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峰:在《中国旅游投融资报告2017》中挖掘数据价值

2017-07-07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绿维文旅


《中国旅游投融资研究报告(2017)》是在研究了旅游及涉旅上市公司、新三板旅游公司、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旅游信托、旅游企业债公司债、旅游ABS、旅游PPP的精准公开数据基础上,形成的分析与结论,对于旅游投融资领域的研究,价值是清楚的。但是,作为国内的第一个年度研究报告,内容和结构都有很多欠缺,从分析的深度上讲,还远未挖掘出这些数据的意义和价值。


在完成报告的数据分析过程中,我一直想挖掘出一些普遍价值的结论,但始终未能抽出足够的时间来全面分析。马上要出版了,赶着从本书立意、旅游投融资的大趋势、大方向、大结构四个方面进行一些总结,抛砖引玉,权作前言,望能引发大家的思考和对报告的深度挖掘。


一、本书立意

用精准数据,来分析旅游投资、融资与资本



绿维的“旅游投融资研究院”,早于2008年就成立了,算是国内最早从事旅游投融资研究的专业团队,目前,研究院的目标,是致力于成为国内一流的旅游投融资智库。


《中国旅游投融资研究报告(2017)》,是国内首部以国内旅游上市/挂牌公司、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及旅游PPP入库项目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覆盖面最广的旅游投融资研究年度报告。报告研究了国内198家旅游上市公司、涉旅上市公司、新三板旅游公司,124支旅游产业投资基金、781个财政部旅游PPP项目,以及债券、保险、信托、ABS、VC、PE、天使投资等对象,并对15家旅游标杆企业进行了深度分析。


在当前旅游统计浮夸之风甚行之时,以公开相对诚实的数据为基础,对旅游产业的投资数据、融资数据,特别是企业分类经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对于旅游投资,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是我们开展旅游投资的可依靠的基础工具。


本报告开启了对旅游投融资数据深度挖掘的先河。报告除对2016年度旅游上市/挂牌公司整体的投融资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外,还从旅游产业链分布、细分业态毛利率比较、投资区域分布、投融资渠道分析等角度,分析了旅游产业发展和资本动向,为旅游投资、开发运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以准确把握旅游投资融资及资本市场动向。


站在旅游投资风口之上,《中国旅游投融资研究报告(2017)》进一步梳理了旅游投融资数据背后的资本逻辑,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的把握未来旅游资本市场的投资风向,共同推进旅游资本市场的发展。


二、大趋势

旅游成经济引擎,投融资规模大增长趋势明确



“十二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9万亿元,同比增长14%,超过GDP增长率6.9个百分点,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测算,2016年我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率达11%,对社会就业综合贡献超过10.26%,与世界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在新常态下,大多数行业投资增长减缓,旅游产业投资却逆势增长,吸引了政府投融资平台、民营企业、非旅企业的跨界投资和大规模进入。旅游业已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和综合性开发的引擎性产业。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旅游直接投资首次破万亿元,其中民营企业投资超过5,700亿元,占比达57%。2016年,全国旅游直接投资达到1.3万亿元,同比增长29.05%,约高出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个百分点。其中,民营企业旅游投资积极性高涨,占旅游投资总额的59%。2017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1.5万亿元,到2020年预计将达2万亿元。趋势已经明确,旅游投融资增长空间巨大。


三、大方向

中国旅游投融资的大扩张方向在于综合发展



1.引擎需要,土地、财税、金融等扶持政策助推投融资扩张


基于对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引擎作用和带动作用,近年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财税、土地、金融等相关扶持政策。这类政策供给使得旅游投融资规模和投融资效益获得了较大程度地放大,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2016年度投融资规模的大幅提升。


例如,财政对用于旅游重点建设项目、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数额较大的贷款,给予一定的贷款贴息补助;支持使用未利用地、废弃地、边远海岛等土地建设旅游项目;依法实行旅游业用地分类管理制度;多方式供应建设用地;加大旅游厕所用地保障力度;明确旅游新业态用地政策。


