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谈谈长期护理险未来发展的3个关键问题:筹资、认定和给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村夫日记LatitudeHealth Author Latitude Health

医保领域领先的新媒体平台

投稿电话:010-84221520

投稿邮箱:tougao@zgylbx.com

文章转载:010-84222990

关注

来源:村夫日记LatitudeHealth


自从2016年开始试点,长期护理险已经历时3年,未来政策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样的,筹资模式如何改变,评估认定是否会有全国统一的规范,居家和社区的服务给予是否有进一步的推动举措?


近日,国家医保局在其官网上发布的《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7348号建议的答复》上给出了其对长期护理险发展的一些基本原则,这有助于我们来判断长期护理险的基本政策走向。


首先,医保局明确了多元筹资机制,“目前试点地区初步建立了医保基金、财政、个人、单位等共同参与、责任共担的多元筹资机制,形成了基本稳定的资金来源,医保基金、财政、个人筹资占比大体为7:2:1”。

目前试点地区的筹资机制分为两种:


定额划拨:如山东潍坊和青岛,长期护理险资金来自于医保统筹基金划转和福利彩票基金,以及个人账户划转,个人无需另外缴纳费用。


按照定额缴纳:如南通、桐庐,按照政府规定的定额,个人缴纳一定金额,政府补助一定金额,医保基金承担一定金额。

当前的筹资机制主要集中在财政补贴和医保基金的划拨,这对本就面临长期可持续性压力大医保基金产生较大的压力。因此,在此次答复里特别提到了个人缴费,“为建立更加稳定可持续的筹资机制,我们考虑在制度建设中继续落实个人缴费责任,享受待遇以个人缴费为前提,特殊困难人群可由财政给予适当资助,同时加强单位缴费机制研究,逐步降低医保基金占比,充分发挥慈善机构、社会团体等支持作用,进一步夯实多渠道筹资机制”。

另一方面,从医保基金划转的模式虽然成为长期护理险筹资的一个重要办法,但政策上希望进一步降低医保资金占比,让单位和个人来缴纳将提上议程,这也意味着下一轮扩大试点后,个人缴费将成为试点城市的必选项。即使在强制推行长期护理险的高福利国家,个人仍必须按照一定比例缴纳。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混合筹资模式的意义更为重要。至于个人缴纳的比例则要视各地的经济情况而定。


当然,地方财政进行补贴是不可或缺的。纵观各国的长期护理险资金筹集办法,只要是政府主导的办法都是会加入财政补贴,补贴的额度视各地具体情况而定在地方经济较好的地区,财政的补助能力也比较强。


其次,在认定上,尤其是建立评估标准上,“探索建立护理需求认定和等级评定等标准体系和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服务内涵、服务标准以及质量评价等技术管理规范”。


中国缺乏专业的护理评审机构和从业人员,没有相应的评审委员会可以给出除医生之外的独立审核意见,也没有相关的护理评审制度来考核评审人员。而且,从日本韩国的经验来看,评审不仅包括医师建议,还包括上门对病人的观察和评估,评估项目非常细致。要构建这样的评审架构需要政府引导和行业评审标准的确立,以及培训专项评审人员去执行评审,这些要素目前都是中国缺乏的。

另一方面,中国的医疗机构、养老机构、护理机构之间的数据互不相通,无论是病历还是护理服务相关信息都不连贯,这会对保险评估护理服务的必要性,以及做出赔付决定形成很大的困扰。护理服务的评审通常每半年就要进行一次,针对病人的康复程度和医疗需求再次决定其护理等级及赔付金额,但在中国,数据不完善,病历不连贯都会造成评审的困难。


因此,从国家层面对护理需求的认定和等级评定建立一个标准体系将至关重要,将有助于长期护理险的规范化和评审的客观性。


最后,在服务端给予上:“建立健全对护理机构的协议管理和监督稽查等制度,继续探索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加强对护理服务行为的监管。完善支付政策,继续引导保障对象优先利用居家、社区等照护服务”。这意味着,在支付政策上首先向居家和社区服务倾斜,这也符合当初推出长护险的初衷。同时,在监管上将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这意味着未来对长护险的运行将加大监管力度,这与医保目前在加大基金监管力度的机制是一致的。


虽然中国的护理支付市场才刚开始,但长期护理险的筹资很大一部分来自政府和医保划拨,在经济长期下行的前提下,未来的筹资能力不会太强,这导致长期护理险从一开始就有着很强的控费需求。


在支付方的主导下,未来的护理服务形态将有很大的演变,更多的偏向于居家和社区护理,机构主要受理那些完全失去自理的老年人。所以,对护理机构来说,如何更好的建立渠道以获得客源提高入住率和控制成本就成为了关键。而对入家服务公司来说,扩张规模和压缩成本是未来的长期趋势


中国长期护理险刚起步,无论是筹资、认定还是保障给予都有着诸多挑战,在未来几年的摸索中会逐步总结出一套方法并向全国推广。


原标题:长期护理险的政策趋势:筹资、认定和给予

热点推荐

• 局长访谈 | 从实际出发,如何推进长护制度建设?

• 两会代表谈医改 | 建立长护保险制度模式的3个问题

• 长护保险制度如何设计 定位很重要!(语音版)


中国医疗保险官方微信  ID:zgylbxzz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