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00后小伙子靠拯救拖延发家,学霸洗澡只花三分钟,孩子身上有这个问题该怎么办?

鹅本鹅 新东方广州学校 2020-11-14

编辑:鹅本鹅

头图来源:Photo by Skitterphoto on Pexels


你还在为自己的拖延而自责吗?


科学家已经为你准备好了“借口”。

 

近日,发表在《社会认知与情感神经科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拖延倾向可能是受基因控制的,拖延症相关的控制通路与大脑中的多巴胺释放有关。

 

图片来源:微博@环球网


不过,这种TH基因似乎只对女性拖延产生了影响。

 

研究人员发现,多巴胺分泌略多的女性会更容易做事拖延。

 

许多网友纷纷表示:“我也不想做拖延狗,可是基因不允许啊”。


拖延症可以称为当代人生活中的一种病态。

     

许多人在成年后,拖延的习惯很难以改掉,情况甚至会越来越严重,没有时间概念,做事情缺乏计划。



大多数拖延症患者心里都会存在:“既然这么多,不妨再拖拖”的想法。


前些时日,“00后靠拯救拖延症脱贫”登上热搜。


河南信阳有位00后小伙朱河存,在网络上销售监督服务,督促客户完成未完成的计划。


图片来源:微博@喜脉洗脉


他说,客户有学生、孕妈、职场人士等。根据客户需求,他们会用人工打电话方式监督其学习和减肥等,靠拯救拖延症脱贫的他开店4年已帮助4000多民顾客克服拖延症


曾被父亲吐槽“30元保障金都赚不回”的他,早已脱贫,他的监督工作每天从早7点持续到半夜3点,时刻手机不离身。


他说“无论什么借口,都瞒不过监督员,没有治不了的拖延症”。


说起拖延症,并不是只有成年人会“患上”,孩子同样拥有,有些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拖延症晚期,不到最后一刻坚决不动手


孩子身上的拖延症,我们用拖拉或磨蹭来形容更为合适。


之前,一张“入院记录”的截图在大家的朋友圈引起热议:


南京一位33岁的年轻妈妈,在辅导女儿作业时,因为孩子动作磨蹭,晚上十点半还未写完,一动怒,竟然导致头部一根大血管分支血管堵塞,诱发中风。


图片来源:知乎@淘思乐谢老师


此截图一出,立即引发家长们新一轮的共鸣和吐槽,纷纷表示戳到了自己的痛处:为了孩子的作业,天天被气出病来。


说起孩子的拖延症,许多家长都十分头疼。


我们都知道,教育孩子需要耐心。


但孩子起个床拖拖拉拉,吃个饭磨磨蹭蹭,上学或写作业都秉承能等则等的原则,慢吞吞地磨着,早已把家长的耐心和热情消耗殆尽。



曾经在微博里看到这样一些家长对自家拖延症孩子的“无情吐槽”。


图片来源:微博@央证公开课


发现孩子做事容易分心,效率低下,持续拖沓时,多数父母还是会以“孩子还小,长大就会慢慢好”的心态来对待。


当情况持续恶化,无计可施时,父母们才会想办法解决。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拖拉习惯的养成呢?


“天生”拖延症


青少年教育咨询专家陈默认为,拖延有可能是天生的,“一部分动作慢的孩子可能存在先天性的神经协调缺陷”。

先天性拖延是生理原因,熬夜过多、年龄偏大或有过多次人流经历的母亲,其子宫环境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也有可能影响孩子的运动协调能力、注意力及反应能力。


除此之外,后天成长环境同样可能引发生理原因的拖延。中医认为,长期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孩子也会变得拖延。


