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榛家具:维扬明式家具的一个切面。| 退藏
《维扬明式家具》英文限量版
在最新出版的《维扬明式家具》一书中,作者张金华以“南通明式柞榛家具”为题单独设篇,如数家珍地剖析了“南通明式柞榛家具”的功能和工艺特点,展现柞榛家具既入情理又出乎意表的突出魅力,从而成为此书重要和尤为精彩的一个章节。
正如画家徐累在序中所言:
“若论‘维扬明式家具’最无可辩驳的典型,当属‘柞榛’家具了。这也是张金华长期注意搜罗集藏的对象,甚至比黄花梨、紫檀更为他所器重。其原因,一方面出自张金华对家乡南通的感情,因为‘柞榛’是一种极具地方特征的木料,以南通为主,故世人有‘柞榛出南通’的定论。另一方面,‘柞榛’家具确实表现出非同寻常的魅力,不仅材质坚韧近硬木,木纹有行云流水之态,而且从它的现存状况看,也基本含括了明式家具多样化的品类。‘柞榛’家具立于年代之林又一枝独秀,足以说明它的原生态,是寓个性于共性的典型标本。”
下文摘自《南通明式柞榛家具》。
南通/
维扬明式家具重镇
南通,即南通州,地处长江以北,淮河以南,江淮交汇之处。自后周显德五年(985年)建成,历史悠久。宋代以后,南通已成为苏北漕粮、海盐的运转枢纽,其与扬州相连的通扬运河,贯穿扬州、泰州、南通三地,是中国最早的盐运河。
南通通扬运河唐闸段旧影
明清之际是南通地区荟萃人文的盛期,受经济基础的举托,这个地区的文化创造也举足轻重,一些著名文人在此倡导雅致生活。南通如皋水绘园,就是晚明遗民、文学家冒襄家族的私家园林。园林依山傍水,布局设计巧妙,冒襄在此与名流吟诗唱和,水绘园成为清初扬州地区重要的文化活动基地。南通如皋丰利的文园,经过清雍正、乾隆安徽盐商汪士栋、汪之珩、汪为霖祖孙三代的悉心经营,成为江淮名园。
清 季标 《文园十景图》(之一) 南通市图书馆藏
南通文人与商贾的“地方文化圈”,实与扬州之间文脉相通,极大地推动了当地文化的发展,为手工艺制造的家具生产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共通背景。
例如,从冒襄好友、清初画家顾尊焘所作的《水绘园主落花觅句图》中,可窥当时书房的内部陈设,其间有木质台座式塌和髹朱红漆高束腰书桌,均是维扬明式家具的典型款式。
清 顾尊焘 《水绘园主落花觅句图》
南通历史上并无髹漆家具生产的记载,其工艺的来源就是扬州的输入。作为扬州地区髹饰品种特色之一的菠萝漆,也常被运用到南通,在本地所制桌几的面心装饰部位,其互持关系可见一斑。
柞榛木方几上的菠萝漆面心
南通偏处一隅,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兵家不争,历史上战乱极少,家具实例的遗存明显好于扬州,故而成为这个地区尚有历史遗存的重镇。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全国各地掀起了收购古家具的热潮,江苏地区更是重点。苏北从事经营收购的人群,大都集中于南通市区、通州(今南通的通州区)金余、二甲镇以及如皋下原一带,高峰时,南通地区从事收购人员高达上千人。例如,通州金余一个村庄的农户大都从事此业,男子三五结群去各地搜罗,妇女及老人在家从事销售。在外搜寻者一般周日前赶回,各地商户常常周末赶到村庄挑货,热闹非凡。甚至有港台的客商在村口长期驻扎,打探消息,以免好货落入他人之手。
