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十大卷

小新 新周刊 2021-01-30
焦虑和迷茫,始终贯穿我们的生活。/unsplash

希望新年里,我们都能实现这个共同的朴素愿望,就是能在内卷竞争以外,做一个躺平的局外人。

2020年的万物,“皆可内卷”。但这种内卷,竟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例外现象。


从爪哇国越来越精细化却无甚发展的农业经济,到现代打工人在系统中高度耗能的无限空转,内卷一词从特定的人类学概念变成了泛化的社会学概念。


孩子还未出生,学区房孟母们就开始蠢蠢欲动;家长群里,花式鸡娃的顺义父母们无法自拔;考不上公务员的985废物们,只能在公司带薪摸鱼;占据优势资源的二代们,开始在娱乐圈争当凡尔赛贵族……生而为人,我们终将都会在糊弄哲学中,迎接美好的未来。


人类学家项飙把内卷形容为“不断抽打自己的陀螺式的循环”,背后则是缺乏退出机制的高度一体化竞争。


互联网大厂码农、新媒体小编还是网约车司机,你总要选一种民工当。任何退出的念想都会被指控为道德和情感的背叛,所以三和大神的出现,才会面对这么多责难。


内卷一词,说多了好像就在一遍遍自嘲中消解了对抗的能力。但在新的一年从头开始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把这份不断被折叠的压抑,重新舒展开来。


带薪蹲坑

员工如厕习惯,系统关怀备至


“在公司上厕所,别在家里!”这样一来,假设你每天花上10分钟,一年下来,你就会有40个小时带薪蹲坑的时间,相当于多了5天年假。


厕所已成为打工人在公司最后的舒适区。短暂地离开屏幕上闪烁的需求和老板的视线,在自由的厕所隔间里刷几段视频、打一局游戏,让蹲坑的意义远超原本的生物性功能。


但就是这样喘息的瞬间都要被抹杀了,管理者们开始把厕所视为效率最大的敌人。


公司的关心从了解你上厕所的时长开始。/澎湃新闻


在《人物》一篇《互联网大厂的厕所难题》的刷屏文章中,为了减少员工带薪蹲坑的可能,无限占领员工的身体,突破想象力的措施几乎被穷举。


为了解员工的如厕时间,一个个隔间的顶部被安上了精确到秒的黑色显示器;为了让员工在蹲坑时刷不了自家APP,厕所区域的Wi-Fi和4G被完美屏蔽;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开发出“去哪蹲”小程序,对员工的如厕习惯必须关怀备至;还有每月必至的“月度屎官公开嘉奖”,谁平时抢了你的坑位一看便知……


据说,“厕所”一词最早源于拉丁语中的“隐私”,但在互联网时代的福报下,如厕效率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被正式纳入公开考核标准。


疯狂的系统大举入侵着员工们的所有生活环节,吃饭、睡觉、健身、洗澡,只要你想就可以永远住在办公室。而打工人们只能在带薪蹲坑、带薪聊天、带薪看剧、带薪副业的消极抵抗中,寻求作为独立个体最后一点想象。


然而一抬头,“时间宝贵、入厕干脆”的标语,被贴在每个坑位前方。


付费实习

不花钱,就没活干


你一定听说过这样一个求职悖论——


企业在招聘的时候,通常只要“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员工,但你往往要工作过才会有相关经验。于是,“如何在没有工作经验的状态下,获得第一份工作”,就成了摆在几千万大学生面前的“第22条军规”。


从全国几十万人关注的求职类公号,到你们院系几十人参加的经验分享会,所有成功“上岸”的前辈,都不遗余力地告诉你:找实习就是正式求职的彩排,好实习就是好工作的敲门砖。


《令人心动的offer》中,背水一战的丁辉被淘汰。


人们常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高考竞争的激烈程度,但如今,拿到一份有含金量的实习offer,并不比考进名校更容易。某种程度上来说,职场内卷,已经下沉到实习阶段——


几年前,大学生参加实习还是能够获得收益的,用人单位也乐于提供丰厚的实习工资与工作环境,一些研发岗位的实习日薪更是动辄三五百元;


一两年前,关于实习工资的风向变成了“能够覆盖房租和通勤就可以,主要是为了获得经验”,一些门槛较高的国字头单位实习,不提供任何补贴也能引来无数人竞争;


如今,如果你想要获得一份实习,尤其是互联网大厂或知名事务所的实习,可能要先花上一大笔钱,用于购买实习机会。


根据《财经》杂志的调查报道,在通过实习中介得到的“内推”里,一份走正规人事流程的大厂实习需要花费2万-3万元,就连那些真假莫辨的线上远程实习,也卖到了1万元以上。


