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年10大互联网思想家发布!任正非、马云、马化腾名列前三


2019年,中国正在百年不遇之大变局,科技创新、世界贸易、社会生活进入深水区。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2019年,正如任正非所言:我们处在爆炸式创新的前夜, 站在智能社会的门口!随之而来的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生活消费、信息传播、创业、商业都在更加深入。亦如《世界是平的》作者最新演讲:世界是“深”的,对托马斯·弗里德曼来说,“深”是今年的年度词汇:你是否注意到,我们正在用“深”这个形容词来描述越来越多的事物?深化思维,深度研究,深入学习,深度医学,深度监控,深度伪装。每项事物都在变深……


2019年,互联网思想(wanging0123)再度发布年度互联网思想家,希望引领互联网行业向“深”发展。正如本年度的思想家王东岳所说的:“人世间所有知识,都是随时等待你挑战的、行将破溃的系统。”


未来中国需要大量、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还需要思想家……


2020春季开启之际,让我们向2019年10大互联网思想家致敬!


01

任正非:我们处在爆炸式创新的前夜,
站在智能社会的门口!

任正非的2019年不一般,可谓是用一年说了一辈子的话:面对全球著名媒体及思想者,侃侃而谈,其中有很强的哲学、经济、科技、商业、管理思考,每一篇都值得好好读一读。


值得注意的是,任正非2019在给亲笔给《经济学人》撰稿中说:我们坚信,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必然走进智能社会。今天,人类社会正处于新理论、新技术再一次爆发的前夜。发展潜力巨大,但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很多问题依然存在,但开放创新是最好的解决之道。


电子技术到了3纳米、1纳米后,不会因摩尔定律的失效而停下发展的脚步,还会继续前进,只是前进的实现形式还不知道罢了。我们曾经期望通过石墨烯来实现,但直到今天还不是很清楚;基因技术在这二、三十年一定有大的突破,它将促使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纳米医疗……的巨大进步,给人类带来的变化还不可知;分子科技可以用来合成前所未有的材料,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出现,我们现在完全看不清楚;人工智能在此期间必将得到充分应用,对社会进步的促进和改进,财富的增加形式,还无法构想;量子计算在这个时期的突破普及,带来信息流量的爆炸,产生的影响,虽然想象得到,但绝对不会是我们想象的样子;光技术在各领域的深入应用……任正非亲笔撰稿《经济学人》:我们处在爆炸式创新的前夜,站在智能社会的门口!

02


马云:未来我们面临三个巨大的变化


2019年11月13日,在杭州举行“第五届世界浙商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浙商总会会长马云在演讲中称:未来我们面临三个巨大的变化:第一是技术变革。技术变革一定会带来金融变革,带来物流变革,生产方式的变革和交易方式的变革。


第二是未来十年,世界的贸易游戏规则会发生变化,数字货币带来金融体系的变化,世界格局会因为技术发生变化。


第三是中国已经从出口型国家变成消费型的国家,这个变革也会非常之大。


所以,对于我们浙商自己,我想在现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我还是要强调未来观、全球观和全局观。未来观,我们必须要拥抱高科技,未来不是属于互联网公司的,数字经济势不可当,未来属于拥抱数字经济,拥抱互联网经济的企业。未来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要转型,但未来所有的企业都必须升级。


03


马化腾:未来我们面临三个巨大的变化

2019年3月31日,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深圳表示,在5G和AI“双核驱动”下,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门槛会不断降低,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将进入“快车道”。

2018年9月30日,腾讯宣布启动新一轮架构重组和战略升级,提出“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新成立了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和PC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其中CSIG主要承担腾讯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探索。
 
他表示,回顾过去几年,2015年我们提出了“互联网+”,2017年开始谈“数字经济”,去年提到“数字中国”,今年又第一次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尽管每年提法不同,但目标是相同的:我们希望在全球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中,抓住“信息技术(IT)”这个最大的变量,推动各个产业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转型升级。
 