搜罗者的足迹更是遍布江左各地,城市、乡镇及村庄,无处不及。20世纪九十年代初,笔者在南通工作,每天几乎都能在大街小巷看到来往收购的车辆,往来穿梭的商贩。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大城以及苏州的行家里手,也是络绎不绝。这个阶段流失至海内外的家具不计其数,其中包含紫檀、黄花梨、铁梨木、黄杨木等高档明清家具。
代表/
南通明式柞榛木家具
这些旧家具中,柞榛木家具尤其被人们追捧。材美工良的柞榛木家具,主要采购于南通地区以及通扬运河两岸的城镇。自1996年初春至今,笔者多次往返苏北各地,尤其对通扬运河沿岸城镇做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并采集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家具实物样本。
不仅如此,近20年来还若干次对苏州地区进行了实地寻访,在与多位苏州资深行家的交流中得知,作为通常概念中的“苏作”家具的重要代表之一的柞榛木家具,苏州地区几乎未有发现。即便有,也是近年来从苏北地区采集而来。足以证实柞榛木家具生产的区域性,验证了“柞榛家具出南通”这句话。
柞榛因重量和硬度等物理性方面明显高于鸡翅木,在苏北地区民间一直视为硬木,而非杂木。在苏北地区广泛应用于细木家具的生产,品种十分丰富,在传统木工行业素有“柞榛工”之说。
柞榛木虽为良材,但也有其弊端。因生长缓慢、木质坚硬又极易虫蛀,故历史上有“十柞九空”之说,虽有广泛种植,取材却十分不易,故能制成大型家具的,已十分珍贵。不仅如此,柞榛树还因主干多扭曲,且边材所占面积较大,白皮极难剔净,取料时也不易躲避。
鸡翅木镶柞榛木夹头榫平头案
故宫博物院藏
为避其弱点,除了把暗滞的截面花纹和瑕疵隐藏于后,使绚丽的面纹充分显露在正面外,往往通过借助其他材料混作的形式,以弥补无大料的缺陷,如桌案的面心部分采用楠木、瘿木、花梨、紫檀或石材与菠萝漆等替代,橱、柜、架的门心、靠山,通常使用楠木、柏木、瘿木、鸡翅木等;凳、椅、床的坐面用竹片代替藤屉。
同样,苏北其他材质的家具,也因柞榛木材质优美的特点,借助其作为装饰。
作为地方木种之一的柞榛木的普遍使用,应在黄花梨等硬木家具生产的同一鼎盛时期。柞榛木家具因在苏北地区遗存实例较多,故能成为目前研究维扬明式家具的重要资料来源,也是区别苏州地区家具制品的重要依据。
特征
明式柞榛木家具流传至今,实例主要有以下几类:凳类,椅类,桌、案和几类,柜、架和橱类,床榻类,屏类。
在制造设计理念上,不仅受到地域文化因素的影响,而且顺应文人倡导的“随方制象,各有所宜,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的思想,循古而制。如继承和完善了自宋以来的框架构造,制造出各种形态的四面平结构家具和台座式家具。
柞榛木四面平矮桌
柞榛木四面平带霸王城方桌
明式柞榛家具常用的榫卯结构:揣揣榫、三角形小明榫
明式柞榛家具,总的特点是造型简练、浑圆,比例恰当,充分展现材质的自然纹理,风格淳朴厚重又不失空灵秀美,因而从选材设计到开料加工均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无论整体造型或局部的某个部件,均按严格的尺寸和比例进行。
涵其大致特征的代表家具如下:
柞榛木、榉木无束腰直足直枨方凳
长28厘米 宽48厘米 高50厘米
此凳除四面素牙子为榉木外,其余构件均为柞榛木所制,是柞榛木与其他材质混作的案例之一。
凳用原材,通体不设一线,边抹素混面,牙条光素。由于腿足用料粗硕,即使四面用直枨在同一高度与腿足结合,也不影响其结实程度。整体结构简练,朴实无华。
除材质混作的特点,此凳边抹结构处留有三角形小明榫,也是苏北家具特征,其余部分与江南各地工艺类同。苏北地区发现众多实例,说明这是当时普遍受到欢迎的制式之一。
