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那些羞于表达的感情,通过写信将它熨平
快时代的浪潮里,我们享受或是被迫接受各类信息的轰炸;但在快时代的浪潮里,也有一群人展开空白的信纸,在一笔一划中去感受慢慢传达的从容与温暖。
我们为什么写信?
今天,我们想进行一次对话。
为什么写信?
@李慕白慕李白:
写信很大一部分源于家庭传统。我爸爸妈妈一辈(包括我姑妈姑父)年轻的时候都会写信,情书、家书,他们留下来的信件和日记把我拉回他们的黄金时代。那些被采撷下来的瞬间在岁月流逝中也不褪色,于是我更加觉得生活是需要记录的。我们是偏含蓄内敛的家庭,很多话不会直接说出口,于是通过信件。现在我们也还会写信,因为我们朝夕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写信就是互相了解的过程。就像新裤子那首歌的名字,“我们羞于表达的感情”,都在一字一句里小心翼翼地盛着。
我觉得人活一辈子,总要留点儿什么下来,才不枉。但我又是个无名之辈,于是尽力保存活过、爱过的证据,信件就是其一。多年以后,在流离四散的信件中,也有零碎的我存在。
@阿秋:
于繁忙琐碎的工作、当下的焦灼的生活而言,写信这件事所体现出的现实意义显得似乎微不足道,但从我脑海里萌生出这个想法那一刻起,便再也无法打消这个念头了。我甚至幻想着,如果我们一直这样写下去,到了垂暮之年,戴着老花镜再回看这场景一定很有趣。就像看过一篇文章的标题“把重要的人和事写在本子上,就不会忘记吧”,我们也想把生命中有限的经历和感悟、有趣的人和事,和重要的人分享。
写信意味着什么?
@李慕白慕李白:
写信会让我沉淀下来。有时候写给谁不那么重要了,单单“写信”这个动作就让我平静。写信的时候我缓慢地熨平自己,也让自己暴露给另一个人,这是很少有的信任。现在科技发达,没有什么非说不可的话要付诸笔端,但是写信的那些时刻我更坦诚和放松,甚至更加自由。
也许嘴拙是另一重原因。我是对文字有洁癖的人,凡落在笔端的不肯轻易随便,写信对我来说是更郑重的表达。当我想和一个人拥有更亲密的关系,仍然会用一笔一划的信件作为我笨拙的献礼。
其实影响我写信的文艺作品,一个是《玛丽和马克思》这部电影,另一个是《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两个都讲的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相隔千万里,因为很偶然的机缘开始通信,并且成为一辈子的挚友。我非常非常爱这两部作品,它们当中都有木心诗中写的“失去的氛围”,很动人。
@鸽鸽苦:
更多是满足大家在精神方面的需求吧。
首先是仪式感以及延迟幸福。我目前还是会在朋友过生日的时候写信,就拿生日礼物来说吧,其实大部分人应该也不会太缺什么物质上的东西,如果收到一封真情实感的书信,会感觉自己也有被珍视吧。而延迟幸福则是,当你在等待一封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因为电子媒介的出现,交流都比较方便,幸福获得感会受影响。
除此之外,写信能帮助自己释放情绪,同时也可以记录生活。写信的话会有纸质记录,自己可以收藏起来,往后翻到会有很多回忆。电子设备虽然有云端,但总感觉和纸质信件比起来回忆感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我在情绪低落比较焦虑的时候会写下东西,在写的过程中也算是找到了一个倾诉的地方,写完情绪就没那么糟糕了。
表达的方式很多,为什么选择写信这种表达方式?
@乎乎:
因为信件更有质感,见字如面,我想从别人的字里看见ta。
@李慕白慕李白:
写信本质上就是表达,很简单。只不过现在表达的方式太多了,写信似乎落后于时代了。碰巧的是,我就是一个各方面都滞后和迟钝的人,有点偏安一隅,所以选择用写信这种方式来表达。
用“坚持”来形容“写信”,总觉得有点怪怪的。这不是一个需要“坚持”的任务或者什么,而是我的一个小习惯罢了,或者矫情一点说,执念和情怀。
@平芜:
从前慢,如今快。
有一句话说“身体走得太快,停下来等等灵魂”,而写信就是一种满足对情感的慢表达和积淀需求的方式,是一种怀旧文艺的情调。我初中就爱写诗,也爱宋词。那一纸书信薄得很,却可以承载我的“诗和远方”,让我在山长水阔间知道有一处可以安放我心魂的地方。从整个社会大环境来看, 写信也是对传统情感交流方式的重视和现代社会情感浮泛人际冷淡的反思。
@阿秋:
这个问题我更想用一段《人类简史》里的话来回答。
“在传统信件的年代,我们通常只有最重要、不得不联络的事才写信。写起信来也不是想起什么就写什么,而是字斟句酌、考虑再三。而且,通常对方的回信也会同样慎重。对大多数人来说,每个月来来去去的信顶多就是几封,也不会有人急于立刻回复。但在今天,我每天都会收到几十封电子邮件,而且所有人都希望你立刻响应。我们以为自己省下了时间,然而,我们其实是把生活的步调加速成过去的10倍,于是我们整天忙忙碌碌、焦躁不安。”
写信时候的感觉是不同于电联的,你在表达自己的同时会斟酌语句,会告诉对方自己的近况,实则也是自我思考梳理的过程,在当下快节奏的时代十分珍贵,老话说“欲速则不达”,不断地记录、思考、革新,也就是不断地成长,这也是摆脱焦躁的一种方式。
乎乎的手写信件
在写信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难忘的小故事呢?
