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方为何总是误读中方:中美博弈的背后(留言赠书)

郑渝川 互联网思想 2022-10-04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院杰出研究员马凯硕曾任新加坡驻联合国大使,是享誉世界的公共政策学者。他所著的《中国的选择:中美博弈与战略抉择》一书,旨在揭示中美关系为何会在最近几年龃龉不断,而美方为何又矢志不渝般地无视中方的立场、利益、诉求。


第一,美方没有建立全面的对华战略。


按照马凯硕的分析,美方最大的战略失误在于,缺乏全面的对华战略。马凯硕曾与美国资深外交家基辛格、美国知名的新闻主播法里德·扎卡利亚交流,后二者也有类似的看法。


如果对照美国当初应对苏联时的战略方式,美国而今对华的政策不能不说就显得十分奇怪。跨越美国两党,从政者竞相在公开场合比拼如何向中国放狠话。事实上,美国回应中国成长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举措,比如特朗普任期内推行的外交政策,造成了美国盟友阵营的分裂。而现任总统拜登所在的民主党,哪怕在其他问题上与特朗普唱反调,却丝毫没有意愿反思对华政策的情绪化。


第二,美国的全球观,从来就是建立在美国永远在经济等多方面保持世界第一的绝对领先地位这一基础之上的。谈论美国哪怕在其中一些区域的相对衰落,在美国国内成为了某种程度上的“政治不正确”。


马凯硕指出,“尽管美国很开放,但它也有自己不容置疑的信条”,其一就是美国永远是第一,其二就是美国社会天生就是善良的。


这种情况下,美国政界、媒体在对华问题上,也保持着惊人的一致,也就是尽其所能地依照上述两个信条来看待中国。马凯硕举例指出,中国曾向美方提议增强合作,尽早完成关于“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但这被美国方面无视。随后,美方还加大了在南海地区的海军巡游,中方被动地增强了在南沙群岛的防御性活动。但在美国媒体的报道,以及美国官方的叙述中,美方的举动被省略了,只是称中国承诺要保持南海地区稳定,然后又加强了军事行动,意在制造中国言行不一的形象。


多年来中国尽可能避免诉诸武力,坚信武力只能用来来保障国家主权或其他重大利益。但相较之下,美国有着普世化的情怀,这也是一些自由化的理论家所宣称的美国为世界创建的公共品,经常对外采取军事行动。


马凯硕指出,美方对于其他国家(除了古希腊、古罗马以及西欧的英法德等国除外)的历史毫不感兴趣,所以对于中国历史上基本上都保持着对外和平,战争多数情况下打的是防御战不知情,也不感兴趣。所以,对于中国表达出的和平意图,美国方面的理解其实是,既然美国自认为自己才是善良而领先的国家,还保持着对外干涉出兵的传统,那么中方的承诺必定就是虚假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政界和民间人士多次听闻美方把中国与帝国主义行径一类的词语联系起来,觉得实在莫名其妙;美方却觉得自己的指控完全能够自洽。


第三,美国在关键领域的决策思路已经僵化,过于死板。


马凯硕认为,美国迄今维持如此高昂而齐备的军力,其实毫无必要,比如其拥有的13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哪怕削减几个,也不会影响其国家安全。这背后其实是美国现有的政治体系已经无法做到削减军费开支。


按照书作者的看法,中国在这方面显得相当明智。如果中国类似于美国,就会效仿其组建13个航空母舰战斗群,背负高额的军费开支压力。实际上,中国将有限的军费开支用在更为先进的防御性武器上,机动性很强,足以保障国家安全。


美国无法削减军费开支,一方面是因为军工集团及其游说附庸的影响,另一方面,在美国形成了数量众多的战略智库——吆喝中国威胁论,鼓吹中国对美国霸权的威胁,是这些战略智库赢得影响力和资助的关键。这在很大程度上僵化了美国的决策思维,也使得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的政客都不敢轻易突破中国威胁论的议程。


这本书还指出,以罗伯特·卡根为代表的美国战略思想家,思维相当僵化,总是鼓吹如果美国从世界各地撤出,会导致世界退回到原始野蛮的丛林时代。马凯硕不无讥讽地说,这简直是对生活在美国以外近70亿人的侮辱。


正是因为美国国内的决策体系高度僵化,这就大大限制了美国驻外机构所可能发挥的作用,也让美国在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贸易谈判等谈判中总是表现得很机械。


《中国的选择:中美博弈与战略抉择》这本书也认为,在中美关系发展中,中国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失误。这是成立的吗?




