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子弹飞了十年,这样的国产片却绝迹了

曹吉利 新周刊 2021-01-30
十年后,国产片再也没打出过这样的子弹。

与其说今天人们重提《让子弹飞》是在回味那些情节和叙事,不如说是那些情绪碎片被似曾相识的场景重新激活。十年之后,内卷腾空,打工人伏地,大家忽然想起张麻子来鹅城,承诺要办的那三件事。
2010年的圣诞节,距离电影《让子弹飞》上映九天后,一个问题出现在了知乎社区,“十年之后,观众将怎样评价、对待《让子弹飞》”。今年四月,另一个问题登上了知乎热门问答,“为什么《让子弹飞》最近又火了起来”。十年快马加鞭,子弹仍未落地。

十年前,人们甚至不确定是否还会记得《让子弹飞》/知乎
 
十年前,《让子弹飞》凭借7.24亿的票房成了年度冠军,并且引起了观众罕见的阐释热情。剧情中黄四郎到底死没死?兄弟中谁叛变了张麻子?上升到电影之外张牧之、汤师爷、黄四郎分别代表了什么?某一句台词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无论你是否喜欢《让子弹飞》,都不得不承认它成为了一部现象级的电影。那年冬天,饭馆二楼的话题不再是国际局势,而是能不能站着把钱挣了,以及到底什么才叫作惊喜。
 
《让子弹飞》的金句含量,堪比一台多年前的春晚。/豆瓣
 
一切回到起点,这本是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的商业片,一个发生在中国的西部牛仔式故事。上映在年末贺岁档,不出意外的话,《让子弹飞》的命运应该和大多数贺岁电影一样:观众们在电影院收获几个小时的笑声,而后迅速收拾好心情,投入下一年的劳碌。
 
以至于当年的我们,并未奢望十年之后这部电影还能引发讨论的热情,或者说,还有讨论的价值和必要。当时,有人判断它在十年后只是一部经典的B级片,有人将它视作姜文扭转票房毒药形象的转折点。
 
但十年过去,种种预言一一落空,正如电影开始的那场戏一样,时光的火车并不总是按照预先铺设的轨道前行。枪响之后,可能是一声轰鸣,也可能是漫长的呜咽和回响。

《让子弹飞》前传:
姜文爽了,投资人哭了
 
姜文曾说,《让子弹飞》是他送给观众的礼物。其实只要翻翻姜文那些年的账本就知道,这大概率是句客套话,《让子弹飞》明明是送给投资人还债的。
 
在《让子弹飞》之前,姜文在影视圈里已经是出了名的能烧钱。不像别的新人导演,还是束手束脚、能省就省,已经凭借演技家喻户晓的姜文,可是被谢飞、田壮壮、张艺谋一帮名导哄着拿起了导筒,任你多么财大气粗,姜导的膝盖也软不下去。
 
拍第一部《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时候,投资人付的定金一周就被姜文造光了。拍米兰卧室挂的那张照片就用了四本胶片,一本4分钟,一共16分钟,一秒24格,相当于从23040张照片里面选一张。
 
姜文的青春回来了,投资人的钱走远了。/豆瓣
 
马小军送别他爸的场景,剧本里满打满算六行字。结果姜文拍的时候动用了20辆坦克、十几架飞机、几千人次,来来回回折腾了半个月,几个送别镜头拍出了战争片的规模。
 
因为成本控制问题,《阳光灿烂的日子》一路拍得磕磕碰碰。资金最紧张的时候,有次姜文喊完预备,发现灯光都转到另外一边儿去了。姜文一问才知道,灯爷的工资没给结,撂挑子了。
 
制片及时献出一计良策:导演你出点儿呗。姜文千言万语憋在嘴边,最终化成了一个字,出。
 
整部电影拍完,用了25万尺胶片,刷新了彼时中国导演耗片比纪录。好在《阳光灿烂的日子》比较争气,不仅拿到了威尼斯电影节的最佳男演员,还顺带挣了5000万票房。
 
口碑、票房双收的姜文导演不再担心资金问题,一路顺风顺水的他,在后面两部的电影拍摄过程中,几乎将自我表达作为至高标准,使《鬼子来了》和《太阳照常升起》显得个性十足。
 