即使这样一份含金量可疑的实习回报远远抵不过支出,却拦不住焦虑的大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付费购买实习机会。毕竟,实习经历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方能在日后的求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习的目的,也从单纯的积累经验变成了赤裸裸的“给简历镀金”。


本质上来说,“付费实习”堪称教科书式的内卷—— 大厂内部员工与中介机构联手寻租,大学生付费购买实习,最终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加钱才能获得原本凭实力就能得到的实习机会。


街道高配学历

聪明人都去街道办了


长大之后是去北大还是清华呢?别纠结了,清北毕业都是要手拉手去街道办的。


今年8月,一张2018年杭州余杭区街道办招聘公示的截图引起一片哗然。在公开显示的48个招聘岗位中,拟聘用人员清一色都是清北的硕博毕业生。


其中,一位北大地球物理学博士、一位北大生物学博士等8位“天之骄子”选择的都是最基层的街道办事处。


街道办才是新的宇宙中心。/余杭区街道办招聘公示截图


近二十年的寒窗苦读,以协调家长里短、钻研材料文学告终,是人才浪费吗?


一种观点认为,最优秀的毕业生有去基层工作的热情,能自下而上地推动基层治理,必然是人尽其才的一种途径。也有观点认为,顶尖人才应该去从事创新型的工作,去创造价值,而不是“精致利己”地参与财富蛋糕的再分配。


从个体层面来说,怎样选择都无可厚非。优惠的落户政策、体面的福利待遇、清晰的仕途发展,在某些方面,“聪明人都去街道办了谁去互联网”的反问,不无道理。但基层名额被名校“包圆”的局面,也着实反映了目前的高危职场环境下,一份稳定工作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吸引力。


近年来,哈佛博士入职街道办、常青藤名校生扎堆深圳中学的新闻层出不穷。与其等到被大厂优化再争取上岸,及早“躲进”体制或许更加实在。


人才任用的问题没有一目了然的答案,但如果一些街道办的做法已经涉及对名校的定向招聘,这就不仅关于人才本身,而是形成了制度性的歧视。


“985废物”

我是一台没有感情的做题机器


“一出生就有人告诉我们,生活是场赛跑,不跑快点就会惨遭蹂躏,哪怕是出生,我们都得和3亿个精子赛跑。”


11年前的高分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的这句名台词,早早地为当下的教育内卷写下了最好的注脚。


一个2020年5月新成立的豆瓣小组,将向来站在学历鄙视链顶端的“985”和“废物”联系到了一起。这群自认为“除了高考成绩一无所有”的名校生们,意外地吸引了全网的目光。


在后浪们奔涌的时候,小镇做题家在讨论如何脱困。/ 豆瓣小组


他们自称“five”(谐音“废物”)和“小镇做题家”,互相抱团取暖,组成了失意者联盟。截至目前,加入该组的“five”已经超过11万人,“小镇做题家”也一举成为现象级名词。


“985five”们的自卑,放大看是中产阶级的焦虑——自己通过努力突破了原生家庭阶层的限制,又不知道如何保持住现有状态,担心一毕业马上回到底层。


而现实也不忘对这些失意者施以重锤。做题家们一度深信不疑的“高分-名校-好工作”的三步走战略,随着杨超越落户上海、丁真签约国企而逐渐崩塌。


“努力读书就能行”的信念,几乎是被做题家们刻在烟上吸进肺里放在离心脏最近的地方。然而,过度竞争造成的普遍内卷与素人意外走红的小概率事件,则让他们分别感受到了“努力也未必行”和“不读书居然也行”,进而演变成“谁都行,就我不行”的怨念。


《三傻》中,相比解放天性的主角三人组,死板教条的校长“病毒”以及只会死记硬背的“消音器”查图尔,无疑都是以反派的面孔出现,但如今你再在视频网站观看这部电影,则会发现弹幕中多了不少理解他们的声音。


或许,长大的代价,就是我们终究会变成自己讨厌过的那种人。


学区房

炒房与鸡娃,都必须成功


“没有学区房,怎么把孩子送进海淀六小强?”


掏空自己的积蓄、花光父母的养老金,还从此背上让人再也抬不起头的沉重房贷,一切都是为了把还在上幼儿园,甚至还未出生的孩子,送进更好的学校。


教育与房价之间的微妙关系由来已久,只要“与世界接轨、与名校为邻”,就能让不少城市一代移民,放弃为之奋斗了半生的中产生活幻想。


学区房价已经断线单飞,北京西城的学区房报价超过20万/平方米的不在少数。用几千万换一套房型逼仄年久失修的几十平老屋,再挤进祖孙三代,都是当代福报。


为了同时满足“保卫房价”和“热血鸡娃”两大投资回报比最高的事业,杭州某学区房家长们甚至自建孟母群、自筹夜跑、自办奥赛班,更别说设计海报、赞助物料、组织颁奖,这就是家长与孩子合伙的创业项目了。


