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画说|寻找陌生感

杨靖 中华奇石杂志 2018-08-03


秘境,墨画石


忽然有一天,我怀念起初看石头时的生涩。


那时当然是无知的,会犯低级错误。但也直觉敏锐,生猛无畏,一些至今自珍的私藏,也是那时的收获。


后来就熟了,越来越熟。熟到一块石头瞟一眼就知道是怎么个路数,该用哪种思路,往哪个方向上看。熟成了老资格。


日月山河,特殊石种


熟当然没什么不对,也是人人想要的资历水平。熟悉了石理石性,石种特色,明白珍稀贵贱,看石头有谱了,越来越知道好的“标准”。自己仿佛游刃有余,在别人眼里也成了“有经验”的老师。“谱”摆上去,不容易下来。


溪林向晚,长江草花石


永远让自己处在“熟”的状态,是一种舒服的状态,却不是一种好的状态。赏石不是个纯技术活,卖油瓮的“唯手熟耳”,是不完全适用的。你越来越习惯于一种或几种模式,这是可怕的。“某某石种容易出风景(人物)”或“这种石头出不了什么东西”……熟悉带来惯性思维。看似驾轻就熟的时候,也可能就不自觉地流于套路。


择山而居,墨画石


古人说,作画当在半生半熟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过于熟悉让人怠惰,在看石头时,就可能让你错失很多意外之喜。图中这类石种,在长江石中不像墨画、油画那么有特色,石上寥寥的几抹线条,看似姿色平常,很容易让人瞥一眼就随手抛到一边——如果那样,你就永远无法看到石上那张神秘美丽的脸,仿佛梦中的依稀而难忘的脸,长发飘摇,长睫含情。


梦中人,紫砂石

熟悉是对规律的掌握,但也往往沦为对“规则”毫无抗拒地认同。而艺术从来是在打破规矩的过程中创造的,何况石头从不会按人的思维生长,会超越所有天才的想象。一旦沉溺和陶醉于我们自以为的对石头的熟悉,可能就是远离石头的开始。


秋之意象,长江油画石


更可怕的是心态,如果熟到对石头失去了新鲜感和探索之心,熟到“熟不拘礼”,技巧的娴熟,就会带上“痞气”。熟,不幸地衍变为俗。用一个流行的词来形容,叫“油腻”。


黑宾虹,岷江石


然而难就难在,熟在某种程度上,还能通过勤奋获取。熟悉之后要重新找到陌生感,却需痛苦的挣扎。就好比运动员的上难度,难度上不去,是不可能有顶尖的成绩的。艺术家追求的突破自己,其实就是给自己上难度,找回驾轻就熟之后的陌生感。这太难了。看石头的无数重境界,就在这难上加难。




作者简介:




版式:严丽娟




《中华奇石》杂志联系方式

电话:0951-5036888   0951-5030437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格水路59号龙园内客家楼 

地址:宁夏银川市湖滨西街281号宁夏奇石馆

邮箱: 

微信:zhonghuaqishizazhi




点击此处:购买2018全套《中华奇石》杂志

点击此处:购买2017全套《中华奇石》杂志



  展会  

● 中国(郑州)第二届观赏石博览会

“中国戈壁石之乡”乌拉特后旗第六届观赏石旅游文化博览会暨小品石、筋脉石精品展

龙园“石路文博”精品展获奖榜单

● 龙园展隆重开幕!5大亮点连连看,你都赶上了吗?


  美石  

《中华奇石》“每周精选好石”五月第一期美石放送 

《中华奇石》“每周精选好石”四月第四期美石放送

● 奇石又添新石种!高凉彩玉了解一下?


  精彩  

● 云臻叙|莫叹石道晦难明,书中自有正清源

● 石头人黄白黑|乌江“瓜地”

● 平川石话|不要迷信皇帝——丁文父《御苑赏石》读后

● 毕减索|古典的表征

柳州赏石风采录|(侯仁军)猴子滴精明之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