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科技

AI一年,人间十年

AI产品黄叔 AI产品黄叔
2024-07-31

idoubi是一个全栈开发者,除了自己开发产品,他也build in public,所以你能在即刻、推特、公众号(艾逗笔)等地方,看到他非常用心的在分享,我们深度的聊了聊他的成长以及到现在为止所做的多个产品,会发现有很多特点:

首先,他很喜欢做自己感兴趣的产品,只要符合三原则,就会动手;

其次,他很喜欢开源,基于开源吸引更多人参与; 

第三,他很喜欢搭建生态,Product+Anything。

在他做产品的每个阶段,都会找到上述三点的影子,很有趣。


这是播客的剪辑版,长达2万字,详细的介绍了idoubi在AI前和AI后的冒险历程,你会发现做了那么多,结果只过了一年,真可谓“AI一年,人间十年”!原声版本欢迎扫码收听:


对了,本文的大半部分文字版本整理感谢@宫铭,互联网大厂十年后端,AI 创业冲浪中,微信号:gongmingdream,欢迎加他聊聊。

下面开始正文,留出30分钟,好好感受这个旅程:

idoubi的成长历程快速遍历

AI产品黄叔:为何叫idoubi?

idoubi:最早是12年的时候,因为我那时候在上大二,有一个叫Adobe软件公司很火,我是因为Photoshop,还有Dreamweaver这些软件,通过使用再到学习,再慢慢的通过自学了一些编程的课程,才进入到这个行业的。所以当时我就想取一个网名,来跟他致敬一下,所以就叫idoubi。其实这字母不太一样,但是发音可能是一样的。

我是2011年本科入学武汉大学,学的是核工程,所以有点不是那么感兴趣。大一暑假我就在网上接触到这种自学的网站。他讲Photoshop,平面设计,然后又讲这种Dreamweaver网页编程,感觉你随便拖拽一下,或者写几个字母,打一下键盘,它就能出来一些这种很炫酷的一些东西,我觉得特别意思,所以我就从那个时候开始自学。

后来毕业之后,也没有去找工作,就在武汉开了个小公司接外包。因为那时候也比较迷茫,而且我的技术水平也不够高,因为我不是计算机科班出身,所以无法进入一些大厂。


AI产品黄叔:从哪接的外包?

idoubi:在网络上。那时候微信公众号比较火,很多人做微信公众号的那种小的H5,内嵌的应用开发。我那段时间对这一块研究比较深。写了一个公众号的开发框架,就是一个开源的一个项目。别人可以用我这个框架去做一些他们自己的项目。所以我因为这个框架就是积累了一定的这种小的名气,有一些人他通过这个认识到。


AI产品黄叔:跟你今天搞的开源是一个路子!

idoubi:对,我走的都是(开源)这条路。

首先我喜欢某个东西,但市面上的东西不好用,于是我就自己写一个并开源发布。其他人看到后可能会联系我,因为他们正好有项目需要。当时我刚毕业,为了赚钱我肯定会接。所以我一边接外包,一边继续开发我的框架。我本来想把它做成一个这种社区型的产品,一个生态型的产品,就允许别人第三方的开发者在这里面构建插件什么的。

搞了一年,感觉也不是很理想,产品做的一般般,没有做起来,可能是因为缺乏成熟的经验和运营推广能力。。。就勉强维持生活,也没有赚到很多钱,所以毕业第一年是非常迷茫的。

(这时是15-16年,后面略去一大段经历,进入到idoubi去腾讯的日子)

最终,我收到了百度在深圳的offer,原本打算去百度工作的,后来腾讯的一个老员工给我打了个电话,邀请我去他们那里工作。只用了两个小时就完成了所有的工作流程,最终我选择了腾讯。

腾讯的5年让我成为全栈工程师

(随后idoubi在腾讯呆了5年,成长为了一名全栈工程师)

idoubi:相当于我在这边的角色,一方面是一线开发,我要自己去写一些模块。第二方面我是架构师,我要去负责这个系统的设计。第三部分我是个运维,就是我不但要把自己的这些东西搞好,我还要把别人的服务全部给部署上线。

角色变了,负责的东西就更多了。

我一直很关注前端的发展。所以我业余时间我都会看新出的一些框架,在公司里,把整个后台的所有的东西我都过了一遍了,业余时间我自己又把前端的东西过了一遍。

所以这也是去年10月份出来之后,我可以很快速的进入一个全面开发的这么一个原因。就经过这么多年的这个积累。


AI产品黄叔:出来之后一开始怎么想的?

idoubi:出来之后倒也没有说一定要做个什么东西,就是按我的兴趣去做。因为我的一个理想就是要实现软件自由。

所谓软件自由,也就是我日常用到的所有的软件,只要在我能力范围内,我都想自己写一遍。

我不太喜欢给别人的软件付费,除非是我做不出来的。所以我就一直在朝着我经常会用的一些软件去做。比如说什么这种对话类的,或者说那个Spotlight什么,就是一个输入框可以去检索,还有一些日记、笔记这种小一点的,还有各种网站什么的。所以我出来之后就一直反正看着我什么感兴趣我就去写什么。

然后另外一方面就不断有新的热点出来,那我看着如果这个热点我觉得还可以做一下,我就会做。比如去年11月的时候,GPTs出来了,那时候特别火。它当时没有上线那个GPTs的应用商店,所以我就写了个应用商店,第三方的应用商店,然后开源,跑了三天。 

第三天的时候那个Monica的老哥小红(Monica.im的创始人肖弘)他人挺好的,他也不断的去投资各种小的开发者,所以就给了我一笔商业赞助。那个项目主要是面向海外跑的,所以算是我第一次出海的项目。


AI产品黄叔:商业赞助是什么?

idoubi:Monica做很多事情,其他的一些站点他也会做,就所谓的拿外链。外链的目的是说一个新的产品出来,你有一定的流量,他给你一笔赞助,几千块钱的样子。你给他挂一个广告,一个Banner位,放到这里。用户来你这个新网站,就会有可能点到他那里。对于谷歌搜索权重来讲,相当于你这里多了一个外链,就可以增加Monica的一个搜索排名。所以他包括他收购一些产品也好,去赞助一些产品也好,其实都是这么一套逻辑,就是投流。


AI产品黄叔:所以这个是你第一次拿到了一笔钱,当时什么感受?

idoubi:挺爽的。我还写了一篇文章去总结这个事情,属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状态。

以前都是说在公司做一些产品,这算是自己的一个真正的让别人熟知的独立产品,也是我第一次全栈开发的一个产品。是我第一次接触这种全栈开发框架,能够提升效率的框架。所以我觉得也是积累了一些经验。

也是第一次去什么发product hunt,发twitter什么的。我去年11月推特应该有粉丝也就十几个,基本都没怎么上过这个推特。即刻那时候也没多少粉丝,就几十个的规模,应该就是从这个项目开始的,去年11月开始。因为这种你开源别人就会愿意给你转发,就会有流量。特别是推特上,它有很多这种独立开发者,别人看到你开源他一转,然后这个曝光就起来了。每天可能涨个几十几百个的粉丝是非常容易的。 


AI产品黄叔:开源了,有流量了也拿到商业赞助了,即刻和推特也开始涨粉了。那这个项目相当于基本完结了?

