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连垃圾焚烧厂都美得像公主房 | 想象·一座城
“舞洲工场”是大阪现有的7座垃圾焚烧厂中处理能力最大的两座之一。因为外观太过梦幻,曾被误以为是环球影城,又让人联想到宫崎骏电影里的童话城堡。这座大阪人引以为豪的垃圾处理厂矗立在人工岛上,是一个非常重视外观设计的垃圾处理设施。
垃圾焚烧厂,这个听起来令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地方,在大阪却是人们引以为豪的旅游景点。站在日本大阪湾旁,一座五彩斑斓的童话城堡般的建筑瞬间映入眼帘,这便是大阪现有的其中一个垃圾焚烧厂——“舞洲工场”。
“舞洲工场”的外观设计出自奥地利著名生态建筑设计师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工厂有着五百多个形状各异的窗户,其中八成是装饰品,天蓝色大烟囱上红黄相间的条纹象征燃烧的火焰,建筑全体被植物覆盖,曲线设计和大片绿植相互映衬,减少了钢筋水泥的带给人的冰冷感,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是奥地利最古怪的艺术家之一,人称百水先生,被誉为建筑鬼才。他幼时在巴黎学习画画,深受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十分排斥直线和刻板。相比理性、标准化的设计,他更提倡建筑即是作画的设计理念。在这种设计流派中,建筑是活的,不断成长、变化的。除此之外,他还极度推崇回归自然,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百水说,大自然给人最珍贵的东西是纯洁,人应该把纯洁还给它。所以他的许多作品中都融入了自然植物的元素,有的长在墙上,有的在天台,有的在建筑里面。而“舞洲工场”无疑是这种理念下实践的成功典范。
“舞洲工场”最初是为了申奥而建,场房为地上7层、部分地下2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3.3万平米,整体造价为609亿日元(约合35亿元人民币)。其中,仅设计费就高达6000万日元(约合350万元人民币)。
高额建造的舞洲工场并非徒有其表,它有着强大的垃圾处理能力。工场里一共有两座焚烧炉,焚烧炉内部温度高达 900 度,不同类别的垃圾被粉碎、分解、燃烧,将垃圾变成颗粒状物质排出。每座焚烧炉的垃圾日处理能力为450吨。两座焚烧炉24小时不间断工作,一天的垃圾处理能力最大为900吨。
工场的垃圾在处理的整个过程中丝毫闻不到臭气,这是因为工场内一个巨大的垃圾储池,所有运进来的垃圾首先被投入这个44米深、1.5万立方米的巨型储池里,其大小相当于55个教室。为了不让池内的臭气泄露到室外,在这个巨型储池的顶部安装了强力抽风机,把臭气收集起来后,再经过预热程序,最终通过专门的管道送往焚烧炉的底部,作为燃烧用的空气再利用,这样既解决了臭气外泄的问题,又解决了燃烧用空气的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和其它焚烧厂一样,舞洲工场建设之初也遭到过居民的强烈反对。但颠覆人们想象的是,舞洲焚烧场非但不会危害当地,反而会造福居民。在焚烧场旁边建造温水游泳池,充分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使居民生活得到便利。此外,利用蒸汽热能发电,让原本接受财政全额拨款的焚烧场也能产生经济效益,带来一笔不菲且稳定的财政收入。
在大阪,所有小学都会开设一门叫“环境科”的课程,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让孩子们学会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到小学四年级时,学生还要到垃圾焚烧厂进行课外实践。为此,舞洲工场专门设计了一套参观学习路线,甚至还在工场内开设了科普游戏区。去工场参观必须至少提前一个星期预约。不预约不接待,只要预约,任何人都可以去“玩”。
据悉,舞洲工场每年的参观人数约1.7万人次,是其它焚烧厂参观人数的3倍。当大家来到焚烧厂,亲身体验到垃圾处理需要经过这么多道工序才能做到无害化后,自然而然就会提高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觉得应该尽量将垃圾循环利用。
你能想象大阪是座美丽的城市,可你能想到它连垃圾焚烧厂都这么美吗?
其实,建造焚烧厂不是目的,从长远看,提高全民对垃圾处理的意识,才是实现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而大阪树立舞洲工场这个焚烧场中的“明星示范基地”,其用意在于要让人们真正懂得人与环境的共存之道。
图片文字来源:上海观察、新华网、好奇心日报、21世纪建筑设计网
整理编辑:赖嘉芮
❖ 想象 · 一座城 ❖
往期回顾
(点标题即可了解)
「807创新空间」
多元×跨界×公益×生活
以空间为平台
传播有趣另类的公益文化
遇见多元跨界的公共生活
×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807创新空间所有
转载合作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