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无性别公厕遭遇尴尬:速度是快了,可有女性如厕完,发现等候的男性在解皮带
目前上海试点了2座无性别公厕,一男一女的情况下你敢进吗?
去年11月对外试开放的上海首座无性别公厕曾引发热议,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日前从上海市绿化市容部门获悉,浦东新区张家浜滨河绿地的无性别公厕开放至今,累计接待了3万余人次,如果以24小时全天开放计,大约每小时接待6人次。
绿化市容部门表示,对于无性别公厕,仍将保持试点的方式,由各区根据实际需求,决定是否将个别环卫公厕改建成无性别公厕。
无性别公厕有优点也有争议
什么叫无性别厕所?
所谓无性别公厕,即没有性别限制的厕所。设置无性别厕所的目的,是让厕所能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厕间的使用,减少女性如厕排队等问题,同时充分照顾母婴、儿童、残疾人等弱势人群对厕所的需求,做到一座厕所可以覆盖所有有需求的人群。
目前,上海有2座无性别公厕,除了上述的张家浜滨河绿地有1座,近期,黄浦区大林路93号的公厕也改造成了无性别公厕。
上海首座无性别公厕
张家浜滨河绿地和大林路的无性别公厕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排队如厕现象,但仍有许多市民对卫生、隐私等问题抱有担心。
优点
无性别公厕不“挑选”使用对象,可以绕过“男女厕位比”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上海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负责人坦言,由于女性如厕排队问题突出,过去上海公厕的设计和建造反复纠结于男女厕位的比例,女性厕位是应该酌情增加,但增加多少,这个度很难把握。
数据显示,去年上海公厕平均的男女厕位比大约在1:1.1,而根据新建公厕的相关要求,男女厕位比要保持在1:1.2到1:2.5,在此范围内,根据公厕所处地区的不同情况对比例进行调整,但没人能精准地把握男女厕位的“黄金比例”到底是多少。
争议
“原来女的常常在外面排队,现在里面不分男女,速度是快了,可男女混用,总有点接受不了。”市民曹女士认为,不少男士不会考虑后面如厕的人,如厕时不讲卫生,她就碰到过好几次,不得不换一间。市民朱小姐则抱怨,有时如厕完推开门,发现外面等着的是男性,甚至还有人直接开始解皮带,她感到很不文明,也觉得不太安全。
进出无性别厕所,在不少人看来也是一种尴尬 图片来源:网络
网友们也对无性别厕所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绿化市容部门公布上海首座无性别公厕运营情况的同时,还公布了今年上海环卫公厕的新建改建计划:预计新建环卫公厕19座、改建182座,新建、配建第三卫生间40座,确保中心城区公厕服务半径250米至300米,其他城市化区域公厕密度不低于3座/平方公里。
为何对第三卫生间更积极?
记者注意到,对于无性别公厕,上海并没有明确新建、改建的数量。
对此,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副局长鲁建平表示,目前上海只试点了2座无性别公厕,此后将视其实际运行情况,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再决定如何对待无性别公厕。在做出决定之前,各区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开展一些试点。
相比无性别公厕,上海对待第三卫生间的态度更为积极。
什么是第三卫生间?
第三卫生间最早出现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也叫“第三空间”,一般用“男女,中间加个轮椅”作为标识,是男女都能使用,残疾人、老人和幼儿可以在异性家属陪同下进入的卫生间,凸现了人性化精神。
不过,第三卫生间在上海也处于起步阶段,绿化市容部门去年的统计显示,上海市城镇化地区共有环卫公厕2000多座,农村公厕有3000多座,而配有第三卫生间的公厕仅占前两者相加总数的1%左右。
余姚路某公厕内的“第三卫生间”
之所以数量较少,主要是因为空间限制。
参照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做法,上海制定了相关指导意见,建议第三卫生间使用面积应不小于6.5平方米,内部设施应包括成人坐便器、儿童坐便器、儿童小便器、成人洗手盆、儿童洗手盆、多功能台、儿童安全座椅、挂衣钩、呼叫器等。
然而,近年来上海公厕的发展已经趋于稳定,每年新建数量很少,而已建成的公厕大多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很难再为增设第三卫生间腾出地方。有些公厕没条件新增第三卫生间,愿意将既有的无障碍卫生间改造成第三卫生间,但同样受到空间限制,很难把规定要求的所有设施都添置进去。
第三卫生间 图片来源:网络
既然寸土寸金,为何对待空间受限制较少的无性别公厕,上海反而比第三卫生间更加谨慎?
业内人士认为,安全、卫生和隐私问题是关键。此外,有相关指导意见明确了上海第三卫生间的配置目标:分别有10%上海中心城区和8%郊区的一、二类环卫公厕配有第三卫生间,这让第三卫生间的推进动力更足。
希望了解无性别厕所的人还看了
↓↓↓
文中未注明来源的图片均由陈玺撼拍摄
编辑:皮小姐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上观新闻网站浏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