idoubi:对,后面可能就是一些运营日常的一些维护,实际上这个东西属于一波流。所谓一波流就是GPTs热度出来了,流量快速涨起来,后面就慢慢的平稳甚至下降。后面流量肯定是下降的。因为一方面是GPTs它本身热度下降了,另一方面是这个产品没有很强的用户粘性,用户不需要天天在你这里用。再加上GPTs自己也发了这个应用商店,那么你这种第三方应用商店存在的必要性就没那么大了。所以后面这个项目的流量基本就一直在跌,我就没怎么管他。


AI产品黄叔:但你在做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它可能是一波流吧?

idoubi:没有想那么多,我就觉得刚好看到这个东西了,然后我也做得出来,我就先把它做了再说。


AI产品黄叔还是先满足你的好奇心?

idoubi:对,2023 年7-8月份我也做了知了阅读,也做了群聊总结的ChatSum。23年11月12号左右,做了GPTs的导航网站。我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在这些一波流的产品。我会把主要时间维护稍微长线一点的产品。然后我也不断地去看一些有没有新的可以做的东西。

做知了阅读有会读的影响,但不是CopyCat

idoubi做知了阅读是有会读的影响,会读是4-5月份做的,那时候我看到会读这款产品,就觉得做得挺好的。

那时候也没想着要做一个会读型的产品。先是做了一个ChatSum群聊总结:群聊总结就是我拉了个机器人到群里面,别人发的所有消息给他记录起来。然后定时摘要一个话题列表。甚至我可以在群里面去根据这个人的发言记录,做画像分析。比如黄老师可能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他有可能是个什么职业。当时用的是Claude2模型,分析得还可以。


做了一段时间,一方面发现不知道怎么去变现,第二点是用户比较介意的隐私问题,第三个原因是微信封杀这类应用,他经常封禁,甚至把你整个微信号给干掉。所以我就慢慢地不打算做这一方向了。

但我发现很多人他在群里面除了日常的一些聊天以外,大部分人会转发各种文章,看到有什么新的东西就会去转。我觉得既然经常有这种转发的文章,我又能拿到文章的链接,可以直接把它先摘要一下,所以我慢慢就开始做这个摘要类的东西。

我不是因为会读做了我才去做这个的,我是发现可以往这方面做,另外一方面我评估了一下,它的实现难度特别低。我只要拿到这个内容,我立马总结,所以我开始就定义了一个新的产品名称叫知了阅读。第一个功能就是群里面只要有人发文章,我就拿到,我就给他输出一个文字型的摘要,那时候还没做图文。

后来慢慢的又加了一些功能,就是大概第二个版本过了一两天,我又加了一个思维导图。因为我个人比较喜欢思维导图,我觉得思维导图是结构化呈现比较好的一种形式。

摘要图片会挂个二维码,扫进去之后你就可以看思维导图。这实际上就把这类产品的操作路径闭环了。

然后商业化其实应该是过了一周之后才开始加的,因为我也没想过有什么好的商业化的方案。那时候除了会读之外,还有很多这种摘要类的产品,那个时候卷这个赛道的特别多,所以我想跟别人做点差异化出来。我每做一个产品,只要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我都想我能不能跟别人做的不一样,我不想跟别人完全一样。然后我第一个版本就做了思维导图,那时候会读也没有,其他的都没有。我理解做文章摘要有思维导图输出我应该是最早做的。


AI产品黄叔:还是你自己想要摘要有思维导图的结构?

idoubi:对,一方面可能也是刻意的去想做这个,一定要找个差异化。第二点是我自己比较喜欢思维导图,觉得它呈现会比较好一点,所以我就把思维导图给做了。然后因为这个点可能也有一批种子用户。

后来第二个点我想着就是要做商业化,看能不能收钱,也会去参考一下会读和其他的。他们都是以月度或者年度会员订阅,19块或者299、29什么的。我就想我还是要跟别人做的不太一样,所以我是按字数计费,第一个版本到现在收费方案都按字数的,很公平。我也不赌充了钱你一个月只用一次,他可能用十次。我不赌这个概率,我就觉得大家公平一点。

因为我看后台有些人一天可能1个小时会转发过来50篇。我群里也有这种人,他就喜欢就一次性先转了,转完之后晚上回去慢慢的看摘要,这种人他的消耗是比较大的。会读那时候的策略是你先交个基础会员,然后我限制你,比如一天只有10篇,或者一天20篇。然后你如果是年度会员,你一天可能就有30-50篇。我不想控制别人的量,我觉得你既然这么喜欢读你一天读一万篇我都支持你读。但是我希望公平,就是你读多少你付多少。

所以我最初的第一个版本,我上线就是按字数,按字数是19块钱可以买30万字。新用户送了10万字,然后我也不做任何限制,也没有时间限制。比如你充了19块钱,你现在你的账户都是可以一直用的。就是只要你不用,你可能三年后五年后你再来用也是不过期的。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AI产品黄叔:后来这个产品怎么样?因为我记得后面你还想做一个知识库类型的东西?

idoubi:一开始是从这个摘要切入的,但是摘要做着做着就会觉得它的价值点太浅了。所以就想着我能不能往知识库方面发展。因为我们觉得每个人接触的信息是遍布在各个网站的,很分散,这是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它会有一个记忆遗失的问题。我经常会想我每天会转很多东西,对吧?我突然想到我一个月前好像看到过某个产品,我大概记得名字,但是那篇文章我很难找到。


AI产品黄叔:别说一个月之前,一天前都很难找到,比如说早晨我找了十篇文章,当天我突然想到其中有一个点,但找不到是哪篇文章。

idoubi:对,就是记忆遗忘。所以就想着我能不能从这一块去入手。所以一方面做全平台的转发汇总。你不管从即刻或者36kr你看的文章,还是公众号的,还是什么其他的一些自媒体的网站,只要你转过来链接,如果链接是合规的,我都一个一个去适配的。我不太敢去接推特之类的外网链接,它有内容风险。我适配了十几二十个这种网站,钛媒体,36kr,少数派等各种各样的这种网站。

支持这么一个全网的转发汇总,它的统一的入口就是一个微信机器人,可以是个人号,也可以是企微号。你只要一转过来,我就帮你存起来。存起来之后,然后一方面在转的第一时间,你就能看到一个摘要,你就能快速大概了解。

第二部分给用户写了个后台,这个后台他可以去看到他所有内容。第三部分就是每一个里面它点进去,它可以进行详细的对话,或者给它自动摘了一些分类出来,然后也会生成思维导图。后面还加了一个功能,就是允许他去对话式的检索这种语义匹配,语义识别。他会基于语义化的相似度匹配,从我分享的所有的内容里面找。 

后来去年11月的时候去杭州参加了一个AI创客松。那三天在那里用阿里巴巴的ModelScope上面的模型去做了多模态的识别。也就是说你把小宇宙的链接,你把B站的链接转过去,也会给你把内容全部拿到。如果是小宇宙,会把MP3的音频给你转成文字,全部提取出来存起来。如果B站,如果你有字幕,就直接把字幕全部提出来,没有字幕就做音频转录,把你B站的音频全部转成文字,全部存起来。所以相当于做了多模态的知识存储。那时候就一直想着要朝个人知识库的方向去发展。


