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功:八卦横行的世界,民众在哪里
--- Tips:点击上方蓝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
摘要ID:ipress
【05】
陈映真,1988年10月22日来信称:
海南是一个处女地,在“现代化”的政策下,她即将付出惨烈的人的代价、大自然的代价、和文化的代价。依台湾的经验,少数民族的沦落和社会的解体,女性的娼妓化,男性沦入底层劳动者。民族文化的解体,民族主体性的解体……如果……(此处编者有删节)和大陆知识分子容忍甚至鼓励这种发展,对我是痛彻心扉的失望与绝望。请STVEN带去《人间》杂志十册,表示我的友情与敬意。《人间》是站在“弱者”——民众的立场去看人、生命、生活、自然和社会,特别要追究“发展”“现代化”所付出的不必付出的代价。大陆知识分子对西方讴歌太浅薄,太轻佻,对西方资本主义太无知,对中国开放改革的世界背景,即体系化的世界资本主义所加以的限制太无知,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评价太低,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太轻率。我们理解这是文革的反动,但反动与感情用事不是对待真理的态度。
他1994年8月4日又有一信称:
接获来信及影印页,何其高兴。那封信能刊在书上,说明大陆上言论也自由。这样说,也觉得有一股辛酸的讽刺味。在共产党支配的社会,左派意见反而难出头,不一定官方要压,反倒是一般知识分子会嘲笑——都什么时候了,还要这样提问题?此所以那封信多年后刊出,竟使我惶惑惊讶不已!
少功兄,这个时代还需要作家写出时代巨大变化下的人和生活,接续三零年代、四零年代民众文学与民族文学的大传统,兄其勉哉!
对于“现代化”名下的资本主义全球化,陈映真也许是两岸知识界中最早的质疑者和批评者,相对于九十年代中后期内地迟到的相关讨论,差不多早了十多年。这当然得益于市场和资本在台湾先行一步,也离不开一个左翼作家的思想定力,还有某种基督教背景下的济世情怀(台湾学者赵刚语)。他提到的“三零年代、四零年代”文学大传统,放到百年乃至千年历史大框架里看,还真是一件事:“空前”已无疑,是否还要“绝后”?
可惜他的《人间》杂志未能坚持多久,其他努力也屡遭挫折,号召力在台湾日渐微弱,似乎被他所殷殷关切的“弱者”和“民众”所无情叛离。取而代之的,却是后来奶油散文、八卦故事、狗血写作的呼风唤雨横行天下。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当然是一种讽刺,也是一种尖锐逼问:说好的民众呢,在哪里?
换句话说,民众是什么?民众如何区别于民粹杂群?民众需要关切,是否也需要再造?如果这后一个问题没法借助更多手段来加以解决,那么前一个问题是否还有意义?
这些事一想就要头大。
感谢陈映真,能让我们的脑神经无法懈怠。
【06】
邓友梅,1990年10月8日来信称:
前一段在深圳,听说你参加《花城》的笔会,我尽力打听你的地址,可是怎么也打听不到。似乎在保密,一会说在宝山,一会说在小梅沙,到底也没找到,只好作罢。
法国的事我知道。办手续最好是由海南直接办,不要通过作协,通过作协要麻烦得多。巴黎你大概去过了,很值得再去,唯一要稍加注意的是,那些……精英大部分都在花都。有些是老朋友,见面时稍有点分寸,别给任何人抓到可做文章的材料。
除此之外无可忧虑者。
海南情况似乎颇好。我是指你们几个人,《天涯》(指两期彩版大众试验刊——作者注)办得很有生气。见台湾报载《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已列入今年畅销榜,我弟文运亨通,可喜可贺。
邓友梅也是一位文学前辈,当年以《那五》《烟壶》等京味小说享誉文坛。后来有作家曾指其涉“左”,大概与他官居中国作协领导职务有关。不过,从信中看,他主管外联部,与我素无私交,对一个小字辈的个人出访还是很上心。不管是私下指导,小心叮嘱,还是顺便鼓掌拍肩送温暖,都透出了长者的善意。
我后来很少见到他,但时常念及那一个政治气氛相当紧张和敏感的时刻,一封信所送达的难得温暖。
韩少功先生《落花时节读旧笺》为系列专栏,后续尚有作者与蒋子龙、张承志、薜忆沩、刘再复、于光远、王鼎钧等诸公及一位匿名者的鸿雁往还录,文坛往事,长沟流月,细细道来,却又时时切中今日群议。读者若愿寻脉,敬请期待每周五的连载。
更多作者文章,请在对话界面输入“@作者名”调取。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作者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