《鬼子来了》至今未在院线上映过,但不妨碍它已在影迷心中成为经典。/豆瓣
 
《鬼子来了》原计划预算2000万,最后用了48万尺胶片,总成本超出预算30%。投资人里,就有同为大院子弟的王中军和王中磊。
 
1994年,兄弟二人创办华谊兄弟广告公司,还客串了一把冯小刚的《甲方乙方》。1998年,华谊转型做电影,投钱的第一个片子就是《鬼子来了》。《鬼子来了》虽然至今仍是豆瓣上姜文评分最高的一部电影,却因为无缘大银幕,几乎颗粒无收。
 
熬出了小黑屋,姜文把上一部电影的失败归咎于自己作死,并再一次把赌注押在了《太阳照常升起》上。镜头下的几百只飞禽走兽,毛色质感都被姜文根据自己的想法修改。剧中的300平方米的藏式房屋、鹅卵石和红土,都是从千里之外用卡车和货船拉到拍摄地。

姜文为了拍电影,没有什么不能拿来当道具的,比如儿子。/豆瓣
 
华谊曾考虑过再次投资《太阳照常升起》,最终放弃。电影上映前,被坑过一次的王中军给新影联总经理高军打电话:“你觉得我是错过了一个馅饼,还是躲开了一个陷阱?”对方回答:你绝对是躲开了一个陷阱。
 
这部满载姜文希望的回归之作,烧掉了6000多万。姜文估计的票房是1.6亿,发行方保利博纳的于冬预期是1.2亿。最后的票房连一半成本都没收回来,还因为其梦呓般的非线性叙事招致大量恶评。
 
观众表示:确实没看懂/豆瓣
 
以至于影视圈开始流传关于姜文的段子:投资姜文电影的人第一次来片场的时候,奔驰车队,保安环绕,最后一次来片场,都是自己打车来的。

一场全民解谜游戏
 
这些年每逢姜文的新片上映,都会在舆论场引发相似的讨论。
 
一部分粉丝化身列文虎克,从电影的各种细节中推敲出作者欲说还休的深意,恨不得一部姜文电影,半部中国历史。
 
另一部分无感观众,则将其导演风格评价为“荷尔蒙过剩”,并将那些被粉丝津津乐道的明嘲暗讽定义为故弄玄虚。
 
更多的人,则是抱着看《让子弹飞》的心情进场,却看完了又一场《太阳照常升起》,最后只能支支吾吾感叹一句:这片子挺姜文的。随后迅速回家搜索各类影评分析,一边为被挖掘出来的各种彩蛋拍案叫绝,一边恼火自己是不是智商有问题怎么什么都没看出来。
 
姜文的近作,都能引发非常两极化的评价。/豆瓣
 
虽然自从《鬼子来了》的打击后,姜文就放弃了平直的现实主义叙事,转向《太阳照常升起》式的隐晦曲折,但大部分观众对于姜文的宽容,毫无疑问是建立在《让子弹飞》之上的。
 
从《战狼2》到《我不是药神》,再到《流浪地球》,随着中国电影工业的逐步成熟,中国的类型商业片一次次刷新着票房纪录。它们或是回应了日渐高涨的激昂情绪,或是拿捏好分寸的底层故事,又或是开辟了中国电影本不擅长的科幻领域。
 