AI产品黄叔:那后面怎么样,感觉也没有特别重的在做这个事儿。

idoubi:对,后来就感觉一方面我还是怀疑它的一个价值的问题。就比如说一个B站的视频有2个小时我转过来,我只是看了个摘要,只有30个、300个字,什么几百个字。我就觉得这种价值点太浅了,就觉得是不是没这种必要。它更多起到的只是一个存储的作用,他没有用AI的一些能力让你更好的去理解这篇视频。第二个问题就是技术层面,比如做音频转录或者视频转录,有一些不准确或者说内容太长了可能就识别不了,感觉有一些不太好突破的地方,然后慢慢的就没有深入的去做。

然后第三个原因就是当时也跟一些资本去聊了这个方向,人家普遍觉得你这个属于痒点,不是痛点。这个赛道的天花板太低了,做这个事情觉得价值没有那么的大。投资人觉得你可能顶多就做成Cubox,或者做成flomo这种东西,很难做成一个特别大的东西。资本其实是不太看好的。


AI产品黄叔:你自己呢?

idoubi:有一定的价值,但没有那么的大。一定的价值也就是所谓的帮你做全网的这种信息的存储,然后再帮你去检索一下,可能阅读稍微提效一下,没有那么大的价值。但是我觉得也是可以做的。但相对来讲,可能还是比较筛选人群。我们这种可能经常会看很多内容,写很多内容,这种属于小众人群。就是要不要继续往小而美的方向做。


AI产品黄叔:当时我还挺感兴趣,就是你为什么要想要拿融资呢?摘要这个事情在微信生态里面是容易起量的。但如果你做到知识库,这个事情就更重一点。

idoubi:其实融资是因为有我参加阿里的创客松比赛,我们拿了冠军。很多资本也去参加,他看到了就找来聊。我其实没有主动找他们。我觉得既然聊,我就跟你交流沟通一下,然后就互相探讨一下,然后别人会觉得他给出的一些看法就觉得太小众了。


AI产品黄叔这个会沮丧吗?

idoubi:我觉得还好,我其实对资本讲的这些东西倒没有太介意,因为我能理解,我觉得他讲的是事实。我兴趣还是很广泛的。如果这个事情没有那么大的一个前景,我不会在这棵树上吊死,我会看看有没有别的要做的。

我点燃了火,却无法控制它

AI产品黄叔:不行再做个新的呗。下一个比较大的产品是不是就是thinkany 了?

idoubi:也不是。我去年辞职前业余时间做的一个是GPT 套壳软件,是在ChatGPT API发布之前,我通过模拟登录拿到他的接口做的一个套壳。 

后来做了ChatSum总结,再到知了阅读。辞职前是主要是这三个,辞职后第一个是那个GPTs导航,第二个是AI红包,第三个是sora.fm。

sora.fm是一个纯粹的蹭热度的项目了。我本来不太想去做那个的,但是我当时看到有一些人也在做。然后我也想了一下,是不是可以先占个坑。因为那时候sora出来,大家都在说颠覆,对吧?整个行业要被颠覆了。

然后我觉得既然是个颠覆性的产品,那我是不是也可以做点什么。因为他就算出来,很多人都用不上,跟ChatGPT刚出来一样,要么是网络的问题,账号的问题,或者银行卡付费等问题。

那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能做的就是说让他能用上。最直白的一种方式就是先给它套个壳,然后挂一个入口,只要这个sora他真正的一发布,然后你来我的网站上,你第一时间就能用上。主打的就是这个功能。

正因为sora那时候热度特别高,所以我就做了这个网站,然后我也把它开源了,我开源出去,因为我从GPTs导航站开始,我就慢慢的有一定的认知。我觉得开源是增长的一个非常好的手段。如果不开源,纯粹的靠我自己去推的话,很难推得起来。但如果一开源的话,很多人就愿意给你自发传播,他就会说你是菩萨,好多都是这样。所以我从那个项目之后,我的好几个项目都是开源的。包括刚刚那个AI红包封面,我也是开源的。


AI产品黄叔: 

你再具体一点,开源到底给你带来了啥?

idoubi开源带来的就是更多的曝光。


AI产品黄叔:就单一那个产品的曝光?

idoubi:对,就单一产品曝光。我做的那个红包封面,可能很多人看到,但人数还是不够多,这些人看到了最多帮你在群里面发一发,说有的产品还不错。但如果我一开源,就会有很多自媒体他愿意来给你发。特别是经常推荐各种开源项目的这种自媒体,包括一些推特上面的一些像小互、宝玉老师,他们会愿意给你发,他觉得你这个项目开源是对很多人的价值会更大了。因为很多人不仅仅是要用这个红包封面,甚至有些人会想自己去做一套网站。

你一开源,你的受众就更大了,你面向的不仅是C端的使用者,还有一些创作者,甚至一些开发者,所以开源的好处就是让你覆盖到更多的人群,然后也会给你带来一些正向的传播。他会觉得你是一个有奉献精神的人,就会有很多这种正向的口碑传播。所以项目的流量肯定会比闭源要涨得快一些。


AI产品黄叔: 你也是这个项目的发起人,你也能从中获得一些流量和影响力。

idoubi:对。开源项目的链接肯定是到我的网站上来的,包括我的开源仓库,通过开源仓库又可以引流到网站上。


AI产品黄叔: 你今年极客和推特涨粉有多少是跟开源有关的?

idoubi:我觉得应该挺多的。首先GPTs导航项目,还有AI红包封面,这两个项目应该是涨得比较快的。还有sora.fm三个项目都是属于开源,带来了至少有几千的粉丝的涨幅。


AI产品黄叔: sora.fm有收入吗?

idoubi:这个没有收入,因为没接广告,也没有做付费。因为我那时候其实是有一点道德包袱。有一点就是我公众号之前还写过一篇文章去讲这个事情。OpenAI官方发布了sora,但是没有一个生成接口,所有的内容视频都是他们自己公布出来了。我们这种套壳站没有一个generator的过程,它只是showcase的过程。我把所有的东西相当于搬运放到这个网站上。但我有个中间的标语是sora video generator 或者叫 AI video generator。就是你说你这个东西可以去生成。


AI产品黄叔: 但实际上不能。

idoubi:对,实际上它是不能生成的。我其实是有注明了的,我说以下的视频全部由OpenAI生成,然后现在暂时没有生成功能。我说你留下你的邮箱,等他有这个功能,我第一时间通知你。网站上是这么做的,但是国内很多自媒体就断章取义,他就说兄弟们变天啦,说用这个工具,就可以直接让你生成一个sora的视频,然后私信我,告诉你怎么弄,就类似于这种。


AI产品黄叔:就利用你做的网站。

idoubi:对,我看到有些人在别的平台公布爆料,说被割到韭菜了。因为他明显的是割韭菜行为。他的割韭菜的工具还是我提供的,截图和品牌用的sora.fm。也就是说别人看到他这个,他认为真的可以在他这里用上,然后私聊他,然后交钱给他,最后他交付不了,然后别人会觉得是这个sora.fm产品的问题。