父母过于强势,性格急躁


做事容易拖拉分心,长期处于忧虑状态的孩子,通常在家里都很害怕父母,不敢和父母进行正常的直面交流。


父母往往性格急躁、控制欲强,是孩子产生拖延症的心理因素之一。


在教育过程中,这些父母总是催促强迫孩子完成他们制定目标任务,孩子很少有选择的机会,面对强势的父母,只能用“我斗不过你,但是可以拖”来试图反抗。


缺乏自信心,害怕做错事


美国心理学家简博士认为,孩子一直拖延、抗拒写作业,很可能是学习困难症的信号。


“拖延的毛病,既非恶习,也非品行问题,而是由恐惧引起的一种心理综合症”。


图片来源:Photo by Josh Willink on Pexels


由此可见,孩子产生拖延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害怕自己做事会出错


孩子在接触或学习新事物的时候,总是充满好奇,但是在未知的领域里害怕自己做的不好,就容易畏手畏脚,尝试什么都会慢半拍,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拖延的习惯。


做事缺乏时间观念和目的计划


拖延症的孩子多数都缺乏时间观念,在他们的心目中总是觉得时间多的是


做事情的时候拖拉疲沓、磨磨蹭蹭,做作业更是没办法集中注意力,原本很快就可以完成的作业,却要花上两小时,一会跑厕所,一会看电视,一会玩玩桌上的东西...

家长们怒火中烧却又束手无策。


其实,他们做事情目的性不强,随意性大,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和优先事项,拖拖拉拉当然在所难免了。


孩子有拖延症并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家长在日常教育时要有帮助孩子远离拖延症的意识


帮助孩子树立时间意识,培养时间观念


孩子拖拉很大原因是不能清楚的感知时间的价值,磨磨蹭蹭浪费时间也不觉得可惜,做起事来没有计划,想起什么做什么,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


在一档《学霸有话说》栏目中,主人公修泽宇同学,在今年高考顺利进入北京大学,他是一个非常注重时间管理的学生。


高中三年对自己的学习规划非常严格,善于压缩和充分利用时间,时间管理能精确到3分钟以内


例如,他坚持洗澡只花3分钟,吃饭只花5—10分钟。


图片来源:微博@南方都市报


修泽宇表示:“学习要心怀梦想,高一我就开始做三年规划,包括要去哪所大学。”当时的他还不够强大,成绩不足以进入清华北大。


但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修泽宇通过压缩各种碎片化时间争取每天比其他同学多两个小时学习时间


他规定自己午休只用半小时,另外一小时用来学习;夜修不到最后一刻不进宿舍门,硬生生地又多挤出了45分钟;洗澡只用3分钟的习惯,坚持了3年,连生日也不例外。

图片来源:微博@南方都市报


这种自律让修泽宇在高中阶段结交了两个“朋友”:图书馆和操场,也让他成功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在孩子还缺乏自我规划意识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做事前列个计划并且监督孩子要尽量遵守,提高孩子的效率


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如果能尽快做好一件事那么他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想做的事,进而慢慢懂得时间的可贵之处。


适当让孩子为拖延行为付出代价


孩子早晨起床后屡屡出现出现磨磨蹭蹭的情况时,家长不要急,也不要去帮他,可以提醒孩子一下“再不快点可要迟到了”。


寻找适当的时机让孩子亲身体验上学迟到的后果,孩子如果真的迟到了,老师会进行批评教育,孩子挨了批评后,会逐渐认识到磨蹭给自己带来的害处,并且吸取教训。


以身作则,给孩子多一些鼓励和奖赏


对于做事磨蹭的孩子,家长的怒火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于事无补的。父母身为孩子的第一榜样,要时刻反思自己是否也有拖延的行为间接影响了孩子。心平气和的教育方式尤为重要。


要让孩子觉得“快得值”。家长可以适当给孩子一些鼓励和奖赏,以此来驱动孩子做事的动力和速度,告诉孩子尽量多尝试,不要害怕做错。


网上有个段子,拖延症的典型代表就是“晚上想想千条路,早晨醒来走原路”。


每天晚上拖延着不肯睡觉,抱着手机,说好的只看五分钟呢?


————

THE END


往期精选:

易烊千玺获赞无数:家有内向孩子,这3招让他更优秀!

会玩!萌娃父母把小货车改造成游泳池,这些父母也太有趣了吧!

定了!广州中考体育将提高至70分!跳绳、长跑评分上涨,“三大球”列入选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