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一周】上海干部,何以当好“施工队长”

朱珉迕 上观新闻 2023-04-03

“我们的眼界应该更高一点”

经过一段时间准备之后,市委学习讨论会本周举行。在经历特殊考验的2022年尾声,这场一年一度的“务虚会”,很大程度上为上海来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重心定下基调。
两天的讨论会最后,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发表讲话。他说,关于上海未来的大政方针、战略目标、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已经明确部署,具体任务市十二次党代会也已上了“台账”。“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当好施工队长,把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战略部署、市委已明确的工作,持之以恒细化为‘施工图’、高质量转化为‘实景画’, 一棒接着一棒干”。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全新语境下,上海需要以自己的探索创造样板。而这需要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并着力解决一些观念、机制上的问题,尤其是明晰一系列“底层逻辑”。
发展眼界
在现代化建设中,哪些优势需要认识把握?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仅“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一项,陈吉宁就概括了三大优势——超大市场规模优势,超大市场带来的完整产业和供应链体系优势,科技突破能在市场化进程中加速扩散的优势。
“这既是上海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上海在现代化进程中放大中国式现代化特色优势的着力点。”
现代化国家或城市的发展,是一个自身劳动生产率不断跃升的过程,也是自身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的过程。其中,有一些基本判断和认识需要廓清。
比如发展的“质”和“量”——提升发展质量,方能实现竞争力的提升。而发展本身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质和量是辩证统一,“今天的‘量’是昨天的‘质’,今天的‘质’也会成为明天的‘量’。必须不断追求‘质’的提升,不断赋予‘质’以新的内涵”。
比如“五个中心”建设,上海经济总量从规模很小到突破4万亿,这是质的跃升,但从劳动生产率上来看,与发达国家和先进城市相比,还处在一个不是很高水平的“质”上。金融中心的融资效率、融资成本、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境外投资者参与度,贸易中心的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离岸贸易等新型国际贸易规模,航运中心的国际中转比例、高端航运服务业占比等,较之世界顶尖水平,仍有相当的追赶空间。
而“质”的提升,势必要求更为系统、综合、深入的工作思路。
陈吉宁告诉沪上干部,“抓经济,要超越简单的项目思维”——引进重点项目是基本功,“但谋划项目之外的外溢效应,看到项目、产业要素之间的耦合也很重要,这样才能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产业生态。要避免五个指头什么都抓却不能握紧拳头。”
同时,上海的现代化进程,是在开放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的。“排头兵、先行者的检验标准,是能否持续提高具有国际比较意义的劳动生产率,并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陈吉宁说,“这需要与国际标杆对标,需要形成国际核心竞争力,因而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思维。”
在他看来,上述三个“需要”,讨论的不仅是和谁比、比什么的问题,更是怎么比、怎么做的问题,这就需要学会历史地、学理地分析问题,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比如我们今天讲对标国际规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国际规则是什么,还要了解历史上这些国际规则是怎么形成的,底层逻辑是什么,从而把握未来发展中哪些会变哪些不会变的内在逻辑。”他说,“如果只是对照现有的条文,不仅很难找到针对我们自身实际情况的规则对标的有效履行办法,只能被动应对,而且随着科技进步发展,规则运作方式变化,我们也很难知道机遇在哪里、赢得规则重新定义的主动。”
而在培育企业这样的具体事项上,上海亦需要展现特殊的志向——陈吉宁表示,新的竞争态势下,上海必须加快培养优秀创新型企业,以掌握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
上海要力推的优秀企业,必须是能够整合吸收国际创新资源、加快实现自身创新的国际化的企业,“要以更大力度支持那些从创业开始就面向全球市场的企业”。
创新破题
现代化的另一大关键要素,是创新能力。而对人们日常谈论最多的“创新”二字,亦应有特殊的认识。