所以我就觉得属于那种我点燃了火,但是我不能控制他。叶文洁讲的那个事情:“我点燃了火,却无法控制它”。因为这个事情,我的道德压力还比较大。然后我就不太想去做进一步的动作,然后我就把网站全部generator 都改成了 showcase。

因为我当时写那篇公众号的文章(我开源了一个 Sora AI 视频生成器模板,却被人拿去割韭菜)有三万多的阅读。有很多骂我的,说好像你道德很高尚,你写这篇文章来骂别人割韭菜,但这个事情不是你搞的吗?不是你不是你最先在你网站上写generator吧?我压力很大。我比较在乎别人的看法,脸皮比较薄,所以就觉得压力特别大。


AI产品黄叔:他们某种程度上说的有一定道理,你也算吃了这波小红利。

idoubi:对,所以我实际上就是打着sora的关键词,然后蹭了一波流量。我当时肯定有蹭热度的心态的。因为这个趋势出来了,我做个东西,如果流量进来了,我可以转化,可以变现,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但是因为被自媒体这么一搞,我就觉得我不太想做这个事情了。我很在意别人的看法,他们完全坏了我的口碑,我不想成为这样的一个人。


AI产品黄叔:还会蹭这样的热点吗?

idoubi:不会了,后来我就没有搞这个了。这个项目真的是让我感触特别深的一个项目。


AI产品黄叔:有点像你想蹭这个流量,但是可能会被流量反噬。

idoubi:对,真被流量反噬了。所以后来这个项目就没有做任何商业化的变现。我也没有导流,我也没有接广告,就一直放着,流量来就让他来。


AI产品黄叔:现在还有流量吗?

idoubi:现在应该没有了,整个域名都被干掉了。域名被停止解析了。因为域名包含 sora,跟品牌词冲突了。域名局有这种品牌保护措施,后来我就再也没管过他。

All in AI搜索

idoubi:最早去年11月的时候,就有朋友建议我看一看AI搜索。然后我当时觉得一方面时间不够,我每天想着怎么把知识库搞得更多。另一方面我觉得AI搜索应该是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东西。因为搜索一听就觉得谷歌百度做这么多年,对吧?我就总觉得我不太适合,所以我就一直没看。

今年2-3月份的时候,秘塔出来了。当时看了一下,有很多创新,各种时间线、概念名词,然后思维导图。我当时就看,这种东西我能不能做?

我做产品就是三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就是我是不是很感兴趣。 

第二个原则就是他是不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东西。

第三个原则是在我的能力范围内。

一般满足这三个原则,我都会想去尝试一下。然后我就去看了一下。然后那个时候新闻报道很多,贾扬清五百行写了一个AI搜索,满天的那个报道。然后我就看了一下他的那代码,确实挺简单。后来还看了一个腾讯的人写得开源的AI search,他是用go写的,我刚好很熟悉,就看了一遍。 




我看完这两个项目之后,发现实现逻辑都差不多。本质上就是一个技术名词叫做RAG。它涉及到主要就两个步骤,一个叫检索,一个叫生成。那两个步骤就涉及到2个API,一个是检索的API,一个是大模型的问答的API。我看了一下他们的实现逻辑,我发现很简单,就是2个API 的调用,再加中间的提示词,甚至他们开源项目提示词都有。

就是如何让他拿到这个检索之后,再按照你想要的那个生成。我看了一下发现难度不高。我就三月十几号,有一个周末,我就去咖啡馆,然后就开始写,应该就写了一天多一点的时间。因为我之前有一些代码可以复用,再加上它本质上难度也不大,就只是调用了2个API,所以我就很快的把它写完了。

写完了之后,我当时在想AI搜索我算是入局不算早,我不想跟别人做完全一样,我就想我能做点什么差异化。我发现所有的AI搜索,包括最强的perplexity ,他们都没有思维导图。我是去年7-8月我就在做思维导图,代码也是现成的,我就把它复制过来。所以第一个版本我就把思维导图给加上去了。

我就让搜索的过程跟他们基本上是一样的流程,一个输入框。第一个版本很简单,首页一个输入框,搜个问题之后,内容在右侧先展示,再把这个内容发给大模型,用大模型给你回答。回答完了之后,还有个按钮让你点一下,你就能看到整个思维导图。把回答总结一下。




那这样的话实际上就是有了一个基本的AI搜索的一个样子,又多了summary的功能。我把这个做完了之后,第二天我就加了一些登录注册,然后还有数据统计,还有移动端的这个响应式的适配,差不多写代码写了两天,然后第三天我就发布到那个product hunt。然后我就在即刻发了一下,在推特发了一下,在微信群里面发了一下,让大家帮忙投个票什么的。所以当时可能就有一些人也帮忙推,拿了290多票。就拿到了那个product hunt的日榜的第四。




拿到第四之后,然后我再看,后来我这几天就刷了个推特,我看到就有些外国人他就在自发的推荐,日本的推的比较多,然后还有阿拉伯人,我看product的的评论,他们觉得很新奇。大概意思是说,发现了一个新的AI搜索引擎,跟perplexity很不一样。他有个思维导图,结构化呈现特别好,特别能满足我的需求,就类似于这种很好的评价。所以这个产品算是完成了冷启动。


AI产品黄叔:差异化最大的还是思维导图是吧?

idoubi:对,第一个差异化肯定是思维导图。


AI产品黄叔:用户他感知到他上来讲也最明显是这一点。

idoubi:思维导图我们国内见得多一点。去年很多人在做,包括今年在AI搜索加思维导图,秘塔应该是第一个做的,他第一个尝试的。后来360也做了,在他的浏览器也做了。但是在这个之前,国外的这些人,他应该是没有太多这方面的这种体验的。所以你因为我我第一个版本我就面向海外在做了,所以对他们来讲还是蛮新鲜的一个事情,然后就刚好命中了一个传播的点。


AI产品黄叔:AI搜索是你这段时间花的比较多心力的的一个产品?

idoubi:对。


AI产品黄叔:现在这个数据方便说吗?

idoubi:方便,我其实一直是build in public的状态,我觉得这其实没什么可保密的。四月份的时候就五十多万的访问量,五月份涨了90%。但是similar web上面显示是跌了的。因为similar web它只是估算,他不知道我真实的数据,真实数据我是通过google分析的埋点,每天3000左右的UV,8000次左右的搜索,付费不高,付费率零点零几,很低。 






AI产品黄叔因为单次搜索还是要有成本的,听起来是cover不住商业收入的。

idoubi:现在收入比较单一,就是靠那个订阅,所以肯定是cover不住的


AI产品黄叔:我们之前也跟其他人聊过,他觉得说国内订阅肯定跑不通,但这个搜索为什么是国外感觉也不太好。

idoubi:国外其实你看perplexity订阅收入也不是很高。本质原因是大家习惯了谷歌的免费搜索的模式。你说你一个新的搜索一上来就收人家钱,对吧?就是有一个用户心智的建立过程。他为什么要给钱给你,要给一个足够充分的理由。所以这一点就是用户认知的改变的问题。就是他不习惯突然用一个付费的一个东西来做一个搜索的这么一件事情,这是一方面。