2.“旅游+”大幅推进产业融合,多产业资金导入旅游


2016年度,旅游投融资相关政策发生了一些非常明显的变化,出现了一系列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持政策,带动了一批批“旅游+”方面的投融资活动。这种政策导向和投资方向的调整,是基于对旅游产业战略定位的新认识。特别是在全域旅游的架构下,旅游产业不是一个单一的产业,而是一个产业融合发展的引擎,区域综合发展的引擎,带动落后地区发展的引擎和带动城镇化发展的引擎。


现在,旅游的投融资不仅只是旅游本身的投融资,而且还是农业、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生态、水利、交通等诸多方面的投融资。“旅游+”也形成了旅游资金来源的多样化,以及旅游投资规模的扩张和旅游投资模式的转变。


3.旅游城镇化效应明显,特色小镇大突破,引爆资本聚集


2016年度,旅游引导的城镇化效应大显现,浙江特色小镇3A景区要求,成就了旅游城镇化价值,特色小镇的国家政策,进一步促进了旅游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认同。绿维文旅的《旅游引导的城镇化》《特色小镇孵化器》两本专著畅销,深受特色小镇投资商欢迎。这一旅游城镇化效应,反映在政府政策方面,则形成了一种扶持结构,国家给予了特色小镇一系列扶持政策。


在首批127家全国特色小镇中,近一半以休闲旅游为主。在第二批正在申报的300个特色小镇中,《关于做好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要求以旅游文化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小镇推荐比例不超过1/3。在各省大力支持和推动的特色小镇中,基本上50%左右的小镇都是与旅游、旅游小镇相关的。


在全国特色小镇的实际推动中,无论是哪一个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小镇,基本上都把旅游产业作为重要的一个领域和方面。事实上,大多数非旅游小镇把旅游的引擎效应和旅游产业作为特色小镇重要的一个方面。其中,浙江把所有的特色小镇都要求打造成为3A以上景区,这是一个明确的标志。因此,以特色小镇为主导的政策支持体系、投融资支持体系,实际上半壁江山都是对旅游产业的直接支持。


4.旅游成美丽乡村建设龙头,市民农庄、田园综合体、特色乡村田园大热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以旅游为主导产业,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为主要方式,带动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旅游已成为最具有价值的引擎。因此,在美丽乡村的支持结构中,相关政策对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形成了巨大的扶持结构。在全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中,凸显了政府给予旅游在投资方面巨大的支持,形成了在乡村发展中旅游产业投资上的巨大突破和升级。


市民农庄、田园综合体成为国家支持的创新形态,而江苏省正式推进“特色乡村田园”试点,继特色小镇之后启动乡村发展热潮,都与旅游深不可分。


5.确立旅游扶贫重要地位,扶贫资金导入杠杆


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文件指出,各金融机构要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特色,积极支持能吸收贫困人口就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的绿色生态种养业、经济林产业、林下经济、森林草原旅游、休闲农业、传统手工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


在脱贫攻坚战中,旅游成为最重要的手段和产业,成为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的基础和工具。通过旅游扶贫方式,形成了产业支持、资金支持、投资支持,构成了对整个旅游发展的重要的投资支持结构。


6.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成为全域旅游的大抓手


在《“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与《“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两个规划的总指导下,专项性的旅游设施相关政策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设施、新型旅游设施、卫生设施、旅游信息化设施、旅游设施投融资、设施用地六个方面,这些政策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到了新的高度。


在全域旅游新理念下,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为推动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发展,国家出台了旅游交通、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和规划。通过规划和立项等方式,较全面地梳理和整合了全域旅游下的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一大批项目,从而形成了旅游投融资基于政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的支持结构,旅游PPP项目大量产生。


