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多维度视角,看国家智慧医保实验室建设成果及未来发展​

专注深度医改→ 中国医疗保险 2022-05-03

来源:中国医疗保险

作者:蒋建国 重庆市医疗保障局


随着信息技术与人类生产生活的交汇融合,互联网快速普及,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家管理、人民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信息化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2018年5月国家医保局成立后,加快推进医保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通过搭建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着力解决长期以来各地医保信息系统碎片化、标准不统一、业务功能差异大等问题,实现全国医保系统信息的互联互通,推动以信息化引领业务变革。本文通过分析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对信息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以及目前医保信息化建设存在的“瓶颈”“痛点”,阐述国家智慧医保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形成和定位。结合实验室建设情况和初步成效,提出实验室未来发展的思考。

实验室建设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随着全民医保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各地医保部门在国家医保局的统一设计和领导下,针对全国医保信息化队伍力量总体薄弱、各地医保信息化技术能力参差不齐、信息新技术在医保领域的应用创新研究缺乏先行先试平台支撑等短板和弱点,紧盯信息科技发展前沿,抢抓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加快建设全国统一、高效、兼容、便捷、安全的医保信息平台,着力打造全国智慧医保、品质医保、便捷医保。为充分发挥国家医保局在全国医保信息化建设中的领导管理优势和重庆市在数字经济方面的产业优势,国家医保局与重庆市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建国家智慧医保实验室。


实验室定位

实验室始终坚持“以一域服务全局”,更好支撑和服务全国医保信息化高效建设的责任担当,紧扣“信息中心和实验环境”双重功能定位,主要承担医保信息化测试验证、运维服务、智慧医保创新管理等工作。搭建引领医保信息化发展的测试平台,为建设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提供开发、测试、预生产环境,保障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安全平稳运行。探索建设医保区域数据中心,为全国医保业务的持续稳定发展进行预研。提升创新型的信息科技能力,推动医保行业信息化水平跨越式发展,加快实现医保业务创新、技术创新、医保信息化人才培养总体战略愿景和战略目标。


一、人才培训体系


实验室作为全国医保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建立完善医保业务、技术和管理并重的人才全生命周期管理培养机制,构建人才培养能力平台,面向全国医保系统的干部提供包含全面的信息化基础知识和前沿信息技术应用等能力建设培训,为全国医保信息化复合型人才提供全面能力培养;探索组建灵活多元、自主可控的建设运维团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把控项目管理、参与开发运维、明确技术标准等核心环节,加快提升医保信息化人才专业素养,促进医保信息化队伍加深对新技术架构下的医保信息化建设发展理解,为全国医保部门探索出破解医保信息化人才短缺问题的实践经验,以及规范科学的项目管理经验。


二、测试、适配基础保障


通过建设国家智慧医保实验云平台,为国家医保局和各省市提供相关新技术创新、平台适配、业务系统测试、数据迁移测试、新业务创新、灾备演练和异地结算测试验证等方面的基础设施环境,从而保障国家医保信息平台的顺利上线运行,并为后期各省市融入全国医保信息化“一盘棋”建设提供技术选型测试、开展智慧医保创新成果转换的实验环境。


三、创新成果转换实验


室将探索研究新技术在智慧医保的应用,集聚医保政策、AI应用、大数据治理等领域,围绕药品和医用耗材带量集中采购、DRG支付方式、药品溯源、电子票据、医保反欺诈等医保改革方向,开展与智慧医保相关的研究、成果转化和推广示范,不断丰富智慧医保内涵。

当前建设情况

实验室已纳入2021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市“十四五”规划高位推进,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加快建设投用实验室。重庆市政府成立分管副市长为组长,11个成员单位的重庆协调小组推进实验室各项建设,目前实验室重点建设任务已按期完成。


一是实验平台核心区、公共服务区、创新适配区全面建成投用,联通国家医保局机房专线链路,正式承接国家医保信息平台相关测试任务,已有效支撑国家医保信息平台20余次资源需求及测试任务。完成地方平台数据库选型测试论证,形成论证报告并为相关省市提供技术参考。


二是完成基础保障设施建设,定址重庆两江新区水星科技大厦,建成核心功能、日常办公、培训实操和配套服务等6个功能区域,主要用于日常办公和开展创新研究,总面积3300余平方米,现已具备入驻办公和开展创新研究物理条件。


三是实验室作为全国医保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的作用逐步发挥,聚焦全国医保信息化建设需求,整合高校、信息企业等单位的IT治理、信息安全、网络建设、大数据等优质培训资源,去年实验室承办2期全国医保信息化建设培训会,参会人员涉及32个省市200余人次。四是实验室成为医保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医保”展示窗口,接待全国人大、重庆市委市政府、兄弟省市各级领导现场调研指导22次,通过现场参观,大家对建设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充满信心、干劲更足。