第二方面就是你的付费点不够多,不够刚。就是你可能像perplexity,生成图片要收费。还有它有个pro search,就是高级搜索。高级搜索本质上就是帮你把一个问题做一些改写,搜索更多的信息,最后输出的时候会更完整一些,包括秘塔的深度搜索的模式是一样的。冲着这个点去付费,我觉得他的动力没有那么大。除非他是天天需要看长篇大论的研究型的人,他可能希望你给他更多。


AI产品黄叔:他就基础模式基本也差不多了。

idoubi:很多人其实基本版就够用了,他没有必要一定要付费。包括thinkany也是一样,免费你都可以用,我没有太多的限制,所以我觉得付费点不够高,所以导致它付费率不会很高。


AI产品黄叔:那这个是不是会影响他长期的一个商业价值?

idoubi:这个事情就一方面要做一些调整,就是调整所谓的要尽快的找到他的一个PMF,就是说我怎么样能够加更多的真正满足用户需求,让他心甘情愿付费的点。昨天那位嘉宾讲到他们做PPT,他发现PPT的付费率最高,如果我这边发现用户大部分时间是冲着我的思维导图来的,那么我就重点去优化思维导图,然后把这个功能加到pro版本,让他去交钱。如果这个地方用的人够多的话,付费点够强的话,慢慢的会增加一些收入。但是要去试,很多个点去试。做一些AB test,或者其他一些地方,要尽可能的把它的付费转化给提升。这是第一点,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做调整。

第二点就是要找到更多的方式。比如说API。因为to c用户习惯了免费搜索,突然充钱,他可能不太习惯。但是API收费是非常理所当然的。不管你用OpenAI还是用perplexity,没有人说API是免费给你用的,包括GPT3.5什么全部免费,GPT4o都免费,但是它API是收费的。所以大家对API收费是一个普遍的认知,是合理应当的。

API收费主要面向的可能就不是自己用搜索的人,面向的更多的是一些开发者、创作者或者自己想做产品的这些人。他以前做了一些chatbot,很多人在用。他这个chatbot用户反馈没有实时性,他希望能加上AI搜索提升它的实时性。这个时候如果我给到他一个API,我不需要他做太多的调整。他只要把他的那个接口的前缀换成thinkany的前缀,然后他一键就可以切换一个带搜索联网功能的接口。那么chatbot的价值有提升了。然后他可以拿这个点去收用用户的钱,所以他能收到钱,他就愿意给这个API交钱。所以这是API的一个最主要的逻辑。Perplexity其实是已经做了一段时间,然后我最近也在做这个事情。


AI产品黄叔: 这个是成立的前提是啥?就API商业化成立的前提是不是别人要认可你的技术实力?

idoubi:对,最重要的是他有这方面的需求。就比如有这种chatbot的人,有这个固定产品形态的人,比如像你,我卖你API你肯定不会买,因为你用不上,你没有需求。那么这第一点就是他自己用得上。第二点就是说他信得过你,或者说他觉得你这个联网检索,包括你的回复速度,可用性都挺高的。他切到你这里要么就是能降低它的成本,要么就是能提升它本身产品的竞争力,他才愿意给你付费。

我去年做知了阅读的时候,我在第二个版本就把API开放。然后累积下来我发现API的付费要比to c的token收入增速要高。很多人愿意买API,我大部分的收入都靠这个API。虽然整体收入不高,但是可能有70%的样子都靠API收上来的。


AI产品黄叔:他买来干嘛?

idoubi:很多人也要做摘要,那段时间做摘要的应用特别多。然后有些人他稍微有点开发能力他也想做,但是他又不想花时间去做那么多。然后我告诉他,我这里有个摘要,你只要丢给我一个链接,我直接给你返回,你不用关心我后面怎么做的。然后很多都是那种做微信机器人的。比如你有个群,群里面你拉了个机器人,然后这个机器人你在github上找到了一份代码,部署起来。但是你又没精力或者没时间去开发一个摘要服务。那你就接我的API,接完之后只要有人丢链接,然后你这个机器人框架拿到这个链接,你就请求知了阅读的API。最后你的群不也完成了跟知了阅读一模一样的功能吗?你只要付token费就好了。


AI产品黄叔:了解了,一个是to c的订阅,一个是API的收费,是有可能的。流量你说4月到5月涨了百分之八九十,这个上涨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涨这么多?

idoubi:传播,大V的传播。因为我们没有做投流,没有钱,所以也没有做投流,大部分都是靠自发的传播。主要facebook上有一个阿拉伯的大V他录了一个宣传视频,带来了好几千的UV。还有推特上有意大利的,有日本的,有阿拉伯的人,他们也自发的录了一些内容,有视频的,有文字的,自发传播。


AI产品黄叔:他们会主要夸什么点?

idoubi:思维导图,还有多模型的切换。


AI产品黄叔多模型的切换。但是perplexity也有。

idoubi:他没那么多,他应该只有三四个,还有他自己自研的模型。我这边接了十几个,有最主流的GPT4o,只要一上线基本都接了。deepseak都接了,有一些人有这个尝鲜的心理。比如前两天Claude3又发了个新版本,然后说这个了不得了,这个特别好,就借着这个势头。你看像Devv跟进也特别快。其实很多做这种应用层的产品,会比较关注这个模型的迭代。那些想要尝鲜的用户,他就会冲着这个新的模型来用你这个产品,有这部分的需求。


AI产品黄叔:thinkany大家一天几千次搜索主要是啥?

idoubi:具体问题我没有统计,因为他很多都是阿拉伯文,日本,我没有去翻译,所以我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问问。我大概看了几个,大概就是问一些工作类的,生活类的一些东西,比如有一些学医的,某个药品是干嘛用之类的这种问题。


AI产品黄叔:听起来有点分散。

idoubi:对。


AI产品黄叔:挺分散的。通用确实挺难的,通用因为面太多了,你一下子往下面洒水,每个地方感觉大家提升会不会说不是特别大?

idoubi:优化的难度会很大,因为我覆盖不了那么广。比如我把这个搜代码的这个场景优化很好,但是搜代码不一定是我的主要的人群。可能很多人问的都是医疗相关的,那我就可能又要朝着医疗去搞,医疗水又很深,我又要花很多时间,就觉得你很难一下子覆盖到足够多的场景。所以这是目前来讲最大的一个问题我昨天也讲到了,其实就是我会想着先把平台的基础能力给它建设好,提升它的整体的可玩性。然后再通过智能体工作流插件的形式去覆盖更多的场景。

有点类似扣子或者GPTs这种东西。他们实际上扣子它做了很多基础能力的建设,它可以挂载很多的信息源,它有很多的模型,它还有很多的插件。比如我天天搜代码,我就可以创建一个扣子的代码的智能体。然后这个智能体调试完了之后,我发现它准确度其实可能不比DEVV差。它的效果我非常满意。同时我还可以把它发布到我的微信企业微信、抖音或者telegram discord。我多端发,然后我在每个地方都能用上,然后准确度我觉得也还可以,对吧?那你的就不需要扣子去做太多事情了,都是由一个开发者创作者去做的。所以这就是说所谓的可玩性加平台化的一个策略,就是我不需要自己去做很多,我希望有其他人来做。


