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画说|画面石,当然要用欣赏绘画的思维

杨靖 中华奇石杂志 2018-08-03


道法自然,墨画石


欣赏画面石,自然要用欣赏绘画的思维,当然也要有欣赏绘画的能力赏画最终是要看整体气韵的,有谁去割裂开来只谈宣纸画布、墨汁颜料呢?可是到了石头这儿,却常常机械地拆分着形、质、色、纹,并为某个色块、某根线条像个什么,而沾沾自喜。如此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实在不可取。

 

平林向晚,紫砂石

中国画有“计白当黑”的说法,不着墨的空白处,却恰是画面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前画面石欣赏的一个误区,就是只剥离出色块、线条,忽视了黑(色彩)白相互配合作用的美妙表现。于是立体的常常成了平面,完整的常常成了片段,可谓暴殄天物。

 

吹梦到西洲,特殊芙蓉石


珍视那些“虚”的部分。石在江水的不断浸染中,逐渐有了一些深深浅浅、若有若无,这正如画家热爱的“灰”。层次过渡,立体感,无限的意韵,往往就从这些“虚”处来。

 

月照花林皆似霰,釉石


人物的点睛与留白。点睛并非一定要有眼睛,发髻、衣带、手势……都是刻画神采处。刻画神采,就是点睛。顺便要说的是,特定人物,一定要有独有的特征。不是随便什么人物,都是可以看做“关羽”、“观音”的。况且,一个活生生的活泼的小姑娘,审美价值并不比“强扭”的观音低。



小亚细亚往事,紫砂石


反过来说,优秀的人物,不一定耳、眼、口、鼻、身一处不落。还是那句话,石头的表现方式是超乎你的想象的。可能一个脸部留白的人物更留给我们无尽的想象。不求全,而求“神”,才是欣赏人物的要义。

 

灵魂歌者,石英石


距离与位置。石头展示位置的上下前后,都会影响其表现力,这容易为人理解。事实上,画面石也很讲究欣赏的距离。欣赏距离不仅与画面大小有关,也跟石头的表现方式与风格有关。表现细腻的,宜近观,欣赏细节。有些大块面、具有一定质感的画面,则需要一定的距离欣赏。这就譬如欣赏油画,看不少油画都是需要距离感的,近了,只是一堆堆色块。

 

荒林与冰冻的河流,油画石


我以为,苏轼的“丑石论”,同样适用于画面石。所谓“但知美之为美”与“陋劣之中有至好也”,大略相当于文艺理论中“优美”与“壮美”吧。宁静、恬美、悠远的画面石,是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十六七少女,自然清婉动人。而一些充满张力,具备“势能”的丑石,则如“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自有另一番惊心动魄的大美。然而前一种美,领略者众,后一种美得之者少。

 



 作者简介 :




版式:严丽娟





《中华奇石》杂志

电话:0951-5036888   0951-5030437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格水路59号龙园内客家楼 

地址:宁夏银川市湖滨西街281号宁夏奇石馆

邮箱: 

微信:zhonghuaqishizazhi




点击此处:购买2018全套《中华奇石》杂志

点击此处:购买2017全套《中华奇石》杂志



  展会  

● 现场|赏石文创产品亮相郑州展——听说,能把洛阳牡丹石披在身上了?  

● 现场|淮南紫金石北上,洛阳、郑州斩获多枚大奖   

● 展讯|2018苏州•苏派传统赏石小品雅集展 

“中国戈壁石之乡”乌拉特后旗第六届观赏石旅游文化博览会暨小品石、筋脉石精品展


  美石  

● 四月“每周好石”冠军看这里! 

● 《中华奇石》“每周精选好石”五月第三期美石放送  

● 大理有“石空”  

● 有画说|石头的画是石头画的 

● 草草斋|高桥贞助《水石概要》译稿(一) 


  精彩  

● 石头人黄白黑|一起去岩滩 

● 柳州赏石风采录|最难的事 

● 然欤山谈石录|入山初探 

● 毕减索|灵璧如意小考 

● 石说新语|还我五块钱 

● 平川石话|苏轼《怪石供》里供的什么石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