马化腾还提到,借助产业互联网,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将从传统产业自己“单脚跳”,变为与互联网协作的“双腿跑”。


马化腾在演讲中说:

产业互联网的另一块基石是科技创新。如果长期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领域缺席,我们的各种应用创新,就可能像沙漠里盖起的高楼,随时有倒塌的危险。腾讯正在加大科研投入,目前已经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量子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等多个团队进行前沿领域的探索,并希望与高校、科研机构携手,特别是在大湾区探索产学研的创新生态。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媒体问我“互联网寒冬”是不是已经来到了。我回答说,资本对于互联网产业的追逐有周期性,去年可能比较热,现在我们感觉是比较冷静的,但我们看到产业互联网的春天才刚开始。尽管我们经常谈到,中国的人口红利还在不在。但我认为,中国的创新红利更值得关注,它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过去40年,我们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并培养了越来越多高素质的人才,这为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现实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中国提交的5G国际标准文稿占全球的32%,主导标准化项目占比达40%,推进速度、推进质量都属于世界前列。此外,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占全球申请总量的43%,居全球首位。最后一句话,我对中国产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充满信心,也对深圳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充满期待。

04


李彦宏:未来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精神永存、灵魂永存

2019年10月20日午间消息,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开幕。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出席大会并发表演讲。在大会全体会议演讲中,李彦宏首次提到“智能经济”新趋势。他认为,“数字经济在经历了PC的发明与普及,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这三个阶段后,正在进化到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智能经济新阶段,智能经济将给全球经济带来新的活力,是拉动全球经济重新向上的核心引擎。”


李彦宏在演讲中说:


我认为,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智能经济,将在三个层面带来重大的变革和影响。


首先是人机交互方式的变革。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悲观主义者和乐观主义者一样多。不少的业界大咖会担心人工智能会毁灭人类。但我的观点恰恰相反,人工智能不仅不会毁灭人类,反而会让人们获得“永生”。每一个人说的每一句话、干的每一件事,甚至你的记忆、你的情感、你的意识等都可以数字化地存储,放在网盘或其他云端,你的思维方式可以被机器学习出来,遇到新问题,通过技术进行现实还原,就可以与后人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过去我们在讲伟人的时候说他的肉体可能消失了,但是他的精神会永存。未来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做到精神永存、灵魂永存。我是一个人工智能的乐观主义者。我相信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一个属于全世界、属于全人类的机会,人工智能必将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05


王兴:数字经济需要供给侧全面数字化



2019年10月20日,在乌镇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企业家高峰论坛”上,美团创始人兼CEO王兴表示,数字经济最终发展起来,需要供给侧全面数字化。他认为供给侧数字化是一个比需求侧数字化更任重道远的事情,是巨大的机遇,同时也是很大的挑战。在去年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王兴提到,过去20年,需求侧的数字化逐渐完成了,但是供给侧的数字化才刚刚开始。


王兴还谈到产业互联网。他认为,社会的需要就是企业的机会,美团就是聚焦于吃,通过供给侧数字化,为商户提供全方位服务,最终实现“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的使命。


王兴最后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帮助餐户数字化的同时,企业自身也要做好数字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助力外部。


王兴在演讲中说:大家一是经常讨论消费升级,另一个是大家经常讨论供给侧改革。我觉得在很多领域,至少在美团所从事的领域,跟吃相关的领域,中国的消费升级需要进行全球的供给侧改革才能够满足。


因为很多物产是跟气候相关,例如中国原来不太吃牛油果,我小时候是没吃过的,前几年有了。这是一个健康生活方式的代表,中国有很大的消费能力,牛油果的需求就暴涨了,这是消费升级的需求。但供给侧不能完全跟上,光在中国的广西、海南加快种植也不够,还得从别的国家采购,所以要满足中国消费升级需要进行全球的供给侧改革。这个时候经济更多的是合作关系。


