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毕减索|研山无铭

顾默修 中华奇石杂志 2018-08-03

 

这个专栏长期以来都是在纸上谈兵,谈论些空对空的理论问题,除了今年《灵璧如意考》结合实例谈了点断代考证的实践外,大多数时候,都只是在发些空泛的议论。这期也没有惊喜,还是沿着老路,不过稍微换些花样,结合案例来谈些史料问题。


语砚峰

 


研山的由来

 

曾几何时,案上风云席卷大江南北,文房清供锋头一时无两。案头上清供内的陈设备受青睐:水盂、砚台、纸镇、赏石,不一而足。其中,研山慢慢浮出水面,显现出独特的文房面貌,渐渐为藏家所珍视。


阖津


关于研山的说法,历来纷纭变幻,不足为训,以目前现有的资料综合观之,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指山型之研,研者,砚也,即是一种山形的砚台,可以磨墨,除观赏外,可作文房的实用器,又名“山砚”:二是指山形的笔架、笔搁,因常常与砚台同时出现而得名,不能磨墨,除架搁毛笔之外,无实用之功能。哪种说法更接近古人本意,已未可知也。


玉笋


研山究竟出现于何时,已不可考证,但至少应在宋代以前,道理非常明显,米芾《研山铭》天下闻名,正是米元章研山之“铭”,研山之名始天下流传。米芾此作为纸本手卷,行书,卷纵36厘米,横136厘米,用澄心堂纸书写行书三十九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研山铭》是米芾书法中的代表作。此帖沉郁雄快、跌宕多姿,结字自由放达,不受前人法度制约,为米芾作品中罕见之珍品。


筠庭


此卷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米芾用澄心堂纸书写的三十九字:“五色水,浮昆仑。潭在定,出黑云。挂龙怪,烁点痕。极变化,阖道门。宝晋山前轩书”。


御如钩


第二部分为手绘研山图,篆书提款:“宝晋斋研山图,不假雕饰,浑然天成”。研山奇石图的各部位用隶书标明:“华盖峰”、“月岩”、“方坛”、“翠岚"、“玉笋”、“上洞口”、“下洞三折通上洞予尝神游于其间”、“龙池遇天欲雨则津润”、“滴水小许在池内经旬不竭”。


墨煜


第三部分为米芾之子米友仁的行书题跋:“右研山铭,先臣米芾真迹,臣米友仁鉴定恭跋”。米芾外甥王庭筠题跋:“鸟迹雀形,字意极古,变态万状,笔底有神,黄华老人王庭筠”。清代陈浩跋:“研山铭为李后主旧物,米老平生好石,获此一奇而铭,以传之。宜其书迹之尤奇也,昔董思翁极宗仰米书,而微嫌其不淡然。米书之妙,在得势如天马行空,不可控勒,故独能雄视千古,正不必徒从淡求之。落此卷则朴拙踈瘦,岂其得意时心手两忘,偶然而得之耶,使思翁见之,当别说矣。乾隆戊子十一月,昌平陈浩题”。周於礼跋:“研山铭,骄骄沉雄,米老本色,如是如是。亦园周於礼题”。日本前首相犬养毅题引首“鸢飞鱼跃,木堂老人毅”。


晋云


 


历史的流变

 

米芾,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祖籍山西,后迁居湖北襄阳,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宋史·文苑传》:“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得王献之笔意。”《宣和书谱》:“大抵书效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箍,隶法师宜官;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识者然之。方芾书时,其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龙池


一般认为,研山为南唐后主李煜的旧物,为灵璧石质,真伪与否,已不可考。而米芾得到此“研山”后十分喜爱。据《志林》记载,他“抱眠三日”,狂喜之下,即兴挥毫,留下了传世之作《研山铭》。此手卷传承有序,曾经入北宋、南宋宫廷。清雍正年间,被书画鉴赏家于腾收藏。及至近代,曾流落日本。钤印有:内府书印(三次)、宣和、双龙圆印,贾似道,柯九思私印等二十多方。


华盖峰


根据金石大家翁方纲《宝晋斋研山考》一文,此文最早见于清代罗聘等人的《研山图》,现藏于重庆市博物馆,此图已收录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十七卷,米芾的研山很可能并非一座,而是有两座,皆来自南唐内府之中,一座“五十五峰”者归苏氏,一座“高下凡六峰”者归薛氏。前者之中有二寸许之方寸之地,可以研墨,可归为砚台类,又名山砚;而后者则无处研墨,不可名之为山砚,可见在翁方纲这里,研山之名,非常强调与砚类要名副其实,具体对应才是。


方坛

 


案头的奇珍


据考证,关于研山的形象历史上另有二图有著录,一是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六有“宝晋斋研山图”,系工笔线描而成,形制题记与该图相同。二是明代林有麟《素园石谱》卷一“宝晋斋研山”,也为线描所绘,不过有所变形,且题记略有不同。


宕心


根据传说,研山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时李后主所提倡,专取一类天然平底、峰峦如笔架的天然奇石做为文房清供,有些则中间还有天然凹陷之处,以做砚池。一般长不盈尺,适合案头陈设,而大部分奇石的质地,都不像砚石那样富含绢云母,所以只能下墨而不能发墨,因此并不具有砚台的实用功能。


烟岚


大家知道,中国的家具,尤其是桌案台几,大都是在宋代才出现的,因此,唐代乃至以前赏玩奇石的主要对象只能是园林石,案头供石则从宋代开始才渐渐兴起,研山的出现则反映了一种结合和过渡,它将赏石的存在从庭院移到案头,又使赏石进入了文房器物的范畴,从此以后赏石便身属文房之列,据说李后主常在收藏的书画上钤有“建业文房之印”藏印,这也是文房一词最早出现在铃印之上。


瑶驻


研山铭中的这方奇石,是目前最早著于书画图录的一方赏石,也是案头赏石之鼻祖。自然浑成,神完气足,无意求工而有奇工,卓然屹立、清隽雄奇,将案头赏石的各种品质,都表现到极致,若能流传至今,定是一方天构的佳作。


雪月岩


卷云





作者简介:



版式:严丽娟




《中华奇石》杂志

电话:0951-5036888   0951-5030437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格水路59号龙园内客家楼 

地址:宁夏银川市湖滨西街281号宁夏奇石馆

邮箱: 

微信:zhonghuaqishizazhi




点击此处:购买2018全套《中华奇石》杂志

点击此处:购买2017全套《中华奇石》杂志



  展会  


● 展讯|2018.7.21阿拉善左旗小品展欢迎您!  

● 现场|大连,灵璧石展出了味道  

● 现场|大连展:与美石有约 


  美石  


● 有画说|画面石,当然要用欣赏绘画的思维  

● 石光片羽 | 国外的奇石什么样?  

● 供石观|古石名品青莲朵  

● 五月“每周好石”投票开始啦  

● 《中华奇石》“每周精选好石”六月第一期美石放送  


  精彩  


● 石头人黄白黑|红水河的一只“鱼雁”  

● 柳州赏石风采录|永远尊重石头的书画篆刻艺术家蒲石  

● 石说新语|这石不卖 

● 毕减索|古典的气韵  

● 平川石话|从雨过天青到筠芝亭一一再说宋明两代赏石风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