 “科技创新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从基础研究到创新加速,即从‘0’到‘10’的全过程。科技创新必须完成整个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陈吉宁说。
而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创新,尤其是市场驱动型创新,风险共担机制和创新的全链条加速机制,被视作破题关键。
“只有建立健全风险分担机制,各种创新资源投入才能实现效率产出的最大化。”具体而言,在基础研究阶段,要加大投入强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支持科学家选择高风险课题,心无旁骛开展科学研究,真正牵引形成新的生产力。
在创新加速阶段,要通过各个创新要素均衡地承担各自风险,并激发创新主体的工作拼劲,形成一套“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的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方式,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在向高风险创新领域进军的过程中形成合力。
从“0”到“10”亦被期待形成一个全链条,即将基础研究阶段和创新加速阶段作为有机整体贯通起来。同时,把握不同技术领域和不同阶段的创新规律,实施有针对性的加速政策支持。
创新生态、创新文化,亦是下一步上海需要着力发力的。陈吉宁表示,在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打造方面,上海应以底层技术突破带动上下游要素聚集;以企业风险投资基金为依托,通过大企业开放供应链产业链带动孵化中小企业;围绕降低创新成本,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创新资源共享,支持创新企业轻资产发展。
同时,要着力营造激情忘我、敢闯敢拼的创新文化,把弘扬城市精神品格与营造创新文化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创新、尊重创新、崇尚创新,支持各类人才特别是年轻人积极投身创新。
他特别强调,一个创新的城市,“应该有几个核爆点,这里是创新思想的源泉、新赛道的风口点,是全球各类最好创新资源的汇聚区”——对上海来说,培育“核爆点”,日渐迫切。
干事本领
对上海各级干部来说,对沪上各级干部来说,“施工队长”怎么当,涉及政治品质、工作水平、精神状态等多层面。
贯穿始终的主线,是如何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陈吉宁表示,一个多月以来的调研和谈话交流,这是他听到最多的两句话,“已经成为我们大家铭记于心、矢志奋斗的共识和追求”。
而整座城市要担当“排头兵、先行者”,每一级干部都需要有过硬的能力本领。
“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标现代化建设需要,不断提升谋划推进工作的能力,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陈吉宁说。
这种能力本领,包括强烈的大局意识,始终把“四个放在”作为思考和谋划上海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善于从全局看局部,以局部服务全局;亦包括不断强化的战略思维——要将具体区域、领域的发展同国内国际大势结合,处理好战略与策略的关系,在战略上谋划科学、应对得当,并且,“解决今天问题的办法要为明天的发展腾出空间“
同时,上海干部需要加强前瞻谋划,善于从未来看当下,提高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未雨绸缪、早做准备,把潜在机遇转化为现实机遇,把潜在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更好看清趋势、把握规律,在重要规划、重点项目、关键事项上看得到长期影响。
“眼界应该超越今天”,不能把发展停留于总量或规模的质量尺度上,不能停留于总是对别人的学习模仿和跟跑上,不能停留于核心技术和关键能力对他人的过度依赖上。不论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还是国际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的眼界应该更高一点”。
还有一条要求,是其来沪后再三强调的问题导向——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做好工作的基本要求,对问题深入研究,剖析原因,分析根源,对症下药,并以关键环节、裉节难题的突破带动整体工作提升。
他特别叮嘱各级干部,要加强调查研究,眼睛向下、脚踏实地、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要多做“四不两直”、轻车简从的调研,好的坏的都要看,表扬批评都要听。这样,才能真正把问题摸透摸实,把解决方案拿准拿好。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朱珉迕
微信编辑:皮小姐
校对:黑羽 rong

◢ 猜你想看↓↓
上海一派出所户籍室人员全阳,业务停办?官方辟谣!周围同事都阳了,怕感染不去上班算旷工吗?
警惕:“一起阳”可能导致新变异株出现!钟南山给出6个最新判断→
核酸检测将能半小时出结果!上海多家医院试用一体化快速检测系统,新试剂盒也来了→
刚刚,又一个地级市公安局长落马!最近已有多人被查→
住在上海这个新小区太崩溃!家有老鼠,水有虫卵,电梯急坠…糟心事不断怎么办?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