我们既然谈数字经济,一个本质的原因就是移动比特比移动原子更快更便宜,效率更高,那么在货物移动之前,我们需要把需求的信息,各种实际的信息数字化,先在数字层面能够达成交易,再谈好协调。因为在实体层面需要全球统一,那么在数字层面需要更早的进行统一。



06


张一鸣:拥抱不确定性 大力出奇迹


字节跳动创始人&CEO张一鸣在公司年会上的演讲透露了字节跳动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ByteDancer是一群怎么样的人?很多人问过也尝试回答过。在字节跳动七周年庆上,一鸣以一段重访锦秋家园视频开场,首次讲述了公司国际化、业务决策、技术研发和招聘用人等方面鲜为人知的故事,分享了创业以来我们追求的目标和做事方法。


字节跳动有这样一群务实浪漫的人:充满想象力,也有把想象变成现实的务实行动。Face reality and change it,这种务实浪漫驱动我们一起全力奔跑,一起去看最好的风景。关于字节跳动这7年,张一鸣讲了5个故事,也分享了互联网时代的5个有价值的思维。


张一鸣在演讲中说:

在当时,做推荐引擎对创业公司来说,难度还是很高的,那时候有很多人在做类似的App,有些人是靠不可扩展地运营,有的人尝试通过简单的定制实现个性化,真正下决心做推荐引擎的公司很少,失败的很多。


 

但我们觉得,如果不解决个性化的问题,我们的产品只是做些微创新,也许能拿到一些移动互联网的红利,但不可能取得根本的突破,不能真正的创造价值。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努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觉得动不动就说“凉凉”是很势利的。什么是势利,势利就是只对表面现状的附和,不能超越现在,去想象还未发生的事情。我们要吸收真正有价值的吐槽,在重要的事情,正确的方向上要有旺盛的热情、大胆的想象力、坚韧不拔的意志,踏实去尝试,大力出奇迹。


什么是务实?大家往往会把做容易的事当做务实,其实不是,做正确的事才是务实,短期投机不是务实。大力出奇迹是务实,刨根问底是务实,抓住本质是务实,尊重用户是务实,认识世界的多样性是务实。我们的团队,无论是在锦秋家园有形空间里想象很大的事情,还是普通话都说不好的同学拿着APEC卡去印度调研,都是很浪漫的事情。甚至我们的字节范就是最浪漫务实的体现。“追求极致”是浪漫,“开放谦逊”是务实,“始终创业”是浪漫,“坦诚清晰”是务实,“务实敢为”既务实又浪漫。


还有什么是务实浪漫:有同理心是务实,有想象力是浪漫。


有人说你们公司是不是只会AB测试。我发过一个微头条:同理心是地基,想象力是天空,中间是逻辑和工具。AB测试只是一个工具而已,是测不出用户需求的,同理心才是重要的基础。如果没有同理心,做出的产品肯定没有灵魂,不能满足用户需求。但是光有同理心还不够,这样只能做出有用的产品。想要做出彩的产品,想象力非常重要。


07


张小龙:信息互联的7个思考

微信之父张小龙2020公开课PRO演讲说到信息互联的7个思考:


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一看这种影响,包括隐私的出让,信息获取的被动,社会关系的扩大和复杂,信息传播的快速,信息选择的困难、信息的多样性,搜索的困难。


一. 隐私的出让


从历史来看,科技越发达,个人隐私会越少。人们在获取便利性的同时,其实也在不知不觉地一点一点把自己的隐私范围缩小。


比如精准广告和用户隐私其实是有矛盾的。作为平台,因为我们有大量的数据,什么该用,什么不该用,其实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们在这里也倡导同行一起重视这个问题。


二. 信息获取的被动


你所看见的,或者说,你所阅读的,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互联网让信息唾手可得。可是,从信息的海洋中获取什么样的信息是个很有挑战的问题。