这些优秀的国产商业片引发的讨论是广泛却短暂的,回过头看,或许是它们因为目的性太强,表达上太过清晰,而大大压缩了可供解读的空间。
 
反观《让子弹飞》,如果仅仅按照票房的标准,大概只是电影史上阶段性的一页。但其之所以特别,正在于身处商业片序列,却又格格不入的气质。
 
剿匪、革命、枪战、方言、权谋、喜剧、牛仔甚至若隐若现的同性之好,姜文将各种元素混合在一起,炼成了这颗无法被归类、更难以被简单解释的子弹。
 
在《让子弹飞》之前,谁能想到葛大爷会跟姜文演激情戏。/豆瓣
 
让人久久难忘的,首先是那些逻辑跳跃、快感十足的金句。直到今天它们仍然以各种变体的形式在互联网上流传,人们在各种新闻下争相借用,形成一种如同黑话般的话语体系。
 
尽管在电影中,台词不时会因为与叙事脱节而显出荒诞意味,然而姜文却凭借着快节奏的情节剪辑和疾风骤雨般的语言密度,让人在观影过程中无暇对这些裂痕分神。
 
回想第一次观看《让子弹飞》,如同突然外接了一个USB4.0的接口,信息洪流以每秒5000兆字节的强度涌入大脑,读写速度完全跟不上,直接宕机——
 
为什么土匪的面具是麻将?为什么一碗凉粉就能死人?为什么墓碑是个手势“六”的形状?为什么要在黄四郎的门上打出一个标点符号?
 
观众脑子里的问号,大概跟电影里的一样大。/豆瓣
 
纷繁的意象和奇观将人卷起又抛下,你只能放弃思考,仰卧在河底,尽力睁大眼睛,看会被姜文带向何方。
 
电影的故事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个土匪假冒的县长,打倒了真正的恶霸豪绅。作为故事逻辑,它足够清晰,甚至单薄,却也为姜文提供了纵情发挥的空白。
 
与其说今天人们重提《让子弹飞》是在回味那些情节和叙事,不如说是那些情绪碎片被似曾相识的场景重新激活。十年之后,内卷腾空,打工人伏地,大家忽然想起张麻子来鹅城,承诺要办的那三件事。
 
不管三件事最后有没有办成,这样的宣言已经少见。/豆瓣
 
正如戴锦华教授所评价的,《让子弹飞》的艺术高度并不令人满意,但它大声疾呼公平、公平、公平,是国产商业片中一种难能可贵的,曾经熟悉但现在已然模糊的表述。

姜文扮演姜文
 
对光影艺术而言,重要的是讲述神话的年代,而不是神话所讲述的年代。《让子弹飞》的成功,当然离不开姜文的枪法准,不过同样关键的是开枪的时机。
 
从《让子弹飞》上映后的各种访谈和资料来看,无论是主演的阵容,故事的套路,还是5000万的宣发费用,这部电影的初衷就是奔着挣钱去的。所谓站着把钱挣了,翻译翻译,就是拍一部吃相不难看的商业片。
 
当我们把视线投回2010年的中国电影市场,《让子弹飞》的成功既是偶然也是必然。2010,国产电影已经进入了古装大片的尾声。自2002年起,在古装大片的带动下,中国电影票房扭转了80年代以来持续下滑的局面,并在一二线城市中培养了一个成熟的观影群体。
 
后期的古装大片,已经成为烂片代名词。/豆瓣
 
但随着一二线中产阶层的成长,以《英雄》《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等电影为代表的古装大片,已经无法满足他们水涨船高的审美趣味。换言之,仍然以权力为核心的帝王将相故事,并没有为新兴的中产阶层预留一个合适的观看位置——至少很难满足他们对于反叛规则的艺术想象。
 
这时候,带有明显中产趣味的宁浩徐峥们还未成气候,第五代的大导们又集体处于重复苦难、故作苦大仇深的梦游状态。旧时代已显颓势,新时代尚在酝酿,2010年的贺岁档,想看一部能让人笑出声,笑完之后又不会觉得太过尴尬的电影,只有《让子弹飞》。
 
