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总有一些奇葩人士让你忍无可忍

2015-05-06 唐映红 大家

--- Tips:点击上方蓝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

摘要ID:ipress

我们在生活中总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奇葩”,你无法通过理性来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更难以通过正常的沟通或者日常互动来矫正他们不合时宜的行为和观念。


昨天的朋友圈被关于成都女司机被暴打的讯息刷屏,有朋友因竟然有人为暴打女司机的那个男人点赞而大惑不解;其实,更多的朋友是为那个男司机击节叫好。我的看法是,打人肯定是违反法律的,应当遭受惩罚;但如果打人具有一定的正当性,那么即使遭受惩罚也值得为之点赞。


从网络流传的视频来看,女司机在快速路上违章在先,随后以危险方式故意给对方的行车制造挑衅,并且摇下车窗冲对方说了些什么然后将对方彻底激怒。


而且,有讯息表明,那个女司机早在数年前,就被不同的网民在网络曝光过其劣迹。其中一则署名“J.Bai”的朋友圈发言提到:“就是这个女的!上次我去乐山吃翘脚牛肉,多窄的一条路,她把车子停在正中间,锁了走了,喊她让一哈,她说路是你们家开的?慌个锤子慌……就是这女的,化成灰我都记得!要不是我们家老年人在车上!我去年就上电视了!”


如果网络上的讯息确实,结合行车记录仪拍摄的相关视频,被暴打的女司机无疑就是生活中的一朵“奇葩”。


我们在生活中总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奇葩”,他们或者无端地对别人充满怀疑,并且用激烈的方式表达出来;或者漠视社会规范,我行我素;或者极端地以自我为中心,丝毫也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或者时而对你亲密有加,时而又对你仇视如寇……总之,无法通过理性来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更难以通过正常的沟通或者日常互动来矫正他们不合时宜的行为和观念。




从心理学角度,这样的“奇葩”往往是具有各种人格障碍,或者人格障碍倾向的人。就以被暴打女司机为例,根据网络流传的相关讯息来看,她与其他普通人相比,至少在如下几个特点上让人不可理喻:1、漠视社会规范,我行我素;2、容易激惹和具有攻击性,用语言或挑衅行为来侵犯别人;3、不顾自己或他人的安全而草率行事;4、不负责任,缺乏反省。


仅凭着几点,就足以反映出她完全可能具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或倾向。在通常的诊断标准里,在7项行为指标里符合3项就可以在临床上予以诊断。上面的4项全部包含在临床诊断的7项行为指标里。


也就是说,她并不是一个无辜的人。她的行为模式具有明显反社会特点,而且是一贯如此。她能把一个带着幼儿的父亲激怒到完全失控,不惜坐牢也要暴打她,在很大程度上纯属咎由自取。


可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像她这样的“奇葩”又是“无辜”的。种种原因导致一个人在人格和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偏差,使其形成的稳定人格难以适应所处的社会环境,并且可能给自己带来主观上的痛苦(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不会感到痛苦),明显损害他的社会功能或职业功能或二者皆受损。


导致人格障碍的种种原因里,最主要的两个因素包括基因遗传的影响;早期家庭的不良影响,如童年不幸等等。对“奇葩”们来说,他们无法选择自己的人格发展;但他们的行为模式却又分明给他人带来侵害或者威胁。


从其比例来看,“奇葩”并不罕见。临床上能确诊的具有各种人格障碍的人的比例占人群的大约10~15%;而如果是具有人格障碍倾向的人的比例,恐怕至少还要翻番。具有人格障碍的人并没有没有智力上的问题,他们大多能像其他人一样地工作、生活。他们甚至很聪明,具有才华。对周围的人来说,他们只是比较“怪”,不可理喻或难以理解。


一些具有人格障碍的人甚至在工作上会受到好评。像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常常因为对工作极端的认真负责而受到上司的褒奖,并能得到提拔或重用。但如果作为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领导或者老师,对他们的下属或学生来说,不啻是一场噩梦。


