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的沙俊同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人,他从这里出发,一路“疾驰”到珠海,如今已是一位优秀的摩托车赛车手。除了参加比赛,他还创立了自己的俱乐部,为更多摩托车爱好者圆梦。对于深圳,他始终感恩,“这个城市既开放又年轻,它让我见识更广,让我出去闯荡、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时更有底气。”
就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我和家人来到珠海享受惬意的闲暇时光。沿着漫长的海岸线行驶,我不禁感慨每一座海滨城市都是上帝的宠儿。一边是繁华街市,一边是浩瀚大海。珠海作为百岛之市,也是浪漫之城,还有人给它起了一个特别的称号“赛车之城”。因为它有着中国第一个永久性的国际赛车场,这里汇聚了国内顶级的赛车手,每天上演着“速度与激情”。我的脑海中闪现出一个身影:身穿炫酷机车服的热血赛车手,紧握方向盘神情专注、气场十足,尽显少年风范。沙俊同!一位00后的深圳男孩为了自己的赛车梦想,14岁只身来到珠海开启了赛车生涯。如今只有21岁的他获奖无数,是珠海国际赛车场600CC华人赛道纪录保持者、鄂尔多斯国际赛场600CC赛道纪录保持者。没有人会想到,这位天生的赛车手看似传奇的故事背后却夹杂着不为人知的曲折和坚持。这位特区青年骨子里的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让我震撼和动容。9月26日,我和沙俊同约在深圳特区报业大厦的楼下见面。在这之前,他刚刚从上海回到珠海,又马不停蹄来深圳见我,21岁的少年似乎还不知疲倦的滋味。在我的脑海中,赛车手的形象应该是放荡不羁又酷酷的,但是见到沙俊同,他身着黄色T恤,置身绿意之间,散发着清爽自然的气息,举手投足间都洋溢着无尽的青春少年感。“羽淳姐!”他笑着向我招手,秋日的阳光照在脸上,明朗极了。经常采访文艺界的艺术家们,一想到此次要“进军”体育界采访一位赛车手,我感到无比新奇。从儿时的经历开始,沙俊同娓娓道来他的赛车故事。2002年出生的沙俊同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深圳男孩,小时候他和所有男孩一样就喜欢车。各式各样的玩具车成了他的玩伴,先拆掉再装好,一玩就是几个小时,从不知疲倦。上了小学以后,沙俊同还创办了一个汽车社团,跟有同样爱好的同学一起研究汽车。那时候深圳是一个“禁摩”的城市,真正对摩托车开始有了解,是上了初中以后。沙俊同还清楚地记得那时正好家里买了一台新电视,他无意间看到了世界摩托车大奖赛的国内转播平台,瞬间就找到了自己的目标。“仿佛我的未来已经被规划好了,我也要当一名赛车手,说啥都没用!”然而沙俊同并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家人,他知道这对于家人而言是多么的不现实。于是便默默在网上搜索哪里有赛车场、有车队。终于被他搜到深圳香蜜湖有一个卡丁车赛场,于是沙俊同每天放学以后就坐公交车去香蜜湖赛车场玩。沙俊同回忆:“那时候玩卡丁车也不便宜,10分钟也得几百块钱,等于我一个星期的生活费了。但是即便我不能玩,我也会去看别人玩,就是想了解下赛车这项运动。”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初一结束后的暑假,沙俊同终于有机会去珠海看了一场全国最顶尖的摩托车比赛。赛道上的热血飞驰,机车的轰鸣声在耳边回荡。沙俊同仿佛置身于速度与激情的海洋中,尽情地感受着那种刺激与激动。“当时我的心就好像有一把火被点燃了一样,我在那一刻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赛车手。”从珠海回来后,沙俊同再也没有心思上学了,开学升到初二他就上了10天,说什么也不去学校了。听他讲述这段经历,已为人母的我想着如果这是我的孩子,在如此关键的时间点要放弃学业,我该如何抉择?我好奇地询问沙俊同,他父母的意见,果不其然,他说:“我父亲是最反对的,不停告诫我要好好读书。母亲还好,可能因为她很小就来深圳打拼,她觉得读书也不一定是唯一的出路,如果能去做我喜欢的事情,她愿意支持。我的初中班主任也没有很反对,她也支持我去追寻自己的梦想,直到现在,我的班主任也经常给我的朋友圈点赞。”足见,拥有梦想是多么难得、可贵。沙俊同的母亲因为珍惜孩子的这份梦想所以选择支持,他的父亲因为实在说服不了儿子也只能选择放手。14岁那年,沙俊同母亲为他办理了退学之后,开车把他送到了胡照能的车队,当时胡照能也不能确定眼前这个小男孩到底是不是心血来潮,为了考验他,胡照能让沙俊同先从修车学起。▲沙俊同看似传奇的故事背后却夹杂着不为人知的曲折和坚持。