老同志们在梦游,姜文偷袭成功。/豆瓣
 
尽管《让子弹飞》本质上是一个消灭土豪的故事,但银幕上鹅城人民是模糊的,是穿着相同服饰、喊着相同口号的芸芸众生,观众的想象性投射既不是黄四郎,更不是鹅城百姓,而一定是霸气外露的张麻子。
 
走进影院,观众站在一个绝对安全的位置,玩了一场披着伸张正义外衣的解谜游戏,他们既可以共情愤怒,又不耽误离开影院,登上开往浦东的列车。
 
从这个角度来说,《让子弹飞》的底层视角和历史反思,都是相对有限的。
 
姜文显然对此心知肚明,并且乐于和他的观众打机锋。所以他总是在各种采访中,时而否认那些对于电影的解读,时而说不存在过度阐释。早年,还在做演员的姜文在街头打车,司机认出了他,激动到口误,“哎,你不就是演姜文的那人吗”。自《让子弹飞》开始,某种程度上说,姜文开始习惯于扮演姜文。
 
从《一步之遥》到《邪不压正》,姜文越来越沉溺于这种象征的狂欢,符号的盛宴。大量的戏仿、拼贴、隐喻和致敬,想要从这两部电影中获得趣味,不仅要从对姜文的个人的电影语言有所了解,更要对电影史和中国历史如数家珍。

如果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和观影经验,姜文的电影就会变得难以进入。/豆瓣
 
然而谜语终究只能是宴会上调节气氛的佐料,而不能成为充饥的主食。当观众逐渐厌倦这种互动,精心抖出的包袱就只能重重地掉在地上。
 
除此之外,随着四五线城市电影观众的崛起,决定一部电影商业成败的,早就不只是写字楼里的中产和象牙塔里的知识群体,姜文华丽的戏法,在节假日扶老携幼走入影院的观众看来,只是莫名其妙的混乱。
 
时代变了,而姜文还在扮演姜文,于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尴尬。所以你可以看到姜文一边说着再也不干包饺子喂猪的事,一边带着剧组去《创造101》宣传,想把梳子卖给和尚;一边骂影评人是太监,一边请影评人们去古北水镇看新片,希望大家说几句好话。
 
怎么站着把钱挣了,确实是个大问题。/豆瓣
 
2018年,许知远在《十三邀》节目中采访完姜文后,写下了一篇访谈札记,在这篇文章的最后,许知远写道:“正像历史上很多杰出头脑一样,姜文只会突然变老,却不会真正长大。他的魅力与局限皆缘于此。”
 
到最后黄四郎都没明白,到底什么才是重要的。/豆瓣
 
但看过《让子弹飞》的我们终会长大,总有一天我们会明白,每一处情节背后的伏笔不重要,姜文作为导演真正的用意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越来越按部就班的市场里,可能再也不会见到这样一部怪异、疯狂,同时魅力深邃,足以让人回味十年的电影了。
许知远. (2018). 灿烂的野蛮人.单读
周黎明. (2017). 姜文:把观众当作恋爱对象.收获
王小笨. (2018). 姜文错了吗.北方公园NorthPark
包茅子. (2020).姜文的「子弹」飞了十年,狂欢也持续了十年.知乎日报
马东不吃饭. (2018).与姜文有关的日子.桥下有人
摩登中产. (2018). 姜文高高在下.摩登中产
王老实. (2018). 姜文的前半生. 维修工王小我
张慧瑜. (2011). 葛优的文化功能与《让子弹飞》的现实想象.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炮爷. (2018). 姜文和他的故事,终究也是没那么简单.深度八卦
姜文. (2012). 骑驴找马,让子弹飞.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 | 曹徙南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广告合作请联系微信号:xzk96818
微信更改推送规则
点击【在看】【星标】

在每一篇推送里,与新周刊及时相遇


推 荐 阅 读

点 击 图 片 即 可 阅 读 全 文


看郑渊洁长大的人
不会纠结该不该偷窥这女生洗澡


2020十大女性:知晓她姓名


2020年十大难忘时刻


没钱人还想进大厂,有钱人都去养猪了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