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妙鸭9.9元收费背后:解析AIGC产品的商业本质(5000字)

Super黄 Super黄的念想 2024-01-18

AIGC 的产品第一天不收钱,就可能收不到钱!

最近看极客公园访谈妙鸭产品负责人的文章,标题就很有意思。

妙鸭开始采用9.9元前置收费后,会成为AI产品的标准玩法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探讨,也期待有思考的朋友留言,或者拉到文末添加我的微信交流。

Take Away:

  1. 妙鸭对于前置收费的说法和网友的理解
  2. 妙鸭的两层收费逻辑是什么样的?
  3. 深入理解“AI时代改变的是工厂”
  4. 工厂逻辑是AI时代的真相么?
  5. AIGC产品前置付费的核心逻辑

01 妙鸭对于前置收费的说法和网友的理解是什么?

我们先看一下这篇文章的内容是在说什么:

问:怎么样想到卖 9 块 9 的?为什么一开始就做商业化前置?

答:商业化潜质有两个要素。 

首先,算力成本昂贵,这是业内人士都知道的。

其次,AIGC 和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逻辑根本不同。

在 AIGC 时代,如果你不能在第一天就向用户收费,那么你永远都不可能收到用户的钱。

AIGC 产品应该在诞生的第一天就开始向用户收费。

如果将互联网的所有业务抽象出来看,本质上都是一种信息流通和渠道生意。

平台的作用是将信息从 A 点搬移、分发到 B 点。无论分发的是什么信息,抽象来看就是一个渠道。一开始这个渠道是免费的,但逐渐增加抽佣点或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二次变现。

然而,AI 时代改变的不是渠道,而是工厂。AI 产品本身就是工厂,而不是分发平台。工厂生产的货品,如果第一天卖不到钱,你以后也卖不到钱。这就是为什么我坚信好的 AI 产品在商业化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妙鸭之所以选择 9 块 9,是经过了各种测算和考虑,希望能够提供一个相对简单易懂的价格心智。从我们观察到的用户自发传播的情况来看,9 块 9 这个价格点是用户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的。


我把这一段分享到了即刻,询问大家的想法,有几个回答比较有意思:

@地瓜POTATO:

如果提供的价值可量化,可评估,就要在第一天证明自己的质量,减少信任积累产生的成本,只有不可量化,不便评估的价值,才需要通过长期积累信任,来证明自己收费的合理性

妙鸭提供的产品,是“9.9元帮你出写真图”,我想绝大多数人是被社交媒体上疯传的美图吸引去体验的,产品质量的证明是通过好友的照片来侧面证明的。


@罗伊: 

绝大部份用户都是图个新鲜,如果你不先割后面可就没那么容易收费了. 可以这么理解吗

听起来也有道理,事实上现在妙鸭至少在微信指数上,已经呈现了大幅下滑的趋势了:


@佛系也能赢: 

这一点观察下实体行业就很容易理解了。就是说拿货有成本,那么售卖的商家价格战就不会没有底线。 

如此对比你就会发现,只要是用OpenAI 的接口做的产品都会收费,而且还不会太低,因为拿货价格的确定的。

这是挺重要的一个因素,AI时代的产品,不管是文生图SD开源,还是你直接用API调用各种接口获得文生文结果,都需要支付算力成本,或者Toekn成本。

Toekn是什么意思呢?看一下官方的解释:

Multiple models, each with different capabilities and price points. Prices are per 1,000 tokens. You can think of tokens as pieces of words, where 1,000 tokens is about 750 words. This paragraph is 35 tokens.

1000个tokens大约是750个单词,上面这一小节英文,是35个tokens。

可以自己算成本。

02 AI时代改变的是工厂说法解析

AI 时代改变的不是渠道,而是工厂”,妙鸭的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我们来尝试做个推演,这一段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 过去的互联网是什么形态?

互联网时代,一张线上虚拟网络彻底改变了生产关系——它极大地降低了连接买卖双方的成本和摩擦。

在这里,很多商业巨头本质上是信息和流量的中介平台,他们连接用户和卖家,通过自己的流量来变现,不直接生产内容或服务,仅仅像一个传输渠道。

例如,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因为全民都在使用它,微信拥有无与伦比的流量。正是这流量孕育了公众号、小程序等各种内容和服务——比如您正在阅读的这篇文章,就是通过公众号传输的。

抖音也利用自己强大的算法和运营能力,吸引无数个人和商家在平台上产出内容,这些用户为接触更多人群不惜投放广告,而抖音作为平台坐享其成。

美团也通过支撑外卖、团购、共享单车等本地生活服务,依靠自己的用户流量实现变现。

总之,随着流量越来越大,这些互联网巨头能孵化出的内容和服务也越来越丰富多样。然而其本质仍是中间的搬运工,不直接创造服务和内容的价值。

第二. AI时代妙鸭的理解

妙鸭把AI比作工厂,把过去的互联网平台比作渠道。

在贸易渠道时代,靠搬运货物就能赚取中间差价;而在工厂时代,关键是要自己生产产品,通过卖货赚钱。如果产品制造出来却卖不出去,工厂怎么可能生存?

