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无量:像孩子一样写字
谢无量学贯中西,文、史、哲以至西学皆有研究与著述。他一方面传承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文化观念,另一方面又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思维,更具有强烈的现实感,这使得他的研究既不拘泥于古人,更不偏废于西方,而是立于新时代之辩证立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和评价。
谢无量学问淹博,勤于著述,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但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站在时代的潮头,上下求索。书法对于谢无量而言,仅是“余事”,其书法结体是听其自然,不受拘束,运笔如行云流水,天趣盎然,是功力和修养达到炉火纯青之境以后的自然流露。
今天小编推荐给大家的就是这位写了一手“孩儿体”的谢无量先生。编选的文章,是谢无量先生夫人陈雪湄女士撰写,文章于三十一年前,也就是1986年发表于《文史杂志》。
谢无量 行书“帝孽中原”对联
节选自《漫谈谢无量的书法及其他》
文:陈雪湄
抗战期间,无量为了逃出蒋帮的魔掌,直赴香港,准备投奔他在缅甸的弟弟万慧法师。到香港后,穷愁潦倒,一病几殆。而杜月笙奉命严密监视他的行动。香港政府亦复为虎作伥,多方干扰,有一次几乎把他逮捕。当时港报曾登“诗人虚惊记”一文报道此事。内地一时谣传无量已在港逝世。友人马一浮和马君武分别发表诗文寄其哀思。在这个关键时刻,无量致电巴黎,邀我回国。正值欧战争爆发,同学们纷纷离去。于是我应邀回国。本拟去福州大学教书,路经香港,看到无量这个情况,黯然神伤,当即决定和他结婚,以便进行护理。
谢无量 行书毛主席词《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小品
一九四一年,杜月笙奉命将他送回重庆并叱令解散他的办事处(指我们新建立的家庭),我便也去重庆交大分校任教。一年以后,他迁居成都,继续遭到监视,因此心脏病更重了。我只得离职回蓉,陪他去灌县青城山疗养。三个月后无量基本康复,回到成都卖字为活。山居期间,他写了大量诗篇,描写青城宁静的生活。而诗人感物,联类不穷,吟咏所发,志惟深远,所以不加雕琢而曲写毫芥。这些诗是令人百读不厌的。他还为天师洞写了不少的字,如“只为青城返故乡”那首行书条幅,和张道陵所撰“太清金液神丹经序”的楷书巨幅,都已刻石,嵌于天师洞石壁中。
谢无量手札
上面提到无量的经历和山居生活,对他书法的影响,现在再谈谈古代哲学在塑造他的性格和书法方面所起的作用。无量的佛学大纲曾经受到太虚法师的高度赞扬。在成都卖字期间,他研究禅宗,和贾题韬往还甚密。我俩时常用“指月录”中高僧的警句,打机锋以赌胜负。前尘影事,历历在昨。在烽火连天之际,这种雅兴,何殊易安居士的馀兴斗茶。道家经典,无量更是不忍释手了。在青城山疗养期间,我俩将庙中的道藏辑要全部看完。他对老庄的研究,则从未中断。一九六三年,无量卧病北京医院,那时他已神志不清,我在护理他的一年中,重温庄子以自慰籍,当我提到庄子时,他仍然会心地一笑。足见老庄哲学已深深地印入他的脑海了。
谢无量 行书“蒸郁晴天”对联
无量书法的形成,一部分也归功于他对老庄哲学的研究。虞世南《书髓》说:“字虽有质,迹本无为,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达性通变,其常不主”。意思是说,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一旦心有所契,见相交融,握管使锋,自然逸态逐毫而应。此说是老子“专气至柔”之旨在书法上的运用。
