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80年代全国小孩离家出走之谜

小刘 哔哩哔哩 2021-01-12

在不算遥远的80年代,中华大地上曾发生了一起轰轰烈烈的全国小孩离家出走事件。


影响之大,连人民日报都多次刊发新闻,呼吁公众关注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


80、90年代的报纸上常常刊登青少年离家出走的新闻。


这群熊孩子的目的地,十有八九都指向了同一个地方 —— 少林寺。


正如北京卫视《记忆》节目组描述:


“八十年代,报刊杂志上时不时地曝出某少年离家出走奔赴少林寺学艺的新闻,据称,少林寺的僧人们有时一天要接待数以千计的朝圣者。”


如今自诩叛逆的年轻人也许很难想象,30多年前,曾有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小学生,靠着徒步、骑行或搭车的方式,以少林寺为灯塔,开启了一段段荒诞不经的草莽旅程。


妈,我要去学功夫了


40多岁的@光谷吴彦祖 记得,1985年,自己还在上小学。


某天他在班上捣蛋,被老师要求请家长。年幼的光谷担心挨揍,赶紧和朋友商量对策,最终狠下决心,决定去少林寺出家。


“啥武侠梦呀,这个属于逼上梁山。”


说走就走,光谷往书包里塞了大把硬币,朋友则带了好几本《童话大王》。两人趁着午休时间,从偏僻的家属大院出发,硬生生走到了几公里外的公交车站。


可是一到车站,他们就懵了,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儿走。


就在此刻,一旁的游戏厅映入眼帘,两个小男孩瞬间忘却了心中的宏图大志,把包里的硬币都换成了游戏币,一头扎进了游戏厅。


再往后的细节,早已模糊在了岁月里,光谷只记得,那天晚上自己结结实实地挨了一顿揍。


电视剧《岁岁年年柿柿红》中,家荣在离家出走前留下一纸条,表明要去少林寺学艺。


光谷吴彦祖的冒险,最终止步于几公里外的游戏厅,而同样被电影鼓舞的刀郎,则走得更远一些。


出发前,刀郎和两个伙伴特地在班上众筹旅费,最终筹到了一块钱。一行人沿着铁路走了一天后,发现竟然走反了方向,少林寺在北边,他们却一直往南。


“后来实在太饿,我们就回来了。”


刀郎接受《鲁豫有约》的采访。


比起大部分说走就走的鲁莽少年,还有一部分小孩定制了堪比列文虎克的反侦察计划。


50岁的黄金亮记得,《少林寺》风靡那年,自己正在读初二,班上几个痴迷武侠的学生偷偷计划去少林寺拜师学艺。


团队中的领导者小关指出,他们如果直奔少林寺的话,目标太大,容易被半途拦截,不如先在班里放风要去少林寺,实际上前往河北沧州。


沧州是武术之乡,一行人可以先在那里逗留片刻,说不定能碰上几个武林高手,等风声过去再前往少林寺。


小关还提醒大伙准备好钱、粮票、布票等旅途用品,他特地从家里扯来十几米涤纶布料,安顿好后给每人做一身新衣服。


谈及此处,黄金亮不禁感慨,“他的方案即使在多年以后,依然无懈可击完整无缺。”


只可惜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关同学的妈妈恰好是邮局职工,发现儿子走失后,她迅速联系了周边城市的车站码头,最终在隔壁省的张家口火车站截获了三人。


汽车站火车站是当时丢了小孩后父母重点寻找的地方。图源:连环画《少林梦》


事实上,在那个没有手机和导航的年代,许多逐梦少林寺的青少年最终都半途折返。


但也有极少数的人,成功达到了目的地,残风便是其中之一。


1997年中考结束的暑假,16岁的残风跟父亲大吵一架。从旧地图撕下江苏、安徽、河南几块,带着一辆永久牌自行车、一件外套和100多块钱,从老家江苏连云港出发,目的地是600公里之外的河南登封。


骑出赣榆县后,残风一路盯着地图上的大马路走,偶尔骑进岔路,他就找村。


“村口一般会立个某某镇某某村的标识,就知道自己走得对不对了。”


一路上,残风住过山村小旅馆,待过小镇录像厅,被村里的小混混抢过钱,也见识过西部红红火火的修路势头。


最难受的时候,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被石头绊倒。


“当时整个人飞了起来。”