1997年采集于南通地区。
笔者藏。
柞榛木夹头榫小条凳(一对)
长57厘米 宽25厘米 高48厘米
此凳成对,案式结构。凳面边抹格角相交,混面踩委角线。由于柞榛木大料难寻,面心板用楠木替代,同时也增添了色彩上的变化。腿足打洼踩委角线,与边抹呼应。牙头透雕成卷云纹,带委角,轮廓边缘大胆起线,收放自如。前后腿足间,用两根长短不一的素枨相连。
凳整体厚重而不失凝秀,若不明尺寸恐误为二人凳,实际上仅容单人坐,故可称之为小条凳。
20世纪九十年代采自南通城内。
北京孤山小馆藏。
柞榛木一统碑式书卷椅(四件)
长48厘米 宽38厘米 高89厘米
明 佚名 《鸳鸯秘谱》
此椅椅背曲线弧度较小,搭脑不出头,俗称“一统碑”式椅。
搭脑略宽且厚,书卷式,两端与后腿足上部格角而交。背板为独板,有云纹形透光,沿着透光边缘起阳线,借此加强它的轮廓。
该椅与大多数椅背装饰偏上的做法不同,透光云纹的位置,完全居中,显得端庄持正。除了服从于功能的结构外,整只椅子没有多余的装饰,仿佛所有视线都为了聚集于此。
椅盘下牙条直接与腿足上端格角而交,上承边抹,似有四面平效果,但椅盘稍有喷出。管脚枨下不设装饰有违常规,但收效极佳。
1998年购自南通唐闸郊区农户家,同时购入与之匹配的四面平茶几四件。据原物主称,初有八椅四几,因兄弟析产而拆散,后多次打探其余椅子的下落,至今未有下文。
笔者藏。
柞榛木攒靠背灯挂椅
长47厘米 款36.7厘米 高92厘米
此椅如取掉三段花板,则立成苏北常见的“梳背式灯挂椅”。故此灯挂椅的显要特色,在于背板设计别出心裁。不用常规制式,而用两根方形竖材取代,竖材直接与搭脑格肩相交,其间上中下各安三块镂雕花板,远观似剪纸效果。
椅盘边抹格角相交,内落膛嵌入竹片。以竹片代替藤面用于椅、凳、床、塌,在苏北地区较为流行,一为就地取材;二为夏季纳凉;三为置换便利。
腿足上端,设一顶枨与腿足格肩造榫,下设罗锅枨,其间加矮老,管脚枨下亦用顶枨罗锅与之呼应。
2002年采集于南通城内。
北京私人藏。
长55厘米 宽42厘米 高79.5厘米
此玫瑰椅用料上圆下方。搭脑两端挖烟袋锅榫与后足上部相交,椅背与扶手底端均用半圆柱横枨与椅盘相贴,半圆柱枨子上端开槽口,以备膛肚形圈口嵌入其中。
椅盘下端正面及两侧均用带膛肚券口牙板,后侧安素牙子,上下左右呼应,如同一间房屋四面通透的窗户,敞亮明丽。这种风格的玫瑰椅颇具维扬明式家具的特点,曾见多具,也有黄花梨制品。
此椅于20世纪九十年代末由南通贩至北京,笔者在一旧家具修复处得见,恳请店主转让,被告知是其他客人送来修复。转求于物主,遭婉拒。三年之后,物主因一琐事相求于我,事毕作为酬谢,将此椅相赠,至深愧恧。
笔者藏。
柞榛木、鸡翅木、柏木直棂式玫瑰椅
长50厘米 宽40厘米 高73.5厘米
此椅高度仅为二尺有余,是同类玫瑰椅中相对低矮的一种。
椅盘边抹使用鸡翅木,椅盘下四面素牙子用柏木,其他部件均为柞榛木,是维扬地区材质混作的又一实例。
椅的后背和扶手内部,都安有直棂,且与椅盘垂直,不同于后足与直棂向后弯曲,搭脑形如罗锅的梳背椅,故称之为“玫瑰椅”较为贴切。这种低矮型的玫瑰椅在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中被称为“鬼子椅”,是目前所知关于“玫瑰椅”称谓的最早记载。
2013年购自苏北地区。
北京私人藏。
柞榛木四出头官帽椅(一对)
长55厘米 宽42厘米 高104.5厘米
椅盘底部弯带写有朱漆“禄”字。