学区房保值的创业成果。/真实故事计划


“恭喜八位优秀学子考取杭外”的大红色横幅,在小区外墙上24小时宣传着优质学区的斐然成绩。十年间,房价从每平9000元到闯过10万元大关,又反过来促进了这种“创业”的再接再厉。


“这里的家长都很重视教育,小区里都没有孩子玩”成了学区房的名片。一经媒体报道,评价当然不会都是正面的。“感觉是吃饱了撑的”,一条高赞评论认为,家长们这样把孩子当陀螺抽打,为的都是房价。


对此,孟母们并不认同,他们觉得,“我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孩子”。


公考

独木桥要坍塌,只能游上岸了


如今考公还用父母逼迫?这届年轻人早就不这么想了。/央视新闻


2020很特殊,企业裁员、留学延期、就业受阻、工资降低,当人们身陷危机并跌破常态时,求生的欲望变得空前强烈。


此时,频繁出现在新闻画面中的公务员,成为大众倚靠甚至羡慕的对象,困守家中的失业青年、身陷瓶颈的职场中年、笔酣墨饱的清北高材生、焦灼不安的留学预备役,纷纷将目光对准体制内,爆发出后半年历史第二高的公考竞争比。


每年有无数考生,怀揣着各自的希望,走入这个考场。图/央视新闻


考试这件事的内卷,每个中国人都深有体会。当一个年级有100人时,你考90分就可以拿第一名;当一个年级有1000人时,你考100分才有希望成为并列第一。今年,成功通过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格审查的考生有157.6万名,最高竞争比达3334:1。


有网友感叹:每个考场30人,我报的岗位要在1100人里招一个人,整栋楼一共37个教室,意味着我今天步入了一个势必要打败整栋楼的战场。


当报考热情以破纪录的速度上升时,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成为被内耗的大多数:


曾经一个县级单位顶多五六百人竞争,如今一不小心就会踩进千里挑一的大坑;曾经“半工半读”准备三个月就可以,如今烧钱报班、通勤刷题一年半载都不大可能成功上岸。


家长群

家校共建美好愿望,还是要有


11月初,江苏一家长在社交平台发布短视频称,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得自己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视频发出后,瞬间引起了不少家长的共鸣。与此相关的微博话题#压垮成年人只需要一个家长群#创造了7.6亿阅读量,引发了8.9万次讨论。



现如今,万物皆可内卷,素来极具竞争意识的教育领域自然也无法避免,而家长群显现的各种矛盾即教育内卷化的缩影。


激烈的升学竞争迫使教师工作压力倍增,教师不得不把其部分压力转嫁于家长;因生怕自己孩子落后他人,家长也开始对教师提出更多期待甚至频频施压。双重内卷下,家长群不断衍生出谴责推诿、溜须拍马等不良现象,无异于大型的宫斗现场。


当在外疲于奔命的家长回到家还要忍受家长群的折磨,当终日琐事缠身的老师打开手机还要应付无营养的对话,当原本课业繁重的孩子还要进行更多程式化打卡,本应是家校沟通的桥梁无形间沦为负累,这完全背离了家校合作的初衷。


就在上半年,北京西城区宣布实行“多校划片”,令一大批家长匆忙奔向各重点小学学区附近的房屋中介,千万级老破小一夜售空。由此看来,有些家长群的入场费如此高,有些内卷不是你想卷就能卷。


娱乐圈内卷

用钱堆起的高台,风一吹就塌


这两天,闹得沸沸扬扬的“粉丝应援礼”事件,让不熟悉饭圈的人们开了不少眼界。


人们惊讶地发现,仅仅为了爱豆上一档综艺节目时能够得到照顾,用来打点工作人员的礼物,就从潮流单品到高端电器再到奢侈品不一而足,甚至还有金条。


随着作家郑渊洁的翻红,他在北京买了10套房子专门用来存放读者来信的陈年往事,又被翻出来感慨一波。人们当然羡慕于“童话大王”的房价升值百倍,但也有人唏嘘,那个时代,人们向偶像表达喜爱的方式就是写信,这种方式朴素却不乏深情。


同样地,几个月前,在艺人周震南“老赖之子”事件引发的一系列讨论中,也有网友提出了类似的疑问——


为何因为“替父还债”“替母还债”进入娱乐圈的打工人还比比皆是,如今举目四望,却多的是“不出道就只能回去继承家业”的凡尔赛选手?


