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护险持续“上新”,如何真正实现“老有所护”

专注深度医改→ 中国医疗保险 2023-10-10


重阳节前一天,花木街道的百岁老人梁阿婆心里满满都是期待。她等着、盼着的不仅是第二天要回家的孩子们,还有一个特殊的人:长护险护理员潘玲。


她和潘玲的缘分始于半个月前。此前,她身子骨还算硬朗,因为怕评估办理麻烦,所以没有申请过长护险。直到最近市医保局开展长护险服务关心关爱行动,10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可以“即申即享”,梁阿婆才提出申请。她告诉记者,“头一天刚申请,第二天小潘就上门了。”


除了百岁老人以外,90周岁及以上的超高龄老人、重残老人等现在也可享受优先评估、优先服务等待遇保障。上海长护险政策的持续“上新”,产业的快速发展,正让更多老人老有所养,安享幸福晚年。

关心关爱特殊对象

“原来百岁老人申请长护险也要排队,现在好了,直接就能享受到服务。”梁阿婆的儿子邓先生对此感到十分欣慰。他今年70岁,虽然母亲身体看上去还不错,但毕竟已年过百岁,要他和妻子两个“小老人”独立照顾“老老人”,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正当他为这事发愁时,花木街道的工作人员带来了好消息:今年9月起,像梁阿婆这种情况可以长护险“即申即享”了。邓先生闻讯赶紧向街道提交了申请。经街道联系,益得康护理站很快安排好护理员,为梁阿婆免去常规申请流程中的评估环节,评估结果按失能等级2级(轻度)先行予以确定。


潘玲就这样进入了梁阿婆的生活。每周二、四、六,她都按时上门提供照护服务。梁阿婆爱干净,潘玲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协助淋浴。为了避免老人着凉,她每次都会提前打开浴室里的暖气,然后慢慢扶着老人坐到马桶上,让她把好扶手,接着开始为她洗澡。


潘玲的专业和细致都被梁阿婆一家人看在眼里。给梁阿婆洗完澡后,潘玲还会帮她剪指甲、做锻炼,她把这些照护方式都教给了邓先生夫妇。邓先生最近刚学会了手指操,“小潘不在的时候,我们也晓得怎么帮妈妈做肢体锻炼了”。


根据新规,百岁老人及其家属可在“即申即享”的基础上,自由选择是否需要进行上门评估。邓先生已经为母亲申请了评估,如果评估结果由轻度变为中度或重度,梁阿婆接受护理的频次将进一步提高。


关爱行动开展一个月以来,全市已有十余名百岁老人实现评估和护理服务的“即申即享”,上百名90周岁及以上超高龄老人获得优先评估和服务。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完善相应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对特殊对象失能老人的服务保障水平,让老人更有获得感。

推动护理产业发展

潘玲这样的长护险护理员,未来职业发展前景如何?上海福寿康的护理员范丽或许可以给出一个答案。


3年前,从四川来沪工作的范丽通过了医疗照护证考试,成为一名长护险护理员。此后,她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失能老人,其中最严重的一位老人除了失能,还患有认知障碍症。范丽在照护过程中意识到,光凭基础的护理知识还不能真正帮助老人。于是她报名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培训课程,并利用工作之余自行“补课”,从而不断提升养老照护技能。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她成了公司的五星级护理员。最忙的时候,范丽同时为15名老人提供服务。“这还不够”,她时常想,怎样才能帮助更多老人?就在这时,一则公司旗下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招收助教的通知给了她灵感:“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其他护理员,让我们的队伍更加专业,就可以帮助更多需要照顾的老人了。”很快,凭借出色技能,范丽成功获得了新职位。


如今,范丽正朝着护理实训指导老师的方向努力,“我今年39岁,以后还有很多可能”。她直言,自己的职业发展通道之所以如此畅通,既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也有赖于公司的制度设计。


诞生于虹口区的福寿康是上海市首批长护险试点机构之一,依托上海的率先试点,目前已经在36个城市开展长护险服务,将先进服务经验带到全国。“要做好长护险,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好护理员队伍。”福寿康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不仅通过三级培训体系落实管理,还自主研发了“福教授”线上教育平台,课程体系已获得8个知识产权专利。这一系列培训为护理员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让他们更有职业归属感,在为失能老人提供更精准服务的同时完成职业化转型。


近年来,随着长护险试点不断开展,上海涌现出了一批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的长护险服务机构。市医保局表示,将继续着力推动护理产业发展,让长护险更好发挥“老有所护”作用,让更多老人安享晚年。


原标题:长护险持续“上新”提升老人获得感

来源 | 解放日报

编辑 | 王梦媛 买晓飞

热点文章

• 长护险试点不断深入,如何破题新挑战和新问题?

• 长护险:49个城市试点覆盖1.45亿人,保障更多失能老人

• 探讨丨长护试点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建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