▲只有21岁的沙俊同获奖无数,他是珠海国际赛车场600CC华人赛道纪录保持者、鄂尔多斯国际赛场600CC赛道纪录保持者。
提着两个行李箱,沙俊同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他开心得不得了,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小学毕业都在住校的他,在外独自生活既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自由。而他的母亲在把他送到宿舍的那一刻起,却十分心疼。“房间大概只有10平方米,2个上下铺都住满了人,厕所是坏的,我在空地上铺个床垫睡在地上。我妈第一次进宿舍就让我马上搬出来,她要给我租房子,怕我身体吃不消,但是我没同意,我希望能更快地融入到这个集体。”沙俊同后来才知道,母亲在回去的路上哭了一道,沙俊同的孤注一掷让母亲想起了早年父亲送自己来深圳打工的情景。也许连沙俊同自己也没想到,刚来车队10天,他便开始质疑最初的决定。他没想到自己并无机会骑车,只能帮车队打杂以及跟机械师学一些修车的知识。因为刚去的时候正赶上车队比赛,他也没想到要每天修车到凌晨两三点才能回宿舍,第二天早上七点又要开始准备车子。“我每天都很崩溃,比我想象中辛苦太多了。”但他转念一想,“是我自己要求来的,如果因为太辛苦就打道回府,会显得很没有毅力。”就这样,沙俊同在车队的前半年每天做的事就是早上给车子加油、检查胎压,车坏了去修车。他确实掌握了修车的本领,却始终没有机会学车,他打趣说:“大概半年的时候我实在忍不住了,就问师父我什么时候才有机会练车,那时候师父可能才想起来我是来骑车的。”就这样,15岁的沙俊同终于开始练车了。一星期有两天练车,其他时间继续做机械师。“我还记得第一次师父带我去小赛道里骑车,他很惊讶我能骑得这么好。其实因为以前只要他们一出车,我就会把手上的事情都放下,去赛道边上看他们骑,看得多了,自然就会了。”就这样练习了三个月,沙俊同参加了人生中第一场比赛——广东地区的小摩托车比赛,直接拿到第二名。两个星期后他又去佛山参加了比赛,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冠军,这也促使师父很快就让沙俊同开始骑更大排量的摩托车去参加比赛。他至今最感激的是师父胡照能,胡照能不仅给他提供了比赛机会,还为他承担了所有比赛所需的费用。“我当时并不知道赛车这么烧钱,不仅车子很贵,耗损也很贵。比如轮胎,要3000块钱一对,比赛半个小时就要淘汰,平均下来,我比赛一场的费用大概要5万块,这些费用都是师父在承担。当时我拿了人生第一个冠军奖金是1000块钱,我都给了师父,其实连一个轮胎都买不到。”后来,沙俊同才明白,胡照能是想用心培养一名赛车手,他对沙俊同寄予厚望。▲沙俊同小时候就喜欢车。
▲沙俊同人生第一场比赛。
▲第二场比赛就获得冠军。
▲首次参加亚锦赛。
15岁的沙俊同仅仅在2017年便从150CC排量的摩托车跳到了250CC,又跳到了现在的排量600CC,一年实现了三连跳。而在此后的几年,他参加的多场比赛成绩都很优秀,比如2018宁波国际赛道节超级摩托车赛新秀600CC组冠军、2018CSBK中国超级摩托车锦标赛 SS600组年度亚军等。直到2019年,沙俊同的赛车生涯迎来了新的转折点。2019年亚锦赛来到珠海举办,车队里原本参赛的车手受伤了,沙俊同终于有机会以临时车手的身份参赛。对于那场比赛,沙俊同毫不谦虚地说,自己发挥得特别好,成绩在所有中国车手中排名最高,这为他争取到更多比赛机会,也让一些赞助商看到了沙俊同的实力。说到受伤,在赛车比赛中十分常见,和沙俊同关系很好的一位队友也在一次比赛中彻底离开了。沙俊同觉得自己挺幸运,这么多年都没有受过严重的伤。“很大原因是现在的装备比以前的好很多。”但是他今年在日本参加亚锦赛却摔断了锁骨。沙俊同笑着说:“这对于赛车来说是很小的事故”。摔断锁骨之后的一个月,沙俊同又马上去印尼比赛。“当时车队都劝我不要去,可我赛前已经去试了车,而且印尼是一个全新的赛道,我特别想去尝试。”“结果赛场上你应该很痛吧?”我问。“12圈的比赛我跑到第3圈时手已经没有力气了,真的特别痛,但好在我还是坚持到了最后。”今年是沙俊同第一次出国参加亚锦赛,一共在五个国家比赛,第一站他去了泰国、第二站去了马来西亚、第三站去了日本,三个月前刚从印尼回来。我问他成绩如何,他笑着说:“每一场我的成绩都是倒数第一。”“倒数第一?”我怀疑是不是听错了,在国内基本场场拿冠军的他怎么变成了倒数第一?