7.政府搭建旅游投融资平台,旅游综合开发升级


旅游综合开发的理念,在政府中基本确立了共识。由旅游带动区域多产业及城镇化发展,需要搭建专门的投融资平台。搭建政府投融资平台,促进旅游综合开发成为旅游投融资的重大发展方向和趋势,县市省旅游投资集团大量涌现,旅游投融资的专项融资结构,包括整合旅游投融资集团,提升旅游投资平台的信用等级,旅游政府债企业债、政府引导基金、民间专项基金、创新金融租赁、以及传统贷款业务等,多种融资方式全面活跃。通过旅游投融资平台,结合综合开发项目和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结构,形成更广泛的创新融资模式。


8.旅游PPP大发展,促旅游基建、公服与综合开发加速


实际上,旅游PPP是基于旅游开发对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大量依赖的属性,基于旅游综合开发中所涉及到的建设项目,大量需要政府扶持的一些产业基础,而构建起来的最佳开发建设模式。打造旅游PPP项目,通过PPP的方式来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建设,成为旅游投资的重大突破与发展方向。2016年度PPP项目达9,283亿,成为旅游投资的一个重要领域和方式。


2016年,政府发布文件中明确要加大PPP模式推广应用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同时,国家优先鼓励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PPP项目开展资产证券化。各省级发展改革委应当优先选取主要社会资本参与方为行业龙头企业,处于市场发育程度高、政府负债水平低、社会资本相对充裕的地区,以及具有稳定投资收益和良好社会效益的优质PPP项目开展资产证券化示范工作。


9.旅游投资进入风口,旅游金融工具不断创新


旅游已经进入投资的风口,旅游产业金融创新开始兴盛。其中,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包括国家成立的相关旅游基金、国家旅游局支持推动的基金、各省政府的引导型基金)以及各种民间机构发起设立的基金大量形成。旅游创新型IP投资在创投领域层出不穷。旅游PE投资的内容和模式也不断地创新。以景区门票和其他旅游收益方式推动的旅游ABS不断创新。


通过互联网众筹方式形成共享模式下的旅游房地产、旅游分时度假、分权度假和旅游的众筹模式,包括绿维文旅提出的众筹小镇和分权宝,以及途家共享模式等,形成共享经济下的进一步创新。大量旅游交易中心纷纷筹建和成立,在促进旅游的资本化要素交易和市场资本化的提升方面,已经全面的铺开。各省市纷纷筹建旅游交易所和交易中心,促成旅游资本要素的资本化和交易。


四、大结构

旅游资本化程度太低、投融资结构极不合理



1.旅游资本化程度太低


截至2016年底,A股上市公司共3,032家,其中旅游上市公司36家,占A股上市公司的1.19%;A股市场总市值55万亿元,其中旅游上市公司总市值为3,855亿元,占A股市场总市值的0.69%,旅游上市公司所占的比例非常低。


2016年,我国旅游业对GDP综合贡献达11%。旅游上市/挂牌公司的投资规模占全国旅游投资规模仅2.23%。这也说明旅游上市公司在整个旅游投资中比例太低,中国旅游产业市场化程度不足,商业模式创新不能与资本市场的要求有效结合。旅游产业的市场化资产化资本化都远远不能适应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


2.投融资比例严重失调


2016年,旅游上市公司/挂牌公司投资额仅为290亿,仅占全国旅游直接投资1.3万亿元的2.23%。其中,旅游上市公司投资额仅为137亿,仅占1.3万亿的1.05%。旅游上市公司/挂牌公司在旅游整个投资额中比例非常低,说明旅游上市公司/挂牌公司完全不能主导和影响中国旅游产业发展。


旅游上市公司/挂牌公司的融资额达到了517亿,投资额仅为290亿。这说明大量融资资金并没有用于旅游投资,而是用在兼并重组或者其他一些投资上,旅游上市公司/挂牌公司投资融资结构比例不能适应旅游发展的要求。较大的融资不能实现较高的投资。特别是旅游上市公司400多亿的融资额,投资仅130多亿,占比不到1/3。这说明大量融资没有用于旅游投资,投融资之间比例差距太大,旅游上市公司对旅游投资前景的把握上,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旅游资本化的问题十分严重。