一、实验室人才体系建设情况


建立实验室组织架构,编制发布《实验室职能设置、内设部门和人员配置方案》,进一步细化组织架构和管理人员。通过多种方式搭建了自主可控、弹性多元的实验室工作团队。建立全年培训计划,采取线上、线下的形式,保证至少每两周进行一次人才培训。建立人才提升计划,鼓励团队工作人员积极提升学历和参加技能考试。在国家医保局领导下,实验室工作团队高效支撑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建设和运维,通过云视频连线、现场实地等方式先后对广东、河北、青海、吉林、山东、新疆、贵州等省份医保信息平台落地应用进行技术支持,协助解决地方部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有力助推了广东、海南、青海等省市医保信息平台上线。


二、实验平台建设情况


平台架构。实验室实验平台按照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指南的相关约束与要求,依照平台开发设计原则,验证全国医保业务子系统和中台服务,依托全国统一的技术体系和架构,为国家医保局平台提供开发、测试和预发布环境,为各省扩展子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大数据和云平台等提供适配验证环境。


1.平台架构。实验室实验平台按照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指南的相关约束与要求,依照平台开发设计原则,验证全国医保业务子系统和中台服务,依托全国统一的技术体系和架构,为国家医保局平台提供开发、测试和预发布环境,为各省扩展子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大数据和云平台等提供适配验证环境。

2.平台建设内容。实验室将作为全国医保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测试验证环境,在国家智慧医保实验云计算中心构建国家医保测试区和医保应用创新适配区,其中国家医保测试区为缩小版国家医保局数据中心。功能上按满足国家平台1:1功能验证测试需求进行建设,性能上按照五千万参保用户的性能验证测试需求进行建设,为国家医保平台应用系统提供开发、测试和预发布的基础支撑环境。医保创新适配区则为各省市医保应用提供需要适配的中间件、数据库、大数据以及数据迁移提供测试验证环境。


3.平台建设情况。已全面完成实验平台云资源基础环境建设工作,正式承接国家医保局测试、开发环境资源需求。在规模方面,配置47个高密机柜,200多台服务器为实验平台提供算力支撑。在网络方面,采用spineleaf结构同时结合VxLAN+SDN技术对整个网络进行管理和配置。通过电子政务外网和医保专线全面实现和国家平台的互连互通。在安全方面,按等保2.0要求对网络分域划分、通过建设数据脱敏、数据防泄漏、数据库审计等系统实现数据安全保障。开通测试、开发环境资源覆盖国家医保局的医保业务综合、服务终端管理平台、报表中心、电子处方中心、电子凭证中心、风控中心、基金运行及审计监管子系统、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 、内部控制子系统、内部统一门户子系统、统一认证中心、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管理子系统、医保业务基础子系统、医保业务综合服务终端管理平台、医疗保障智能监管子系统、移动支付中心、运行监测子系统、政策中心等50多个子系统。


三、创新成果转换建设情况


依托实验室,与重庆大学共建重庆市智慧医保研究中心,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开展的医保信息系统服务状态监测与安全防控体系、医保大数据能力开放体系应用研究、区块链在“三医联动”改革中的应用模式等课题研究项目取得了理论成果。紧扣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和重庆市建设“智慧城市”比较优势,坚持开放共享理念,充分发挥实验室平台试验作用,先行探索区块链+电子票据、5G、医保大数据分析应用和智慧医保基层示范应用。依托重庆市鲲鹏计算生态中心等基地资源,为医保信息化安全可靠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实验环境,在全国率先开展基于国产服务器、云服务、芯片和网络安防全链条的安可工程、人工智能、5G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测试,打造全国医保信息与业务协同创新的引领示范,努力建设智慧医保创新引领应用示范高地。

未来实验室发展方向的思考

一、以标准规范奠定智慧医保发展基石


智慧医保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简单地从手工操作变为系统实现,也不是传统的基于数据的分析统计,更多的是追求质的发展和智能化的提升。可以说是针对智慧医保建设中的“短板”“弱项”“矛盾点”“智能程度”进行解决突破,从而推动智慧医保高质量发展。结合医保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从顶层设计出发,构建标准规范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等工具体系,描绘智慧医保建设蓝图,推动以信息化引领业务发展。