事实上,很多人并不愿意主动去获取信息,而是更倾向于被动获取。记得好几年前,我说过一句话,“推送改变世界,因为用户更懒了”。包括微信,也是基于推送的。你收到的每一条消息,都被你把优先级排得比你要真正要获取的信息的优先级要更高一些。


那么,推送什么信息,决定了用户会看什么信息,决定了他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这是一个我们要经常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在努力的方向。


所以,我很少说分发这个词,我觉得推荐可能更尊重一些。


三. 社会关系的扩大和复杂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如今,社会关系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微信好友,群,朋友圈的互动里面。比如,中学、大学同学,因群而活跃起来。


过去,学术上有个词,叫邓巴数,是说一个人最多有150个好友。但在微信里,显然它被打破了。人们对于好友的维系能力,和移动互联网之前的年代相比,突然增大了很多。


之前我们限定一个人最多5000个好友,现在有将近一百万人已经接近5000好友。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友,但也促使我们要扩大好友数目了。


我记得附近的人上线时,我自己其实都有隐隐的不安,因为从前我们和附近的人的界限将被打破,我不知道它是好是坏。


这种思考,其实会一直贯穿在微信的进化里面。就像我们扩大5000好友这个限定非常容易,但是对于它带来的影响,说实话诚惶诚恐,我们会反复思考。


四. 信息传播的快速


一方面,是信息比之前更快速地传播,可能一个瞬间,一个事件就可以迅速在很多个群里面,迅速的几何级数的传播。


另一方面,有一句话叫“谣言传千里”,耸人听闻的内容,可能能获得更大的传播机会。这是人性使然。


我们可能很难用技术手段作为一个判定内容的质量的标准,但作为信息传递的平台,我们也有很多办法,譬如说用更多的参与者和强大的机制,来帮助平台作出仲裁,就像我们对待原创和抄袭的做法很类似。


五. 信息选择的困难


看似我们面对海量信息可以自由选择哪一些看、哪一些不看,但事实上,我们不可能有时间去一一筛选,导致我们看到的总是局部。


包括公众号,看似可以随便关注,但是你的选择其实是有限空间的。我们在看一看里实验了社交推荐,看起来效果还不错。它是一种通过好友之间的互相推荐来扩大人的选择范围。


六. 信息的多样性


虽然头部大号会有最大的浏览量,但是在一个人人皆可创作的年代,我们希望长尾的小号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这也是之前公众号一个忽略了的部分。等一下会再讲一下。


七. 搜索的困难


与web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的各个app更加割裂,信息难以打通、搜索。我们做小程序,就有一个梦想,希望搜索能进入到每一个小程序的内部,这样海量的小程序可以支撑起各种长尾的搜索需求。


当然,小程序仍然是我们一直要改进的领域,只有小程序足够繁荣,才能支撑起搜索的内容的丰富度。


8


曾鸣:决胜未来30年的6大核心战略指南


作为马云的“军师”,曾鸣教授针对阿里巴巴史无前例的商业模式开发了新的战略框架和实践方法。2014—2019担任湖畔大学教育长,2006—2017年担任阿里巴巴集团总参谋长。曾出版畅销书《智能商业》,解码阿里巴巴的创新商业法则,以及决胜未来30年的新商业思维。在新书《智能战略》中,曾鸣教授首次详细梳理了阿里巴巴集团的大事记,以及各业务板块,如新零售、物流、金融、云计算的发展。

 

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智能商业。它有两个必要的组成部分: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也就是通过大规模、多角色的实时互动来解决特定的问题;通过记录所有数据,不断迭代优化,更准确的挖掘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智能商业的概念已经被广泛接受,可是,绝大部分人依然没有意识到智能商业所带来的变化是全面和根本性的。战略和组织都必须建构在新的原则上,才能迎接这样的商业大变革。

智能战略到底和传统的战略有哪些不同?通过对阿里巴巴集团发展历史的深入研究,以及对众多创新企业的对比研究,提出了智能战略对于传统战略在6个方面的超越:

