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冠南:写帖用腕,写碑用臂

2017-09-18 青藤艺术

本文配图均系吴冠南书法作品


选自《书法琐谈》

文:吴冠南


书法,晋以前多天工,唐以后多人工。秦汉魏晋时期的书法如浑金璞玉。其初看似无法,实则蕴含着至法,因为这一时期的书法重视人性的介入。因此我认为,书法晋以前重风骨,唐代重结体,宋代重意态,元明法则是随大流了。所以书法在晋唐以后就再无创造了。最多只是在晋唐这棵树上多长了几片叶子而已。

唐代书法以楷书为最,但在我看来这一时期的书法大都因过分追求间架、结体,反而使得人工刻露,是真正的“求态失态”。正所谓“人工巧而天工错。”唐代楷书在技术上的完备(用笔,结体)最终造成了板结雕刻的结果。清末“馆阁体”的出现就是唐朝楷书发展到最后的坟墓。



赵之谦论书云:“工书者惟三岁稚子与积学鸿儒”。其实二者合一则更好。取三岁稚子之天真,融博学鸿儒之神秀。如能做到这一点,则一代巨匠无疑。赵之谦知道并指出这二个学书要点,已属了不起,但他却最终也只做到了后一点,并未能合二为一。三岁稚子实际上是讲求人性的本质,积学鸿儒实为后天之修炼,二者比较,前者更难。而合二为一则难上难矣!



近日再读康有为所著的《广艺舟双楫》,其著作工于理,弱于法是显而易见的。推崇神学是该著作的中心主题,但通篇他只是笼统地说碑比帖好,却没有说清楚碑为什么优于帖的基本道理。或者说至少他没有从本质上去剖析二者之间形、质上的差别。

我认为:碑出天性、帖从功利。康南海知否?



书法、篆刻的用笔、用刀的过程,是一个“力”的应用过程,这个力的应用应含蓄,内敛为上,因为这直接影响到结体的精神面貌。结体如果想达到紧而不松,张而不驰的效果,就必须讲求“力”的运用。

写帖用腕,写碑用臂,大字无论帖、碑,应腕臂齐力。这是一个基本规律。书法之道气自腕传,势从臂出(装腔作势不在此论)。腕力凝炼、臂力造势,此二力一旦运用得当,便可渐入书法之门。


艺术简介



吴冠南 1950年生,江苏宜兴人。1962年步入画道,初学芥子园画谱,后学吴昌硕,旁涉黄宾虹、齐白石,为当代大写意花鸟画代表性画家。数十年来在各种媒体发表大量作品及论文,并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学术提名展、双年展,出版个人著作几十部。曾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研究院美术学术奖、黄宾虹奖、傅抱石奖等。现为江苏省国画院艺委会委员、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青藤艺术往期精彩,可点击以下链接直接阅读


为什么吴昌硕的画卖不过齐白石?

黄宾虹 :我不负墨,墨将许我

林散之:“俗”,千百万人脱不掉

吴冠南的灿烂文章

论中国画的“空”

当下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不容乐观

溥心畲: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文人画家

吴冠南:在技法上总是不断地挑战自己

王雪涛:一幅画要有情趣才能打动人心

画家大多自以为是?

对徐渭来说,最有效的自杀是穷困

吕雪峰画作:虽看似简简单单,但内藏春秋笔墨

吴冠南:我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越少,越美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有更多惊喜呈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