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逝者 | 加莱亚诺,那位终生燃烧的批评者

2015-04-17 马立明 大家

--- Tips:点击上方蓝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
摘要ID:ipress

西方学者这样评价加莱亚诺:“出版加莱亚诺,就是出版一个敌人:谎言、冷漠,尤其是遗忘的敌人。”


“一个加莱亚诺式的知识分子”,我觉得,这是对一个写作者极高的评价。在爱德华多·加莱亚诺的一生中,看得到强烈的斗争精神与生命焰火。


在拉丁美洲反体制主义者的长长名单中,加莱亚诺无疑是殿堂级的人物。“我为那些不能读我作品的人写作;为那些底层人,那些几个世纪以来排在历史尾巴的人,那些不识字或者没有办法识字的人写作。”加莱亚诺这句话,回荡在时代的上空,为他赢得了“拉丁美洲的良心”的美誉。


但加莱亚诺对于荣誉一类的东西毫无兴趣。这是一个一路燃烧的乌拉圭人,早年的新闻记者生涯让他怀有强烈的使命感。他在接触底层社会时,对黑人、印第安人、产业工人、妇女等弱势群体的落寞凄凉而深受触动,那种情怀贯穿着他此生的笔墨。他很早就意识到了历史的诡计,在形形色色的具体问题之后,他发现了一个更重大问题,那就是压迫拉丁美洲的苦难——一整套的“体制”。


体制,这是一个什么东西?


用拉美问题专家、著名诗人索飒的话,那就是“经过了金融意识、资本成型、战争贸易、殖民体系、种族主义、官僚制度、现代媒体之后密织不破的一张大网”,它可以说是“秩序”,可以说是“全球化”,也可以说是新自由主义或华盛顿共识等,即“来自西方的政治强权”。


加莱亚诺一眼看出,“世界史基本上就是一部欧洲史”,这种意识至今仍钳制着拉丁美洲自由呼吸。“西班牙殖民者巴尔沃阿是同时看见大西洋、太平洋两大洋的第一人?那当时印第安人都是瞎子吗?”


在常规的国际政治视角中,拉丁美洲可视为“美国的后院”,多国政府领导人身后都被认为有超级大国势力作为支撑。亲美领导人,自然会选择了“新自由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实现大规模私有化,开放市场,于是造成了广泛的贫困,这就是所谓的“拉美陷阱”。


“玻利瓦尔预言:我们永远不会幸福,永远不会。目前的一体化进程,既与我们无缘,又不能使我们达到自己的目标。玻利瓦尔早已作出过精确的预言。他说,美国好像是由上帝指定以自由的名义在美洲播下贫困的。”


在《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里,加莱亚诺是一个愤怒的反体制斗士。一方面,他深入历史之中,谈到殖民主义,沉默的印第安人,血腥的屠杀,古代名城的陨落。另一方面,他在经济上分析这种新殖民主义,称“发展是遇难者多于航行者的航行”,西方通过自由贸易、投资、技术经济援助、金融机构、跨国组织等现代手段,这是一种“新殖民”,依然在实施掠夺。


“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我们看到的不是资本主义原始的幼年时代,而是资本主义血腥的衰败。”在发现了“体制”这个罪恶之源后,他已经迫不及待地向这个靶子发起攻击。


“不发达并非发达的一个阶段,它是发达的后果。拉丁美洲的不发达来自他人的发达,现在它还在养活他人的发达。”这段文字成为了老左派对西方中心论最著名的征伐。


对美国的指责,实际上就是对亲美政府的攻击。尤其当年拉美是军政府当道,独裁者不能容忍这样一个极具煽动性的言说者。于是,这位老左派开始了流亡之路。


他先是被乌拉圭政府驱逐到阿根廷,又从阿根廷驱逐到西班牙。但是,强权的驱逐无损加莱亚诺的形象,反而为他戴上了“桂冠”:他是慈悲的,因为他无时无刻不念叨那些“影子”,为那些沉默的边缘人们书写;他又是凶猛的,他单枪匹马挑战专制政府、挑战主流声音、挑战不可辩驳的西方中心论、挑战以欧洲史为中心的世界历史,这是怎样的一个文化上的堂吉诃德!