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为什么妙鸭认为AI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

第一.工厂的本分就是生产产品获得盈利。AIGC是AI生成内容,相当于一个内容工厂。用户想要使用这些AI内容,就必须付费购买。过去的平台模式是先免费吸引用户,积累流量后再谈变现,而工厂直接就是为了变现而运行。

第二.工厂要自己对用户负责。过去平台是起到一个通道的作用,出了问题用户需要去联系商家,尽管平台出于保护用户会收取一些保证金来预先赔偿,但兜底的最终还是商家。但工厂必须面向每个购买用户负责,提供质量保证,满足需求,获得利润。

过去工厂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是被渠道剥削了:

从化妆品的流通通路能看到,工厂只能赚到很小的一部分,最终160-200元到20元里的差价,被品牌和渠道赚走了。

基于以上思考,妙鸭相信利用AI工厂模式能够实现商业化,直接面向用户销售产品,赚取更高利润。这也是互联网时代难以做到的,因为它们只是信息和流量的搬运工。

03 工厂逻辑是AI时代的真相么?

妙鸭前述说的逻辑成立有个隐藏前提:工厂没有网络效应,而平台有

网络效应指的是,由于平台上的用户越来越多,用户加入后可以获得更多好处,离开则会损失很大的价值。

这是过去巨头们越来越大的重要原因。

恰恰是由于平台存在网络效应,所以资本要求尽快抢用户,击鼓传花也是为了达到网络效应,形成垄断性的优势,再逐步的开始抽佣、收费等等商业化。

第一. AI产品也可以平台化,构建网络效应。

比如OpenAI,ChatGPT由于用户量大,可以开放Plugin Store(需付费解锁),引入更多开发者让生态更加丰富,提供的产品服务更加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比如Midjourney,把所有用户转载到Discord社区内,大量的用户在公开的场合里,也会更加的获得灵感的碰撞。

第二.基础免费,增值服务收费也是Work的

同时,我们看更大的AI产品,很多也仍然保持着免费逻辑:

微软的Bing、OpenAI的ChatGPT、Claude都是免费的。

ChatGPT提供了Plus会员服务,比如前面说的Plugins就需要开通会员。

Claude也会在后续开通会员模式。

Bing则是使用GPT4植入到搜索引擎,挑战Google的市场份额,一旦获得了份额上的突破,搜索引擎带来的不管是股价上涨或者广告收入,都会弥补算力成本。

第三. 流量-广告模式也是可以的

另外,流量-广告通路仍然是Work的,Super也参与开发过一款AIGC文生图的产品,我们的累计用户数达到了50万,我首创了观看广告-插队的模式,把GPU成本打平了。

第四. 先免费后收费,也不会跑不通

即使是AI产品,比如之前我写过的会读:这款AI阅读助理,能否升职为阅读总监?,即将发布的新文章“通义听悟”,至少在产品早期,都是免费提供,随后在恰当的时间点才会开启收费。

并不存在一开始免费,后面就无法收费的理论。


Super个人认为,强行把AI时代的产品解释为工厂卖货逻辑,是一种不恰当的分割。

核心原因是:

AI目前只是生产力工具,并没有革命性到改变生产关系的程度!

所以原有的商业模式依然可以巧妙地应用。

04 AIGC产品前置付费的核心逻辑

但AI产品前置付费,我也蛮认同的。

有几个核心点:

  1. 算力成本、API成本过高
  2. 新时代的商业逻辑:先赚钱
  3. 供给稀缺获得的高溢价
  4. 流量可能一波流,变现最大化

第一. 算力成本、API成本

AI时代,就是吃GPU,吃API成本,不再像以前那样,一些价格便宜的云服务器+云存储就可以搞定大量的用户。

现在只要提供服务,就持续不断的带来不小的成本。

我也问过AI行业的从业者,估算妙鸭数字分身的生成成本在1-2元左右。如果不收费,意味着这笔钱需要自己支付。

对于妙鸭,是公司内创新项目,需要支出人员的时间成本、服务器资源,也需要论证能给公司带来什么价值。直接做商业化,是现在降本增效时代背景下最好的说明。

这也是下一小节妙鸭必须面对的现实:

