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医疗弊政的受害者
--- Tips:点击上方蓝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无法去证伪韩雪要求开后门被拒的传言,很难完全否认韩雪带有明星待遇的期待,甚至,急诊与普通门诊在诊疗的时候也有规范流程上的不同。
但是,韩雪与医生的冲突,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不仅仅因为她是明星,而是因为,韩雪的遭遇,绝非个案。即便不是在急诊,而是在普通门诊,短短一两分钟的问诊,不耐烦的态度,韩雪的遭遇唤起了普通老百姓种种不愉快的看病记忆。
不过,韩雪也遭到了不少医护人员的批评。其中一个最显著的理由就是,问诊时间不可能长,因为病人太多,所以,韩雪应该接受这个局面,抱怨与愤怒是不合理的。
如果想把这个问题更深入地讨论下去,不妨先把这个问题放一放,从另外一个普遍现象来讨论一下事实与伦理、实然与应然的关系。
有一句话叫做“西药治病,中药赚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下中国医生开出来的药,一般同时有西药与中成药。既然都总结成为精炼的八个字了,自然不是无风起浪,这种状况,是普遍存在的。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西药疗效显著,起到治病的作用,而中成药,则因为价格贵,成本低,利润大,所以,回扣多,医院、医生凭此得到额外的收入。
但与此同时,在另一方面,中成药的疗效却并不显著,为了达到疗效,往中成药中掺西药的丑闻不少。更重要的是,中成药往往副作用、不良反应都不明确,有些甚至有明确的肝肾毒性。中成药的这个现状,对于一个接受西医系统专业训练的人来说,这并不符合他们应有的方法论与专业伦理观。
那么,这就意味着,当医生在开出中成药的时候,是明知会给病人带来健康风险,为了得到收入,却默认了这个风险,有违应有的认知与伦理。虽然个别医生没这样做,但整体而言,这是中国医疗行业的普遍现象。
当然,医生这么做,很大程度,是无奈之举。从总体上看,当下的医疗体制中,以药养医,医护群体的劳动价值被严重压低,极不值钱,令人叹息且愤怒,在这种局面下,中成药的利润就成为中国医护人员的收入来源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从现实处境与医疗伦理的角度:在具体的现实条件之下,医生开中成药是合理的吗?医生的现实处境能够改变这个问题的伦理性质吗?如果一个患者不接受中成药,该不该批评他不体谅医生的现实处境呢?
这些问题,很难回答。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微博上@了很多医疗界的意见领袖、大V,几乎无人回复。
显然,对于专业人员而言,没有人能够坦然地说出:根据我四年本科,三年硕士,甚至再加三年博士所学到的知识,我认为,中成药的疗效与安全性达到了西药的水平,所以,病人不接受中成药,就是不信任医生,让医生损失了收入,不尊重医生劳动的价值,是刁民。
甚至,对病人而言,这个困境也会带来困扰。有一次,去医院看急诊,当时没有留意,去药房拿药的时候,才发现有中成药,随即表示我不要该中成药,可药房要求有医生签字,于是,找到医生,医生没说什么,顺利地退掉了。
后来,心中隐约有些不舒服与内疚。医生深夜值班,非常辛苦,中成药也并不算太贵,六七十块的样子,这些中成药如果我拿了,医生或许多几块、十几块的收入,可现在,这笔收入没有了,更重要的是,当面要求医生退掉,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令人尴尬的医学伦理质疑。
之所以举中成药的例子,是因为这个现象与韩雪所遭遇的,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病人应该得到仔细的诊疗,就如病人不应该吃下不明毒副作用的药物一样,都是医学伦理上应该达到之局面。另一方面,病人多、医生忙,无法在每个病人身上花5分钟,与医生不得不靠开药,甚至开毒副作用不明的中成药来获取收入,这是当下中国医疗的实际之局面。
所以,这两个问题都是“应该怎么样”与“实际怎么样”之间的矛盾。当然,相比仔细的诊疗,中成药的毒副作用把这个“应该怎么样”严重地放大了,因而也把问题的逻辑思辨关系更清楚地呈现出来。
这个逻辑思辨关系就是,即使我们承认实际之情况,但实际之情况,并不意味着合理。实际并不等于应该,实际不等于正确。
要开中成药,查查资料,尽量确保没肝肾毒性,甚至,有肝肾毒性也没办法了,愧疚都不用,但总得心存良知,明白收入与病人风险的关系,不能说,不乐意接受的就是刁民,甚至还嘲讽、黑脸。遗憾的是,这样的情况也不少。
同样的,医生很忙,一天要看很多病人,难免烦躁,治疗方法也讲究一个短平快,这也没办法。但总得明白缩短诊疗时间,实际上牺牲了发现小概率病症的机会,也损失了患者的依从性;总得明白广谱抗生素、抗病毒、激素一起上虽然达到了短平快,实际上却是无奈之举,并非正确之举。
医疗伦理,有着复杂的专业性,普通老百姓并不知道,无法判断。韩雪此次与医生的冲突,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她的母亲也是一个医生。耳濡目染之下,她才有了判断、识别专业伦理的能力。
从这个角度看,此次冲突,是一个稍有专业知识的局外人对当下局内人的专业伦理的挑战,而对于这些专业伦理,局内人已经在重压之下麻木了。
这个局面,应该改变。
实际上,这个不合理的局面,既影响患者的感受,也影响到医护人员的权益:医生不应该一天诊疗那么多的病人;医生应该凭诊疗获取收。既然如此,还有什么理由要为这个局面的不合理的地方做辩护呢?当医护群体为这个局面做辩护,与患者对骂的时候,真正该为这个局面负责的又是谁呢?
实际上,在当下中国,医护人员这个群体,已经太累,也受了太多的委屈,当然,也给患者不少委屈。
我想说的是,是谁设计了这样一个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医患对骂,医患相互敌视?甚至,让病人在不接受中成药,反抗这种制度的时候,还心生愧疚?
这一切,当然毫无疑问地指向国家卫计委。只有它才有责任,有能力去改变这个局面。我想,问出“谁该负责”这个问题,也是医疗领域自身的责任与权利,当然,对于这个领域的意见领袖、微博大V们来说,则更是如此。
这可以说是道德绑架,但道德,几乎是公共人物与老百姓,代言人与被代言人之间的唯一的、必要的纽带。
当然,谁都知道身在其中,这样做也很难,那么,退一步,即使回避真问题,但也不能用“制度很好,医护人员很好,只是患者刁民太坏”的伪问题来煽动情绪,挑起对立。
这样做,虽然安全而讨巧,既无风险又能最大化地激起情绪,获得了拥护,但却使得舆论进一步的失焦,在医患对骂中,掩盖了真问题与真责任。如果说,有“人血馒头”的话,我想这也是的。
(原标题:《医患困境中的舆论失焦》)
【作者文章推荐】
中国制造赶超德国要付出多大努力
无法处罚的14岁以下青少年犯罪
更多作者文章,请在对话界面输入“@作者名”调取。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作者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