3.企业发债太少


2016年度,旅游企业的企业债、公司债的融资规模仅350多亿,占企业债、公司债总体融资金额的1.1%。这充分说明了旅游资本化企业在标准化债券市场中的比例是非常低,这与整个旅游产业巨大的发展机遇和结构是非常不适应的。


因此,旅游企业、旅游产业的资本化,已经成为重大课题,是必须要突破的问题。旅游产业应该占到资本市场2%-8%。基于巨大的落差,未来旅游资本市场应该可以有较大增长空间,但这需要大量的政策突破。其中,旅游资源资产化及资本化、旅游土地、旅游林产权、旅游临建等等,都需要政策支持。旅游产业资本市场发展空间潜力巨大,未来必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增长的重要领域和方向。


4.旅游PPP有规模,占比合理


2016年度,财政部旅游PPP占全部入库项目的6.15%,占全部入库项目总额的6.06%。这个比例远远高于在资本市场的比例,比较符合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在整个PPP结构与政府推动上判断,这个比例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位置上。我们认为,在PPP项目中旅游PPP还会增加,这个空间应该可以占到10%左右,未来仍然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和机会。


5.旅游创投与基金有资金,但缺项目、缺模式


旅游创投资金93%投资于OTA平台和互联网旅游。我们认为,这是对旅游互联网的一个高度的重视和认同,但是资金规模太低,在整个创投资金的比例也较低。在旅游IP时代到来以后,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投资,应该说是很偏狭的。我们预测在未来3-5年,旅游IP投资会大幅度增长,旅游IP投资应该超过旅游互联网创投资金,是未来主导性投资。旅游轻资产IP投资是未来的主要方向。


2016年度已备案文旅基金规模约1,500亿元,备案64支,占全部备案基金总数的0.13%,在基金的备案结构里面比例偏低。大量基金成立两三年都找不到项目,主要还是缺少对旅游商业模式的研究,找不到投资模型。


6.旅游上市公司毛利率较高,靠特许经营支撑


198家旅游上市公司/挂牌公司的分布集中在少数的发达地区,这个说明旅游资本意识还没有被广泛唤醒,缺少资本发展的地方支持结构。


旅游细分业态的毛利率统计,渉旅上市公司和旅游上市公司形成了巨大的差异。国内旅游上市公司中酒店管理的毛利率达到了90%,主要是因为酒店管理公司主要是以轻资产管理方式为主,品牌效益明显。除了旅行社、客运毛利率较低以外,其他业态的毛利率都在30%以上,很多业态毛利率在40%以上,体现了较高的毛利率水准。旅行社、客运、旅游互联网的毛利率较低,都是高度市场化的竞争的行业。景区、酒店、旅游演艺、餐饮、旅游航线、索道及缆车毛利率较高,特许经营的垄断优势在发挥重要作用。

 

 

二〇一七年七月七日

 


精彩推荐

解码资本 |《中国旅游投融资研究报告(2017)》发布

马牧青:旅游开发的标准化思维是一种小农意识

图解 | 中国人的旅游消费账单:男人更舍得花钱

专家丨魏小安:全域旅游不能靠忽悠,关键看结果

魏小安 & 林峰:创新驱动中国旅游行业发展

魏小安:旅游老炮儿对投资热的冷建议

干货 | 休闲农业PPP项目新契机

一个总编眼中的旅游资本市场指南

干货 | 旅游运营与书记市长的立场

魏小安:创新应对旅游未来与泡沫

魏小安 | 共享经济与休闲未来

聚焦政府旅游运营

关注“绿维创景”微信订阅号,回复关键词“全域旅游、特色小镇、投融资、IP”,获取更多政策、案例、研究等综合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