AI产品黄叔相当于以后有可能thinkany上面有一个自己的coze。用户可以拖拖拽拽就生成。比如一个怎么去定制旅行攻略的bot.

idoubi:是,我把它分了很多个层面,就很多种形态了。一个是数据源自定义,一个是提示词自定义,一个是工作流的自定义。因为一次单边搜索大部分是要靠信息源的整合。好比我可能我不炒股,我没法拿到那么多有可能准的信息源。但是可能你炒股,没有AI的时候,你会天天去同花顺,去雪球或者去哪里看。如果信息源能自定义,功能做到足够简单,允许你自定义,你就可以结合那个雪球、富途先把信息员给固定了。你问的任何炒股相关的问题,他都来这里检索。检索完之后,你希望他按照像财报或者一个短片的分析师的形式给你回复。那这个地方就涉及到提示词的自定义了。

我昨天也讲了,我们讲提示词就比如说他什么有些问题,可能秘塔长篇大论你不太喜欢,或者其他的某些AI搜索都是千篇一律的,要么很短要么很长,那这一块肯定不满足所有用户。如果提示词我允许你自定义的话,你就可以建一些你喜欢的模板。有了数据源,有了提示词,这两个事情一结合就能完成一次单边搜索。如果它结合的比较好,那么你单次搜索的效果就非常好。

如果把这两个一结合,它就成了一个智能体。这个智能体解决的是一次搜索的问题,对于一些复杂的场景,他就需要多个智能体进行协同。也就是昨天franco讲的那种Multi-Agent,在我这里我讲的叫做workflow。Workflow也就是说把多个单边输入所把它串联起来,然后每一个搜索的结果可以作为下一次搜索的一个参考。然后串起来,串起来之后它就能完成一些更复杂的动作。


AI产品黄叔:这个有点像你要搞成一个生态了。

idoubi:对,我就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在搞


AI产品黄叔:你搭了个台子,然后你上面各种模型。你也开放了各种,大家可以自己去拖拖拽拽生成。包括你可以定制你的信息源,然后把中间那个workflow给弄出来,最后你想要什么,我上面就帮你跑。

idoubi:对,就是这样。包括就像genSpark这种,它有一个genpage,把你的搜索生成一个页面。它实际上也是个插件。这个插件它实际上就是帮你做了一个生成内容的功能,跟你的主线搜索其实是并行的。大模型在回复你的搜索结果的同时,他有另外一个agent帮你去做sparkpage。它甚至可以做的更多,帮你生成生成视频,他只要再做一个专门用来生成视频的插件就好了。


AI产品黄叔:或者你用copilot的逻辑,只要把你想要的东西用什么方式给它产生出来,最后再用某种方式输出出来。

idoubi:对,它的输出其实都是可以通过各种agent来自定义的。包括我们这个案例现在最主要的这个思维导图,它实际上也可以跟主流程是分开的。就是这个东西它可卸载,我如果把这个智能体卸载,那就是文字给你输出。如果你把它安装上,他一方面给你生成文字,第二方面把思维导图也给你生成出来。第三方面也可以做一个生成page,它的几个步骤可以同时运行的。就你一次搜索它有个page,有个思维导图、有个图片、有个视频,全部都给你。只要你想要。


AI产品黄叔:相当于你也提供了一些能力,允许他来配置agent。这个逻辑听起来还是挺好的。

idoubi:对,就是所谓平台化提升它的可玩性,其实也是一个建生态的过程,听起来还是很美好的。但是过程可能会麻烦一点,就是如何让用户愿意来你这里去创作。


AI产品黄叔:你这么其实跟reportify他们也很类似,他把所有的财经金融相关的信息找出来。无非后面你们想怎么玩,那我给你一些定制的逻辑,你就可以自己去搭,输出你想要的。比如今天下午三点,给我发一下我关注的几个股票涨了多少,是不是应该到我的买入点,它可以基于你的逻辑来做判断。

idoubi:这也是AI这一波之后很多人都在尝试的一个方向,叫Multi-Agent,就多智能体协同。协同主要是完成一些自动化的事情,目的还是提升你的效率。


AI产品黄叔:最近那胃之书的赵纯响,他就在found park大会上面说,想要让所有人都用上那这种自定义的agent那就不可能。因为很多小白,然后老人、老太太、小朋友,他根本搞不明白这种Agent是什么逻辑。那你上面你说我可以自定义那么多东西,别人上来就懵了。

idoubi:这不一样,就比如谷歌几十亿在用的搜索,chrome上也有很多插件,你不懂插件不影响你搜索,对吧?我只是给需要的人放了很多铲子在这里,你用不用得上是你的事情,但是我通用我给了你一个还比较好用的一个入口,然后你通过这个入口能用起来就行了。


AI产品黄叔:可能90%的人就正常搜。剩下10%你爱怎么自定义,你可以玩出花来。

idoubi:AI搜索就两点,可用性和准确度。如果准确度这一块保证的可以的话,那大部分人的需求就满足了。可玩性其实就是面向有这种个性化需求的人去做。


AI产品黄叔:你自己拿这个项目到处去找投资人聊的时候,他们对什么问题是最感兴趣的,最关心的。

idoubi:他们最关心的还是一个竞争的问题。


AI产品黄叔:就大就很多人都出来要干这事儿了,大厂也要干。

idoubi:对,首先他们肯定是认可这个方向的,第二他们只要有钱,他也愿意往这个方向投。剩下的就是看这个牌桌上这些玩家他应该投谁的问题。他会很关心就是说他相不相信我能把这个事情给做起来。


AI产品黄叔:你能不能帮他挣100倍?

idoubi:对,因为首先他可能觉得我不是专门做搜索的。第二就是有很多拿到钱的或者背景特别强的人,他们也在做。那我去做,我一方面没有钱,没有资源,也没有太多这方面的一些技术积累,我可能能做的只有我刚刚讲的,我信赖谷歌,信赖GPT。我只是做这些整合方面的事情,我没有太多自己的技术,技术的门槛不够高。我做这个,你可能看我短暂的增长还可以,如果长远来看,我可能随便有一个新的东西,他很快就能把我给打败。所以他们可能会更关注这方面的事情去竞争,他们没看出我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AI产品黄叔:但感觉你自己不是这么看的。

idoubi:我其实不是完全认可,但是也有部分认可。我是觉得从现实的角度来讲,确实有道理的。因为别人有钱有人有经验,他肯定会一定程度比我做的好。我的一个优势就是说我个人的一些开发的能力,我的一些开发的经验。第二方面就是我的一些思考,我的一些认知。然后我想的一些事情,我刚刚也讲了很多,我会朝着我这个方向去去发展、去做。如果说我做的效果还可以,那有可能也是有机会的。


