精心烧好每一块焖蹄、焖肉,下好每一碗面条,要对得起门口的两块牌子。”毛师傅用手指向门头“德兴馆”的牌匾和墙上挂着的“中华老字号”铭牌,这碗承载着醇厚历史和匠心美味的面届“典范”,道尽了苏州河畔、黄浦江边的百年记忆。


记者 / 范煜昊

编辑 / 黄骞文

图片 / 朱影影  范煜昊

视频 / 王登轩  朱影影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剧院魅影》中文版上映, “魅影之夜”邀您共赴音乐盛宴


2. 福利丨“上海黄浦”请你逛思南·橙熟咖啡艺术节,真香!



   JOIN U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