 

•  运营模式的重构:从人工决策到机器决策。

•  商业模式的重构:从B2C到C2B。

•  竞争优势的升级:从网络效应到协同效应。

•  战略定位的重构:从市场定位到点、线、面、体的网络定位。

•  战略体系的重构:从长期规划到vision和action之间的持续迭代和优化。

•  组织原则的重构:从管理到赋能。


9


陆奇:财富创造最核心的本质是三个维度,时间、空间和知识




技术的核心定义到底是什么? 
历史上有很多研究很多书,我自己看了不少,可以有一些总结:
1)任何一个技术永远基于一个自然现象,这个自然现象持续在发生,不管人是否存在;2)有相应的科学理论可以解释;3)有足够的工程化的能力,可以把这个现象“编程”,让它可执行。最终服务于人类的需求。
今天互联网世界的很多部分得益于电磁场理论,电气化和电子工业,大部分物理现象基本都商业化了,唯一没有商业化的物理现象可能就是量子。
技术本质上有核心的结构:
可以组合 (combinatorial),有自相似 (recursive)。人类所有的技术,都是以前技术的组合或自相似的组合。
技术永远都是在进化,这类似于进化论: 
不断地找到新的组合;不断地应用新的科学;不断地满足人类需求。人类需求多的技术会发展得更多,这是和达尔文进化论不太一样的地方。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当今人类处在一个非常振奋人心、值得兴奋的时代,任何一个科学领域基本都在突飞猛进。技术和科学两者相辅相成,没有科学就没有技术,技术会加速科学的发展。  
因此,千万不能忽视基础科学的重要性,大家有时候觉得基础科学离技术应用很远,其实不是。比如没有狭义相对论,今天的卫星定位就不成立,所以如果世界割裂的话,一个区域没有很好的基础科学研究,就会直接影响到技术应用。
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经济提供技术进化的方向,在我个人看来,技术是推进整个人类社会进步的核心,经济和商业是技术的外延。 

人类经济发展是由通用技术所驱动,这张图纵轴是人均GDP,横轴是通用技术的发展,从最早期开始,通用技术的发展十分缓慢,种植植物、驯化动物、使用金属等等,对经济的影响也很小,只有从工业革命开始,技术的通用性更强,才有了比较显著的提升,到了最近几十年,特别是过去60多年,经济曲线开始大幅度上升,因为有信息技术,特别是最近几年开始大规模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我建议创业者们要关注什么样的通用技术在不断推进,这其中有哪些被商业化的可能。

财富创造体系:
技术推进经济发展是在一个经济体系内发生,我非常认同Alvin Toffler(阿尔文·托夫勒)的理论,他最后一本书叫《Revolutionary Wealth》(中文译名:《财富的革命》),基本上预测了今天所有的一切,包括中美关系。

书中提到,人类历史至今出现了三种财富创造体系:一种是农业,基于光合作用,核心产能是土地,农业时代的经济规模增长曲线十分扁平;第二种是有300多年历史的工业,要素由人的技能和设备组成,我们目前还是基本处在工业时代的末期;第三种是信息时代,这是最精彩的时代,如果大家不是在这条曲线创业,那我建议就别创业了(全场笑)。很简单,你就去看过去十年市值最高的公司,他们是在哪条曲线上。
这条曲线的核心是信息,信息是知识的载体,你有了知识之后就可以重组社会资源来创造财富。这里的财富是广义的:它是一种通用的能力,能够满足人的所需和欲望,不一定是金钱,比方说健康就是一种财富。

