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平川石话|从苏轼《后怪石供》说开去

马平川 中华奇石杂志 2018-08-03



《后怪石供》

苏轼


苏子既以怪石供佛印,佛印以其言刻诸石。

苏子闻而笑曰:“是安所以来哉?予以饼易诸小儿者也。以可食易无用,予既足笑矣,彼又从而刻之。今以饼供佛印,佛印必不刻也。石与饼何异?”



参寥子曰:“然。供者,幻也;受者,亦幻也;刻其言者,亦幻也。失幻何适而不可?”举手而示苏子曰:“拱此而揖人,人莫不喜;戟此而詈人,人莫不怒。同是手也,而喜怒异,世未有非之者也。子诚知拱、戟之皆幻,则喜怒虽存而根亡。刻与不刻,无不可者。”

苏子大笑曰:“子欲之耶?”乃亦以供之。凡二百五十,并二石盘去。



看起来《后怪石供》基本没说石头本身的事。什么石质软硬、造型丑怪、颜色青红皂白、个头大小、产地哪里、怎么得来的,基本都没谈及。因为前面文章谈过了,这等于是一篇后记。


但文人厉害就在这里。以我看来,这篇后记的价值远超过前篇。前篇等于是个药引子,后记才是一味猛药,谈佛论道都在这篇里。



苏轼送了点鹅卵石给佛印,写了篇文章——《怪石供》,佛印把文章刻在大石头上了。可惜这块石头不在了,否则流传到今天,也是了不得的文物。玩石界估计要以圣物视之,不知有多少人去参拜,政府拉个大院收门票,你来我往,吃喝拉撒,不知又能带动多少GDP。这是闲话。


苏轼调侃佛印很有意思:这天怎么聊得?我拿饼换石头,拿有用换无用,今天您还刻上了?!上次我要是送你几个饼,您肯定不刻。饼跟石头有啥区别?


后面是参寥子借石头普法了。佛法高深,我不懂,不敢妄言,略过。



我感兴趣的是,这盆鹅卵石,如果不是苏大学士供的,而是个穷酸秀才供给佛印的,也写了篇《怪石供》,佛印会刻石吗?


再或者,这秀才也不是供给佛印的,佛印一代名僧,普通秀才也未必能接触到。那么就是供给村东头小庙里的大麻脸和尚,弄这破石头来忽悠“贫僧”,不一脚把盆踹翻才怪。


即便没踹,也肯定留不下前后《怪石供》两篇妙文,和一段文坛佳话。



以上都是扯闲篇。


我真正想表达的是,石头是文化人玩的。当今石坛落寞,看着花团绵簇,实则是杂项里的一个小品类。这是事实,抬扛没用。石头,在唐宋可不是这样。在唐朝,那是宰相牛僧儒、李德裕玩的,大文豪白居易的那篇脍炙人口的《太湖石记》,就是给牛僧孺写的。宋朝就更不用说了。宋徽宗带头玩,宋四家苏黄米蔡哪个不痴迷石头?举国若狂,那叫一个疯。



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传统文化的颠峰时代,朝野都玩石头,而且痴迷如斯,这值得琢磨。现在讲传统文化复兴,石文化怎么复兴?


归根结底,没有第一流大文人的参与,石头想恢复到宋代的辉煌,很难。


话说回来,现在有第一流的大文人吗?由此上溯一甲子,沈钧儒、黄宾虹算,他们两个都迷石头。沈钧儒的书房叫“与石居”;黄宾虹说,古物最喜灵璧卷云小石。



作者简介:




版式:陈   琴




《中华奇石》杂志

电话:0951-5036888   0951-5030437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格水路59号龙园内客家楼 

地址:宁夏银川市湖滨西街281号宁夏奇石馆

邮箱: 

微信:zhonghuaqishizazhi




点击此处:购买2018全套《中华奇石》杂志

点击此处:购买2017全套《中华奇石》杂志



  展会  

● 现场|赏石文创产品亮相郑州展——听说,能把洛阳牡丹石披在身上了?  

● 现场|淮南紫金石北上,洛阳、郑州斩获多枚大奖   

● 展讯|2018苏州•苏派传统赏石小品雅集展 

“中国戈壁石之乡”乌拉特后旗第六届观赏石旅游文化博览会暨小品石、筋脉石精品展


  美石  

● 四月“每周好石”冠军看这里! 

● 《中华奇石》“每周精选好石”五月第三期美石放送  

● 大理有“石空”  

● 有画说|石头的画是石头画的 

● 草草斋|高桥贞助《水石概要》译稿(一) 


  精彩  

● 石头人黄白黑|一起去岩滩 

● 柳州赏石风采录|最难的事 

● 然欤山谈石录|入山初探 

● 毕减索|灵璧如意小考 

● 石说新语|还我五块钱 

● 平川石话|苏轼《怪石供》里供的什么石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