无量平日师法钟王,恪守规范。每当他挥毫,我随侍在侧,只见他一心不二,落笔如飞。运用的笔法,如虚掌、实指、平腕、竖锋,意在笔前,锋行画内,与昔贤初无二致。而他写的条幅,在法度端严中,洋溢着虚澹萧散气氛。从白云书诀,可以推断,书以劲利取势,以虚和取韵,方能妙造深微,外柔而内刚,这一特点,不仅塑造了无量的性格,也使他的书法,曲尽“神实形空”之妙。老庄哲学对他影响的深远,于此可见。
谢无量 行书“乱石危岩”对联
无量一生笔耕所得,大多用来购买碑帖字画,朝夕展玩,尚友古人,以此遣日。离蓉前,他将收藏的古籍和法帖,捐献四川省图书馆。来京后又陆续购置,琳琅满目,蔚为壮观。他经常对我说:“这些文物,取之于民,应当还之于民”。我铭记在心,在他去世后,立即清点,全部捐献国家。其中历代法帖就有两箱。我只留下他重装的遂宁张鹏翮藏淳化阁帖一种。因为有他的手泽在上面。暇中披玩,发现第三、五两卷王羲之草书部分,均有无量亲笔释文,可见他用功之勤了。无量对右军,顶礼膜拜,老而弥笃。从下面的诗句,可以窥见一斑,他题张毅崛藏宋拓圣教序云:“右军风格最清真,貌似如何领得神,浪比俗书趁姿媚,古今皮相几多人。”又为唐光晋题所藏张猛龙碑云:“或大或小,或仰或欹,藏棱蓄势,发为貌奇。虽存隶法,亦挟草情,美媲中岳,兼嗣兰亭。神行乃妙,皮袭为下,旧拓可珍,敢告知者”。表达了无量对二王墨妙倾倒备至的心情。包慎伯云:“右军作真如草,大令作草如真,为百世学人立极”。又说:“张猛龙足继大令,龙藏寺足继右军,皆于平正通达之中,迷离变化,不可思议”。此说可与无量诗句相印证。
谢无量 行书“题胜概顾厚坤”对联
无量书法源出二王,而能不囿于藩篱,自创新意,他走的正是鲁公的路子,如前文提到的“衹为青城返故乡”一首的行书条幅,现将原诗抄录如下:“衹为青城反故乡,九株松下问行藏,远游便拟乘龙蹻,群鬼真堪试剑铓,窘步怯登危栈石,安心胜乞上清方,寒崖已透春消息,半天孤花照夕阳”。无量从喧嚣的城市来到洞天福地的青城,思逸神超,振笔作书,平和中流露骏宕之致。当他写到“群鬼真堪试剑铓”的时候,字势雄强,似乎运用其鸿笔以激发人们的斗志,唤起他们对新天地的追求。结尾一联指出,明媚的春光即将照临大地,诗人的笔势,也随着光辉的前景,而飞翔跳荡,心手双畅。这首诗写于一九四二年,当反动派还在横行的时候,丧乱之际,骚人辍咏,风雅寝声,无量有感于民生的凋敝,国土的沦亡,独起而操风雅之义,言人所不敢言。而他所抒发的不仅是他个人的怀抱,也表达了天下人共同的心声。可见无量对祖国眷恋之切!这种楚声,是足以使人们振臂而起,一举而摧毁暴秦的啊!
无量运笔时字体偶尔欹斜,我督促他细心地写,因为有人称他的字为孩儿体。无量莞尔一笑,要我探讨唐太宗评右军书法,“状若断而还连,势如斜而反直”二语的涵义。于是我查阅资料,对照历代法帖,弄清二王笔势的来龙去脉,才知无量是得到兰亭的神理,进而塑造自己书法面貌的。
谢无量 行书“自有还依”对联
无量平日除师法钟王以外,又复精研篆隶及南北朝碑刻,博采众长,构成了自己书法的独特风格。
平日除寻求古刻,撷取其精华以外,每遇旧拓,辄闭户推敲,夜以达旦。他深知汉人分法,无不平满。当时工匠知书,用刀必正下以传笔法。后世书学失传,石工相率用刀尖斜入,虽有晋唐真迹,都成了尖锋。所以要见古人面目,断不可舍断碑旧拓而求汇帖。况从字的锋棱,还可以分辨刻本的真伪。无量如此孜孜不倦地钻研旧拓,这是他攀登书法高峰的主要因素之一。郑文公碑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其中,所以无量欢喜赞叹,不能自已。北碑导源分篆,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故而雍容宽绰,笔短画长。南朝遗迹,鹤铭、石阙两种,萧散、骏逸,殊途同归。无量常置诸案头,朝夕玩味。他的真书大字,落笔峻而行墨涩,结体庄和而取势排宕。显示了南北朝碑刻的影响。无量为人写的碑铭、传记大多属于这一类。
谢无量 行书“睦邻体物”对联