财富创造最核心的本质是三个维度,时间、空间和知识。我们所谓的数字化连接,就是解决了一些空间的问题,当然时间也特别重要。
工业社会本身是有瓶颈的,任何一个工业企业,到了一定规模没法再增长,因为工业是无限细分,一件衣服有做纽扣的,有踩缝纫机的,有做设计的,需要很多人协同,但人一天只有24小时,协同的代价非常大,到了一定规模必然遇到瓶颈,而创造价值也在这里。Netflix本质是一家时间创造公司,因为本来你要坐在电视机和影院前看,并且只能在特定时间看,现在任何时间都可以看。
个人建议,大家任何一家企业,如果没有放大空间的能力,没有放大时间的能力,知识上没有累积的能力,你就得认真考虑你是不是属于这条知识的曲线,这也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市值。 (崇岭计划)
10


王东岳:哲科思维


哲科思维,在2018-2019年突然火了,在一定程度上,有哲学家王东岳出版的《物演通论》一书,更有他提出的递弱代偿原理,以及在混沌大学的课程。


当然,哲科思维里,也有第一性原理,目前是马斯克创业创新的关键。而未来科技向更“深”处走,没有哲学不行,没有哲科思维将寸步难行。以下是有人整理哲科思维,推荐如下,仅供参考。


六张图理解西方哲科思维

来源:王东岳 《东西方文化溯源》课程


王东岳先生:哲学家,独立学者,“递弱代偿”理论提出者。他的思想在其著作《物演通论》中集中表述。


演讲:王东岳(哲学家、独立学者)

整理:管理有调调 琼华的清平调


一、总脉落

哲学思维为什么可以启发人类进步


现代哲学起源于古希腊一脉。古希腊所有的哲学家,几乎都是当时著名的博物学家。

亚里士多德集古希腊哲学思想之大成,并开启了知识的分科。延续下来,当今的科学,源于哲学的分科。

因而西方哲学和当代科学的思维是一脉相承的。

在西方文明盛行的今天,有必要从根子上理解西方思维。


(图一:西方哲学思维的三大特征)




图解



西方哲科思维的三个特点:

  • 追究终极:不断思考事物背后的本质

  • 逻辑反思:用逻辑去拷问,而不是用素材去堆砌

  • 科学前瞻:追究和拷问的结果,启发科学的前沿探索






例子:日心说


1. 前人的“真理”——托勒密地心说

近2000年前,托勒密基于当时的天文观测,提出了地心说,并提出了他的理论模型。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星体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心说模型

2. 追究终极——哥白尼拷问前人理论中的逻辑破绽

- 如果所有星体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转,那么,不同时间观测时,为什么大多数星体跟地球之间有明显的距离变化

- 只有太阳与地球的相对距离变化不大

- 太阳与其它星体的相对距离是否同样变化不大?

3. 提出新假设——日心说

如果把宇宙的中心改为太阳,那么上述破绽就被解释清楚了

4. 逻辑证明

- 哥白尼在他的著作《天体运行论》中系统阐述了日心说的思想

- 但很可惜,当时人们的经验与日心说实在相违背——有谁能感觉到大地在动?

5. 启发前瞻探索

- 数十年后,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观测到新的证据,证实了当初的逻辑推演

- 观测到了木卫体系,证明地球不是宇宙唯一的中心

- 观测到了金星满盈现象。只有金星和地球同时围绕太阳转才能解释金星满盈现象,而地心说完全解释不了金星的运行轨迹

6. 科学继续发展,日心说也有暴露破绽的一天。。。。。。




引伸.什么是“知识”



  • 我们的知识从来不是真理。那些曾经的“真理”为什么可以表达正确,一定是在正确的时候,知识体系得以自洽。

  • 知识总是不在断被证伪。任何一个理论,它一但不能容纳新出现的信息量,它立即崩溃,而对一个新的信息量,建立一个新的整合模型。

  • 达成新知识的过程不在于你的素材量,而在于整理出新的自洽模型。这是建立新思想的源头。

  • 人类的进步,是因为我们的逻辑存在变革的可能。


知识从来不是从实践经验中来。它是由深刻的探问引发,精密的逻辑导引,再反过来指导前瞻。

——有没有看到逻辑的力量?      