而沙俊同并没有任何隐瞒,他坦然地说:“这跟国内外的大环境有很大关系,国外的赛车手有很多比赛的机会,而国内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可以学习赛车的地方,大家通过自己的摸索去学习赛车,也会找教练,但不像国外一样会有学校上课。所以对车队而言,我这样的成绩是意料之中的。”话虽如此,但沙俊同的内心其实落差极大。“本以为勉强能跟上,结果拼了命都在最后一名。我也给自己设立了新的目标,要想办法进步,起码差距不要那么大。”通过反复摸索与练习,沙俊同也做到了。首场比赛,沙俊同的单圈成绩比对手慢了七八秒,而刚刚结束的印尼站,沙俊同已经将时间缩短到了两秒。11月初,亚锦赛就要来到珠海,在本土场作战,沙俊同相信自己能发挥得更好。为了站到更高的舞台,有机会去欧洲参加世界性的比赛,沙俊同在2021年去了雅马哈赛车队,也在同一年,他有了创办赛车俱乐部的想法。“从师父的车队离开,你舍得吗?”我问。“虽然我离开了师父的车队,但他一直是我最感谢的人,现在我的车号上面都有一个能字,对我而言,我只是换了一个老板,但师父永远是师父。”沙俊同说。▲沙俊同和师父以及师公合影。
▲第一次严重摔车,车子报废。
▲锁骨骨折。
2021年对沙俊同而言,是悲喜交加的一年。虽然去了雅马哈车队,站在了更高的平台,可当时正值疫情期间,很多比赛都无法进行。更让他难过的是,母亲因为罹患癌症,也遭受着痛苦的手术和化疗。住院的几个月,沙俊同一直陪伴在母亲身边,那一刻,他意识到,父母终究要离他远去。倘若不再有家人的支持,他将如何面对生存的压力?“我母亲所经受的痛苦让我意识到,我不可能一直靠父母,我需要找到一个能让自己生活下去的办法。”于是沙俊同决定创办自己的赛车俱乐部,取名为“闪电22”。母亲很支持他的决定,还为他的俱乐部投了第一笔资金。车队从最初的2位会员如今发展成40位,他们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赛车爱好者,年轻的时候因为经济原因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爱好,到了中年有了一定经济实力,他们便希望重拾年轻时的喜好,而沙俊同也很开心可以为他们提供赛车指导、车辆维修、改装等服务。去年,沙俊同的赛车俱乐部在广州开了分店,明年成都天府国际赛车场的分店也在筹备中,都是已经退役的赛车手同他一起合作经营。他自豪地说:“现在我的房贷、车子,生活费用都是我自己承担了,母亲也终于可以好好养病,以前她会经常问我钱够不够花,吃得好不好,现在她终于可以放心了。而父亲看到我如今取得的成绩也开始支持我,经常来帮我,还会带着爷爷奶奶看我的比赛。我很高兴一路走到今天,没有让家人失望。”要经营俱乐部又要练车,难免会分散沙俊同的精力,所以他把车队设成会员制。“我没有太多时间,如果不设立门槛,会有很多人来找我,我的主要精力还是要去参加比赛。”我问沙俊同未来的规划,他希望能有朝一日在亚锦赛上取得好成绩,可以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自己,可以将自己的车队做成全国连锁,在每个赛场都有驻点。采访最后,我想让沙俊同说说对深圳的感情,毕竟离开深圳7年了。沙俊同说:“这个城市既开放又年轻,它让我见识更广,让我出去闯荡、去追求自己理想时更有底气,因为跟别人聊天,我会自信地告诉大家,我来自深圳。”最让我感动的是,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深圳未来能有一个赛车场,说到这里,他突然一笑:“说不定深圳的赛车场以后就是我建的!” 他的眼里闪耀着光芒,我知道,少年的梦想一切皆有可能。我顺势问他:“如果深圳真的有赛车场了,你还能回来吗?”沙俊同不假思索地说:“我马上回来!”21岁的他, 以理想为灯点亮未来。以砥砺奋斗作翱翔的双翼,21岁勇敢,坚强,借拼搏承载希望与梦想。
线索征集
好的故事需要有人去挖掘,好的风景需要有人去发现。@故事发现者,如果有感动到你的故事、你闻所未闻的故事,让你对深圳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未来有所思考的故事;如果有能让你感受到深圳文脉跳动的景象,让你大开眼界的创意空间,欢迎联系晶报提供“元故事”“观文脉”选题和线索。根据选题和线索的价值,晶报将为故事发现者提供100-1000元不等的报料费。
请扫下方二维码
填写报料线索或故事简介
来源 | 晶报APP
统筹 | 李岷
记者 | 张羽淳
制图 | 勾特
编辑 | 叶辉 李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