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一周】兔年开局,上海的首要信号

上观新闻 2023-04-03

到了“6.0”时代,优化营商环境还需要更大力度的“减法”。



兔年开局,“营商环境”再度成为上海的头号议题。

春节长假后连续数日,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先后走访多家国企、民企、外企,并与东航、五矿等央企负责人及法国开云集团高管会面,一再表示,上海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制度供给,提升服务效能,营造良好生态,支持企业发展壮大。

而在新春首个工作日,上海以一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再度宣示营商环境之于这座城市的特殊重要性。

当日同时发布了《上海市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这已是2018年以来,上海连续出台的第六个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

从“1.0”版到“6.0”版,开年强调营商环境几乎形成惯例。经过数轮优化行动后,上海的营商环境建设亦已取得重要成效,包括直接助力中国在世行营商环境排名中的位次大幅跃升,并在许多方面实现流程再造、优化升级。

但在新的全球竞争语境下,尤其考虑当前稳定预期、提振信心的迫切需求,以及世行营商环境评价规则与评估方法发生的重大调整,优化营商环境这项“没有完成时”的事业,亦有重大的改进需求。


“把市场化作为鲜明主线,把法治化作为基础保障,把国际化作为重要标准”——会上,陈吉宁如是表示上海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三大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被一再强调,其间正蕴含诸多关乎底层逻辑的问题。

比如,对“市场主体”的理解——众多的市场主体,是否真正成为了营商环境中的“主体”,而不是仅仅处于单向接收状态的服务对象。

很大程度上,这意味着在制度供给、政策设计过程中,是否真正做到用户本位,并合乎市场化需求。

事实上,一些在营商环境领域长期受到诟病的问题,包括一些已经付出极大精力、推出多项举措,但市场感受度相对平平的事项,往往与这种主体性未能充分兑现有关。

陈吉宁在谈及政府监管问题时,即提到一个观点:出台监管政策,应该听取企业意见,从企业角度评判监管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从近年来的市场监管情况看,也不乏“老大难”问题尚未解决。如部门现场检查疲于奔命、企业迎接检查疲于应付、很多检查流于形式。又如,越大越规范的企业接受的检查越多,一些没有备案、风险性高的企业反而游离在监管视野之外,造成老实人吃亏、劣币驱逐良币。

某种程度上,确实存在政府监管就是管企业的思维定势,但其实好的企业希望得到公平公正简洁高效监管。从这个角度出发,让企业为监管出谋划策,其方案可行性可能更高。

陈吉宁在会上强调,围绕事中事后监管,要强化场景带动,尤其聚焦涉及多部门、管理难度大、隐患突出的重点领域场景,要一体化集成式改革。“针对同一场景,要形成统一的合规手册和检查清单,比如办个餐馆、办个商场,合规手册是什么,要很清楚。”

而这里的“场景带动”,针对的是同一类企业主体,不是部门事项。“场景监管,一定是围绕着企业主体,不同部门一起监管。”陈吉宁提醒在座相关部门官员,监管应以企业而非部门为本位,不能跑偏——针对同一类企业,不同部门各自出监管手册,或是不同的“大盖帽”一波一波到企业检查,都属于“跑偏”之列。

上述思路,无疑折射强烈的市场取向、用户导向。而营商环境优化的本质,正是要明晰一个改革逻辑——以市场主体感受度为导向,而不是以管理者便利为导向。


从“1.0”到“6.0”,改革是营商环境优化进程中始终强调的关键词。随着这项行动的深化,改革的要求也会持续提升,难度亦会加大。

没有深层次的改革,没有积极主动、刀刃向内、触及本质的改革,仅有增量性质的政策供给和措施调整,营商环境的优化成果或不稳固,部分环节甚至可能流于表面,难以真正回应市场主体的需要。

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共通的是通过改革最大程度减去不必出现的环节、打破不应出现的壁垒、消除不应存在的模糊地带,将一个公开、公正、清晰、高效、稳定的环境交给市场主体。其中,尤为重要的是破除有悖于市场化逻辑的、不利于要素流通、不利于形成统一市场的隐性壁垒和模糊条款。

如果说此前的营商环境优化还有不少方面是在做“加法”,通过新的制度、政策供给创造向市场主体提供服务,那么到了“6.0”时代,优化营商环境还需要更大力度的“减法”。

“现在写在文件规定里的标准、材料、环节等已经大幅减少,但市场主体仍反映有些事情门槛过高、约束限制过多,”陈吉宁说,“原因是,有各种没有写在纸上的隐形门槛、没有体现在流程里的体外循环。这些问题在评估评审、现场核查、报表登记、中介服务等环节都有。”

他强调,应落实“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要求,持续清理各类具有审批性质的管理事项,坚决消除隐性壁垒,“不能让‘看不见的管理’成为企业的绊脚石”。

同时,各类文件中常常出现的“等”“其他事项”“相关部门”等模糊性表述,亦被明确叫停——上海明确,要加快清理类似模糊性兜底条款,完善各领域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确保政策的清晰性和可预期性。

“对不符合新理念、不顺应改革要求、不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文件,该修改要修改、该清理要清理、该废止要废止。”陈吉宁说,要加快对政策文件的制定清理,加强一致性评估,倒逼事项精简和流程优化。


对各区、各部门和各级党政干部、公职人员来说,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意味着更深层次、更触及本质的考验。刀刃向内的改革,本身就意味着需要承受某些“阵痛”,但一旦下定决心、执行到位,更为一流的营商环境势必会带来更为强大的吸引力、竞争力。

“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改革重点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在走访企业时,陈吉宁问得最多的是企业发展还有哪些具体困难,本着解决具体问题深入企业、深入一线,提供精准服务对接、政策供给,正是为了让企业心无旁骛谋创新、促发展,更好面向全球市场参与合作竞争,这也是上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兔年开局,改革的信号已经极为强烈,“想企业所想、急群众所急”的要求亦愈加迫切——用开局这场大会上的话说,在上海,“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朱珉迕
微信编辑:泰妮
校对:安通


◢ 猜你想看↓↓
【上海一周】新征程,何以跳出“舒适区”
【上海一周】2023年开局时刻,何以“科学统筹”
【上海一周】继续当好“排头兵、先行者”
【上海一周】“窗口期”,如何打赢“主动仗”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