二、追究终极——

人类对“知”的认识是如何加深的



(图二:“知”的发展层次)


图解


知的递进过程:感应-感性-知性-理性

理性的特点在于:抽象概念的能力

人类的文明起源于抽象概念的能力,并将之不断发展,形成不同的知识体系


引伸知从何来?唯物和唯心新解......


1. 唯物主义认识

唯物主义谈“客观存在”,认为事物本来就在那。感知的发生一定是以“在”为前提。

但我们是通过感官来感受外部世界的,我们只有感知这一个通道来了解外部世界,感知这个通道真的可信吗?唯物主义完全忽略人的感知系统,从来没探究过感知系统本身。

同时,唯物主义并不能解释知识,因为知识不是客观世界的直接反映。知识都是些抽象的,与客观世界不直接联系的逻辑体系。


2. 唯心主义认识

唯心主义认为,人的感知本身是需要探究的。如果你连感知都没有研究过,你哪来的自信,说你感知到的就是真实呢?

唯心主义第一次发现了感知有扭曲作用。我们的感知全是主观设定的展开。比如你吃到甜的水果,其实那是你的感知在告诉你,它是安全的,有益于你的生存。

我们把自己感知到的体系叫世界。但这是你的主观世界,你永远不知道真正的世界是什么。因此,唯物论不成立。唯心主义哲学表达着人类思想的更高度和更深层次。


3. 递弱代偿

“物”与“心”的争论,使我们把两者分立开来。

过往哲学不能有效回答“知识”和“存在”的关系,“知”和“在”完全分立存在,互相不能解释。

“递弱代偿”作为新的哲学假设,为“知”和“在”找到归一。


(图三:递弱代偿)


图解:


1从奇点开始,物质一路分化,存在度一路下降


物质一路分化的过程:基本粒子-原子-分子-大分子-高分子-生物高分子-生命

越原始的物质,在宇宙中的质量越大,存在时间越高,越稳定。在星空中,恒星只占物质的不到5% ,另外95%是暗物质等基本依存态,它们自130亿前宇宙爆发时就存在了





2物质分化的过程,必须分化出感应属性


这是分化过程中求归一的必须。物质残化的过程就必须化分出其它感应属性。衰变程度越快,存在度越低的,他的属性和能力反而越强。



(图四 物质递减,能量代偿)



3感应属性一路发展,感应-感性-知性-理性


我们的理性来源于哪里?它的最源头是从感应开始。

粒子感应-神经感应-低级神经中枢感应-高级神经中枢。这种东西在感官上延伸,我们叫感性

最初我们能看到的依存对象,没有判断求断的必要,当难度越来越大,在瞬间必须依靠判断的时候,这叫知性

依存对象越来越多,到迷乱状态,无法直接判断,必须先概念化,然后求得依存,这叫理性


4理性:人类文明起源于抽象概念的能力


今天所有地球上的人口均起源于同一支早期智人,他们不同于其它早起人类的地方,不是用火,不是工具,而是“讲故事”的能力。比如,虚构出守护神的概念。




5发展:“假设-证明”,认知不平向前推进



回顾人类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到无限宇宙,每一次进步,都是用新的假设-证明替代旧的假设的过程。


(图五:假设-证明)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假设-证明”,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例子:欧几里德与《形论》

1. 追究终极

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欧几里德,他的研究其实是为他的老师,柏拉图的哲学观作证。

2. 提出假设并做证明

  • 定义出抽象的形的概念:点、线、面

  • 展开模型:五大公理穷尽了平面几何的基础规则

  • 在现实中梳理素材进一步验证:弓箭、延伸的道路、甜甜圈、桌角、桌面......

3. 平面几何的原理直到今天仍在发挥作用。当然,曲面几何突破了它。



读到这,请拷问下自己,当你需要做重大决策时,你是从过往经验判断,或是使用逻辑思考来找答案?