好在人和车都没坏。摔倒后,16岁的残风一声不吭,在路边休息了一会儿,接着出发。


骑行到后半段,“手握自行车把,握的手掌全部肿掉,只能用手指扶着车把……屁股肿掉,只能半站立骑……脸上蜕皮,鼻头像揭面膜一样抠下来厚厚的壳……”


就这样经过了六天六夜,残风终于到达河南嵩山,来到了真正的少林寺。


在少林寺附近逗留了20多天后,残风联系家人接自己回家,临走前依依不舍地拍下许多照片。


中国电影史上的票房奇迹


这一系列青少年离家出走事件的诱因,源于1982年上映的一部现象级电影,《少林寺》。


李连杰的成名之作。


电影放映的场面称得上是万人空巷,当时住在河南工业小镇的@冉兄说事 回忆:


“第一个放《少林寺》的单位是当地的部队,白天部队在礼堂放了两场,晚上还要放两场。这下不得了啦,迅速的传遍整个镇上。到了晚上大家约在一起,向部队的方向进发,一路上不断地有人从四面八方汇入人流,浩浩荡荡地向前走。往前看看不到头,往后望望不到头。


“在农村,1块砖头可以换1张电影票,老百姓为看电影把厕所都扒了。”


一个更加直观的数据是,1982年《少林寺》内地公映时,以1毛钱1张的票价累计了1.6亿的票房。换算成今天30元的票价,约等于480亿。


相比之下,如今排在内地总票房榜首的《战狼2》,总票房数为56亿。


80年代,广西贺州市昭平县的北陀电影院放映电影《少林寺》,人潮汹涌。图源:孔夫子旧书网


《少林寺》以隋末唐初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觉远在父亲被奸臣王仁则所害后,流亡到少林学武,最终报仇雪恨、遁入空门的故事。


情节听上去平平无奇,但胜在制作精良,诚意十足。


在80年代初期,香港电影公司拍摄武侠片时,动作大多靠演员自由发挥,武术切磋仿佛跳恰恰。


而《少林寺》的导演张鑫炎,曾经跟随中国武术代表团出访美国,为他们拍摄纪录片。


张鑫炎喜欢看队员们比武,他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打得很真实,所以坚持要让真正的武术运动员来演。


主人公觉远的饰演者李连杰,从8岁就开始习武,蝉联了五届全国全能武术冠军。


那时拍电影没有特效,少年李连杰露出精壮的右臂,夏天打拳,秋天甩棍,一招一式,干净利落。不论踢腿、跳跃还是翻滚,每个动作的完成度都超出标准许多。



除此之外,电影中的每个角色都自带新鲜的港式幽默,每副面孔都充满了人味儿,颠覆了大众对和尚的刻板印象。


他们不但会在半夜偷偷跑到寺外炖狗肉,还会对娇羞可爱的牧羊女暗生情愫。


狗肉大补


当隋官王仁率兵前往少林寺,要求交出李世民时,僧人们还在关键时刻选择打破佛门禁忌,举起刀枪,为正义而战。


全片燃点


同时期上映的革命电影,男女主人公之间不能公然谈爱,只能暗送秋波,情感涌动全靠观众自行体会。


而在《少林寺》中,觉远和牧羊女间的互动虽然发乎情止乎礼,电影还是暗插了许多大胆的镜头。


“王仁则将牧羊姑娘用绳子吊起来,一边喊着野味,一边将姑娘的裤子撕下一块,露出半截大腿,那刺激的一幕让班上许多男孩印象深刻。”


“经典中的经典。”


在久旱逢甘霖的80年代,这样一部大胆前卫的电影,带来的影响是摧枯拉朽的。


仿佛在一夜之间,中华大地的武林人士都冒了出来。


“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什么刀剑棍棒拳打脚踢都有,踢飞脚、蹲马步、鲤鱼打挺、仙人指路都出来了。”


从此往后,武术不再是金庸小说里的纸上谈兵,成为了每个人都触手可及的流行文化。


九岁的王茹在公园展示练了两年的武功。图/UP主@珂seeker


一位20岁的姑娘在公园表演胸口碎大石,“不仅身上能站五个人,她还能给你唱段戏!” 图/UP主@珂seeker


@黄金亮 记得,电影上映后,男同学相约剃了光头,故意在老师喊起立时同时摘帽。


明晃晃青瓦瓦一溜光光脑袋,把老师惊得忘了喊坐下。


课余时间,同学嘴上念叨的都是电影台词,什么“贪吃贪睡不干活,不可教也”,“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坐如钟, 立如松,走如风,睡如弓”………


