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碗瓢盆里怎么盛得下“山水”?
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文明内涵丰富,渗透于古今社会的各个方面。器以藏礼,说的就是“礼”作为一套抽象的道德秩序,蕴藏于形而下的器具之中。日前,“积厚流广·宾礼雅尚——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创作展”在外滩18号久事艺术空间开幕,邀请大众共同探讨“器”何以承“礼”的形而上之道。
“积厚流广·宾礼雅尚——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创作展”的上海巡展邀请了32位当代艺术名家与青年艺术家,以“万物自宾”“礼运大同”“崇雅黜浮”“兼技尚艺”四个展区,集中展示了当代艺术家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转化的50余件(组)精品力作。
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少军、张伟、吴永平共同策展,策展人表示,展览征集了来自全国各地具有创新特点和传统表现力的优秀作品,力图梳理当代艺术创作的文化基础、创作路径、创新经验等,同时展开多元化、多视角的艺术与文化关系的学术探究,“不仅是中央美术学院多年的教育教学的展示,也是为中国文化当代转型的艺术探索发声。”
据悉,展品征集范围广泛,光筹备和遴选就经历了一年之久,最后才确定了具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与设计作品。“入选艺术家的作品多数应用了中国传统的材料工艺,玉、大漆、陶瓷、金属,在古典媒材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形式的探索。”策展人这样说道。
在展厅入口处摆放的是吴永平的系列作品《寒武纪》,以寒武纪时期出现的神秘的无脊椎动物的生命曲线为创作原点,运用中国最传统的材料大漆和现代材料不锈钢制作,表现的是一种新生的上升力量,充满了生命的无穷奥妙。
艺术家谭勋的重要代表作《李明庄计划》也颇有看头。据执行策展人扈秀丽透露,这组作品之前在北京展出时,就让许多年轻的参观者“蠢蠢欲动”,“甚至想伸手去敲敲看”,原因就在于谭勋在作品中捕捉、收集了生活中大量的日常物品,通过当代艺术的转化,使老旧的铝盆、饭盒、锅、脸盆等物品具备了中国古典审美的精神格调与审美气韵。扈秀丽告诉记者,“这也是我们在整个展览中希望保留的探索方向,因为现在有些艺术家急于把自己在艺术上的表现形式固定下来并且符号化,让作品能介入市场,但其实艺术的独立性就在于艺术家的不断探索。”
《衣钵》系列则是艺术家隋建国的代表作品,他用雕塑作品的形式,将已经从生活中淡出却依然笼罩在中国人精神深处的中山装,化为一座纪念碑,震惊海内外。而为了本次展览,隋建国选取最具中国特色的和田玉重塑《衣钵》,是其不断采用新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的又一次尝试。
展览中,艺术礼器与礼仪雅尚之间构成了相互阐释的过程,而这亦是中央美术学院国礼艺术中心以“宾礼”为社会责任、以“雅尚”为审美追求,认真筹划、精心组织本次展览的宗旨。在策展人眼中,文化自信来自于价值自信,因此,展览强调“礼运大同”“崇雅黜浮”,充分展示中国文化在当代艺术环境中茁壮生命力,体现着当代艺术在推动传统文化传播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而作为本次展览的承办方之一,始于外滩的上海久事美术馆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观众能感受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在新语境下的全新解读,亦能在两者相互碰撞中探索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记者 / 刘艺
编辑 / 宗哲麟
图片 / 上海久事美术馆
视频 / 周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JOIN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