“假设-证明”,逻辑思维的方法






三、逻辑反思

——人类的逻辑是如何发展的




(图六:典型的逻辑方法)


图解


1. 辩证逻辑是人类文明史上低端原始的思维方式

人类文明史上最早期的思想就是辩证思想。易经最早用来图解对象的体系,它最早出现时,只有两爻,一阴爻,一阳爻,分别代表男女性的生殖器,由此来图解对象,推演而成天地。希腊时代,基本早期思想家都是辩证的,表述所有问题都是辩证表述。

在高端逻辑上看,辩证逻辑太粗糙了。它的粗糙体现为

1)二分法,A和非A。你在单位时间只能关注一个A,就把A抽出来单独研究,其它问题统归为非A,这是个简洁的关注方式,是信息量低的时候最有效的方法。比如,矛之外都为盾。

2)相对逻辑,它把随意设定的任意一个点作为原点。什么叫前,什么叫后,左右,上下;当你站在这儿的时候,面前的桌子是前,当我走前十步的时候,那里又是后了,因此它是人类思维基层的一种主观观点。


看看上图,是不是“归纳法”都比辩证法高明和复杂。当然,辩证表达还是有效的,当我们定义不清全貌的时候,把事物定义成A和非A会更容易加以研究。


2. 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的发源

亚里思多德,古希腊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推演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形式逻辑。真正的逻辑以形式逻辑为垫底。




例子:经典的三段论

大前提:亚洲人都是黄种人

小前提:中国人是亚洲人

结论:中国人都是黄种人。



3. 罗素及以后——高端逻辑

了解高端逻辑,要去学习罗素及罗素之后的学说。看看罗素的主要著作:《数学原理》《数学哲学论》《西方哲学史》《人类的知识--其范围和界限》 


4. 逻辑的局限性

- 纯逻辑预演:全抽象符号,在纯逻辑上精密演绎,但你不知道他跟外部世界是什么关系。大量的数学没有应用点,只是个纯逻辑范畴。

- 归纳法:几乎我们所有的经验知识全部来自归纳法。因为这个世界相对的材料你永远不能穷尽,且世界是流变的,它的一切结论都是暂时的借用结论,随时等待的被颠覆和崩溃。

- 演绎法:能够达出必然的导出。但演绎法的开端是大前提,而大前担恰恰来自缺陷百出的归纳法。理性的素材全部来自感性,如果素材本身不真,凭什么认为你建立的大厦真?




例子(续):三段论的谬误


"亚洲人都是黄种人。"——这一大前提来自于归纳法。

可“西亚分布着广泛的白种人”——当你走出中国,发现原来这个大前提是错的

“中国人都是黄种人”?——结论变得不那么有根据


实践,只产生归纳,而归纳永远不全面。  

逻辑指引素材的方向,逻辑自己也不断面临崩溃。

你还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吗?


四、科学前瞻

不断探索地图中的未知





图解想想看


在15世纪的欧洲,你打开一张地图,上面只有欧洲西海岸以及地中海的局部表述,其它地方都是勾勒的空白,你对其它地方展现的地貌全都无知。你把这张地图挂起来,你看着这张地图,你会不由自主地想去看一看。它将吸引你去探险。

如果你看的是一张大清帝国的地图,这张地图告诉你世界都已经解释完了,面对地图你只有莫名的虚荣,然后发呆。

人类选择了探索而不是发呆。

人类文明实际上是信息量不断增大的过程,是在更高层上新的逻辑取代旧逻辑模型的过程。

你不能确认你已知的任何知识是真理。真理只不过是一个时间范畴内正确的假设,它随时等待你颠覆原来的思路。


人世间所有知识,都是随时等待你挑战的、行将破溃的系统。


相关文章

每天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重构思维方式,
AI+时代,读互联网思想
(wanging0123)

商务合作、投稿及内容合作,请联系后台小编

或271684300@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