@平芜:
印象最深的有一次冒着大雨跑去寄信,下午居然天晴了,一念之差绕路去开了信箱,结果对方的信就躺在那里,然后就特别开心,打开来里面还掉出一朵对方自己做的樱花标本。那种感觉,简直就是雨后初晴的邂逅啊。
@阿秋:
{阿秋和闺蜜共同创建了一个叫做“书信里的慢时光”的公众号,一起记录她们间的书信往来。目前已写了十余封。}
夏天(阿秋的闺蜜)说:“不论时间空间,不论此刻欢愉或是抑郁,不论深处喧嚣还是静谧,都想与你娓娓道来”,“生活赶着我们不断向前,但我愿意停下来写封信给你”;阿秋说:“创办‘书信里的慢时光’是为了在没有家人陪伴的日子里,给彼此多带来一点温暖”,“如果有幸遇到,希望我们的文字也能够温暖你”。
记忆最深的是母亲节前她写的那封信,“最骄傲的事,是做妈妈的女儿这件事”,文中她仔细地写着从小到大超人母亲为她和哥哥所做的一切,和现在她长大了为母亲做的一件件“小事”,而这些事她肯定不会跟母亲说起,文字的表达这个时候便显得格外有力和温暖。
你怎么找到愿意和你互相写信的陌生人?
@乎乎:
大概四五年前,有个朋友喜欢寄明信片,然后她加了一个明信片、信件交流群,就把我也拉进去了。在这样的群里一般是想要写信的就自己发一句,然后会有人来戳你私聊,剩下的收件地址这些就自己沟通了。
一般写信都聊些什么?
@乎乎:
一般就聊聊最近的生活,开心的不开心的,喜欢的不喜欢的都会聊。
@平芜:
分享细碎的日常生活,心路变化或者烦恼——曾有人评论说,笔友就是“心灵垃圾桶”,很奇怪也很正常的是,我们面对现实的人往往无从下口,但是面对素未谋面的笔友却可以无所顾忌地诉说我们的心事。有时候也会天马行空,写下那些不为周围人所理解的想法——彼此作个交换也很有趣。
跟陌生人写信的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人和事
@乎乎:
我记得我有一个笔友叫“saik”,她有一次跟我说她们学校门口新开了一家寿司店,她就去试了一下,但是觉得不好吃,这一餐花了几十块钱,那个时候我们都是才进高中的小朋友,几十块钱呢,就觉得心好痛,然后说以后一定要考个好大学,赚好多钱,去吃好多好吃的。
还有一个女孩子,叫什么我不记得了,有一次说她想自杀,说学习生活都好累,对未来也很迷茫,有时候压得她喘不过气,就像一个庞然大物被塞进了一个密闭的小盒子里。我看了觉得挺难受的,就告诉她生活其实很好,美好的东西也很多,希望她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去做。后来她还会经常问我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压什么的,我觉得挺好,因为感觉她开始想变好了。
@李慕白慕李白:
我和无翼的故事就是从陌生人开始的友情。
这种感觉很奇妙,因为在之前十几年的时光里,我和他根本是毫无瓜葛的两个人,现实生活中就是两根平行线,从来没有见过,但我们是交心的知己,彼此知根知底。精神的契合对我更重要。他吸引我是因为文学。他写的东西我很喜欢,是我写不出来的那种。其实很多时候,我与同类相认,都是靠文字上的气味相投。我们性格或者说内核并不很像。
我是戒备心比较重的人,而且有时候抗拒亲密关系,把自己裹得很紧。但是“陌生人”这个身份反而有时候让我愿意去敞开自己,因为他们是“默声人”,生活在我的圈子之外。纸面上的交流和面对面交流比,会纯粹和简单很多,没有那些弯弯绕绕,而且保持社交距离会让我觉得社交压力相对小些。对高中的我来说,写信就是一种暂时的放空和逃离。学习压力大的时候,用半个晚自习的时间慢慢写一封信,随便涂涂画画一个什么塞进信封,趴在课桌上想象遥远的某个地方,一个人收到你的信,然后一整天都被点亮,于是自己也很快乐。距离感让想象更加美妙。
写信也是一种仪式感吧。无翼说,每次收到我的信都很惊喜,很开心。不需要付出什么,只要一颗真心就能带给别人快乐,为什么不去做呢。
我和无翼有一个小群,高三的时候我没时间看手机,他就会在群里上传一些日常的照片和想说的话,等我回来看。群名叫“鱼书尺素”,是取自“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我写信也有古典诗词的影响,骨子里浪漫还没有褪尽。
采写 | 黄 捷 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本科生
税戈洋 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本科生
王星月 社会科学试验班2020级本科生
图片 | 黄 捷 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本科生
受访者
美编 | 黄 捷 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本科生
责编 | 戚新源 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本科生
往期推荐
南京大屠杀记忆:4座纪念馆、18处丛葬地、30余处避难所、58处慰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