此前《吐槽大会》上王勉创作了歌曲《不知道周震南想让我们普通人怎么活》。


据报道,有经纪公司的高管曾直言,比起家境普通的练习生,公司更喜欢签约“有钱人家的小孩”,因为后者更容易“排除缺钱的道德风险,从而心无旁骛长远发展”。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的“马太效应”似乎适用于所有环境,娱乐圈也不例外。


凡尔赛:凡到深处自然卷


早几个月前,你看到这个网络流行梗时,可能还会不明所以。但如今,拜一位作家兼编剧兼SKP爱好者“蒙淇淇77”所赐,“凡尔赛”这个诞生尚不足一年的新词,几乎已经成为中文互联网上,人们既有语言习惯的一部分。


一旦接受了“凡尔赛文学”设定就是又当又立,即用最嫌弃的语气装最闪耀的逼,人们才恍然惊觉,对于这种明贬暗褒式的炫耀,国人从来都不陌生——


李白有诗云:“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黄梅戏《女驸马》也唱道:“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


而被誉为“凡尔赛鼻祖”的撒贝宁,更是一举贡献过“北大也还行”的终极发言……


不愧是凡尔撒。


凡尔赛的内卷陷阱在于,别人张嘴就来的一句吹嘘,你却当了真。很多时候,那些所谓的同侪压力,都不过是自己吓唬自己。


别忘了,《武林外传》里被韩娟吹到天上的掌门老公,不过是一个话都说不利索的糟老头子;而客栈众人表面上抱怨着“天天红烧肉,顿顿女儿红,这还是人过的日子么”,背地里却连一口馒头都要抢着吃。


60年前,作家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借《九阳真经》之口,写下了充满禅意的一句话“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如今,面对层出不穷的凡尔赛爱好者们,不胜其凡的你或许还可以默念一句“他凡任他凡,我干我的饭”。


糊弄学

我的天,这个也太那个了吧


一路上,我们从幼儿园卷到了职场,只是在一轮轮白热化竞争中,没有什么在这个死循环中得到了发展。


但是打工人不会因为问题无解就停止思考,专为内卷研制的糊弄学正在冉冉升起。


今年5月,豆瓣成立了糊弄学小组,到现在已经有17万摸鱼哲学的拥护者,共同研习如何应付屎上雕花的工作、摆脱提出无理要求的甲方。


遇到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的聊天,从回应尴尬而不失礼貌的表情包,到熟练运用“感叹词+事件评价+感受”的万能公式,比如“我的天,这也太那个了吧,我无语”,你的糊弄学功底就又进阶了。


“弄弄子“,你学会了吗?


从糊弄工作开始,糊弄学延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何糊弄减肥计划、糊弄消极情绪、糊弄他人评价对自己的影响……万事糊弄一下,2020年就过去了。


但令人遗憾的是,作为一种因为自我消耗产生的消极应对,糊弄学的智慧并没有带来更自洽的生活。人类学家项飙曾谈到,内卷社会背后,反映的是高度一致化的竞争体系下,退出机制的缺失。你,没办法拒绝打工人的身份。


在《2020年轻人理想工作报告》中,95%的职场人依然表示想要努力,只是努力的过程中,六成以上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想法和行动上的割裂,让打工人们陷入了自我价值的怀疑。《新周刊》568期杂志曾以“我们不做工具人”为主题,谈到“一个人失去自我的过程,就是沦为工具人的过程。如果不想被自我物化,就要选择在精神上成为自由人”。


在资源无法增长的情况下,摸鱼只能成为一种自嘲。表面糊弄,偷偷上进,才是更真实的写照。

内卷成了一种典型的现代性病症。人与自然之间的增长关系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无限竞争,每个打工人都在努力多抽打自己一次,换取微小的竞争优势。


但要在内卷游戏中取胜,从来不是去超越其他参与者,而是挑战游戏本身。或许糊弄学和三和大神的抵抗收效甚微,但所有对内卷本身的反思都指向了让游戏外翻的可能。


希望新年里,我们都能实现这个共同的朴素愿望,就是能在内卷竞争以外,做一个躺平的局外人。



《人类学家项飙谈内卷:一种不允许失败和退出的竞争》澎湃新闻2020-10-22
《为拉动房价而「鸡娃」》真实故事计划2020-12-07
《内卷中的自我止损,“摸鱼哲学”真的办不到》新周刊2020-12-03
《考不上清华北大,连去街道办都“不够格”?》看理想2020-08-26
《互联网大厂的厕所难题》人物2020-11-12

策划 | 新周刊新媒体
✎作者 | 荷西帕 陆一鸣 唐不苦 玉子烧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广告合作请联系微信号:xzk96818
微信更改推送规则
点击【在看】【星标】

在每一篇推送里,与新周刊及时相遇


推 荐 阅 读

点 击 图 片 即 可 阅 读 全 文


这东西又贵又危险,可你就是离不开


十年了,你等到了万能中年旅店


看郑渊洁长大的人
不会纠结该不该偷窥这女生洗澡

没钱人还想进大厂,有钱人都去养猪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