我从行箧中还找出无量于乙未年正月上九日背临大令洛神十三行小楷一幅,这是应友人的要求写的。她正值新婚,其夫婿为画家,曾列无量门墙,珠联璧合,他心中欢悦,因此这幅小楷写得端庄妍丽,神采飞扬,可以说是一件珍品。我记得无量为潘文华母写的屏联和家传,正当其精力旺盛的时候,风格高浑,有苍秀之致,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留蓉期间,这类条幅写得很多。经过十年浩劫,大部分恐已化为灰烬了。
我手边还有鉴真和尚纪念集中无量的题词“法海圆融”四个大字,和七行小楷的赞语。这是在一九六三年六月,无量住进北京医院前写的,可以说是他最后留下的雪泥鸿爪了。当时他的脑动脉硬化症加剧,但执笔作书时,仍然全力以赴,振奋异常。“法海圆融”四个大字,圆劲淡雅,一如汉隶,几行小字,虽微欹侧,隐然亦有墙壁,而字字生动,光艳照人,行间布置,亦有法度,给人以清新俊逸的印象。
谢无量 行书川剧唱词条幅
他在成都为四川文史馆编川剧,曾写过一段“四姑娘”舞剑唱词:“宝剑舞春风,旌旗映日红,中原豪杰虎从龙,把胡尘一扫空。九世仇终报,神州运已通,龙泉三尺吐长虹,战鼓冬冬,还我河山指顾中”。无量迫切盼望台湾归回祖国统一的心情跃然纸上,这也是大家的共同愿望。
留蓉的十七年,无量是既有耕耘,亦有收获的。像君平卖卜一样,他在市中,卖字糊口,高蹈隐晦,既摆脱了无谓的纠缠,又结识了书画界和文史馆一些气味相投的朋友。他们以文字相砥砺,以道义相切磋,诚所谓“颙颙卬卬,如圭如璋”。因此无量的书法造诣日深,其精湛的作品,为举世所瞩目。另一方面,他知恬交养,柔和澹泊,葆其天真,使他的书法气扬采飞,卓立千古。这一阶段的生活是值得留恋的。
谢无量手札
在我的记忆中,卖字生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解放后我们调来人大以后,还有人来敲诈勒索,辗转托人向无量逼债,胡说什么“他要求写的文章没有交卷,理应退款,并先付重金,赔理道歉”。横逆之来,弄得我们啼笑皆非。无量的诗文,在其创作过程中,我都参与,并为他誊清,经他核对后,编目存档,然后分发出去。当时我翻阅旧稿,发现某人所指的文章赫然在目。这样我们才放下心来。由无量向吴玉章校长汇报请求指示,吴老爽朗地笑了。他说:“看你急成这样子,即使是负债,也应还给人民,而不应退与这些贪婪的吸血鬼,何况有案可稽,不理会他也就是了”。这样才摆脱最后一次的纠缠。在我的回忆中,这种情况真如一场恶梦。如果不是党的各级组织的关怀爱护和大力支持,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谢无量书法
无量经历了义和团起义、辛亥革命、袁世凯篡国以及北伐、抗日和解放战争。他少年时代,即有经世之志,身在江湖,而心存稷契。既不见用,退而发愤有作,他的诗丽而有则,以比兴之旨,发缠绵悱恻之词,出入风雅而继乎诗教。有时则击节悲歌,声情蔚茂。
他的文章,以理致为本,以辞为末。酌古御今,治繁总要,结言端直,议论俊伟。而汪洋浩瀚的辞海中,但见精神,不见语言,可谓综合了文、笔之长。无量的书法,如上所述,也和其诗、文一样,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
新中国成立后,无量梦寐以求的,竟已变为光辉的现实,他对景感物,翰逸神飞,讴歌之声不绝于耳。比起解放前由于丧乱而发出哀音,最后哀音变成怒吼,真是两个天地了。及至调京任职,无量以一介寒儒,荷我党恩遇,坐享鼎食,其中心怡悦,触手纷纶,自然瑰丽,成为钷制了。如获期颐之寿,无量晚年的建树,应该是更未可限量的啊!
原载《文史杂志》1986年01期
青藤艺术往期精彩,可点击以下链接直接阅读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有更多惊喜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