通体用圆材,不设一线。搭脑做成罗锅状,当地俗称“桥梁”式。两头微向上昂,形似牛角。背板通素,成“S”形,鹅脖不与前足相连,退后另安,扶手两头稍许向外撇出。椅盘内沿裁口打眼,藤编软屉,腿足间罗锅枨微向上扬起,并于椅盘间设矮老,弧线优美,远观貌似细竹竿,与搭脑呼应,形神俱备,工艺水平高于江苏其他地区制品。管脚枨下亦设罗锅式顶枨,与上、中部呼应。此椅明显受到竹制家具的影响,是一件设计巧妙,意趣清新的作品。
1995年购于南通城内行家。当时散落一堆,部件多有丢失,见此残件线形优美,怦然心动,回京经整理修复,还原当初风貌。
笔者藏。
长55厘米 宽45厘米 高95.5厘米
此属维扬典型明式风格圈椅,圈口三接,说明就地取材,材料相对充足。扶手处微细,逐渐向搭脑处增粗,圆润有力。腿足与鹅脖一木连做,上下贯通,鹅脖外侧与扶手间安上下直抵修长的角牙。
背板极为特殊,迎面整体剔底,沿边留出两条灯草线,貌似攒边而成,上端透锼一云纹,为连接的需要,尖部用连珠相接。同时,云纹边缘起线与混面微妙过渡,中部浮雕一圈乳钉纹,如同金属的钉帽和垫钱。
椅盘格角攒边,内沿踩口打眼装藤席。边抹呈混面,格角处除有直榫外另加三角形小明榫。椅盘下与腿足间迎面安素直券口牙子。其余三侧则用素牙子,牙子背部均采用揣揣榫的结构,这也是维扬明式家具牙板结构特点之一。
因年代久远,通体黑褐色,坚亮如铁,当地素有“黑柞”之称,实为经年累月氧化形成,这也是区别新材的特征之一。整体比例恰到好处,雍容大方,是笔者目前所采集到的柞榛圈椅中最为精妙的一只。
此椅1999年夏于苏北姜堰地区购得,得手之后兴奋不已,画家徐累先生正值在通,见此椅赞叹不已,恳请转让,未允。又请说客苦口婆心相劝,又未允。后竟以断交相胁,无奈之下成全其愿。并嘱他许诺今后不许转让他人,否则归还,徐累一诺,收藏至今。此事已十五载有余,当初情景历历在目,至今难忘。广东中山黄定中先生亦藏同款同材圈椅一对。
徐累先生藏。
柞榛木无束腰仿竹形方桌
长76厘米 宽76厘米 高79厘米
此桌通身用圆材。四面直枨加矮老,直枨并不直接与腿足接触,而是另出竖材与直枨格肩联结,近似用攒牙子的方式。这种造法实际上是从罗锅枨加矮老形制中变体而来。
四足侧脚明显,为了形成更稳定的结构,腿足四面加底枨,底枨内用横竖材攒接出仰俯山字形棂格,形成十字花心,丁字形结合处一律格肩出单榫,兼具脚踏的功能。
整体造型应该来自竹器家具的造型结构,用材尺度和虚实关系较好地符合了美学要求,是南通区域性方桌造型的变体之一。
1999年采自南通。
笔者藏。
柞榛木夹头榫平头案
长155厘米 宽48.5厘米 高82厘米
此案整体通素,劲拔有力,属苏北地区平头案的标准制式,同时也可旁证当地用黄花梨材料制作此款的风格特征。
此种尺度的柞榛木条案所采用的装心面板,通常采用其他材质来代替,而此件的制作者为求得整体色调一致的效果,大胆利用两块宽窄不一的板材斜拼而成,证实了柞榛大料难求之说。
腿足用方材混面光素。素牙头与牙条的背部,采用揣揣榫的结构。此案的另一特点为前后腿足间横枨,为两根造型相同的罗锅枨,不同于两根直枨或上下不同形式的造法。
维扬明式柞榛家具,素以“刀牙”“罗锅枨”制作精良著称于世,此案集中展现两例特点,可谓珠联璧合。
此案于2000年左右由安徽行家从南通金沙地区购得。
邹静之先生藏。
长38.5厘米 宽38.5厘米 高77厘米
明 《烈女传》 插图
通体方材,四面平结构,不设一线。为与上部呼应,管脚枨在同一平面与腿足格肩相交,腿足底端挖缺做马蹄。整体平稳持重,结构完全服从于功能的需要,形简意赅。
此几共有四具,与四只一统碑式书卷椅同为一家所有。茶几陈设一般一几二椅,故其原物主所言原有八椅属实。
1998年直接勾玉南通唐闸郊区农户家。
笔者藏。
柞榛木花架
长70.5厘米 宽32厘米 高158厘米
花架上下分成四层,错落有致,可随意调整摆放盆景的高度和角度,底端一侧设有小长方形空格,疑为存放空盆、架托或园艺工艺所用。整体用方材施混面,底部腿足间用素牙子,素雅端庄。