另一些具有人格障碍的人在工作或生活上没有明显的问题,他们可能表现出对同事或亲戚的热情洋溢、亲和友善,但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就可能“翻脸比翻书还快”,从前一天的亲密无间,可以翌日转为仇视如寇,老死不相往来。具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就有这些特点。作为他们亲友圈的一员,必须小心翼翼地煨着他们,避免一句话说重了就使他们陷入极端的沮丧或者激烈的反应中,那可真是压力山大。


在公共生活领域,具有偏执型或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人们更容易有各种极端言论,并常常因此成为舆论哗然的焦点,使不同观点的讨论商榷难以围绕真正的议题展开。如果是在一个组织里面,他们极端的行为还可能给组织或社团带来公关危机,甚至直接的损害。


在网络虚拟空间里,具有表演型人格障碍或者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往往成为能博取“眼球”的“红人”。他们特立独行的行为方式通过网络广为传播,轻而易举地引领一次次网络热潮。如果说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由精神分裂症病人引领(他们很容易因为具有妄想或幻觉,而被奉为先知或祭师);现时代的网络风潮则很容易是由具有人格障碍或倾向的人来引领。


如果考虑到随机的每10个人,其中就大概有1~2人具有可诊断的人格障碍,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避免身边亲友或同事中出现一些“奇葩”。极端的“奇葩”像被暴打女司机一样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即便如此,人们也很难以意识到她的奇葩言行不过是人格障碍的反映;更多的“奇葩”可能只是令人觉得比较怪异或另类而已。


人们认识不到那些极端和怪异言行可能只是人格障碍的反映,那么就很容易将“奇葩”们的个别极端言行看作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像用极端语言来攻击、谩骂作者的读者留言;像为老不尊一屁股坐在未让座女孩腿上的老头;像在网络上晒高跟鞋踩猫视频的女人……这些极端言行都可能来自具有人格障碍或倾向的“奇葩”们。


人格障碍作为心理及精神障碍的一种,需要加以矫治。那些具有人格障碍或倾向的人,往往与现实的社会环境适应不良,使他们的观念、情绪和行为扭曲,进而损害了他们的社会功能、职业功能。由于人格障碍不像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那样很容易被识别出来,进而促使其亲友寻求专业的心理或精神医学帮助,人格障碍无论自己还是亲友都认识不到可以通过寻求心理或医学帮助来加以改善。


比较令人沮丧的一点是,像被暴打女司机这样的“奇葩”,如果不是遇到另一个失控暴打她的男司机,她的奇葩言行在生活中还真没什么有效办法“治”得了她。


附:DSM-IV-TR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A、 存在从15岁起就无视并侵犯别人权利的行为模式,至少有下述3项:


1、 在守法方面不能遵守社会规范,多次做出会被拘留的事


2、 欺诈,如反复说谎、使用假名或者为个人的利益或快乐而欺骗别人


3、 具冲动性或事先不作计划


4、 易激惹和具攻击性,如多次打架或侵犯别人


5、 不顾自己或他人安全而草率行事


6、 一贯地不负责任,如反复多次地不能坚持工作或承担起经济义务


7、 缺少反省,例如对于伤害、虐待或偷窃行为显得无所谓或找一些理由解释


B、 患者年龄18岁以上


C、 15岁以前有品行障碍的证据


D、 并非在精神分裂症或一次躁狂发作时出现反社会行为


——引自《精神病学教科书》(Robert E. Halas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版)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具有上述一些特点,但未达到诊断标准的为反社会人格障碍倾向。许多人格障碍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的人格障碍,例如,反社会人格障碍可能同时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或自恋型人格障碍。


(原标题:《每个人身边总会有“奇葩”》,封面配图为法国电影《你丫闭嘴》剧照,电影男主角是一个不懂别人感受的话痨。)




作者:唐映红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高校心理学教师,从事心理学科普写作。

【作者文章推荐】

红包照耀中国
好的社会与坏的社会区别在哪

拖延症和贫穷是因为你想知道的太多了

更多作者文章,请在对话界面输入“@作者名”调取。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作者更多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