因此,实验室定位为智慧医保创新研究中心,首先需要准确定义和诠释智慧医保的内涵,明确智慧医保指标评价体系、智慧医保建设路径等,结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智慧医保建设提供评价参考坐标,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标杆引领的目标。其次是结合全国医保信息化建设一盘棋的总体建设思路,对各项基础编码、标准规范进行维护更新。2021年底,全国医保系统会陆续上线,基于原来架构设计形成的标准规范和基础编码在实际应用落地中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实验室作为全国医保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应率先承担其标准维护更新的使命,收集各省市落地过程中的反馈,确保全国统一的医保“语言”、系统架构更贴近基层,符合医保业务发展的需要。


二、以创新成果赋能智慧医保发展


国家医保局组建以来,通过抗癌药谈判、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医保目录调整等措施,极大降低了药品、耗材价格,在减少基金支出的同时,大大减轻了群众医疗负担。持续的药品带量采购、“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按病种付费、基金监管等业务领域需要更多信息技术的支撑和辅助。新技术的崛起,在未来以“智慧”为核心的技术变革中将引领医保业务发展。


在全国医保信息平台上线后,智慧医保时代将开启新征程,实现从业务数据化到数据价值化的转变。从医保业务出发,要准确全面了解基金支付情况、药品流通情况、做到监管前置,一些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在就医、购药、处方外流、医保电子凭证等应用场景的智能终端将陆续进入市场。而数据层面要实现数据价值化,需充分理解大数据的特性,即”Volume(大体量)”“Variety(多样性)”“ Velocity(时效性)”、“Veracity(准确性)”“Value(大价值)”。针对5个V的特点,应建立数据标准、数据采集渠道、数据交换频率、数据质量检查机制、业务数据模型等,并根据业务需要对各类业务模型进行训练,不断输入历史数据,形成更加务实的业务模型,最终实现医保数据的整体赋能,促进医药企业、金融机构构建运营生态。而应用层面,势必会围绕国家医改方向进行创新。例如支付方式改革、“两病”用药保障、经办智慧化、监管手段多元化、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新业态下的医保融合应用(互联网+、多层次医疗保障)将成为国家智慧实验室未来重点业务创新研究方向。


三、以理论和实践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


全国医保信息化建设要实现“全国一盘棋”的目标,必须建造一支高素质的新型医保信息化人才队伍。新型复合型医保信息化人才需要具备信息技术基础、医保业务、新技术理论等知识。实验室作为全国信息化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的重点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重点考虑:一是打造统一岗位标准。从业务、技术和管理维度对医保信息化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切片,制定统一颗粒度的岗位能力标准。二是打造统一胜任力模型。基于岗位职责,明确岗位“理论应知、操作应会”的必备技能,同时建立服务能力成熟度评测模型和标准。三是打造统一课程体系。基于不同能力层次及岗位的需求,构建“学习地图”,设置统一的课程体系,建立医保信息化知识园地,将医保信息化建设中的经验总结、信息技术培训、应用系统功能建设等资产化。四是打造统一人才测评体系。建立个人和团队人员能力评测体系,以及评比、评级机制。探索建立医保信息化人才职业技术序列和技术晋升路径。


俗话说:“在理论中提升,在实践中成长。”有了成体系的理论知识培训后,还需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实践中锻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在各省市医保信息平台建设中深度参与,不断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提升技术知识和实践能力。二是积极鼓励从事信息工作的同志前往经办机构、业务处室进行轮岗锻炼 ,让技术人才成为业务专家。三是充分利用实验平台的基础设施资源,对相关软硬件的安装、配置进行实操。并针对各省市的运行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复盘,提升技术人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加强医保创新应用的科研,通过科研过程进行资料收集、数据分析,提升业务水平。


小结

全国医保信息化建设目前还是阶段性的,后续的长期稳定运行和业务发展迭代才是信息化建设的持久任务。实验室作为全国医保信息化的支撑力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来之不易,凝聚了大家关心支持的辛勤汗水,更承载和饱含了大家对信息化助推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厚情怀。


总的来看,实验室的功能定位逐步清晰,支撑服务作用有效发挥,实验室未来大有可为。但也应清醒认识到,实验室助力医保精细化管理之路任重道远,仍需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继续秉持“以一域服务全局”的初心使命,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智慧医保建设,提高医保治理效能,为医保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赋能。(ZGYB2021-5)


原标题:国家智慧医保实验室建设成果与发展思考

热点推荐

• 信息平台完整上线、覆盖全省!青海省如何实现医保信息化“弯道超车”?

• 以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医保与医疗信息化协同发展

• 实战经验分享 | 信息化助力医院医保费用管理的4项举措


中国医疗保险官方微信  ID:zgylbxzz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