苏北地区自古园艺发达,用于承载盆景的几案现存实例较多。此花架制作年代虽已入清,仍保留一些明式的意趣,现存稀少。
明人屠隆《考槃馀事》中“盆玩笺”,提倡“盆景以几案可置者为佳”。一盆一景,用一几一案,形成盆景家具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另外明末高濂《遵生八笺》、文震亨《长物志》、陈淏子《花镜》等均提到盆景与家具的陈设之法。
此架20世纪九十年代出自苏北,后又辗转拍卖,吾友李世辉先生为玉成此书,欣然拍得并转赠于我。
笔者藏。
柞榛木夹头榫六足盆架
径34.5厘米 高69.4厘米
海棠形座面用六段弧形材,通过楔钉榫衔接,冰盘沿线脚底部用带洼的皮条线一周,线脚丰满柔和。
盆面下安六条外撇腿足,每条修出两个混面起边线,两混面中分处与盆面委角线相遇,线条酣畅。腿足上端开槽不开口,牙条与牙头分段嵌入槽中,牙头锼出云纹形,牙条呈弧面,沿边起阳线,并铲出如意纹,中部随边抹起伏。
为加强牢度和装饰纹理,既不用六面枨子的习惯做法,也不用交叉枨的方式,而采用旋涡枨的形式,在产生动感的同时,更突出此种符号在盆架上赋予的水涡寓意,但制作难度亦增大。整体构思巧妙,别出心裁。
早期购于江苏南通。
北京小孤山馆藏。
柞榛木无束腰凉塌
长190.2厘米 宽78.2厘米 高48.4厘米
此塌为夏季纳凉所设,是苏北地区凉塌的基本形制。明显受到竹制家具的影响,造型简洁,利于搬动。
床身为无束腰直足式,素冰盘沿,仅起边线一道。面盘下均用圆材,罗锅枨曲线有度,上加矮老与面底相交。
此凉塌20世纪九十年代末采集于南通城郊,同款其他材质苏北地区也屡有发现,存世量较大。
笔者藏。
柞榛木镶绿纹石插屏
由于受材质的限制,未见有柞榛木大型围屏的实例,仅见用于案头陈设的小型座屏。
屏扇与屏座有连体固定式和分体插入式两种。
连体固定式的结构相对简单,底座用两块桥形抱鼓墩和两块披水牙子造成,一般在屏座上方的横枨间,装一块带有鱼门洞的绦环板。
插入式的屏座造法与一体式大致相同,屏扇部分构造相对复杂,一般用横竖材作大框,中间部分另用子框隔出屏心,上下左右用短材分出空间,嵌装绦环板并锼挖透孔,两种结构的座屏风的屏心通常镶绿纹石。
结语
明式柞榛家具,立足于当地文化的传统基础,又善于借鉴、吸收其他地区的工艺优势,大胆发挥,既反映了地域性的审美情趣和时代风貌,又颇具艺术与生活交融的特点。
南通柞榛木家具在明清之际就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古家具行业对此亦有共识。但限于总量,远不及作为地方木种的榉木制品,外界知之有限。
明式柞榛家具,在明式硬木家具的版图中,属个性语种。在明式家具类,像这样既具有明式风格,又有地方特色,两者高度统一的类型,十分罕见。
对明式柞榛家具实例资料的整理,为加深维扬明式家具的认识,提供了具体可感的丰富资源,同时,也为人们重新认识维扬明式家具的价值,为今天研究维扬明式家具的艺术风格提供了佐证。
你可能还会喜欢:
▼
近年来规格最高的家具界盛事——《维扬明式家具》惊艳首发 | 退藏
家具创意从业者不得不看的一本书:陈仁毅著《中国当代家具设计》今日起预售
编辑丨谢谷
主编丨程香
出品丨退藏
长按右侧二维码
腹有诗书气自华
投稿 | 合作 | 分享
微信:shuangyu_love
电话:18310765815
邮箱:191805765@qq.com
▼ 点击阅读原文,马上预订《维扬明式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