AI产品黄叔:我其实一直想跟你多聊AI搜索,也是感觉之前的项目它的空间不如 AI 搜索大一些。并且你其实在AI搜索上面也有了一个很不错的增长的流量。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是这么看的,就是觉得AI搜索比其他项目要更靠谱一点。

idoubi:我觉得靠谱我不知道怎么定义,但是从投入程度来讲,它肯定是更值得去投入的。首先它的前景更广一点,第二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可做的事情更多。因为你其他的什么,比如我做摘要,做红包,我做着做着,我感觉我再怎么样雕花,雕来挑去也就是这些功能了。我很难说我做出一些新的花样,让很多人看到,又有新的东西,这个特别好玩什么,我觉得可能就没有太多可做的,但AI说是我刚刚讲的那一堆,我觉得你要认真的去想,你可以往很多方面去想。然后这些东西如果全部能整合进来的话,比如现阶段我能做成像POE这样的什么多模型聚合的一个chatbot的类型的东西。我也可以做成perplexity这种或者genSpark这一种,或者是甚至后面我再做多一点,我可能也会朝着扣子那方面去做。

它的这个产品形态什么的都会更加多元化。但也不是说我方向一直变,我其实方向是不变的,就是AI Search加anything这么一种模式,它主体是个AI search,但实际上它可以加Anything,任何事情都可以加。我觉得从这个角度讲,有很多东西可以做,它是可以持续去投入的。不是说做两天就觉得没什么搞头,做不下去了。


AI产品黄叔:你之所以一直持续做的,是有没有一个因素是你的流量一直在涨,你这还是给你很大的信心的,假如有一天说,我现在还一天3000,现在跌到1000了,跌到500了,300,你那个时候会怎么什么反应?

idoubi:我觉得这个事情其实也是有不可控因素的。因为前期两个月的增长很大一部分是靠运气,第二就靠产品的某一个点,然后就触动了用户的一个需求,然后有一些自发传播。那么后续的话,你说我能不能保证接下几个月一直增长,我觉得很难。增长一方面是靠投流,运营,或者海外的一些投放,让更多人看到。如果没有钱的情况下,你这方面就挺难做的。

第二就是产品一定要有足够多的吸引用户的点。我可以朝着吸引用户的点去做。在做的过程中怎么酒香不怕巷子深。我做的过程如何让别人一直看到,有新的人看到,我觉得这个点是挺难的。我现在是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我能想到的顶多就是自己在各种平台多发一下。第二点就是做一些SEO的策略,让很多自然搜索流量能够过来。那需要做投放的事情,短期内比较难。


AI产品黄叔:这种page逻辑你们还没做吗?

idoubi:page还没有。


AI产品黄叔:为什么page逻辑,现在感觉是一个共识。

idoubi:这就是所谓的AI产品形态的探索。因为如果你只是归纳总结,那么你对于整个AI搜索,对于传统搜索你没有太大的改变了。你只是做了归纳。


AI产品黄叔:或者说你没什么东西沉淀下来。

idoubi:对,你只是归纳,然后那实际上我不需要AI搜索,装个插件也可以。我只要装个插件,我每次还是用谷歌,搜完了之后,我右边可能总结一下就好了。

monica他最早收购的那个chatgpt for google插件,去年2-3月份做的。就是一个总结输出。这种我觉得价值点还是比较薄的,离不开谷歌。你只是总结,那么你如果往深了做,你肯定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内容的中心,你有各种各样的内容。AI生产内容是现阶段大家比较看重的一个东西,只不过可能有些人走了一些弯路,他朝着SEO 生产低质内容的方向去走了。如果走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来讲,应该是AI生成足够高质量的内容,来减少用户的生产。


AI产品黄叔:genSpark它的核心就是这个。如果他那种游记,三天北京游的,它质量非常高的话,那为什么不收录它呢?为什么不重复来看他呢?

idoubi:是啊,所以我觉得AI生成内容是大家现阶段都在探索的一个方向。


AI产品黄叔:我觉得你要做thinkany可能有个挑战,比如说我找到一些很好的点,像你说思维导图,或者说我让内容很容易改写生成PPT。那这种有可能是说我们找到了一些低垂的果实,因为在过去别人帮我们验证过了,我们把它拿过来过去验证过了。你做agent像是一个豪赌,他需要你花很多资源、研发去把这东西跑出来。然后在主要市场上有可能遇到一些风险。比如说只有很少的付费用户愿意去长期去使用这东西,那他就可能失败。不知道你怎么看这种东西。

idoubi:我觉得风险肯定是有的,因为很容易会陷入到一个状态,叫闭门造车。很容易会陷入这个状态,我虽然想了很多,我特别想做,但有可能做出来。一方面他要么不是真正用户想要的,第二个方面就有可能我做的很好。但是因为我没有一些投流,大家没看到,他慢慢的就会自己在这方面就可能沉下去了,这个事情已经起不来了,这些都是能够想象到的一些点,很容易陷入这个境地。我现在的想法,其实一方面我还是更多的从兴趣驱动。我觉得他是一个应该去做的事情,是我觉得这类产品能让它价值最大化的,我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我只有说边做边验证,我可能可能一步一步把它给迭代出来,做到某一个程度,其他的事情就只能边走边看。


AI产品黄叔:另外我也想特别好奇,就是因为你见了一堆投资人之后,有没有可能有一种虚幻感?大家都在看我这东西,是不是可能说我下步把流量再跑起来一点,我能力再强一点,然后甚至说商业循环做的再好一点,是不是会有一笔大钱进来,让我就有点像突然翻身的那种感觉。有没有可能?

idoubi:可能早期阶段会有这种,因为我觉得感受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应该是五月初。我三月份开始上线,四月份他那个SimilarWeb的那个月度总结还没出来。五月应该是5月十几号的时候,我看到有人在我那群里面发,跟那个Devv跟360比了一下。当时我看了一眼,我觉得有点不可信。像Devv、360他们都做这么久,做得还挺好的。我怎么可能一下子有一个新的产品,我的流量超过他们,我有点不可置信。我一方面是有点震惊,第二方面也挺高兴的。我觉得算是看到了一个东西突然涨起来了,就觉得有没有可能有一些希望。然后我不喜欢以创业者自居,我从我辞职之后,我跟别人从来没主动讲创业这个词,我都是说我是自由职业独立开发。


AI产品黄叔你跟投资人也这么讲吗

idoubi:对。我从来都没主动跟他讲,我是创业者,我只是一种称呼的问题。我的状态其实是创业者自由职业,他状态都一样的,都是自己的时间自己充分,我也朝这个方向在做,但是我跟别人沟通的时候会说我是自由职业。我本来想法就是说我做一些我很喜欢做的产品,然后去跑。如果跑的还可以,就类似于我成为一个独立开发的一个IP,有一些知名的产品,也能有稳定的收入,我觉得就挺好的。

我觉得我辞职的初衷就是因为我很想做我自己的东西,我觉得满足这个就可以了。当我看到SimilarWeb数据增长起来之后,我也会有这方面的想法。我觉得我能不能把它当做一个机会,走向一条不一样的路。比如我朝着 monica,朝着小红的那种方式去走。因为小红是我非常崇拜的一个人,我特别欣赏他过去的一些经历。他以前做的一些产品我觉得做的特别好,然后也成功退出。现在就做新的东西,我就会在想,我能不能从一个独立开发自由职业的状态走向他这么一种做公司做企业的这么一种状态。


AI产品黄叔:这个问题我觉得特别想知道你的想法。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关键,原来我可能我们初心是这样的对,路上发现了一些新的诱惑。

idoubi:我觉得这种诱惑非常肯定是有的。除非你什么都不想,我觉得倒没什么。就但凡有有经常会想事情的人我觉得肯定会多想的对,就觉得好,这是不是个机会?我能不能借着这个机会去进入到人们的视野,走向一个完全不同的状态,肯定也会想。因为有这方面的想法,我就在想要跟一些投资人聊一聊。