还有一句是“尽形寿不杀生汝今能持否……尽形寿不XX汝今能持否……”


那时候大家年纪还小,不知是什么意思,只知道和男女有关。


当电影里的觉远说了句“能持”以后,无暇姑娘流下两行泪水跑了出去,大概是一句情断义绝的话。


报纸摊上摆满了花花绿绿的武林杂志和武术小报。图:黄金亮


我心里有个梦


在那个被春风吹拂着的年代,人们相信天是蓝的,梦是真的。


一代青少年受到荧幕的鼓动,纷纷成为大侠,出走少林,意外地造就了这场小小的历史奇观。


但事实上,据导演张鑫炎透露,摄制组前往少林寺拍摄时,“山上的荒草足有一米之高,根本没有路,寺里只有几个老掉牙的和尚,泥菩萨的身体已经塌了一半……”


电影中所展现的少林美景,实际上是由各地的景观拼凑而成。


当16岁的残风终于拖着破旧的自行车来到少林寺门外,他看到有工作人员在收门票,票价太高进不去,只好用身上仅有的零钱买了根绿豆冰棍,躺在门外休息。


“少林寺其实就是个旅游景点……和尚?还是有点的,住在少林寺常住院。”


电影热映后,少林寺一炮而红,吸引了全国各地慕名前来的游客和生意人。


那群曾经憧憬过少林寺的孩子,都已长大成人,经历着截然不同的人生。


8岁的王宝强看完电影后,萌生了学武术的想法,父母便将他送去少林寺。学武六年后,王宝强前往北京闯荡,在21岁拍摄电影《盲井》,一路走红。


曾经梦碎游戏厅的光谷吴彦祖,如今已是一名风度翩翩的中年大叔,定居美国,经营着自己的木材工作室。


对于儿时那场奋不顾身的出走,他依然津津乐道,“这个经历可以让我吹一辈子”。


光谷吴彦祖


还有一部分销声匿迹的年轻人,他们的父母依然苦苦追寻着子女的行踪。


离家出走十分危险!请勿模仿!


但更多的轨迹,指向了平凡的大多数。


被亲戚接回家后,残风回到了同龄人的生活,升上中专,毕业后进入一家机械制造厂。


恰逢90年代末,互联网悄然走入人们的视野,填补起往日的信息空白。


下班后,残风和工友们一起去网吧刷夜,趁着别人打 CS 的功夫,他打开 Frontpage 学习网页制作,很快便从一名工人转行成了 IT白领。


当时间跨进千禧年,残风只身前往深圳。


那时的特区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庆安大厦里的公司一茬茬换,街上的每个行人都步履匆匆,“没有停下来的,都在跑”。


残风跟着跑了起来,一跑就是十多年。曾经离家出走的少年,如今缓缓步入中年,年近四十,孑然一身,谈不上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时代的潮头早已改变,不再是80年代的知识热,或者90年代的下海潮。生长于Z时代的年轻人,已经难以理解这份来自80年代的悸动。


在科技的加持下,世界变得清晰而透明,似乎不再有未经发现的风景。


“以前觉得少林寺好遥远,对着地图仔细看, 跨三省, 经常还会走错路,现在有高速、 高铁、手机导航,哪里还会迷路呀。”



[1] 电影《少林寺》,张鑫炎

[2] 应关注少儿离家出走的问题,《人民日报》1989年3月25日第6版

[3] 为什么中小学生离家出走的情况越来越多,《人民日报》1988年8月13日第5版

[4]《日出嵩山忆少林》,BTV记忆

[5] 武林旧事之少林寺,康君

[6] 刀郎 —— 流传背后的神秘,《鲁豫有约》

[7] 站在掌聲外:李連傑如何看待自己的電影生涯,《鲁豫有约》

[8] 电影《少林寺》当年有多火,你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悟空问答

[9] 魂牵《少林寺》:一代少年的“武侠梦”,公众号“察右中旗人的故事”




采写 | 小刘

编辑 | 毛叔

运营 | 鸡血


 bilibili长期招聘作者 

 稿费千字500到1000 

 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