第二. 新时代的商业逻辑:先赚钱

击鼓传花的红利期是2014-2017年,2017年,王兴提出了互联网下半场的概念,意味着红利出尽,接下来的增长很难再像以前那般疯狂。

不管用哪个口径看,都是如此。

过去几年,投资人也越来越理性和成熟,从看重用户数量和增速,到更看重实际收入和盈利。从用户到商业价值中间,仍然有非常大的鸿沟。

42章经的曲凯,在AI领域做了10+个FA项目,在今年4月底《到底有没有人投AI?》一文里提到:

市场没有想象中好,热度不代表交易转化,建议不要在产品未上线或没有数据前期待利用市场热度顺利完成融资。


假如说拿不到融资,那先赚钱是最合理的,团队可以养活自己,也验证了产品的商业价值。

第三.供给稀缺获得的高溢价

去年8月SD开源、9月底红杉发布了著名的《Generative AI: A Creative New World》,掀起了国内第一波热潮,那个阶段,基于SD开源做的大量AI文生图产品涌现,所有的产品都是免费提供的。

由于差异化太小,加上供给过于充分,为了获得用户,没有办法进行收费。

到妙鸭这一波,由于没有同类型的供给,用户某种程度上“不得不”付费购买妙鸭的9.9产品。

由于供给稀缺,带来妙鸭可以赚到一大波用户和收入。假设竞品们纷纷提出类似的功能,相信很快价格就会被打下来,比如意间AI提供更低成本的方案:

第四.流量可能一波流,如何变现最大化

这个倒不是妙鸭想的,从下面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问:妙鸭相机在保持用户活跃方面是如何考量的?市面上有声音在说,这种 APP 避免不了昙花一现,你怎么看这种担忧?

答:首先,效果类产品的刷屏在这个行业中几乎司空见惯。每隔几年或者在互联网高峰期,每年都会出现类似的产品。有些产品确实能够引起大众的关注,然后没有声音了,但有些会沉淀下来。例如脸萌这个产品,大家都认为它在刷屏完之后就销声匿迹了。但实际上,脸萌的需求最终被抖音的特效和滤镜所取代。这是一个非常稳定的需求,到今天仍有很多用户每天使用。

对于妙鸭相机而言,我们期待肯定它不是「一波流」的东西,而是一个稳定的服务需求。当然,这需要我们持续提高产品效果和服务质量,也需要不断推出更多的服务。具体实现方式不便分享,但我们的目标是为用户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图像服务。


这里有一个逻辑上的漏洞,当抖音成为全民级产品后,原先小规模的需求,可能会被放大。脸萌需求即使够大,也是基于它融入进抖音后才带来的。

但妙鸭并不存在根基,用户不会经常想起我要玩一套新的写真,这种动机的激发并没有场景。

所以,在供给稀缺的早期,通过“较高”定价,直接获取一波收入,尽管可能不是事先所想,但确实从结果上来说是合理的。

这样可以保证前期的人员、资源投入能够获得阶段性的回报。

总结

可以看到,通过咱们的分析,前置收费并不是AI时代的普适策略

假如妙鸭提供的产品服务确实如其所说的是长期需求,那应该尽快增加会员订阅逻辑,ARR(Annual Recurring Revenue的缩写,中文翻译为年度经常性收入)稳定增长才能说明一切。

每一个产品和商业模式,都需要根据自身定位、客户群、市场环境、核心能力等诸多因素来设计付费策略。唯有深入理解业务本质,才能找到最匹配的商业模式。

AI也不例外,AI目前仅仅带来生产力的提升,并没有对生产关系带来重大变革,因此商业模式也还质的突变。

真正让用户“买单”,绝不仅仅是技术本身,还需要创造独特的用户价值、场景和体验。这需要技术和商业的双重积累。

当下,各路AI创业者正处在商业模式探索的起点。让我们保持谦虚和智慧,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这场变革。也许,更持久的商业价值,就在我们的脚下。

参考

Claude.ai

公众号42章经

公众号极客公园


——END——
*作者简介:
Super黄,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现居北京。
11年产品经理,全网10万粉丝。

AI产品咨询:1000元/小时。
产品顾问:加微信沟通。
商务合作&AI嘉宾访谈:加微信交流。

开始全力研究AI、AI产品,欢迎连接~
微信号:lookforward
长按下面二维码添加好友(备注“AI”):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妙鸭9.9元收费背后:解析AIGC产品的商业本质(5000字)

Super黄 Super黄的念想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