AI产品黄叔假如说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产品,你为什么还要花精力再去做很多小的东西呢

idoubi:主要还是我个人的这个兴趣驱动。我刚刚讲了我做产品的一个原则,就是说我很想做的时候,如果我刚好也做得出来,我就会想去做。就是因为我做的那些小的尝试,他是真的我特别想做的,或者我已经想过很久了。然后突然我觉得我现在想要写一下,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是它不是一个特别耗费我时间的东西。如果一个产品它可能我超过两周,或者超过一个月我一直要去做的话,我可能就不会做了。做的一般可能三四天,顶多一周内,我就能把它写完的那我就想写一写,然后验证一下。

如果他刚好是一个小而美的东西,别人很喜欢,甚至很快都能变现。那我觉得未尝不是一件件好事。我通过这种,我如果能赚到钱,我就可以持续的投入到我的这种thinkany这种。大的他要投入很多精力,但是他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我持续的投入没有太多的正向的反馈,那我可能我的心情就会受到这个的影响,我免不了就会焦虑。如果我也抽一点时间,我去做一些我感兴趣,然后用户也比较喜欢的一些东西,甚至他还能赚到一点钱的话,我就觉得能够平衡掉我的一些焦虑,我就不会天天去胡思乱想了,对吧?我就专注于去做就好。

但这里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一个精力的分配的问题。我刚刚讲了一大堆,可玩性涉及到的很多智能体工作流,讲了一堆,但我落地比较慢一点,就没有那么的快了。主要还是有一部分时间被其他的小事情给分过去了。


AI产品黄叔:也有可能是那么走是更好的,但你也不知道。

idoubi:对我这个问题,我实际上被很多投资人都问到了。因为他们也看了我的一些动态,他也知道我不断的在做一些新的东西。他也会想说你现在准备创业,你准备做这个,你每天做那么多东西,精力太分散。经常问我这个问题,我就也是这么跟他讲的。首先我还是有长期和短期两个概念,我长期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做,短期内我也会尝试一些这种小的产品。不管你现在给我钱还是不给我钱,还是谁会给我钱,就是我能拿到投资或者说我能组起一个团队,我也会这种模式。我也不会说我死磕在这个地方,但我的主要的心力肯定还是放在这一块。但是你不能阻止我完全不去探索别的东西。


AI产品黄叔:你好像有点像王登科,他也是天天搞点对有的没的。

idoubi:他不是发动态说他有五六十个想法。我也跟他差不多,我有特别多想法,我也想去做。我辞职出来,我就是想做很多我感兴趣的东西。


AI产品黄叔:但他还稍微好一点,是他还是有个公司有团队在那里。所以你现在只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才有可能是组团队?

idoubi:我也其实找钱、找人两步也都在进行。关键是有一个鸡蛋悖论。先有鸡先有蛋的这个事情。找人的话,其实可能合适一点的人或者能力强一点的人,还是要给别人谈一点实际的东西的。

比如我在微信的一些同事,我觉得很不错的,我想让他一起出来。就考虑到别人可能薪资也比较高,那我应该要进入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别人才会出来好一点。比如有一笔天使投资了,然后跟别人谈会好一点。纯粹的为爱发电,一方面,我也没有朝着这个方向去走,我也没有跟别人画饼讲故事,说你出来,你跟我一起现在就搞,然后我们一起搞这个事情,他肯定能搞得特别大。我很少跟别人就这么讲,首先我自己觉得不靠谱,虽然我相信这个事情,但是我觉得让别人直接放弃他的一些现有的东西出来跟我ALL IN搞这个,我觉得不太靠谱。我更希望的状态就是我先去努力的找钱。如果有人愿意给钱了,我再去跟这些沟通过几次的人我让他们再出来,我觉得可能会好一点。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是一直还没有组成一个可以一起搞的稳定的团队。可能有些朋友现在兼职一起沟通,帮忙搞一搞。全职的合伙人现在还没有。

尾声

AI产品黄叔:你觉得今年跟你去年可能5-6月、7-8月开始干产品的时候,你觉得有哪些特别明显的不一样的感受吗?

idoubi:不一样的感受。从我个人角度,我肯定是变得更熟悉、更熟练了。技能熟练了。第二点就是认知方面,就是对很多事情都祛魅了。就是我以前可能会很多东西看不懂看不清,我会觉得他好像是一个特别厉害,我做不来的一个东西。


AI产品黄叔:赶紧举两个例子,我记得前面就是去了大厂之后也祛魅了。

idoubi:比如说我以前看扣子之类的产品,我会觉得我如果想做,可能会比较复杂,比较难一点。现在基本这类产品,大概也知道他是怎么运行起来了。我也会有想法要去把它也做一下,跟我的搜索结合起来去做。另外对搜索这个事情,不管任何类型的这种搜索类的产品,我一看我基本上大概知道工作量有多少,壁垒在哪里,我基本都能看得清了。

另外一些新的方向出来,我也能够有相对准确的判断,它是不是一个好的方向。比如说那个chrome的端侧模型,还有我们昨天也讲到了荣耀,还有苹果的端测模型。然后他一出来,我马上去尝试了一个产品。我上周写了一个chrome的端侧的一个插件,它本质上就是不需要你联网。你就算网络断开,它也可以在那个浏览器侧边,就给你刚用的那个monica一样,也可以对话或者摘要,就完全基于你chrome的端测模型。所以我最近也会有这种想法,端侧它会不会是一个趋势,我想尽快的去验证一下,所以我就去基于chrome端侧模型做了一个插件。但现阶段测试发现它的这个可用性还比较低,就智能程度特别低。有可能是它参数量太小,一些问题答的就很一般。本来我打算上周去发布的,但是我现在还拖着没发布。

下一个产品我可能会想做一些这种侧边栏的这种工具。我在想我要不要换成云端的模型。因为用户他不太关注你的是端侧还是云端,他只关注你好不好用。端侧模型非常快。隐私方面,断网的可实用性方面都是非常高。唯一的缺点就在于它的智能程度太低了, 所以就达不到解放生产力的作用。所以跟去年比,我更多的就是我能看到一些趋势,我也能看清楚一些产品,我也会有更多的一些想法。


AI产品黄叔:好的,今天差不多,很感谢idoubi今天说了很多很真实的东西。包括你自己过去的职业成长经历,还有出来之后从你开始做产品开始一年。这一年期间感觉经历了好多。对,所以我们再回去我再想一想AI红包,我怎么记得好像好久之前的事儿了,其实也就四五个月。你说这个真的是AI一年人间十年。


再次推荐这档新播客:AI产品经理,欢迎扫码订阅:

我会用AIPM的视角,深度和嘉宾交流,挖掘底层逻辑~欢迎自荐和推荐嘉宾:


*作者简介:
Super黄,广西人,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现居北京,11年产品经理,全网10万粉丝。
中美两家公司AI产品顾问!
有AI产品咨询服务欢迎加我vx:lookforwar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AI产品黄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