书作者的说法是,不同于20世纪90年代在中美关系紧张时,美国的波音、微软等大公司竭力在美为中国辩护,而今在中美关系中,美国商界对于中国的营商环境存在较多的不满意,所以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包括奥巴马、特朗普、拜登提出的对华紧逼的政策。书作者认为这种看法其实是值得商榷的。正如书作者自己提出的,美国有着稳居世界第一的自我认知,并对自己的这种领先地位有着很强的道德优越感。这就使得美国对于存在战略需要但不构成竞争威胁的国家表达善意,比如20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以及而今的沙特等国,但如果其他国家或地区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任一领域威胁到美国,哪怕是日本这样的盟国,美国的态度转换就相当明显,一定要以必要举措让对方举手投降。这种情况下,对手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哪怕是没有采取刺激美国政府或企业同行的举动,但也经不起过度的联想解读。

至于美国企业及其商会有关中国营商环境的抱怨,应该怎么看呢?首先,我国政府近年来致力于简政放权,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这事实上也表明过去以来确实各地的发展环境各自都存在一些不理想之处。但即便是一些发展环境相对欠佳的地区,更容易受到影响的首先就不是美资企业等外资企业。

其次,美资企业等外资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中国发展,毋庸置疑的是,过去其在相当多的地方享受到了所谓的超国民待遇,但这种不公平政策而今得到了纠正,外资、民资、国资等不同背景的企业的发展环境趋同,但对于美资企业的一些人来说,可能存在落差感。

第三,美资企业等外资企业在20世纪80-90年代,以及21世纪初在其所在的行业,不存在中国市场上的得力竞争对手,这种状况而今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中国本土的国企、民企整体竞争力已经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中国的监管相比10年前、20年前,变得更为完善。这使得美企面临很强的竞争压力、合规压力,而且美企在华的业务分支往往还要受其美国总部遥控指挥,极大地限制了其应对竞争等外部变化的能力。一些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上显得水土不服,不愿意承认这是其经营模式以及竞争能力等自身因素导致的,为了给美国股民一个交代,更倾向于将无法取得上佳成绩的原因归咎于中国的监管环境。

推荐阅读:

《中国的选择》

马凯硕

中信出版集团

2021年10月

内容简介

21 世纪具有决定意义的地缘政治竞赛是在中美之间进行的。这种竞争,源于双方的沟通不畅。


 这本书对国际政治、大国关系、未来世界格局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探讨,通过对比中美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等,分析了在地缘政治竞赛中双方的优势和劣势,并对这种大国关系中的深层内涵和对抗风险进行了清晰和客观的评估。中美双方应该消除误解,了解对方的真实诉求,并依此来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为了制定这种战略,有十大问题需要讨论并回答。比如当美国不再是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时,它需要做出哪些战略改变?在中美博弈的大环境下,中国的战略选择是什么?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等等。


 作为杰出的亚洲问题研究专家,马凯硕在以局外人的视角分析地缘政治和中美博弈时,既摆脱了西方学者的傲慢与偏见,又谙熟东方传统文化,这种冷静、理性、客观的研究态度有助于驱散笼罩在中美关系上的重重迷雾,消除国际上对中国的误解和分歧,阐明中国的实际战略意图,建立彼此的信任。


作者简介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院杰出研究员。他有着两段出色的职业经历:33年的外交官经历和担任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创始院长的15年学术经历。他曾任新加坡驻联合国代表,在纽约生活了10多年。2019年,他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他是非常出色的亚洲公共政策学者。他撰写了几部著作,包括《亚洲人会思考吗?》《西方失败了吗?》《新亚洲半球》《大融合:东方、西方,与世界的逻辑》《超越纯真年代》《东盟奇迹》等。他行走于世界,现居于新加坡。


#互动有奖#
你对“中美博弈与战略抉择”怎么看?

欢迎关注公众号“互联网思想”并在本文评论区留言,精选留言最精彩的3位读者将获得《中国的选择:中美博弈与战略抉择》一本。活动限一周!


相关文章

为伟大思想而生!

AI+时代,互联网思想(wanging0123),

第一必读自媒体

商务合作、投稿及内容合作,请联系后台小编

或271684300@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