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医院管理如何转型?
近日,《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3〕17号,以下简称《意见》)挂网公布,引发人们的关注。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绝对不是“唐僧肉”,织牢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制度牢笼,关乎社会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甚至影响到医保基金安全行稳致远的大事。国家14部门《关于印发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卫医急函〔2023〕75号)也强调,加强医保基金规范管理及使用,聚焦重点科室、重点领域、重点监控药品和医保结算费用排名靠前的药品耗材,规范医保基金管理使用。持续开展打击虚假就医、医保药品倒卖等欺诈骗保行为。《意见》发布促使医保基金监管更加从严。对医院带来“四大挑战”。
第一,药品耗材使用管理的挑战;医保集中药品、耗材采购医院完成情况,被纳入医院绩效国考体系,与医保基金支付关联。国家医保局等5部门《关于开展医保领域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采取“大数据回归循证分析法”,对2022年使用异常的120种药品耗材作为重点检查,对医院药品耗材使用管理提出了较大挑战,倒逼医院不仅关注集采药品耗材的完成情况,还要关注使用及数量和金额异常的前30种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和医用耗材,才能顺应医保管理的要求,才能防范和化解“回扣”腐败风险。
第二,医疗服务行为规范性的影响和冲击;在医疗服务项目定价机制尚不完善的现实情况下,通过医技检查增加收入成为医院的重要来源,还有药占比考核和医疗风险防范的考量,一定程度上会推动过度医技检查。为此,2020年12月29日,国家8部门专门下发《关于印发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20〕29号),明确要求,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检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医疗费用,改善人民群众就医体验。医保基金常态化监管明确要求,规范医药服务行为,强化医务人员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教育。
第三,医疗收入的影响;打击欺诈骗保把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分解项目收费纳入重点检查范围;医保飞行检查也聚焦医疗收费价格执行情况。医保基金常态化监管明确要求,加强医药服务价格监督检查,治理乱收费现象,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伴随着医疗服务行为更加规范,加之医保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医院不合理的医疗收入渠道“收窄”遇到“天花板”瓶颈,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收入增收,进而影响医院的结余。
第四,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医保基金进入常态化监管,大数据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医院信息化建设,如何加快适应医保常态化监管,做好适应医保监管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医院管理顺应的重要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与传统的“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有所不同,医保排在了第一位,加强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充分发挥对医改的“指挥棒”引领作用,与医保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双驱动,直接影响到医院的“钱袋子”,还影响到医院的品牌“面子”,甚至影响到医院领导的“帽子”,倒逼医院公益性回归,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赋能医院精益管理“8大”变革转型,走“控费降本、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之路。
第一,从经验惯性管理向法制化管理转型。医疗信息的不对称性,长期形成了医院经验管理,形成了医疗的主导型,同时也带来了“药品回扣”、“医疗费用负担过重”的许多较大的社会问题,国家下大力气整顿医疗卫生行业,制定和出台了许多法规和政策,促使医院管理必须从从经验管理中解脱出来,防范政策和政治风险,向法制化管理转型。
第二,从规模扩展管理向精益化管理转型。伴随着全民医保制度改革,住院报销制度的推行,以及医疗消费需求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经济收入的提高而加速,医保按照机构系数支付,更加速了医院达标上等,大量增加住院床位和新增医疗设备,推动了医院粗放式规模扩张,医院分享了规模扩张的利好。特别是低标入院、重复入院等,随着医保常态化监管从严,面对门诊统筹共济日间手术等小病在门诊报销制度的推行,许多医院将会面临住院床位使用率不高,以及人力资源相对过剩的难题。倒逼医院必须重新审视医院的管理方略,采取顺应医保付费改革与医保监管从严的难题,加强精益管理获得合理的医保经济效益。
第三,从驱动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型。医保DRG/DIP付费制度改革,视同给各个DRG/DIP病组设置了收入预算,而且还要对收入的合理性进行常态化监管,促使医院必须从驱动量的增长,医院增加医保收入,更要关注权重/分值较高病组的增加,才能获得较好的医保收入。
第四,从驱动医保增收向驱动非医保收入转型。医保基金的有限性决定,保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倒逼医院必须顺应医保制度改革,从过分驱动追求医保的增收,建立“侧支循环”,向驱动非医保及特需收入转型,增加医院的收入。
第五,从药耗常规管理向合理性过程管理转型。药品耗材治理引发党和国家重点关注,从2022年“倒查机制”可以看出,120中药品耗材被列做欺诈骗保范围,倒逼医院药耗需要从常规的管理,向更加关注过程的合理性管理转型,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六,从医技检查收益管理向合理检查管理转型。从前的医技检查是医院的收入,DRG/DIP付费后,多做的防御性检查成为医院的成本,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后,不合理的医技检查将会成为政策风险,因此,医院要从医技检查收益管理思维,转型到检查互认、不过度检查节省成本,才是医院收益管理思维。
第七,从绩效结果激励向前馈过程控制激励转型。传统的绩效激励,以项目多少和收入结果激励为主,面对DRG/DIP预付费改革,面对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多做的项目不仅成为成本,还会面临医保拒付、罚款的风险,因此,医院绩效从结果激励,向过程控制激励点“控费、降本、提质”前移转型。
第八,从信息化增容向大数据分析转型。传统的信息建设是上软件,功能越多、软件公司越大就越好,信息化建设停留在数据“制造”和“采集”阶段,属于扩(增)容性基础建设。但是面对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没有构建大数据分析生态信息系统,经常处于等到罚款处罚才知道,处于被动的局面。医保基金常态化监管,必然带来医院智能医保大数据智能分析信息化建设的高潮。
总之,面对人口老龄化加速及经济增收乏力的现实,医保基金的有限性决定,保民生是最大的政治。2023年医改“组合拳”,医保制度改革引领作用明显提升,公立医院改革需要跟上医保改革步伐,围绕一切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价值医疗与价值医保同频,加快推进医院“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转型,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迫在眉睫。
作者 | 秦永方 王子健
来源 | 中国医疗保险
编辑 | 符媚茹 刘新雨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