所以,在我心中,他绝对是拉丁美洲最令人激动的作家,独一无二。



(毕加索的油画《堂吉诃德》)


曾任巴拉圭总统的卢戈,赞扬加莱亚诺“曾经是、现在仍是拉丁美洲的声音”,并重申《血管》一书是“拉丁美洲的圣经”;在墨西哥丛林中掀起反体制之战的副司令马科斯,也在困境之中向加莱亚诺写信,告诉他“我们的名字是希望”;2009年,奥巴马访问委内瑞拉时,查韦斯送给他一本书,正是加莱亚诺的《血管》,查韦斯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这就是他主导的“21世纪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而英国著名艺术评论家约翰·伯格(对的,西方文化学者),他的评价是,“出版加莱亚诺,就是出版一个敌人:谎言、冷漠,尤其是遗忘的敌人。有了他,我们的罪责才被记住”。


直到如今,一些学者都叫他“老加莱亚诺”,年龄固然是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他的激情、他的愤怒、他的情怀,带有典型的左派激进主义色彩——至少从《血管》一书中可以看出。


言下之意,他的论点有些过时了。毕竟在一个全球化时代中,采取一种对抗性姿态并不是明智之事。当然,这多少是一种苛求,这是世界没有先知,对不对?写于20世纪60年的作品,并不可能预见到后冷战时代形势的发展。


事实上,加莱亚诺在晚年也意识到这一点,他曾讲到,“自己已经不再觉得和这本书有什么关联了”。他承认,那时候的他不具备写作一本政治经济书籍的必要素养,他还批评自己当时的语言“乏味至极”(是啊,冷战思维还很明显)。


不过,即使如此,这位老人依然没有停止燃烧。他还是改变了那种箴言式的文风,反而用一些小故事、小寓言来继续他的文化抗争。在《镜子:照出你看不见的世界史》中,他变得风趣、迷人,但同样不缺少力度。


他用了600多个小故事来勾勒他的历史观。比如他讲述国际贸易组织的诞生时,就用了赫耳墨斯当选贸易之神的故事,原因是什么,加莱亚诺狡猾地打趣道:“他最会撒谎”。又比如他讲述希腊的奥利匹克运动会,“从来没有女人、奴隶或外邦人参加”,笔锋一转,“希腊的民主,也是这样”。了不起的加莱亚诺!


我觉得,他的力量来自“留白”。事实上,在他后期的很多写作之中,他都采取了这种开放性的叙述方式,除了《镜子》外,还有《足球往事》《火的记忆》《行走的话语》等。


相比于得出具体的结论,他更善于将我们引向深刻的思考。这是一种左派话语的巧妙应对。


正如索飒所言,加莱亚诺让语言脱下了“灰制服”,以生动活泼的形式重新展示了其锐度;主攻拉美文学的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藤威(小疼)也说过,“加莱亚诺变得平和、隽永,言简意赅、意蕴无穷”;《南方人物周刊》提醒,基于单一价值观的反抗很容易就把自己变成另一种意识形态,但他“足够开放,又足够博学,有机会揭露知识的欺骗性”;而我认为,他曾有机会成为一位“伟大导师”,尤其是拉美集体向左转的时代,但他没有,他保持着与政治的距离,而在后期转为一位聪明、幽默的批评者,他宣扬“常识”,提倡“多元”,这是一种后现代的胜利。


时至今日,西方文化中心论仍然存在,加莱亚诺等左派知识分子所说的东西,比如“体制”,比如“后殖民”,比如“新自由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上挥之不去的阴云。


但是,即使如此,全球化还是不可逆转的潮流。拉丁美洲的政治家们,除了委内瑞拉等坐拥丰富石油的国家之外,确实也没有谁能旗帜鲜明地拒绝全球化,就连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在几天前还与奥巴马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冰封了半个世纪之久的美古关系都迎来了春天,这说明“和解”早已经是世界的主题。


但是,加莱亚诺的声音永远留在我们的时代中。他提供的是作为对立面的价值,时刻提醒我们,全球化可能存在的暴戾一面,这将成为国际合作中的重要课题。


同时,他的情怀,他的不满,他的愤怒,他的幽默,让他成为这个时代最犀利、最勇敢的知识分子。4月13日,他的死讯传来,拉丁美洲失去了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一生,始终在批判,质疑,嘲笑,流亡,燃烧。他的血液一直是是滚烫的。



作者:马立明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政治学博士。

作者文章推荐

输不起的刘翔,输不起的我们

香港——毕竟一家人,还能好好聊

我们不再把他们当成人类

更多作者文章,请在对话界面输入“@作者名”调取。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作者更多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